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啮齿动物(小鼠)
文章数:788篇
脊髓损伤(SCI)
国内团队:脊柱神经损伤修复依赖于肠道菌群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疾病,通常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负担,然而疾病相关临床干预手段有限。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为SCI的研究和潜在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损伤神经修复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于艳和李建军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临床队列和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途径影响SCI患者神经修复的过程。该研究为SCI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临床干预SCI患者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SCI)
肠道菌群紊乱
短链脂肪酸
人群队列研究
小鼠模型
干扰素信号
Nature子刊:IFN水平低会降低肠屏障完整性从而增加西尼罗病毒致病性
西尼罗病毒(WN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正链RNA病毒。该病毒通常感染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损伤。但80%的感染人群并不表现有任何疾病表型,20%的感染者症状不重,可以自愈。但有不到1%的感染者会发展至严重的神经系统侵入性疾病。然而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报道显示,WNV可以通过感染肠细胞而入侵擦肠道,并表现为典型的肠道感染疾病,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也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显示,WNV是否能入侵肠道依赖于宿主IFN的水平。当STAT1通路不能有效激活时,WNV可以显著感染肠道细胞。
干扰素信号
肠道屏障受损
西尼罗病毒
严重疾病
研究论文
高突变肿瘤
Nature子刊:高突变肿瘤易感免疫治疗?不一定
基于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是众多肿瘤,特别是高突变负荷肿瘤的突破性临床治疗手段。通常认为,肿瘤细胞中的新发突变会产生新生免疫原,因此在接受免疫检查点阻断后,更易感于免疫疗法清除。细胞培养研究也很大程度上支持这一结论。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并不是全部具有高突变负荷的肿瘤都会对上述的治疗手段产生有效反应,且即使有反应的那些肿瘤同样还有高的复发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影响其免疫治疗的易感性呢?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Genetics的研究,通过构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小鼠肿瘤模型,发现高负荷突变肿瘤中的异质性可能是抑制T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阻隔治疗的主要原因。
高突变肿瘤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MMRd小鼠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潘氏细胞
国内团队Cell子刊:LSR通过YAP调控肠道潘氏细胞分化
脂解激活脂蛋白受体(LSR)参与上皮三细胞紧密连接及肝脏脂蛋白清除。滨州医学院的巩永凤团队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赵升田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LSR的缺失可通过上调并激活YAP,抑制肠道干细胞向潘氏细胞的分化,从而恶化小鼠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NEC患者的小肠中,LSR的表达明显下调。
潘氏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LSR
YAP
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Akk菌可恶化小鼠食物过敏
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剥夺小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的情况下,肠道菌群中的Akk菌增加,且食物过敏反应加剧;而将Akk菌移植给无菌小鼠,可在剥夺膳食纤维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食物过敏反应。该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通过饮食依赖性方式,调控食物过敏中的免疫反应。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食物过敏
益生菌源的外膜囊泡
纳米益生菌用于治疗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在内的炎症性肠病是典型的慢性肠道炎症(IBD)。传统的抗炎治疗伴随很多副作用且疗效有限,因此亟需开发具有特异性的、新的治疗手段。肠道菌群紊乱是IBD的典型特征,因此改善肠道菌群是治疗IBD的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形成粪菌移植和添加益生菌等治疗方法。尽管上述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粪菌移植依然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开发低风险的菌群干预方法非常的迫切。近期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和浙江大学顾臻团队联合在Nano Letters上发表了其针对IBD治疗开发的最新方法。作者通过构建益生菌来源的外膜囊泡包封二氧化锰纳米酶,从而形成纳米益生菌的方法用于IBD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粪菌移植等细菌疗法,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益生菌源的外膜囊泡
二氧化锰纳米酶
纳米益生菌
IBD
研究论文
绿原酸
南昌大学:绿原酸通过肠道菌群改善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脑轴紊乱疾病。该疾病主要表征为腹痛、胀气、肠道习性的改变,其病因非常复杂,其中10-30%的患者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腹泻进而引起的IBS(PI-IBS)。尽管PI-IBS的具体病理机制并不明确,但是PI-IBS与肠道菌群紊乱有着明确的关系。目前PI-IBS的临床管理主要是缓解症状,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近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维和罗军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其对PI-IBS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一种植物天然产物——绿原酸(CGA)在临床上对PI-IBS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深入的机制发现,CGA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增加产酸拟杆菌和肠道甘氨酸含量,促进肠道菌的细胞外囊泡的形成,从而改善肠道屏障,达到治疗PI-IBS的作用。
绿原酸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甘氨酸
菌群细胞外囊泡
衰老
Cell:大脑白质区是衰老加速的罪魁祸首
衰老是导致认知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但是究竟衰老诱导不同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作用的位点并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论文,通过对不同年龄以及进行衰老干预的小鼠大脑进行了时空转录组研究,鉴定了全脑中与胶质细胞衰老相关的特征基因,并发现相较于皮质区,白质区的胶质细胞衰老速度更为快速,抗衰老干预对不同脑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进而研究发现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表征为不同基因表达变化特征。这些结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衰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区
白质区
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样细胞因子1A(TL1A)
国内团队:TL1A如何促IBD?
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炎症性肠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该类型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仍有很多问题尚不清楚。其中,炎症性肠病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慢性和反复复发的肠道炎症。已有研究发现,肿瘤坏死样细胞因子1A(TL1A)与死亡受体3(DR3)相互作用介导的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互作在肠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炎症性肠病中,CD调节Th细胞在肠道固有层的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医科大学孙逊课题组和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王媛媛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发现TL1A-DR3的互作促进了Th1和Th17细胞的分化,其潜在机制是DC中的TL1A通过正调节DC特异的ICAM3捕获非整合蛋白-RAF1-NFκB信号通路,增强DC抗原捕获能力,促进DC激活和Th1和Th17的分化。
肿瘤坏死样细胞因子1A(TL1A)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T细胞极化
RAF1/NFκB
IBD
IBD治疗药物
Science子刊:肠道限制性谷氨酸羧肽酶II抑制剂可缓解小鼠结肠炎
谷氨酸羧肽酶II(GCPII)在IBD患者的活检样本中表达上调,被认为是IBD的潜在治疗靶点。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口服肠道限制性GCPII抑制剂——(S)-IBD3540,可有效缓解急性及慢性小鼠结肠炎。
IBD治疗药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谷氨酸羧肽酶II
AXIN1
肠道上皮Axin1通过影响菌群调控结肠炎
Axin1负向调控活化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但其在调控宿主-菌群互作中的作用尚未明确。Engineer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BD患者的结肠上皮中的Axin1表达增加,而肠道上皮细胞或潘氏细胞特异性缺失Axin1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AXIN1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腹泻
激活NHE3的多肽或可用于治疗腹泻
在多数腹泻中,上皮刷状边界的Na+/H+交换体NHE3被抑制。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合成了一种可激活NHE3的新型多肽,在小鼠体内可抑制肠毒素及炎症诱导的肠液分泌,或可用于治疗腹泻。
腹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NHE3
AKK菌
Akk菌缓解肠道炎症,并促进肠道上皮愈伤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Akk菌及其外膜蛋白Amuc_1100可通过上调CREBH及miR-143/145,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并抑制肠道炎症应激,同时促进肠道上皮愈伤。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炎症
食品加工
食物自身的DNA损伤:高温加工食物引发健康风险的新机制
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加热食物后,食物中的DNA会受到水解和氧化损伤,而受损的DNA可促进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反应,并在喂食后可被吸收进入小鼠的肠道基因组以促进双链染色体断裂。另外,相比于100℃的煮沸,220摄氏度的烘烤可造成更多的DNA损伤。
食品加工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吲哚-3-丙酸
Nature子刊:吲哚-3-丙酸或可预防术后谵妄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包含103名受试者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发现,术后谵妄(POD)与血浆吲哚-3-丙酸(IPA)水平呈负相关。在POD小鼠模型中,降低IPA可促进POD样行为,而补充IPA可抑制POD样行为。
吲哚-3-丙酸
术后谵妄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AKK菌
南方医院:Akk菌的胞外囊泡促进小鼠胎盘形成并减轻先兆子痫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黄丽萍团队与郑磊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先兆子痫小鼠的肠道菌群中的Akk菌丰度降低,而补充Akk菌可缓解先兆子痫。机制上,Akk菌来源的胞外囊泡激活EGFR-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滋养层细胞重塑螺旋动脉,从而减轻先兆子痫的症状。
AKK菌
先兆子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菌群-免疫互作
衰老菌群导致树突细胞丧失耐受性
Aging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衰老小鼠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树突细胞丧失耐受性,而补充植物乳杆菌可恢复。
菌群-免疫互作
衰老
树突细胞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双硫仑
国内团队:双硫仑+铜离子缓解小鼠结肠炎
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的Yunfei Gao团队、阜外医院的Chunyue Wang团队及暨南大学的Hongling Jia团队在Theranos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双硫仑联用Cu2+可通过抑制结肠巨噬细胞活化,并保护结肠上皮屏障功能,同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双硫仑
研究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西式饮食
智发朝团队:母鼠西式饮食促进脱氧胆酸产生,从而促进后代小鼠的结肠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智发朝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西式饮食喂食的母鼠中,后代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且脱氧胆酸水平增加,从而恶化TNBS诱导的后代小鼠结肠炎。机制上,脱氧胆酸可促进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及巨噬细胞产生IL-1β。
西式饮食
母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胆汁酸
肠道胆汁酸可抑制中低剂量的艰难梭菌毒素
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的肠道及粪便胆汁酸提取物可抑制艰难梭菌毒素,且抗生素处理小鼠及无菌小鼠中的肠道提取物也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确认,胆汁酸发挥了抑制艰难梭菌毒素的作用,但高浓度的艰难梭菌毒素可克服胆汁酸的保护作用。
胆汁酸
艰难梭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亚精胺
亚精胺诱导抗炎巨噬细胞并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亚精胺可通过激活抗炎分子PTPN2以诱导抗炎巨噬细胞的产生,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亚精胺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
Nature子刊:幽门螺杆菌利用L-乳酸盐促进胃定殖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补体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胃定殖,而幽门螺杆菌可利用L-乳酸盐抑制C4b在细菌表面的累积,从而促进胃定殖。
幽门螺杆菌
细菌定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L-乳酸盐
黄曲霉毒素B1
山东大学:黄曲霉毒素B1诱导小鼠结肠炎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超过6亿例食源性疾病与被病原体或环境污染物污染的食品摄入有关,然而目前对与环境污染物相关的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的理解仍然难以捉摸。黄曲霉毒素B1是臭名昭著的I类人类致癌物,已经大量研究阐明其致癌机制,然而黄曲霉毒素B1的非致癌毒性,如诱发急性肝损伤、肝炎、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山东大学周骏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表明亚急性暴露于黄曲霉毒素B1会在BALB/c小鼠中引起结肠炎症,为临床防治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炎症综合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曲霉毒素B1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巨噬细胞极化
阿克替苷
国内团队:阿克替苷通过调节肠道稳态,缓解衰老小鼠的认知障碍
阿克替苷是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但生物利用率很低。湖南农业大学的刘中华团队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Xing Xiao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阿克替苷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产物,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以抑制肠道炎症及氧化应激,从而缓解阿克替苷诱导的衰老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阿克替苷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牙周炎
上海九院:牙周炎如何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炎(PD)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但因果关联及机制尚未明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段胜仲团队与朱亚琴团队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牙周炎小鼠模型中,具核梭杆菌可通过PI3K/Akt/mTOR信号促进肝细胞的糖酵解和脂肪生成,从而恶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具核梭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南京中医药大学:鼠李糖乳杆菌GG缓解大鼠的骨质疏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Weidong Li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鼠李糖乳杆菌GG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并恢复Th17/Treg平衡,从而缓解卵巢切除大鼠的骨质疏松。
益生菌
骨质疏松
鼠李糖乳杆菌GG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Dectin-1
中山一院Nature子刊:靶向Dectin-1或可治疗结直肠癌
Dectin-1(CLEC7A基因)是β-葡聚糖受体,在真菌防御及肠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策团队与国外研究者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Dectin-1主要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中表达,而缺失Dectin-1可抑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肠道肿瘤发生。机制上,Dectin-1可诱导MDSC产生前列腺素,后者可抑制IL-22结合蛋白表达。另外,结直肠癌患者的Dectin-1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Dectin-1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髓系抑制细胞
前列腺素E2
肠道巨噬细胞
国内团队:肠道巨噬细胞的YTHDC1调控肠道炎症及肠道屏障
YTHDC1(一种m6A阅读器)对于胚胎干细胞的维持是必需的。山西医科大学的杜杰团队与东莞市人民医院的Chuangyu Wen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巨噬细胞中的YTHDC1发挥了抑制炎症应答及保护肠道上皮屏障的功能,而肠道巨噬细胞特异性缺失YTHDC1可恶化小鼠的结肠炎。另外,在IBD患者的炎症结肠部位,巨噬细胞中的YTHDC1表达下调。
肠道巨噬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BD
低聚半乳糖
农大王军军:低聚半乳糖富集的乳酸杆菌特定菌株可抑制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道屏障
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军军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补充低聚半乳糖(GOS)可在仔猪及小鼠中富集3种乳杆菌属:德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其中,德氏乳杆菌及约氏乳杆菌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缓解小鼠的沙门氏菌感染,而罗伊氏乳杆菌对沙门氏菌感染无保护作用。
低聚半乳糖
益生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可降解塑料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可导致小鼠肠道炎症
"生态友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可用于减少塑料污染,但其健康风险及对胃肠道的影响尚不清楚。复旦大学的方明亮团队、陈建民团队与安徽医科大学的黄以超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聚乳酸塑料微粒可在胃肠道中被脂肪酶降解,形成的低聚物纳米颗粒可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12失活,从而导致小鼠的肠道炎症。
可降解塑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聚乳酸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