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纳米医学
文章数:48篇
纳米医学
四川大学:工程丁酸衍生聚合物纳米平台,改善IBD治疗
结肠上皮损伤和免疫反应失调是炎症性肠病(IBD)进展和恶化的关键因素。纳米靶向药物递送到发炎的肠粘膜已显示出诱导和维持结肠炎缓解的前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近日,四川大学蒲雨吉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富含丁酸盐的聚合物纳米颗粒(PSBA)作为口服负载厚朴酚(Mag)递送系统用于IBD治疗,在结肠炎动物模型中治疗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丁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厚朴酚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光疗辅助口服纳米药物治疗结肠炎
长期以来,口服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一直颇受诟病。这主要是由结肠炎粘膜中的药物积累效果较低造成的,会直接造成疗效低下的不良后果。近日,西南大学肖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四川大学柯博文及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构建出纳米治疗剂可有效缓解慢性和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温和光疗
纳米医学
苏州大学:新型纳米增敏剂或可用于增强结肠癌放疗?
如今,多种创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低分割放射治疗,已被探索用于根除肿瘤。然而,其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累积辐射剂量和缺氧引起的辐射抗性的限制。近日,苏州大学史海斌、程侠菊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将光敏剂氯e6和叶酸偶联到金纳米颗粒表面,进一步螯合铪,设计制备出含Hf金纳米增敏剂FA-Au-CH,可增强结肠癌放射动力学治疗,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结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放疗
细菌外膜囊泡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用源自细菌的纳米囊泡增强肿瘤疫苗效果
肿瘤疫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激发特异于肿瘤突变产生的抗原的T细胞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然而,有效的抗原呈递对T细胞的影响至关重要。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赵潇及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在肿瘤疫苗前给小鼠腹腔注射细菌外膜囊泡(OMVs),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力。OMVs会被腹腔内先天免疫细胞内吞,伴随着病原相关分子进入细胞质,激活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以诱导IL-1β的分泌。IL-1β进入骨髓导致造血祖细胞的谱系转移和表观遗传重塑,最终使得分化的外周抗原呈递细胞对后续肿瘤疫苗表现出增强的响应性,值得关注。
细菌外膜囊泡
肿瘤疫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幽门螺杆菌
湖南大学:双靶向石墨级联纳米酶可“抗幽”?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然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靶向药物的挑战。近日,湖南大学陈卓及团队在Small发表最新研究,设计出一种双靶向级联催化纳米酶(PtCo@G@H2A)可以在pH响应中产生ROS和NO,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幽门螺杆菌
纳米医学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血红素
纳米医学
刘尽尧等:小分子和活菌药物联合递送可实现协同治疗
活体微生物药物和小分子化学药物因其各自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然而,二者的联合疗法目前仍然面临生物利用度低、时空分布不均和药物释放不匹配等问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吴冯、李茜及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可原位降解的前药纳米涂层,同步激活微生物和小分子药物以实现联合治疗,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活性氧
纳米医学
四川大学:奥沙拉秦纳米针与菊粉凝胶,双剑合璧治肠炎
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肠道菌群在肠道稳态和生态失调中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落代谢物的改变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口服药物还受到胃肠道中复杂恶劣的理化环境的挑战,如酶、细菌、不同的pH值和加速的肠道蠕动。近日,四川大学何斌、蒲雨吉及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口服Cu2(Olsa) 纳米针菊粉凝胶复合物,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在小鼠中实测效果较好,或可用于重塑肠道稳态和治疗IBD,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炎性肠疾病(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的新型疫苗,或可治疗大肠癌
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领域。近日,中南大学胡硕团队联合国外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由高迁移率基团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雷西莫德/R848和抗PD-L1(αPD-L1)组成的] 负载活性氧ROS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新型疫苗MSN@TheraVac,可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用于结肠肿瘤治疗。
纳米医学
结直肠癌
细菌疗法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细菌疗法和纳米颗粒在治疗领域的应用(综述)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和纳米医学领域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进展,使工程师得以设计和编程复杂度前所未有的细菌。这些工程细菌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成为潜在生物药物的可能性,尽管只有少数几种已进入高级临床试验并获得FDA批准。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发表最新综述,强调了解决临床试验中的挑战,并讨论了细菌疗法与纳米医学的整合策略,以及如何改进细菌的传递和细菌行为的动态调节。此外,还指出了细菌来源的纳米颗粒和细菌用于生物诊断的潜在应用。最后,作者提到细菌疗法在临床开发和监管批准方面的挑战,值得关注。
细菌疗法
纳米医学
综述
基础研究
合成生物学
纳米医学
汪以真+靳明亮Science子刊:精准抗菌肽助力治疗肠道感染
特异性靶向抗菌肽(STAMPs)是新型抗生素替代品,但用于结肠感染的STAMPs开发因全新设计效率和结肠生物利用度有限而受阻。近日,浙江大学汪以真、靳明亮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肠道靶向纳米颗粒可递送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特异性靶向抗菌肽,为治疗肠道感染的STAMPs设计和递送提供了深入见解。
纳米医学
纳米医学
靶向胃肠道的抗氧化纳米颗粒,或可提高运动表现
剧烈或不熟悉的运动中产生的过量活性氧(ROS)会导致运动诱发的胃肠道综合症(EIGS),导致健康状况不佳和运动表现下降,常规抗氧化剂消除速度快且对线粒体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不能改善EIGS,也不能提高运动表现。近日,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的这篇文章,开发抗氧化纳米粒子可选择性地定位和清除胃肠道中的活性氧,增加小鼠的跑步时间。
纳米医学
运动
抗氧化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开发原位纳米药物生成和肿瘤微环境响应平台,协同治疗大肠癌
在目标病变中原位产生治疗剂有望彻底改变肿瘤治疗,但目前受到生产效率低的限制。近日,南京医科大学李玲玲团队联合江苏科技大学郑芬芬团队在Biomaterials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纳米治疗体系PZTC/SS/HA,协同治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纳米医学
纳米医学
新型纳米酶Aurozyme,或可治疗结肠炎并恢复肠道菌群失调
目前急需解决多种病因的结肠炎同时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策略。近日,发表在Small上的这篇文章,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药物Aurozyme,可将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转换为过氧化氢酶样活性。这种创新的酶样活性转换技术在综合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具有变革性潜力。
纳米医学
炎症性肠病
纳米酶
肠道菌群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当归多糖纳米药物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关键的致病机制包括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UC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非靶向治疗效果和严重的副作用。近日,大连工业大学胡蒋宁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靶向结肠的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当归多糖纳米颗粒,可有效缓解小鼠UC。
纳米医学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当归多糖
结肠靶向性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口服纳米药物靶向调节结肠炎中的菌群-肠-脑轴
口服给药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方便、安全理想的方法,但IBD引起的腹泻会导致药物快速降解;多酚具有益生元活性,可增加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促进肠道菌群稳态的维持。因此,目前急需设计一种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重塑肠道菌群、缓解认知功能障碍的多酚纳米药物,有利于彻底治疗IBD。近日,西南交通大学谢超鸣、鲁雄联合北京基础医学科学研究所江小霞及苏州大学汪超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口服多酚盔甲化纳米药物,靶向调节结肠炎肠道菌群-脑互作。
纳米医学
菌群-肠-脑轴
炎症性肠病
抑郁
焦虑
纳米医学
胆红素纳米药物恢复结肠炎中的肠道屏障和黏膜免疫
炎症性肠病(IBD)表现为肠道屏障破坏、粘膜免疫失调及肠道菌群紊乱,常规治疗IBD的抗炎药物可部分缓解症状,但无法恢复正常的屏障和免疫功能。近日,发表在ACS Nano上的这篇文章,成功开发由胆红素附着的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药物,可促进恢复肠道屏障、粘膜免疫和肠道菌群,具有用作IBD治疗纳米药物的巨大潜力。
纳米医学
胆红素
炎症性肠病
口服药物递送
肠道屏障
环糊精
Nature子刊:新型纳米载体助力大肠癌选择性药物递送
近年来,尽管基于环糊精的肾清除纳米载体在靶向癌症治疗的临床转化中潜力很高,但其设计仍有待于肿瘤保留的优化。近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与忠南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肾清除两性离子环糊精的结直肠癌选择性药物传递的设计,可用于结直肠癌选择性药物递送。总之,该研究表明PBA-(ZW)-CD可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CRC靶向纳米平台,具有很高的临床转化潜力,值得关注。
环糊精
药物递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益生菌
浙大Nature子刊:通过人工酶“武装”益生菌或可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可由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衡引起。传统治疗方法会使用药物来控制炎症,也会使用益生菌疗法作为辅助。然而,目前的标准做法往往会产生代谢不稳定,有限的靶向和满意度差的治疗结果。近日,浙江大学毛峥伟、王伟林、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几天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工酶“武装”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用于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其治疗效果在小鼠和犬模型中得到证实,并表现出优于传统临床药物的结果,值得关注。
益生菌
肠道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生物材料
国内团队:用Janus “项链”结构促进肠道药物递送
利用1D单元构建长程有序的2D和3D高维结构是许多生物结构“内外兼修”的秘诀。近日,江南大学王涛、南京工业大学张遵民、英国赫尔大学Binks教授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具有2D Janus结构的3D肠道生物材料,该结构由蛋白质-多糖纳米结构的自适应组装而成,发现该生物材料不仅可以将亲脂性药物输送到肠道,还可以微调指定滞留药物的释放,值得关注。
生物材料
药物递送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研究论文
纳米医学
川大:新型纳米药物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或可治疗大肠癌
针对肿瘤细胞代谢弱点开发抗癌策略很有前景,然而由于肿瘤代谢可塑性导致的耐受性以及较差的生物利用度和肿瘤靶向性,现有的代谢调节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日,四川大学罗奎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稳定的金属-酚基聚合物纳米药物,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从而抑制结直肠癌。
纳米医学
结直肠癌
肿瘤代谢
纳米医学
深圳先进院Science子刊:用于远程精准给药的 “纳米快递员”
由于人体内存在多重生理屏障,开发能够适应微环境变化,并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远程病灶,又具备超高安全性的微纳生物机器人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潘宏和郑明彬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款双引擎自适应的酵母微纳生物机器人,能够像“纳米快递员”一样,通过生物酶与巨噬细胞引擎的切换(EMS)穿透人体多重生理屏障,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远程炎症病灶。总之,该研究为治疗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治疗其他炎症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机器人
炎性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口服药物递送
国内团队:抗体药物口服给药的新技术
口服给药是小分子药物和传统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其患者依从性优于注射给药。尽管近年来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取得了成功,但治疗性蛋白的口服给药仍然存在较大挑战,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如抗体)。近日,苏州大学刘庄、陈倩、同济大学杨洋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氟化碳修饰的壳聚糖被开发用于高效口服递送不同的治疗蛋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经过增强的抗体药物口服递送可实现全身性治疗应答,值得关注。
口服药物递送
癌症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结肠炎
大连工业大学:口服递送的虾青素纳米颗粒可缓解结肠炎
虾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但因其口服后水溶性不佳和胃肠道稳定性差而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受限。大连工业大学谭明乾谭明乾团队开发了一种序列靶向的虾青素纳米颗粒,可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靶向肠道的巨噬细胞并作用于线粒体,显著缓解炎症症状。该研究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策略。
结肠炎
研究论文
纳米医学
虾青素纳米颗粒
肥胖
香港大学Nature子刊:靶向脂肪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疗法,或可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
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 (TH) 是一种具有抗肥胖潜力的产热激活剂,然而系统性TH给药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临床益处。近日,香港大学徐爱民、惠晓艳以及汪衛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开发了用于递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可靶向将T3递送至脂肪组织,为肥胖及其并发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肥胖
药物研发
纳米医学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脂肪产热
纳米药剂
国内团队:合成木质素衍生的纳米颗粒或可缓解结肠炎
口服给药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常用途径之一,但存在通过消化道期间生物利用度低和全身副作用较大等问题。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郑州大学史进进等人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阿魏酸衍生木质素纳米颗粒(FALNP)的治疗性纳米试剂,具有耐胃酸、抗氧化和抗炎能力较强等优点,可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此外,FALNP也可作为生物活性载体发挥强大协同治疗效果。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干预IBD提供了新策略,值得关注。
纳米药剂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氧化石墨烯
Nature子刊:氧化石墨烯通过AhR影响菌群-免疫互作
芳香烃受体(AhR)是宿主-菌群互作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适应性免疫以影响炎症、异生物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评估氧化石墨烯干预对野生型与AhR2缺陷型斑马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氧化石墨烯通过以芳香烃受体AhR依赖的方式,影响微生物组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串扰,值得关注。
氧化石墨烯
2型免疫反应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细菌疗法
Science子刊:用纳米材料“武装”益生菌,增强IBD治疗
炎症性肠病(IBD)通常与活性氧水平升高和肠道微生物群高度失调有关。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将纳米医学和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结合起来,通过有效清除活性氧、改善肠道菌群,增强对IBD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细菌疗法
益生菌
炎症性肠病
纳米医学
活性氧
纳米药物
国内团队:受益生菌启发的纳米药物或可缓解结肠炎
基于微生物疗法为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然而,到目前为止较差的临床结果和有限灵活性的细菌方法仍需要改进。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Kam W Leong(梁锦荣)、华南理工大学邵丹、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银龙及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受益生菌在缓解肠道疾病症状方面的健康益处启发,将大肠杆菌Nissle 1917衍生膜涂抹到可降解的二硒化胺桥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形成仿生纳米药物(SeM@EM)。构建结肠炎动物模型,发现口服SeM@EM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来恢复结肠炎的肠道稳态。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益生菌膜治疗IBD的方法,也为未来开发类似的模拟益生菌纳米药物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纳米药物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纳米晶体纤维素
国内团队:纳米晶纤维素或可治疗便秘?
便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且相关药物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肠损伤、影响营养素吸收等副作用。近日,南方科技大学蒋兴宇、中国地质大学胡应模、国家纳米中心查瑞涛、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杜然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纳米晶体纤维素(一种刚性棒状纳米颗粒)评估对便秘小鼠的治疗效果,发现NCC能有效治疗便秘,其有益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脂肪酸代谢、胆汁酸合成和氨基酸代谢有关。此外,相比药物/膳食纤维,NCC不会造成肠神经损伤,治疗效果更好。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干预便秘提供了新指导,值得关注。
纳米晶体纤维素
便秘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系统
朱书+王育才Nature子刊:新型口服递送载体,防止抗生素“误伤”肠道菌群
抗生素是人们应对细菌感染的有效武器,然而,频繁使用口服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多样性丧失,从而增加多种疾病风险以及耐药细菌的出现。如何能够避免抗生素对正常肠道菌群的“误伤”,是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最新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朱书教授与王育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口服递送载体,并在小鼠中证实这种载体能促进抗生素在小肠中高效吸收,增强药物疗效,有效防止抗生素进入大肠,大大降低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疾病风险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积累。该成果具有很强的转化前景,期待早日实现临床应用。
药物递送系统
antibiotics
Dysbiosis
Nanoparticles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