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屏障
文章数:137篇
灭活Akk
补充Akk可改善IBS症状,死菌效果好?
肠易激综合征的肠脑通讯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肠道通透性增加和心理社会障碍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很难用药物治疗,因此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寻找替代方法。近日,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母婴分离模型和鼠类柠檬酸杆菌感染模型模拟小鼠IBS样症状,评估灭活Akk菌缓解小鼠IBS样症状的潜力,发现其具有抗痛觉过敏和神经抑制特性,可能有助于缓解IBS患者疼痛和焦虑,值得关注。
灭活Akk
肠易激综合症(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态干预
微纳塑料
沈阳生态所:持续口服微纳塑料会增加小鼠肠道毒性?
近年来,微纳塑料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人类和动物很容易通过饮食途径意外地摄入微纳塑料,目前,关于微纳塑料对高等生物肠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续暴露后对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认识。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研究员徐明恺就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持续口服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可诱导成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障碍,而粒径和暴露时间是决定微纳塑料对小鼠肠道毒性特征的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微纳塑料
肠道毒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益生菌
孙志宏等:一文读懂益生菌如何通过肠菌及其代谢物发挥健康功效(综述)
肠道生态平衡的紊乱可能会导致多种代谢、神经、肠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促进肿瘤的发展。益生菌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辅助治疗手段,已被证明在预防、缓解甚至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发挥有益和/或症状缓解作用的潜在机理仍缺乏系统的梳理。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最新综述,基于益生菌对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干预研究,系统总结了大量最新科学证据。阐述了益生菌通过增强肠道稳态、肠道屏障功能、宿主免疫力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发挥健康功效的潜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在益生菌临床研究中数据分析和比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益生菌应用的未来前景。总之,该综述对于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非常有价值,值得仔细阅读和关注。
益生菌
健康功效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纳米医学
胆红素纳米药物恢复结肠炎中的肠道屏障和黏膜免疫
炎症性肠病(IBD)表现为肠道屏障破坏、粘膜免疫失调及肠道菌群紊乱,常规治疗IBD的抗炎药物可部分缓解症状,但无法恢复正常的屏障和免疫功能。近日,发表在ACS Nano上的这篇文章,成功开发由胆红素附着的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药物,可促进恢复肠道屏障、粘膜免疫和肠道菌群,具有用作IBD治疗纳米药物的巨大潜力。
纳米医学
胆红素
炎症性肠病
口服药物递送
肠道屏障
肠道屏障
Nature Reviews:肠道屏障中的细胞旁通透性及紧密连接(综述)
IBD、乳糜泻、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中可发生肠道通透性增加。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两种依赖于紧密连接的细胞旁通路——孔隙通道及泄漏通道的组分、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在肠道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肠道屏障
综述
紧密连接
低聚半乳糖
农大王军军:低聚半乳糖富集的乳酸杆菌特定菌株可抑制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道屏障
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军军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补充低聚半乳糖(GOS)可在仔猪及小鼠中富集3种乳杆菌属:德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其中,德氏乳杆菌及约氏乳杆菌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缓解小鼠的沙门氏菌感染,而罗伊氏乳杆菌对沙门氏菌感染无保护作用。
低聚半乳糖
益生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纳米医学
深圳先进院Science子刊:用于远程精准给药的 “纳米快递员”
由于人体内存在多重生理屏障,开发能够适应微环境变化,并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远程病灶,又具备超高安全性的微纳生物机器人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潘宏和郑明彬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款双引擎自适应的酵母微纳生物机器人,能够像“纳米快递员”一样,通过生物酶与巨噬细胞引擎的切换(EMS)穿透人体多重生理屏障,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远程炎症病灶。总之,该研究为治疗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治疗其他炎症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关注。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机器人
炎性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刺激物
翟齐啸等:饮食刺激物对肠道稳态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综述)
丰富的膳食成分是肠道内稳态的重要因素,而饮食刺激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体感反应,进一步会诱发腹泻、肠道菌群紊乱、肠屏障损伤甚至严重的胃肠疾病。近日,江南大学的翟齐啸及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综述,重点论述了饮食刺激物的基本分类及特征,还总结这些刺激物对肠道稳态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此外,还论述了利用微生物靶向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加强肠道屏障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刺激物
肠道稳态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屏障
衰老
衰老过程中,核糖体应激损害肠道屏障
一旦暴露于内部或环境的损伤,核糖体就会成为哨兵。特别是,压力驱动的核糖体稳态失调是哺乳类动物不良结局的有力触发因素。Redox 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衰老过程中,核糖体应激增强,肠道屏障的破坏加剧,细菌暴露的风险增加。
衰老
核糖体
肠道屏障
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粘液,以预防小鼠的食源性肥胖
先前的研究报道,低聚果糖可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并改变其肠道菌群。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低聚果糖对小鼠食源性肥胖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来自于其对肠道粘液及肠道屏障的调节,低聚果糖可增加粘液产生、糖基化及分泌相关的基因表达,并促进杯状细胞分化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
低聚果糖
益生元
食源性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中药发酵
张春江团队:益生菌发酵黄芪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肠道屏障损伤
发酵是提高中药营养和功能潜力的一种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法。兰州大学张春江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研究,发现用特定植物乳杆菌混合菌株发酵黄芪,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状态和肠道菌群,增强修复肠屏障损伤从而缓解结肠炎的功效。
中药发酵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Lancet子刊:肠屏障功能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综述)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近日,意大利比萨大学的Luca Antonioli等人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肠道通透性改变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操纵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肠道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综述
益生菌
张家超+翟齐啸等: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可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江南大学翟齐啸及团队联合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Lp082能有效缓解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气质联用等技术进一步论证了Lp082可通过协同优化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进而缓解炎症。总之,本研究不仅阐明了益生菌治疗UC的复杂机制,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有效干预和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屏障
膳食纤维
北京工商大学:藜麦麸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缓解小鼠结肠炎
北京工商大学的王静、王子元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补充藜麦麸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缓解结肠炎症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调节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
藜麦麸皮
藜麦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关节轴
抑制肠道HIF2α或能改善肠屏障、抑制关节炎
一些临床观察表明,肠屏障损伤与关节炎有密切关联。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靶向肠上皮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可在关节炎发病时改善肠屏障损伤并抑制关节炎。
肠-关节轴
关节炎
肠道屏障
缺氧诱导因子-2α
肠道通透性
新生儿肠道菌群或影响早产儿肠道屏障成熟
“肠漏”或高肠道屏障通透性问题在早产新生儿中很常见。微生物群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验证。本研究通过队列设计和连续采样监测,发现肠道中双歧杆菌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干预预防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内的肠道疾病。
肠道通透性
研究论文
早产儿
肠道屏障
双歧杆菌
结肠感染
马曦团队:罗伊氏乳杆菌SLZX19-12或帮助抵抗肠道感染
中国农业大学的马曦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文章,从藏猪粪便中分离出罗伊氏乳杆菌SLZX19-12,该菌株通过增强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炎症,从而抵御结肠的细菌感染。
结肠感染
罗伊氏乳杆菌SLZX19-12
肠道菌群稳定性
炎症
肠道屏障
帕金森病
国内团队:帕金森病的SCFA变化,与肠-血屏障受损和便秘有关
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在粪便中减少,却在血浆中增加,这可能是源于肠壁渗漏。这提示在进行疾病相关菌群代谢物研究时,应考虑到肠道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肖勤和Yiwei Qian与团队,在Movement Disorders发表研究,发现PD患者的粪便和血浆SCFAs的改变与肠-血屏障受损有关,并可能因便秘而加重。
帕金森病
肠道屏障
便秘
短链脂肪酸
Cordycepin
国内团队:虫草素如何改善代谢炎症
代谢性炎症是肥胖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促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肠道完整性和肠道菌群可能是治疗代谢性炎症和肥胖的新策略。据报道,虫草素(Cordycepin)可以改善肥胖,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朱海波团队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郭娜等人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虫草素在改善西方饮食(WD)喂养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和肥胖相关症状中的有益作用,从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角度对虫草素在改善代谢性炎症和肥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进一步为虫草素在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Cordycepin
饮食性肥胖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糖尿病前期
壳寡糖缓解糖尿病前期大鼠的肾脏损伤
Carbohydrate Polymers近期发表的文章,探究了壳寡糖(COS)对糖尿病前期大鼠的保护作用,发现COS通过缓解肠道屏障紊乱、肾脏炎症、自噬失衡、氧化应激和凋亡,从而对糖尿病前期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
糖尿病前期
壳寡糖
肠道屏障
自噬
肠道屏障
Cell:黏蛋白唾液酸化增强肠道黏液屏障,促进与菌群和谐共生
肠道黏液层构成了防止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为菌群提供营养和栖息地,促进宿主-菌群共生。然而,宿主如何控制黏液屏障的完整性以及与菌群的共生关系,这其中仍有很多未知。Cell最新发表了美国NIH吴船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发现由唾液酸转移酶ST6GALNAC1(ST6)介导的黏蛋白唾液酸化(一种糖基化修饰),可保护肠道黏液屏障(防止其被细菌降解),并调控肠道菌群稳态,从而影响宿主对肠道炎症的易感性。这些发现强调了黏液屏障在宿主-菌群共生关系以及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炎症性肠病(IBD)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肠道屏障
唾液酸化
黏蛋白糖基化
宿主-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IBD)
小心!食品添加剂麦芽糊精或可加剧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最早发现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工业化和“西式”饮食的消费,IBD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率正在上升。食品添加剂是西方饮食中加工食品的常见成分。在IBD患者中,一些排除食品添加剂的饮食改善了临床疾病指标,表明食品添加剂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存在联系。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食品添加剂也通过未知的机制增强了疾病的严重性。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了食品添加剂麦芽糊精(MDX)改变结肠炎发展的机制,表明食品添加剂不是惰性物质,如果与遗传风险因素结合,可能会加速慢性结肠炎的发病,为有效设计治疗性饮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炎症性肠病(IBD)
食品添加剂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肠-脑轴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衰老?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功能随衰老而发生改变,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Nature Neuroscience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衰老。该研究表明,在衰老过程中,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道通透性增加,使得肠道内的有害代谢物N6-羧甲基赖氨酸(一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更容易地跨越肠屏障进入机体,其在大脑中的积累可损伤小胶质细胞。这些发现提示,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来减少有害的肠内代谢物移位进入大脑,或是促进老年大脑健康的有效手段。
肠-脑轴
衰老
肠道菌群
代谢物
肠道屏障
真菌-免疫互作
Cell:黏膜真菌保护肠道屏障,并促进社交行为
肠道真菌失调可能促进局部及远端病理,但肠道真菌促进稳态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人及小鼠中均鉴定出了一群与肠腔真菌组成不同的黏膜相关真菌,可通过诱导CD4+ Th细胞产生IL-22,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可促进IL-17A的产生,IL-17A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上的IL-17R,促进小鼠的社交行为。
真菌-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基础研究
肠道真菌
肠道屏障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慢性疾病(综述)
肠道屏障保护宿主免受肠道微生物、食物抗原和毒素的侵害。然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可能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易感性、西方饮食、抗生素、酒精、昼夜节律紊乱、精神压力和衰老等。肠道屏障的慢性破坏可导致微生物成分转移到体内,产生系统性的炎症。发表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的一项综述回顾了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屏障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促进了代谢、自身免疫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展,并总结了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菌群组成的新兴干预措施。
肠道屏障
慢性疾病
疾病风险因素
岩藻多糖
郑州大学:岩藻多糖通过改善肠屏障和炎症损伤来改善糖代谢
近期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李文杰和李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岩藻多糖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来改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岩藻多糖
肠道屏障
炎症
糖代谢
肠道屏障
Nature子刊:转谷氨酰胺酶3维持肠道屏障的稳定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转谷氨酰胺酶3(TGM3)通过促进粘蛋白2(MUC2)的交联,以抑制后者的降解,从而稳定结肠粘液层的机制。缺失TGM3的小鼠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有更高的易感性。
肠道屏障
转谷氨酰胺酶3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屏障
肠菌诱导IL-1β,促进肠屏障修复
肠道菌群在维护和修复肠上皮屏障中有重要作用。Gut Microbes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肠黏膜相关大肠杆菌可通过促进CX3CR1+单核吞噬细胞生成促炎细胞因子IL-1β,促进肠屏障修复、限制肠道损伤。
肠道屏障
粘膜相关细菌
大肠杆菌
肠道菌群
IL-1β
肠道屏障
摄入过多葡萄糖,可破坏肠屏障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摄入15%葡萄糖及15%果糖后,小鼠的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及肠道炎症变化,发现葡萄糖(而非果糖)可增加肠道屏障通透性,且葡萄糖诱导的特定细菌富集与其诱导的肠道炎症相关。
肠道屏障
饮食-菌群互作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微生物蛋白
胡泽汗等Science突破:一种新型肠道抗菌蛋白,在寄生虫感染时保护肠屏障
抗微生物蛋白(AMP)是宿主分泌的对粘膜表面病原体的一道重要防线。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Lora V. Hooper实验室胡泽汗和张晨璐等在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鉴定出一种新型杀菌蛋白SPRR2A(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2A),在系统发育和作用机制上不同于已知的菌群诱导的AMP。该蛋白能选择性抑制革兰氏阳性的共生菌和致病菌,并能由抗寄生虫的2型免疫诱导,在肠道蠕虫感染期间保护肠屏障抵抗细菌入侵。
抗微生物蛋白
粘膜免疫
革兰氏阳性菌
抗寄生虫免疫
肠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