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免疫治疗
文章数:89篇
免疫治疗
Nature子刊:免疫+化疗新辅助治疗用于胃/胃食管交界部癌
胃食管交界部癌,俗称贲门癌,是胃部和食道交界部位的癌症。近日,荷兰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的临床II期PANDA研究4年随访结果显示,对可手术G/GEJ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采用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配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三药化疗方案,可使45%的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70%患者实现主要病理学缓解(MPR),且14例pCR/MPR患者有13例实现了长达4年的无病生存,预后远远好于未达病理缓解的患者,展现了免疫治疗“达到缓解、持久获益、长期生存”的特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胃食管交界部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研发
癌症
iMeta:中山大学团队综述肠道菌群重塑癌症免疫治疗疗效:机制和治疗策略
肠道菌群对维持局部和全身免疫稳态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微生物菌群衍生的代谢物是否与免疫治疗反应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有关。此外,本文还讨论了通过调节微生物菌群组成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或减轻毒性的各种方法。
癌症
肠道菌群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
优势菌
免疫治疗
Nature子刊:用患者的肠道+肿瘤类器官,评估免疫治疗脱靶毒性
临床前预测癌症免疫疗法的毒性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肿瘤模型和健康器官通常不能完全重现相关人类抗原的表达。TCB是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和CD3 T细胞受体的抗体组成的双特异性抗体。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了患者来源的肠道类器官和类肿瘤与免疫细胞(PBMC)共培养体系来评估TCB的脱靶毒性,该体系有助于研究免疫-上皮相互作用以及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前和临床发展。
免疫治疗
肿瘤脱靶毒性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靶向EHMT2,或能增强MSS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已经在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结直肠癌中显示出实质性的进展,但它对微卫星稳定性高(MSS)的结直肠癌的疗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确定逆转免疫抑制和启动MSS肿瘤的组合。近日,中山大学万国辉及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EHMT2,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可以抑制半乳糖凝集素-7的诱导作用,能够增强MSS结直肠癌的免疫。总之,该研究表明靶向EHMT2/galectin-7轴可能为MSS CRC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联合策略,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黄芩苷
国内团队:黄芩苷或能调节肠菌代谢物SCFA,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黄芩苷是从双子叶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肝炎。近日,北京友谊医院鄢丹、曹邦伟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肿瘤病例、动物实验和粪菌移植,发现黄芩苷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来规避抗PD-1耐药性,值得关注。
黄芩苷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中医药
免疫治疗
JAMA子刊: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谨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常用于治疗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错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但这一类患者仅占晚期结直肠癌病例的5%,且ICI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大多数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结直肠癌患者均无效。MSS或pMMR的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转移(LM)对于ICI是否有耐药性仍然未知。近期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上的文章,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二次分析后发现,LM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无LM患者使用德瓦鲁单抗联合曲美木单抗后能够改善无进展生存期,且疾病控制率更高。
免疫治疗
肝转移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晚期结直肠癌
癌症干细胞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靶向ID1或可改善大肠癌治疗
消除癌症干细胞(CSCs)和恢复抗肿瘤免疫仍然是癌症治疗尚未解决的挑战。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花芳、张海增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确定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的分化抑制因子1(ID1)作为中心分子节点,双重控制癌症启动能力和诱导肿瘤免疫逃逸。证据表明靶向ID1稳定性可以提高CRC患者的免疫治疗和化疗敏感性,值得关注。
癌症干细胞
结肠癌(CRC)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巨噬细胞
肠道真菌
洪洁+陈豪燕等Cell子刊:肠道真菌或可用于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真菌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免疫和维持肠道内稳定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真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的关系迄今仍不明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陈豪燕、洪洁及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肠道真菌在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作用,相较于肠道细菌,真菌的预测效果更为准确。总之,该研究为筛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者,从而提高免疫治疗适用性提供了新见解,值得关注。
肠道真菌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标志物
肿瘤
Cell子刊:晚期胃癌免疫治疗前,慎用抗生素
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降低,与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下降和免疫细胞改变相关。因此,在使用PD-1抑制剂治疗AGC患者时,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肿瘤
胃癌
免疫治疗
抗生素
化疗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FGL1促进转移性大肠癌免疫逃逸和进展
肝脏具有独特的免疫耐受结构,肝转移中的肿瘤微环境(TME)降低了其抗癌免疫力。然而,它们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还需要探讨。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鞠怀强、徐瑞华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阐明了FGL1在促进转移性癌症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和调控机制。在小鼠模型中抑制FGL1,能够与PD-1阻断产生协同作用,该研究也表明抗FGL1单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联合可能是肝转移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值得关注。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肝转移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鸡乳杆菌及其衍生代谢物可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在影响免疫疗法应答方面有关键作用。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鸡乳杆菌(L. gallinarum)及其衍生代谢产物ICA,可通过调节IDO1/Kyn/AHR轴来抑制CD4+Treg细胞的分化,并增强CD8+T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抗PD1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为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佐剂。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益生菌
色氨酸代谢产物
鸡乳杆菌
无创方法
国内团队Cell子刊:新型无创方法对胃癌肿瘤微环境进行无创评估
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癌症患者治疗反应的关键决定因素。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李国新、中山大学王玮、斯坦福大学李瑞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分析的无创方法来预测放射图像的肿瘤微环境状态,为纵向监测和跟踪癌症治疗的反应开启了新视角,值得关注。
无创方法
肿瘤微环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机器学习
γδ T细胞
Nature子刊:大肠癌中γδ T细胞的异质性和临床应用
结直肠癌(CRC)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高发癌症。CRC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环境非常复杂,根据不同的免疫特征,可以将CRC大致分为四类,其中CD8 T细胞浸润和错配修复缺陷型(MMRd)对免疫治疗的灵敏型更好。因此对不同类型的CRC的免疫特征的深度了解可以为CRC的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γδ T细胞是的一类重要的组织驻留先天型T细胞,γδ T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有较好预后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对于正常组织以及癌症组织中的γδ先天性T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仍不清楚。最近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ancer的研究显示,正常组织和不同癌组织中的γδ性T细胞有明显的亚群异质性,且γδ先天T细胞分别具有细胞毒性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抑制伤口愈合γδ先天T细胞,增加细胞毒性的亚群可以促进免疫治疗的效果。这些结果为有效提升CRC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γδ T细胞
结肠癌
细胞异质性
Areg
免疫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
iMeta:国内团队基于免疫扰动网络揭示胶质母细胞瘤的生物学异质性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相互作用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可以更好地描述免疫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免疫相关相互作用扰动网络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并验证了四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预后的亚型。这种分类方法为解读胶质母细胞瘤异质性并促进个体化管理提供了前景,对推动胶质母细胞瘤的个体化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网络
免疫治疗
分子亚型
mRNA癌症疫苗
Nature:mRNA新抗原疫苗挑战“癌王”,有望阻止复发!
胰腺癌(PDAC)是最致命的癌种之一,常被称为癌王。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非常有限,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了一项基于尿苷mRNA -脂质体纳米颗粒的I期试验,从手术切除的PDAC肿瘤中实时合成mRNA新抗原疫苗,发现autogene cevumeran个体化新抗原疫苗,与atezolizumab和mFOLFIRINOX联合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在50%的可切除PDAC的未选择患者中产生大量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总之,该研究为PDAC个体化mRNA新抗原疫苗的大规模研究提供了新依据,值得关注。
mRNA癌症疫苗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T细胞反应
工程菌
王汉杰+刘培源等:在肠道中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的口服工程菌
目前,由于胃肠道转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酶和胃酸刺激,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培源及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口服工程菌水凝胶,用于肠道原位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性能较好。总之,该研究为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工程菌
纳米疫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材料
ALKBH5
于君团队:靶向ALKBH5或可改善大肠癌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虽然在化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因此,为开发出新的抗CRC免疫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阐明CRC内在事件与宿主免疫应答间的关联。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及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和动物实验,发现ALKBH5通过m6A-AXIN2-Wnt-DKK1轴促进结直肠癌募集免疫抑制性髓源性抑制细胞,从而限制NK和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总之,该研究表明ALKBH5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和治疗靶点,值得关注。
ALKBH5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表观遗传
结直肠癌
房静远+陈萦晅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产生琥珀酸,让大肠癌抵抗免疫治疗
抗PD-1单克隆抗体(mAb)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CRC),但在一些患者中没有明显疗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陈萦晅与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与CRC有关的具核梭杆菌能通过其代谢产物琥珀酸损害CD8+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从而降低CRC对抗PD-1 mAb的敏感性。这些发现为CRC中的菌群-代谢物-免疫互作提供了新见解,也为改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策略。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具核梭杆菌
琥珀酸
胃肠道间质瘤
国内团队:免疫治疗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主要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一类肿瘤,其可以发生在整个胃肠消化道的任意部位,具有恶性高,致死率高的特征。伊马替尼以及相关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GIST的一线药物,但是存在部分GIST无效以及耐药性快速出现的问题。随着免疫治疗在各类肿瘤中的广泛应用,免疫疗法也在GIST中得到了一定的探索和应用。但是,前期临床试验显示,针对PD1和CTLA4的免疫检查点疗法对GIST患者仅有轻中度的效果,且机制并不明确。近期国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邓初夏、曾乐立、何裕隆和张常华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一篇免疫治疗GIST的综述,文章系统地综述免疫肿瘤学的研究进展,GIST免疫治疗和的研究模式,并讨论免疫治疗目前面临的困难,为GIST有效免疫疗法提供的新的见解和观点。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治疗
综述
医学研究
胃肠道间质肿瘤
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
张和平等:补充益生菌Probio-M9可增强anti-PD-1的抗肿瘤免疫疗效!
免疫检查点阻断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技术。肠道菌群的存在、组成和多样性水平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效率和癌症治疗效果。不同益生菌菌株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作用途径具有特异性。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以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为模型,发现预防性和治疗性补充益生菌Probio-M9可调节并改善菌群的多样性和微生物组成,提高肠道菌群-宿主免疫的关键代谢物α-酮戊二酸的合成,进而显著提升抗PD-1的肿瘤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总之,本研究为发掘和利用能够有效促进ICB疗效的功能益生菌,以及为探索益生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菌群宿主互作机制提供新的依据和指导,值得关注和精读。
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PD-1治疗
结直肠癌
Cell子刊:S100A9+巨噬细胞或是大肠癌免疫治疗新靶点
浙江大学的包暄文、方维佳和Cheng Wenbin合作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文章,对结直肠癌进行免疫代谢分型(IMS),根据不同的代谢和免疫特征分成3种IMS亚型。其中S100A9+巨噬细胞有助于C3亚型中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PD-1阻断+S100A9抑制显著提高免疫治疗的响应。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巨噬细胞
结直肠癌
JAMA子刊:Regorafenib、Ipilimumab和Nivolumab联合治疗MSS结直肠癌
JAMA Oncology近期发表了一项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在推荐2期剂量条件下,Regorafenib、Ipilimumab和Nivolumab(RIN)联合治疗对无肝转移的晚期MSS结直肠癌患者表现出临床活性,需要进一步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性(MSS)
免疫治疗
岩藻糖基化
Nature子刊:L-岩藻糖或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肿瘤,恶性程度高,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在黏膜(包括内脏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免疫疗法与其他干预的组合虽然部分改善了单一疗法反应受限的问题,但也伴随着严重的不良事件。近日,美国坦帕墨菲特癌症治疗及研究中心人员在Nature Cancer发表最新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和人类肿瘤活检组织,发现添加L-岩藻糖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中MHC-II蛋白HLA-DRB1岩藻糖基化并在细胞表面富集,触发CD4+T细胞介导的itIC增加和抗肿瘤免疫,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反应。总之,该研究表明岩藻糖基化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介质,L-岩藻糖能安全增加itIC和免疫疗法功效,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岩藻糖基化
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治疗
CRC生物标志物
国内团队:FMT或可通过调控肿瘤免疫治疗CRC?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CRC有关,但宿主和肠道菌群之间的互作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较少有研究使用综合多组学数据来研究这些互作。国内团队近期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的研究采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患者的微生物组、代谢组、转录组和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等大规模多序列的数据集进行单独和整合分析,发现CRC患者相比健康对照具有显著不同的微生物群组成,且与患者的特征基因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发现特定的代谢物可以调控肿瘤免疫过程。这项研究解释了肠道菌群与CRC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多种代谢途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移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治疗CRC的新策略。
CRC生物标志物
多组学分析
粪便菌群移植 (FMT)
肠道菌群
免疫治疗
结肠癌
北大一院:减少含硫氨基酸摄入,或可增强结肠癌免疫治疗
部分结肠癌患者不能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中获益,可能与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有关。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独特的代谢物或是破解免疫抑制的潜在途径。肠上皮细胞和肠道微生物都可以利用饮食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H2S),而此前有研究表明,H2S与肠道炎症、结肠癌化疗耐药等相关,高硫微生物饮食评分也与早发型结肠腺瘤与结肠癌的风险有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善稳团队近日于Cancer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H2S参与形成结肠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机制,发现含硫氨基酸限制饮食可以作为增强结肠癌免疫疗法效果的潜在饮食方法。
结肠癌
研究论文
硫化氢
肿瘤微环境(TME)
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癌微环境中的氨积累可导致T细胞耗竭
细胞代谢改变是肿瘤的标志之一,影响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景观和治疗反应。TME是一个缺氧、营养贫乏、代谢废物浓度很高的局部环境。氨是肿瘤细胞的氮源之一,但高水平的氨也具有细胞毒性。此前缺少关于TME中氨对于结直肠癌(CRC)进展和治疗影响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CRC微环境中积累的氨造成T细胞耗竭和免疫抑制的现象,证实了氨的清除可以作为抗PD-L1疗法的辅助手段。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氨
肿瘤微环境(TME)
肿瘤代谢
结直肠癌
Science子刊:可变剪接或有助于基于肿瘤新抗原的免疫治疗
RNA的异常剪接破坏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肿瘤相关基因的剪接异常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有关,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肿瘤细胞中可变剪接的异常也可能促进肿瘤新抗原的产生而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功能。日本京都大学科研人员近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富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SRSFs)的小分子激活剂RECTAS可诱导癌细胞中剪接相关新抗原的产生,以MHC I和CD8+ T细胞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提出了获得肿瘤新抗原的新方法,为基于新抗原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免疫治疗
可变剪接
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局部炎症如何让大肠癌抵抗免疫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尤其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与许多肿瘤(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相关,是肿瘤形成机制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免疫治疗新方式,并不是单纯指对机体免疫力提高,而是通过改善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从而激活体内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抗肿瘤效果。但目前,仍有一半的患者对ICIs产生耐药性,相关机制尚未明确。近日,中山大学丁培荣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局部炎症状况可能会损害MSI-H CRC患者的肿瘤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增加与抑制的肿瘤免疫状态相关,进而影响肿瘤的预后及对ICIs的反应。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免疫治疗耐药的MSI-H 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单细胞RNA-seq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环状RNA circQSOX1或可促进大肠癌对免疫治疗耐药
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关蛋白4(CTLA-4),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环状RNA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是新型的CRC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高显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Yangyang Zhan、Leilei Bao及其团队近日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m6A修饰的环状RNAcircQSOX1通过miR-326/miR-330-5p/PGAM1轴激活CRC细胞的糖酵解过程,促进Treg细胞介导的结直肠癌抗CTLA -4治疗耐药。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circQSOX1
PGAM1
研究论文
免疫检查点阻断
肠道菌群,肿瘤免疫疗法的双刃剑?(综述)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仅部分患者对治疗有应答,此外,还存在部分应答时间不理想,部分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等问题依然制约着相关免疫治疗的效果。多项研究也报道,肠道菌群在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的最新综述,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角度论述了对ICB的治疗效果与毒性,也提出益生菌、抗生素等干预手段的有益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总的来说,对肿瘤免疫疗法来讲,肠道菌群或是把双刃剑,未来应该合理使用。
免疫检查点阻断
肠道菌群
综述
基础研究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