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肿瘤微环境
文章数:62篇
肠干细胞
Cell:结肠干细胞的命运交响曲——致癌基因与微环境信号的共舞
癌细胞受细胞内在(致癌基因突变)和细胞外在(肿瘤微环境)信号的共同调控,但这些过程往往被分开研究,这些信号如何共同调控细胞命运仍待阐释。Cell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该研究通过scRNA-seq和高度复用的TOBis MC方法,对超过1000个结肠类器官培养物进行平行扰动分析,描绘了细胞内在/固有和外部信号共同调控的结肠干细胞(CSC)极化的连续表型景观图谱,并发现致癌基因突变和基质信号可竞争式地影响CSC表型特性,但致癌基因能通过阻断基质对细胞命运可塑性的调控,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肠干细胞
细胞可塑性
细胞命运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NAC)
国内团队Cell子刊:解决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组织反应
新辅助化疗(NAC)治疗直肠癌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但NAC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及其与治疗反应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中山大学洪成林、林宏城、华大基因研究院Liang Wu、Shiping Liu、华南理工大学王菊芳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单细胞RNA和空间转录组测序监测29名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动态,探究了NAC调节的肿瘤微环境复杂性和改变以及与治疗反应相关的细胞和分子组成,揭示了NAC重塑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亚群的动力学,以及其通过多细胞相互作用在调节免疫和恶性细胞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新辅助化疗(NAC)
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单细胞测序
肿瘤免疫治疗
Science:CAR-T难以治疗实体瘤?用工程菌打破瓶颈!
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治疗等肿瘤抗原靶向疗法在癌症治疗方面很有潜力,但如何找到在异质性实体瘤上特异且均匀表达的合适的抗原靶点,是该疗法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在Scienc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益生菌引导的CAR-T细胞(ProCAR)平台,用工程益生菌特异性定植在肿瘤内,并释放合成抗原来标记肿瘤组织,为CAR-T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提供了“精准制导”,从而帮助克服CAR-T细胞疗法用于实体瘤治疗的瓶颈。该方法在小鼠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肿瘤免疫治疗
工程菌
CAR-T细胞治疗
实体瘤
肿瘤微环境
无创方法
国内团队Cell子刊:新型无创方法对胃癌肿瘤微环境进行无创评估
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癌症患者治疗反应的关键决定因素。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李国新、中山大学王玮、斯坦福大学李瑞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分析的无创方法来预测放射图像的肿瘤微环境状态,为纵向监测和跟踪癌症治疗的反应开启了新视角,值得关注。
无创方法
肿瘤微环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机器学习
饮食干预
Nature:低蛋白饮食或可治疗乳腺癌
细胞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现象,对于维持组织稳态、生物发育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肿瘤具有代谢活性且由基质细胞组成 , 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癌细胞竞争目前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文章,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饮食或基因重新编程以击败过度表达MYC的癌细胞。
饮食干预
癌症
乳腺癌
低蛋白饮食
肿瘤微环境
胞外囊泡(EVs)
Cell子刊:脂肪肝通过胞外囊泡或可促进癌症向肝脏转移?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发现脂肪肝通过改变肝脏炎症和免疫微环境来增强转移性肝肿瘤的生长。但由于脂肪肝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转移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仍需进一步探究。近日,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脂肪肝中肝细胞产生的胞外囊泡通过miRNA促进致癌的YAP信号和免疫抑制微环境,进而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进展。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通过产生复杂的转移性肿瘤微环境,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值得关注。
胞外囊泡(EVs)
结肠癌肝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微环境
瘤内菌群
天津医科大学:瘤内菌群异质性会影响肿瘤微环境并决定肝癌的临床结局
肝癌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是亚太地区常见的病因。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调节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近日,天津医科大学陆伟、Jinpu Yu及团队在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瘤内微生物异质性会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决定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结局,值得关注。
瘤内菌群
肿瘤微环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异质性
肠道菌群代谢物
国内团队:肠菌代谢物在肿瘤进展和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能够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并调节癌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中的关键信号通路等机制来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近日,苏州大学周芳芳、浙江大学张龙、浙江省人民医院孟旭莉等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综述,详细阐述了肠道菌群代谢物影响癌症进展的机制以及在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此外,还总结了一些在不同条件下具有相悖功能的微生物代谢物。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在癌症治疗中应用微生物代谢物并基于这些代谢物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代谢物
癌症
综述
基础研究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
王硕等Cell子刊:肠道组织内的2种共生菌可促进肿瘤免疫监视,抑制大肠癌
结肠组织内共生菌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更多的研究主要是致病菌的机制探索,对于肠道组织中抑制肿瘤发展的益生菌知之甚少。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王硕、北京大学夏朋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亿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大肠癌患者中,某些毛螺菌科的共生菌——活泼瘤胃球菌(Rg)和Blautia producta(Bp)在正常和癌旁的结肠组织中富集,它们能通过降解肿瘤中的代谢物溶血甘油磷脂,促进CD8+ T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这些发现为结肠组织内共生菌群如何调控肿瘤免疫监视功能提供了新见解,具有临床转化潜力,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结直肠癌
组织菌群
毛螺菌科
免疫监视
肿瘤微环境
癌症恶病质
Nature Reviews:多管齐下共遏癌症恶病质(综述)
恶病质是一种消瘦综合征,其特征是体重减轻(包括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减少)、厌食和炎症,通常发生在癌症患者身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癌症相关死亡。近期发表于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一篇综述探讨了目前关于肿瘤宏观环境和微环境在癌症相关恶病质中的作用的现有证据,并提供了用于管理这种综合征的新治疗策略的概述。(注: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与肿瘤细胞共同构成的局部内环境)
癌症恶病质
肿瘤微环境
营养干预
炎症
结直肠癌
女性患者或对结肠癌有更好的免疫反应
男性的结直肠癌(CRC)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女性晚期CRC患者的存活率高于男性。肿瘤微环境是影响CRC进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免疫治疗对肿瘤的效果。动物研究表明雌激素可影响雌性小鼠子宫和乳腺肿瘤中PD-L1水平,但是关于CRC肿瘤微环境在两性间差异的研究相对有限。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文章,综合荟萃分析、TGCA数据分析和IMMUNOREACT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CRC患者对肿瘤有潜在的更好的免疫反应,表明在确定CRC患者的治疗策略或进行预后预测时,应当考虑性别差异。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队列研究
TGCA
AKK菌
张明明Gut:Akk菌或可用于改善大肠癌
多项研究已经报道Akk菌作为下一代益生菌已被广泛研究,在小鼠模型中报道可减弱结肠炎相关的肿瘤发生,但对于Akk菌是否参与结直肠癌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仍知之甚少。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明明、复旦大学周倩及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发现来自Akk菌的乙酰转移酶通过重编程肿瘤微环境可以有效减弱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总之,该研究为进一步扩展Akk菌通过介导细菌与肿瘤免疫间的互作进而缓解CRC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见解,值得关注。
AKK菌
结直肠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巨胞作用
研究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具核梭杆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新机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转移或复发而仍然很低。口腔菌群是调节OSCC进展的重要因素,而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莉莉团队近日在EBio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指出OSCC肿瘤组织中的具核梭杆菌能够调节细胞糖酵解和胞外乳酸积累,并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影响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OSCC发展的机制,或能够为针对性的干预OSCC提供独特的临床策略。
研究论文
具核梭杆菌
瘤内菌群
乳酸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标志物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单核吞噬细胞进行单细胞分析,鉴定出表达SERPINB2的促炎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与更好的预后相关,而表达GPNMB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预后标志物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肝转移
GPNMB
SERPINB2
铜死亡
iMeta:国内团队泛癌分析揭示铜死亡调节子的临床和分子特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对33种肿瘤类型的10000多个样本的多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铜死亡调节子和铜死亡活性在肿瘤中复杂而重要的作用。他们开发了一个可以反映整体铜死亡水平的铜死亡活性评分模型,鉴定了各肿瘤类型中与铜死亡相关的miRNAs、lncRNAs以及转录因子,揭示了肿瘤中铜死亡调控子和铜死亡活性的重要分子和临床特征,并提出了将诱导铜死亡作为一种有前途的肿瘤治疗方法。本研究可为今后的铜死亡相关研究提供资源和参考。
铜死亡
药物敏感性
泛癌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局部炎症如何让大肠癌抵抗免疫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尤其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与许多肿瘤(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相关,是肿瘤形成机制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免疫治疗新方式,并不是单纯指对机体免疫力提高,而是通过改善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从而激活体内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抗肿瘤效果。但目前,仍有一半的患者对ICIs产生耐药性,相关机制尚未明确。近日,中山大学丁培荣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局部炎症状况可能会损害MSI-H CRC患者的肿瘤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增加与抑制的肿瘤免疫状态相关,进而影响肿瘤的预后及对ICIs的反应。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免疫治疗耐药的MSI-H 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肠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单细胞RNA-seq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肿瘤微环境诱导超级增强子,驱动结直肠癌生长
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的增强子表现出重编程,这主要归因于细胞固有的基因组改变。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局部的肿瘤微环境诱导CRC细胞中超级增强子重编程,同时证明被诱导的超级增强子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帮助肿瘤生长。
结直肠癌
超级增强子
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
Lancet子刊:胰腺良性囊肿发展为胰腺癌的免疫景观和微生物群(综述)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部位的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以胰腺假性囊肿最为常见,但部分胰腺囊肿有时会发展成胰腺癌。其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s)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乏力。近日,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最新综述,系统的概述了胰腺囊肿从良性囊肿到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全面免疫景观和微生物群,为免疫治疗抑制肿瘤进展或治疗侵袭性疾病提供靶点,值得关注。
肿瘤微环境
胰腺癌
综述
医学研究
免疫反应
胰腺癌
Cell子刊:胰腺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又一利器——Col1同源三聚体
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胰腺癌细胞可产生异常的I型胶原蛋白的同源三聚体,具有促癌特性。癌细胞中删除Col1同源三聚体可抑制肿瘤进展,重塑肿瘤微生物组,增加T细胞浸润,增强anti-PD-1的治疗效果。
胰腺癌
胶原蛋白
肿瘤微生物组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癌症
从微环境、系统和环境角度认识癌症:微生物组的关键作用(综述)
癌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疾病,然而随着肿瘤微环境和微生物组的研究,癌症实际上是一种微环境性、系统性和环境性疾病。近日发表在Gut上的这篇综述,总结了暴露组(如饮食、补充剂、吸烟、酒精等)、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病毒、古生菌、真菌、寄生虫等)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免疫系统如何影响肿瘤表型,提出来对暴露组、微生物组和肿瘤微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跨学科研究,有助于癌症的精准预防和治疗策略,最终减轻癌症负担。
癌症
暴露组
微生物组
肿瘤微环境
免疫
多胺
Nature Reviews:多胺在整合机体代谢和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综述)
多胺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特性,降低多胺水平可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多胺代谢也一直是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在靶点。近日,最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Cancer的综述回顾了多胺、多胺代谢、微生物群和饮食相互联系进而建立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的肿瘤微环境的多种方式,并讨论了利用多胺代谢和功能可进行靶向治疗以期带来可观效果,其中包括特异性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总之,该研究可能会为癌症的精确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多胺
癌症
综述
医学研究
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靶向调节肿瘤微环境或可增强肠癌免疫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苏冰和叶幼琼与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结直肠癌中的FAP+ 成纤维细胞与SPP1+ 巨噬细胞的互作可促进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FAP+ 成纤维细胞与SPP1+ 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浸润与结直肠癌进展、较差的预后、对PD-L1单抗治疗的应答较差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破坏FAP+ 成纤维细胞与SPP1+ 巨噬细胞的互作或可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肿瘤微环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单细胞转录组
单细胞测序
菌群代谢产物与衍生物
复旦团队Cell子刊:TMAO或能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较差,免疫治疗的疗效较为有限。此前研究表明,乳腺中存在共生菌群,但其如何调节乳腺癌肿瘤微环境还尚不清楚。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邵志敏和江一舟团队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赵超团队合作,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微生物相关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可增强免疫治疗对TNBC小鼠的疗效,并揭示了其背后的抗肿瘤免疫机制。这些发现提示,特定的微生物代谢物及其前体分子可作为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改善TNBC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干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TMAO被认为是能增加心血管等炎症相关疾病风险的“有害”代谢物,而这项研究则再次提醒,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菌群代谢产物与衍生物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氧化三甲胺(TMAO)
肿瘤微生物组
Cell子刊:肿瘤真菌促进IL-33分泌和2型免疫反应,驱动胰腺癌进展
TH2细胞和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可通过分泌促肿瘤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3)来刺激肿瘤生长。这些2型免疫细胞如何迁移到肿瘤微环境中,其机制尚不清楚。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表明,胰腺癌中,致癌突变KrasG12D可增加癌细胞分泌IL-33,且该过程依赖于肿瘤中的真菌(可能移位自肠道)。这些由癌细胞分泌的IL-33可促进肿瘤中的2型免疫反应,从而加速癌症进展。这些发现揭示了驱动胰腺癌进展的新机制,表明由肿瘤内真菌组驱动的IL-33分泌通路,或能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
肿瘤微生物组
真菌组
胰腺癌
2型免疫反应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Cell子刊:特定肠菌促进Tfh相关抗肿瘤免疫,或能治疗大肠癌
菌群可调节抗肿瘤免疫,Immunity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用一种免疫原性的肠道细菌——肝螺杆菌对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进行定植,可诱导肝螺杆菌特异性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肿瘤周围淋巴结构,从而促进抗肿瘤免疫,为治疗CRC提供了新思路。
结直肠癌
抗肿瘤免疫
肠道菌群
肿瘤微环境
滤泡辅助性T细胞
饮食与癌症
Nature:低升糖饮食改变脂代谢,影响肿瘤生长
饮食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物,从而可能通过改变癌细胞代谢来影响肿瘤生长。特定的饮食干预与药物治疗联用,有望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低升糖饮食(如热量限制CR和生酮饮食KD)被认为能通过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来抑制肿瘤生长,而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胰腺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中,CR能抑制肿瘤生长,而KD不能。进一步研究表明,饮食引起的脂代谢变化介导了低升糖饮食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肿瘤类型和饮食中的脂肪酸类型等因素都有关。这些发现为研究辅助癌症治疗的饮食干预,以及由此衍生的潜在治疗靶点,带来了新启示。Nature同期配发了新闻评论文章,可以参考阅读。
饮食与癌症
热量限制
生酮饮食
脂代谢
肿瘤微环境
癌症免疫
Cell:菌群调控抗肿瘤免疫的新机制
肠道菌群可影响抗肿瘤免疫,不少研究表明菌群对T细胞的调控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但菌群对肿瘤内的固有免疫组分(比如单核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菌群与肿瘤微环境(TME)固有免疫之间的一种因果性机制关联,表明菌群产生的STING激动剂能活化TME中的单核细胞-IFN-I-NK细胞-树突细胞轴,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这些发现或可用来改善癌症治疗。
癌症免疫
肿瘤微环境
菌群
固有免疫
免疫治疗
工程菌
Nature:靶向肿瘤的工程菌“变废为宝”,强化免疫治疗
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可靶向性定植于肿瘤中的工程益生菌。该菌能持续地对肿瘤微环境进行代谢调节、“变废为宝”,将肿瘤的代谢废物转化为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L-精氨酸,从而有效增强抗PD-L1免疫治疗对小鼠肿瘤的疗效。相关成果有临床转化潜力,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工程菌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T细胞
小鼠
表观遗传变化
替代启动子的使用是消化道肿瘤癌化和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肿瘤转化为癌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肿瘤逃脱了宿主强大的免疫监视系统。有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可以利用抗原递呈修饰、免疫检查点失调和免疫耐药克隆选择等机制实现免疫编辑,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采用改变表观遗传是肿瘤细胞实现免疫编辑的方法之一,深入探索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对于了解肿瘤免疫编辑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是可逆的,因此肿瘤表观遗传的变化点同样也是潜在抗癌治疗的靶点。近期一篇发表在Gut上的研究工作,通过利用一种新的生物信息需算法proActiv对消化道肿瘤中的替代启动子负荷(APB)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和小鼠荷瘤模型的综合分析验证发现高APB与肿瘤免疫编辑成正相关,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或免疫耗竭,显著降低T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浸润,以及对免疫治疗的拮抗作用。这些发现表明替代启动子的使用与肿瘤微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耐药性重要原因。
表观遗传变化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微环境
替代启动子负荷(APB)
消化道肿瘤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原位喷涂免疫治疗凝胶用于大肠癌术后治疗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CRC)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手术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免疫抑制通常会加速局部复发和远端转移。因此,调节肿瘤术后免疫微环境,激活全身抗肿瘤免疫是CRC治疗的必要补充。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宋万通研究团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建立了一个局部喷射释放抗-OX40抗体的免疫治疗凝胶(iSGels@aOX40)用于CRC术后治疗,该方法为CRC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控释
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