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结肠癌(CRC)
文章数:14篇
吻合口瘘
调肠菌或可减少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
吻合口瘘(AL)是结直肠癌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由肠内容物通过愈合不良的结肠伤口漏出组成,手术后结直肠癌复发是生存的主要决定因素。近日,蒙特利尔大学研究人员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吻合口愈合不良小鼠模型,评估了癌细胞局部植入和播散过程及AL与CRC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膳食补充调节肠道菌群可防止吻合口瘘,减少结直肠癌术后局部植入和播散,值得关注。
吻合口瘘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癌术后
癌症干细胞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靶向ID1或可改善大肠癌治疗
消除癌症干细胞(CSCs)和恢复抗肿瘤免疫仍然是癌症治疗尚未解决的挑战。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花芳、张海增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确定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的分化抑制因子1(ID1)作为中心分子节点,双重控制癌症启动能力和诱导肿瘤免疫逃逸。证据表明靶向ID1稳定性可以提高CRC患者的免疫治疗和化疗敏感性,值得关注。
癌症干细胞
结肠癌(CRC)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巨噬细胞
阿司匹林
19万人随访20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癌症风险有何关联?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对于个体非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仍不确定。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最新发表一项丹麦为期20年的大队列研究,数据表明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和其他几种癌症的风险降低相关,但总体上与癌症无关,持续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阿司匹林
癌症风险
人群队列研究
结肠癌(CRC)
CMBL
国内团队Cell子刊:羧亚甲基丁烯酸酶同系物或可抑癌
磷酸果糖激酶PFKP的含量与多种人类癌症的进展相关,包括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白血病等。然而,在不同癌症或治疗应激下调节PFKP表达和活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揭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近研究进展,揭示人羧亚甲基丁烯酸酶同系物CMBL通过破坏PFKP的稳定性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的糖酵解,从而在体外和体内抑制癌症进展。
CMBL
癌症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磷酸果糖激酶
微小微单胞菌
口腔病原体微小微单胞菌的进化型A或与CRC强相关?
微小微单胞菌是一种口腔条件致病菌,常见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近年来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显示CRC患者粪便中微小微单胞菌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近日,巴黎第十二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口腔病原体微小微单胞菌的进化型A与CRC强相关,其特征在于溶血能力和粘附特性,能够定植于结肠粘膜并诱导DNA甲基化改变,可能会诱导细胞迁移、增强侵袭和/或转移事件,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性,为癌发生创造适当的基础,值得关注。
微小微单胞菌
结肠癌(CRC)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进化分型
智能模型
国内团队:智能模型联手多组学数据或可用于鉴定肿瘤目标易感基因?
结直肠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鉴定出大量结直肠癌易感位点,但如何阐释这些关联位点的生物学意义,一直是后GWAS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日,武汉大学缪小平、田剑波、河南省肿瘤医院张韶凯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iRIGS计算智能模型整合高通量多组学数据,系统鉴定出一批结直肠癌高可信风险基因。此外,还揭示了结直肠癌易感位点rs1810503通过调控目标基因CEBPB影响结直肠癌易感性的机制,为阐明结直肠癌的遗传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值得关注。
智能模型
肿瘤易感基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组学数据
结肠癌(CRC)
北京大学Cell子刊:FRMD8如何抑制结肠癌生长?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都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北京大学的战军和张宏权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结直肠肿瘤抑制蛋白FRMD8,它是CDK4的特异性内在抑制剂和有效的RB稳定剂,从而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和CRC细胞增殖。FRMD8含有的LKCHE肽可能具有治疗价值。
结肠癌(CRC)
CDK4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阑尾
Nature Reviews:阑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联系(观点)
阑尾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但这种关联的性质和基础尚不清楚。近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最新观点,系统论述了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与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及其结局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正在进行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强化阑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联系,有助于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进治疗模式,值得关注。
阑尾
溃疡性结肠炎
综述
基础研究
阑尾切除
结肠癌(CRC)
李孟鸿团队:丁酸梭菌或可用于辅助治疗结肠癌
丁酸梭菌(C.B)的益生菌作用参与调节疾病和癌症,但这些调节作用的机制基础尚不清楚。中山大学的李孟鸿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C.B通过调控MYC等关键信号因子,重新编程结直肠癌(CRC)中增殖、迁移、干性和肿瘤生长,增加CRC细胞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响应,为C.B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结肠癌(CRC)
丁酸梭菌
结直肠肿瘤
一文读懂大肠癌进化模式的最新见解(综述)
癌变仍然主要是一个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变化是先天获得的,其有助于在肿瘤微环境中选择有利的细胞表型以增加细胞适应度。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review以结直肠癌(CRC)为模型回顾了肿瘤测序对肿瘤进化的一些见解。表明CRCs对于驱动突变通常是细胞克隆存在,尽管它们对于拷贝数变化可能是异质的,但肿瘤在该阶段的进化可能是中性的,没有或非常弱的选择。另外,即使在选择确实起作用的地方,它也并不总是具有优势,而且可能被后天形成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所影响,这种不稳定性可以导致主驱动基因中微弱优势的体细胞突变以相对较高的频率产生。了解这些肿瘤进化模式对治疗CRCs以及理解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肿瘤
前景展望
突变
结肠癌(CRC)
肿瘤进化
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局部炎症如何让大肠癌抵抗免疫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尤其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与许多肿瘤(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相关,是肿瘤形成机制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免疫治疗新方式,并不是单纯指对机体免疫力提高,而是通过改善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从而激活体内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抗肿瘤效果。但目前,仍有一半的患者对ICIs产生耐药性,相关机制尚未明确。近日,中山大学丁培荣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局部炎症状况可能会损害MSI-H CRC患者的肿瘤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增加与抑制的肿瘤免疫状态相关,进而影响肿瘤的预后及对ICIs的反应。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免疫治疗耐药的MSI-H 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单细胞RNA-seq
胆汁酸代谢
厚壁菌门中一种新型胆汁酸还原酶
肝脏中胆汁酸合成是机体排出多余胆固醇的主要途径,且胆汁酸在小肠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胆汁酸部分在肠道中在吸收,重新回到肝脏中,而有部分胆汁酸则进入大肠,最终被排出体外。在大肠中,各种不同的肠道菌群均可以把胆汁酸进行生物转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可以作为多种信号分子,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肠中胆汁酸代谢依赖于胆酸盐水解酶以及胆汁酸诱导(bai)操纵子的调控,此前对L. scindens中的bai基因研究较为深入。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厚壁菌门也具有bai基因,可能参与形成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LCA)异构体,但对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Gut Microbes的研究成果发现baiP和baiJ两个基因均编码一种新型3-oxo-Δ -5ɑ胆汁酸还原酶,在厚壁菌门特异性分布,参与A/B反式扁平胆汁酸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baiP和baiJ与结肠癌发生相关。
胆汁酸代谢
baiP
胆汁酸次生异构代谢产物
胆汁酸5-ɑ还原酶
厚壁菌门
肿瘤免疫微环境
Science子刊:结肠癌免疫治疗新靶点:IL-25-ILC2
结肠癌(CRC)是目前第二大类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免疫治疗在很多癌症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CRC治疗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因为肠道免疫环境相对复杂,人们对其了解尚不够深刻所致。2型固有免疫淋巴细胞(ILC2)是机体屏障组织中主要的先天免疫细胞类型,在粘液屏障中主要由IL-25和IL-33激活,其中IL-25是由肠道tuft细胞表达,应对蠕虫感染的关键因子。目前对于组织特异性微环境,特别是肿瘤微环境对IL-25-ILC2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Immuology上的研究工作,探究了肿瘤微环境与IL-25-ILC2之间的关系,发现CRC中高表达IL-25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其组织学显示其肿瘤组织中ILC2数量增加,改变了肿瘤中的免疫微环境。用抗体抑制IL-25-ILC2激活通路可以改善肿瘤中的免疫微环境,增强干扰素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一成果揭示了IL-25-ILC2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CR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肿瘤免疫微环境
白介素-25(IL-25)
固有免疫淋巴细胞ILC2
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
结肠癌(CRC)
EMT
EMT降低胞外囊泡miR-200的水平促进结肠癌成纤维异质性发生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在结直肠癌等实体瘤中,超过90%的死亡是由于癌症的转移导致的。目前公认的CRC分型为CMS1-4,其中CMS4的预后最差,与肿瘤的转移和化疗耐药性有关。但是,从突变负担、基因拷贝数变化以及CpG甲基化水平而言,CMS4与其他几种分型没有显著区别。而主要的区别在于CMS4型具有间质细胞或间充质细胞基因表达特征。间质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成纤维细胞,而这些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酶以及胞外基质蛋白,这些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的恶性有显著的关系,但是肿瘤中成纤维细胞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研究报道了一种CRC成纤维细胞异质性发生的新机制。他们发现上皮间质转换(EMT)导致胞外囊泡(EV)miR-200降低,消除了对其对TGF-β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该研究为预后基质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EMT
胞外囊泡(EVs)
miR-200
转录因子ZEB1
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