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治疗反应
文章数:8篇
治疗反应
国内团队Cell子刊:结肠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耐药新机制是何?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其他癌症不同,大多数CRC病例并没有单一的危险因素。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琛、侯英勇、许剑民、Chen Xu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254个肿瘤组织的蛋白质组,揭示了与治疗反应相关的潜在分子特征和调节机制,并确定了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最终可在临床实践中为结直肠癌患者服务,值得关注。
治疗反应
蛋白质组学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预后
胰高血糖素
国内团队:胰高血糖素或可抑制肿瘤
胰高血糖素是胰岛α细胞生理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因为其高度表达胰高血糖素受体。胰高血糖素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的靶点和标志物。近日,滨州医学院的田梗、张寅和魏鹏飞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肿瘤模型,发现胰高血糖素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并可能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或治疗手段来增强化疗效果,值得关注。
胰高血糖素
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治疗反应
口腔癌
口腔菌群或可预测口腔癌症患者治疗反应
口腔鳞状细胞癌(SCC)常常伴有口腔微生物失调。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可以预测治疗反应,且唾液DMBT1可能在调节SCC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组中发挥作用。
口腔癌
放化疗
口腔微生物群
DMBT1
治疗反应
早发性结肠癌
肿瘤菌群特征或可指征新辅助治疗对早发性直肠癌的效果
早发性直肠癌(YORC)发病率持续上升,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发直肠癌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下。YORC是一种独特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生物组与结直肠癌的发展以及肿瘤对细胞毒性治疗的差异反应有关,但研究较少关注瘤内菌群对YORC的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在Annals of Surgery发表文章,通过瘤内菌群宏基因组分析,发现YORC和晚发性直肠癌的菌群特征有显著差异,并建立了瘤内细菌种类与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之间相关性,为探索YORC的发生和进展机制、预测并改善新辅助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早发性结肠癌
研究论文
瘤内微生物群
治疗反应
新辅助治疗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菌对HER2阴性进展期胃癌疗效有何影响?
研究发现大多数胃癌均为HER2阴性,缺乏靶向治疗机会,目前常用化疗方案、单纯免疫治疗、以及免疫联合化疗干预胃癌。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存在显著的耐药性。近日,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两个队列发现肠道菌群对胃癌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同时揭示了以乳杆菌属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有望为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增效的益处,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胃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治疗反应
肝癌
Nature Reviews:肝癌研究进展年度回顾(年度回顾)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中晚期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2-3年。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对HCC发展的认识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晚期HCC的治疗也有了显著进展。来自香港大学的Irene Oi-Lin Ng与Lo-Kong Chan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综述回顾了2019年HCC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些激动人心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HCC的理解,并为我们战胜这一致命癌症的目标设定未来的关键方向。
肝癌
单细胞分析
细胞亚群
细胞-细胞互做
甲胎蛋白
结直肠癌
于君+黄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一图读懂)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上皮细胞紧密互作,参与宿主细胞多种生理过程,如能量采集、代谢、免疫反应等。菌群研究揭示了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微生物组成及生态的变化,同时,动物模型中的功能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几种细菌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包括具核梭杆菌、部分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等。这些发现为我们利用肠道菌群的知识进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和黄曦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重磅综述,详细讨论了结直肠癌中的肠道微生态和相关临床转化研究进展,包括菌群相关的致癌机制、利用菌群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如何调节菌群进行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代谢
生物标志物
多发性骨髓瘤
不适合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或许“药不能停”!
① 比较以下方案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且不适合移植的患者中的效果:来那度胺+低剂量地米持续治疗(持续Rd);12周期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MPT);18周期Rd(Rd18);② 根据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CR、⩾VGPR、⩾PR、⩽SD组,超过13%使用持续Rd方案的患者在治疗18月后达到VGPR;③ CR、⩾VGPR、⩾PR组:使用持续Rd与MPT方案相比,进展或死亡的风险均下降,4年存活率均延长;④ 与Rd18方案相比,进展或死亡的风险均下降,4年存活率类似。
多发性骨髓瘤
FIRST试验
持续治疗
治疗反应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