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动物实验
文章数:681篇
乳化剂
摄入饮食乳化剂会加速小鼠T1D发展?
快速增长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强调了环境决定因素在T1D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工业化饮食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肠道微生物群。近日,巴黎西岱大学研究人员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探究两种膳食乳化剂是否会影响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T1D的发展,结果显示,饮食中乳化剂的消耗加速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展,且与肠道菌群有关,值得关注。
乳化剂
1型糖尿病(T1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添加剂
禁食
中科大Nature子刊:禁食可激活神经元调节T细胞,抑制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
禁食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并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然而,禁食调节免疫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占成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脑脑干腹外侧延髓核(VLM)中响应饥饿刺激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简称VLM-CA),能够调节T细胞归巢,并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值得关注。
禁食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灭活Akk
补充Akk可改善IBS症状,死菌效果好?
肠易激综合征的肠脑通讯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肠道通透性增加和心理社会障碍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很难用药物治疗,因此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寻找替代方法。近日,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母婴分离模型和鼠类柠檬酸杆菌感染模型模拟小鼠IBS样症状,评估灭活Akk菌缓解小鼠IBS样症状的潜力,发现其具有抗痛觉过敏和神经抑制特性,可能有助于缓解IBS患者疼痛和焦虑,值得关注。
灭活Akk
肠易激综合症(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态干预
Nei样DNA糖基化酶1
中山大学Cell子刊:NEIL1通过COL17A1转录调控驱动CRC发生
DNA修复途径的缺陷推动了结直肠癌(CRC)的发展。近日,中山大学Feng-Wei Wang、谢丹及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确定NEIL1是Trunc-APC下游的响应氧化应激的功能蛋白。揭示了NEIL1通过与SATB2/c-Myc/RNAPII形成转录复合物来增强COL17A1的表达和CRC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推动CRC的发展,值得关注。
Nei样DNA糖基化酶1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临床预后
脱硫弧菌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脱硫弧菌属于变形菌门,由于硫化氢的产生,其被认为会对肠道上皮产生毒性,导致胃肠道疾病。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王邦茂、Weilong Zhong、南开大学医学院苏小敏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发现,脱硫弧菌会与新型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相互作用并加剧结肠炎,值得关注。
脱硫弧菌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荨麻疹
中南大学Nature子刊:肠菌紊乱会促进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团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水肿的斑块,病变区域通常呈现类似蕾丝的图案。近日,中南大学李捷、柏林自由大学Marcus Maurer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荨麻疹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并评估了功能相关性的差异。发现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且荨麻疹与短链脂肪酸生产者水平降低和肺炎克雷伯菌等条件病原体增加显著相关,体内IgE介导的皮肤肥大细胞驱动的炎症反应增加。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减少肺炎克雷伯菌加剧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的活化,值得关注。
荨麻疹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皮肤轴
胰腺癌
Cell子刊:肠菌通过IL17RA通路,调节远端肿瘤进展
肠道微生物群对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影响。然而,尚不清楚微生物如何调节肿瘤行为的分子机制。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和人类胰腺癌样本发现,IL-17-IL-17RA信号传导还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肠上皮白细胞介素-17受体A信号可以通过微生物调节来调节远处肿瘤的生长,值得关注。
胰腺癌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Pirin蛋白
厦门大学:抑制Pirin蛋白或可减轻CRC形成?
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的耐药性与FAS(Apo-1或CD95)依赖性细胞凋亡的阻碍有关,FAS是癌症的一个标志。近日,厦门大学李勤喜、李博安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PIR抑制剂可通过刺激肿瘤内源性FAS表达及其膜易位来增强CD8+杀伤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PIR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阻断联合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策略,特别是那些免疫治疗耐药的结直肠癌,值得关注。
Pirin蛋白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启动子
食欲调控
Science子刊:新型电子胶囊控制食欲或可减肥
当吃一顿大餐,胃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产生饱腹感进而停止进食。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可以在胃内振动的可摄入胶囊,这些振动会激活相同的拉伸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会在胃膨胀时感知到,从而产生一种虚幻的饱腹感。此外,在进食前20分钟服用胶囊,还使动物的食物摄入量减少约40%,值得关注。
食欲调控
可吞咽设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胶囊
代谢性疾病
球囊+十二指肠支架,有望逆转肥胖和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代谢出现问题产生的疾病,可以是代谢障碍也可以是代谢增强,主要是指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近日,意大利研究人员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动物实验,使用球囊联合十二指肠支架,可能比胃旁路手术更有效实现逆转糖尿病以及减少患者体重,而且它无需外科手术,也无需对内脏器官进行任何切割即可实现这一目标,值得关注。
代谢性疾病
医疗器械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糖尿病
致病共生菌
基于分子条形码的新方法可助力识别肠道菌株变异
炎症性肠病患者会经历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的粘膜定植被认为会使肠道炎症永久化。然而,目前尚不清楚AIEC体外定义是否完全可预测体内粘膜定植。近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新的分子条形码方法来区分肠道中菌株变异,并将这种方法整合到结肠炎小鼠模型中探索不同患者来源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粘膜定植,发现体内粘膜定殖菌,不一定是AIEC,会通过与宿主和相关微生物的串扰作为主要的生态失调驱动因素,值得关注。
致病共生菌
定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人工智能
Nature:用可解释的深度学习模型,研发对抗超级耐药菌的全新抗生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120万人死于由抗生素耐药性加剧的细菌感染,这已超过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可解释的深度学习模型,从超过1200万种化合物中识别出一种全新的新型抗生素类型,可以杀死临床上常见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化合物对人类细胞的毒性很低,因此成为特别有希望的抗生素候选者,值得关注。
人工智能
药物研发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生素耐药
色氨酸代谢
菌群衍生的吲哚或可刺激关节炎发展?
色氨酸分解代谢的改变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脊椎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中被发现,但色氨酸代谢物与疾病之间的因果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最新研究,使用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发现色氨酸代谢的改变,特别是吲哚与疾病相关,提示炎症性关节炎期间肠道生态失调导致色氨酸分解代谢改变的机制,从而导致吲哚刺激关节炎的发展,值得关注。
色氨酸代谢
关节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
组氨酸代谢
Cell子刊:肠菌代谢组氨酸有助于缓解NAFLD?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有关。组氨酸是微生物群的关键能量来源,从宿主体内清除组氨酸,它在NAFLD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日,西班牙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样本和三种动物模型,发现肠道菌群对组氨酸分解代谢有助于缓解NAFLD,值得关注。
组氨酸代谢
NAFL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特应性皮炎
国内团队Cell子刊:AIT治疗特应性皮炎,肠菌或有关键作用
特应性皮炎(AD)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不能根治。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唯一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在AD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其具体影响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冷晓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从群落和个体微生物层面揭示了接受AIT的AD患者口腔菌群和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并鉴定出一种细菌,泡囊短波单胞菌与AD病情加重有关,其肠道定植可促进皮肤炎症并影响AlT的疗效,值得关注。
特应性皮炎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皮肤轴
纳米医学
四川大学:工程丁酸衍生聚合物纳米平台,改善IBD治疗
结肠上皮损伤和免疫反应失调是炎症性肠病(IBD)进展和恶化的关键因素。纳米靶向药物递送到发炎的肠粘膜已显示出诱导和维持结肠炎缓解的前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近日,四川大学蒲雨吉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富含丁酸盐的聚合物纳米颗粒(PSBA)作为口服负载厚朴酚(Mag)递送系统用于IBD治疗,在结肠炎动物模型中治疗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丁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厚朴酚
阿片类药物
妊娠期母体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改变后代肠菌和疼痛敏感性?
阿片类药物属于强效镇痛药,是从阿片中提取的生物碱及其体内外的衍生物。阿片类止痛药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近日,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发现阿片类药物诱导的妊娠期母体肠道菌群失调会改变后代的肠道菌群和疼痛敏感性,使用益生菌可一定程度可挽救美沙酮暴露的胎儿对热和机械痛的过敏反应,值得关注。
阿片类药物
疼痛敏感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美沙酮
胃肠道激素
Cell子刊:GLP-1受体激动剂减重的代谢益处源自大脑?
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通过模拟肠道激素GLP-1,调节血糖水平和食欲,从而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近日,加拿大卢西奈山卫生系统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描绘了GLP-1RA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介导免疫调节作用,而需要外周免疫细胞的直接参与。即中枢GLP-1R参与会引发肾上腺能和阿片作用的神经递质传递,间接抑制TLR诱导的外周细胞因子产生,值得关注。
胃肠道激素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GLP-1受体激动剂
自病症
Cell子刊:罗伊氏乳杆菌可改善自闭症,但有菌株特异性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特征是存在刻板重复行为和社会沟通缺陷,由于ASD有效治疗方法仍然难以捉摸,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策略。近日,罗马第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发现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但存在菌株特异性,值得关注。
自病症
菌群干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社会功能
抗生素暴露
天津医科大学Nature子刊:母体抗生素暴露如何增加后代过敏性炎症风险?
微生物群在形成和启动新生儿免疫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尽管这些作用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周洁、姚智、Huang Dandan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报告了产前抗生素暴露会导致新生儿肺部第2组先天淋巴细胞(ILC2)在细胞数量和功能方面显著升高,揭示了母体抗生素暴露与后代过敏性炎症风险增加间的因果关系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微生物群衍生的丁酸可减少导致ILC2s中1型干扰素信号下调是其潜在机制,值得关注。
抗生素暴露
过敏性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细胞
益生菌
吴清平+何兴祥+谢新强等:产GABA的植物乳杆菌L5或可改善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或头、面部的不自主震颤,有时候也有声音震颤。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谢新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兴祥及团队在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小规模人群样本、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发现补充富含GABA的植物乳杆菌L5可改善由肠道细菌来源的GABA减少引发的特发性震颤,值得关注。
益生菌
特发性震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GABA代谢
胆固醇
Nature子刊:胆固醇如何早期驱动结直肠癌发展?
结直肠癌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对于有锯齿状息肉癌前病变的人群,就更要注意相关的癌症风险。近日,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被称为锯齿状息肉的结直肠癌前病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侵袭性肿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胆固醇的增加,使用降胆固醇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类肿瘤,值得关注。
胆固醇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代谢
口腔黏膜愈合
北大口腔医院:短双歧杆菌或可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损害口腔粘膜伤口愈合。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郭传瑸、郭玉兴及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小鼠硬腭黏膜缺损模型,发现口服益生菌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的机制为短双歧杆菌会促进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逆转舒尼替尼引起的口腔黏膜干细胞衰老表型,值得关注。
口腔黏膜愈合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舒尼替尼
泛素同源物
高翔等Nature子刊:脆弱拟杆菌泛素同源物会驱动肠菌种内细菌竞争?
细菌间的拮抗和相关的防御策略在细菌竞争中必不可少。人类肠道共生体脆弱拟杆菌会分泌一种泛素同源物(BfUbb),对体外脆弱拟杆菌菌株的一个亚群有毒。近日,山东大学高翔及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系统深入地解析了人肠道拟杆菌分泌的泛素同源物BfUbb独特的杀菌机制,并表明BfUbb是塑造人类肠道内菌株组成的强大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值得关注。
泛素同源物
种内竞争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胰高血糖素
国内团队:胰高血糖素或可抑制肿瘤
胰高血糖素是胰岛α细胞生理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因为其高度表达胰高血糖素受体。胰高血糖素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的靶点和标志物。近日,滨州医学院的田梗、张寅和魏鹏飞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肿瘤模型,发现胰高血糖素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并可能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或治疗手段来增强化疗效果,值得关注。
胰高血糖素
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治疗反应
12-酮基石胆酸
国内团队:肠菌代谢物12-酮基石胆酸可防止UC加重?
溃疡性结肠炎以其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易复发、癌变风险大等特点已成为消化内科常见难治病之一。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异常被公认为是UC的重要诱因,但介导UC不同严重程度进展的指示性物种及菌源性代谢标志物仍不清楚。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彭桂英、东方医院李军祥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和动物试验,揭示出一种新的菌群代谢物即12-酮基石胆酸可防止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值得关注。
12-酮基石胆酸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菌株多样性
菌株水平多样性的改变会影响蜜蜂肠道群落的功能潜力?
菌株水平的多样性在细菌物种中广泛存在,可以扩大天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潜力。然而,群落在多大程度上因环境/宿主变化而经历菌株组成的持续变化尚不清楚。近日,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在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使用宏基因组学探究蜜蜂两种行为状态(护士蜂和采集蜂)肠菌差异,发现宿主相关群落中的菌株水平多样性可以随着宿主行为变化而发生一致的变化,从而调节群落的功能潜力,值得关注。
菌株多样性
肠菌功能潜力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学
牙周炎
国内团队:牙周炎或可通过肠-脑轴促焦虑
肠脑轴是肠和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双向通讯系统,许多与宿主相关的因素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口腔细菌,而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以改变唾液微生物群的组成。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闫福华、李艳芬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DSS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诱导焦虑样行为,发现牙周炎唾液微生物群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宿主肠道微生物群来加剧结肠炎引起的焦虑样行为,强调了口腔疾病在肠-脑轴中的重要性,值得关注。
牙周炎
焦虑样行为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口腔菌群
细菌演化
肠道炎症期间常驻细菌如何进化并影响临床结果?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影响胃肠道的持续性炎症,在其管理和治疗方面提出重大挑战。尽管我们知道宿主内的细菌进化发生在肠道内,但很少从进化的角度研究这种疾病。近日,基尔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基于IBD无菌小鼠模型探究大肠杆菌体内进化规律,发现大肠杆菌在炎症性肠病的小鼠模型中的演变会导致疾病特异性细菌基因型和具有临床相关性的权衡,值得关注。
细菌演化
炎症性肠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黄芩苷
国内团队:黄芩苷或能调节肠菌代谢物SCFA,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黄芩苷是从双子叶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肝炎。近日,北京友谊医院鄢丹、曹邦伟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肿瘤病例、动物实验和粪菌移植,发现黄芩苷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来规避抗PD-1耐药性,值得关注。
黄芩苷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