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人群队列研究
文章数:11篇
脊髓损伤(SCI)
国内团队:脊柱神经损伤修复依赖于肠道菌群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疾病,通常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负担,然而疾病相关临床干预手段有限。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为SCI的研究和潜在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损伤神经修复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于艳和李建军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临床队列和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途径影响SCI患者神经修复的过程。该研究为SCI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临床干预SCI患者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SCI)
肠道菌群紊乱
短链脂肪酸
人群队列研究
小鼠模型
阿司匹林
19万人随访20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癌症风险有何关联?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对于个体非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仍不确定。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最新发表一项丹麦为期20年的大队列研究,数据表明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和其他几种癌症的风险降低相关,但总体上与癌症无关,持续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阿司匹林
癌症风险
人群队列研究
结肠癌(CRC)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菌对HER2阴性进展期胃癌疗效有何影响?
研究发现大多数胃癌均为HER2阴性,缺乏靶向治疗机会,目前常用化疗方案、单纯免疫治疗、以及免疫联合化疗干预胃癌。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存在显著的耐药性。近日,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两个队列发现肠道菌群对胃癌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同时揭示了以乳杆菌属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有望为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增效的益处,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胃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治疗反应
结直肠息肉
炎症性肠病增加结直肠息肉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长期慢性肠道炎症而发生结直肠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但关于IBD患者结直肠息肉发病率特别是特定组织学息肉类型发生风险的研究较少。美国和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了一项瑞典全国性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结果,IBD患者患肿瘤性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显著增加,强调IBD患者,尤其是患病超过10年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当加强对结肠息肉的关注。
结直肠息肉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
流行病学
做饭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使用清洁燃料的做饭行为可降低死亡风险
做饭过程中,传统固体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可能影响做饭者的健康。随着更清洁燃料的使用和通风条件的改善,烹饪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做饭这一行为本身对健康的影响还缺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北京大学李立明团队合作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研究文章,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中51万人的随访数据,发现与从不做饭相比,使用清洁燃料做饭可显著降低做饭者的全因及心肺系统疾病死亡率,部分归因于做饭过程中体力劳动的增加。本文也进一步确认了作者此前报道的使用高污染的固体燃料做饭造成死亡风险增加的现象,强调了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和改善厨房环境的重要性。
做饭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研究
全因死亡率
心肺系统疾病死亡率
炎症性肠病(IBD)
超20万人数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炎症性肠病风险
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率日渐增加,但目前还没有预防IBD的有效手段。吸烟、红肉等生活方式因素与IBD发生有关,但改变这些生活方式是否可预防IBD尚未可知。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研究文章,在美国和欧洲的6个大型前瞻性队列中发现,改变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IBD的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
风险评分
咖啡摄入
喝咖啡或有助于保护慢性肾病高风险人群的肾功能
慢性肾病(CKD)全球患病率约13%,患者的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研究表明健康饮食模式或特定饮食成分有助于降低CKD风险。咖啡因其含有抗炎和抗氧化成分而被认为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相关证据较少。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研究文章,在鹿特丹研究队列参与者中发现咖啡摄入虽与总体人群的肾功能无关,但高咖啡摄入有助于保护CKD高风险人群(例如老年人、肥胖者)的肾功能。
咖啡摄入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研究
慢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食道癌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大降低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队列人群的数据评估健康生活方式评分(HLS)与胃癌及食管癌(亚型)的关联,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大大降低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风险。
食道癌
胃癌
生活方式
人群队列研究
中枢节律
Science子刊:熬夜更怕吃夜宵
现代工业化生活中,夜晚加班是一种常态。众所周知,经常加夜班的人具有更高的发生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无论是从生活习惯、家庭条件、遗传背景或者社会地位均不能有效的解释这一情况的发生,提示有其他更为直接的原因导致夜班人群糖代谢异常。人群和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晚上进食会显著损害血糖耐受能力,提示中枢节律和外周节律混乱可能是潜在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并没有人群实验证明这一假设。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的研究工作,通过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严格的昼夜节律和进食节律的测试和评估,发现夜间进食是导致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的主要诱因,正常的进食节律可抑制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通过临床行为干预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枢节律
外周节律
糖耐量受损
进食节律
夜间进食
补充微量营养素
Nature子刊:婴幼儿微量营养素补充要小心!
营养不良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全球有1.49亿儿童发育不良,4500万儿童在5岁以下夭折。针对弱势儿童群体使用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包括维生素、锌和铁等可以改善生长和降低疾病。然而,铁的补充会破坏肠道菌群稳态,锌可能增加阿米巴感染的几率,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营养素补充的配方显得格外的重要。肠道微生物群是影响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营养素的补充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特别是真菌在该方面的研究较少。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通过对接受含锌和不含锌的营养素补充的婴幼儿生长情况、腹泻病史以及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营养素粉治疗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维生素和铁会增加特定原生动物和真菌的丰度,锌则可以减轻这一情况。进一步建模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与营养素补充、居住地(即城市或农村)、年龄和营养状况存在复杂的相关性。这一研究提示临床营养素的补充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补充微量营养素
肠道微生物群
真核微生物群落
生活环境
婴幼儿营养不良
代谢产物
港中大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ID-19)不仅仅影响患者的呼吸道,同时会感染和影响包括肠道在内的其他器官。近期已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产丁酸盐的有益菌减少,机会致病菌增加。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控宿主免疫机能以拮抗病毒感染,例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络氨酸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分泌增强肺细胞抗流感病毒的能力。但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能否具有类似拮抗新冠病毒的能力尚未有研究。因此,深入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防御新冠病毒的关系。近期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他们关于新冠肺炎肠道菌群变化的最新的工作,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显著改变,导致产短链脂肪酸(SCFA)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受损。该研究详细描述了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以及菌群纵向动力学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反应的关系,为新冠肺炎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代谢产物
短链脂肪酸(SCFA)
异亮氨酸
疾病严重程度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