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毛螺菌科
文章数:15篇
妊娠糖尿病
华南农业大学Science子刊:魔芋或可改善妊娠糖尿病的胎盘炎症
炎症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主要诱因。华南农业大学的谭成全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发现GDM患者异常的糖代谢与胎盘炎症相关,而高发酵性膳食纤维(HFDF,魔芋)可增加毛螺菌科和丁酸盐丰度,毛螺菌科和丁酸盐都具有anti-GDM和抗胎盘炎症的效果,通过抑制胎盘免疫功能障碍来改善胎盘功能和妊娠结局。膳食中添加HFDF或可用于改善GDM患者的症状。
妊娠糖尿病
胎盘炎症
高发酵性膳食纤维
丁酸盐
毛螺菌科
结直肠癌
王硕等Cell子刊:肠道组织内的2种共生菌可促进肿瘤免疫监视,抑制大肠癌
结肠组织内共生菌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更多的研究主要是致病菌的机制探索,对于肠道组织中抑制肿瘤发展的益生菌知之甚少。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王硕、北京大学夏朋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亿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大肠癌患者中,某些毛螺菌科的共生菌——活泼瘤胃球菌(Rg)和Blautia producta(Bp)在正常和癌旁的结肠组织中富集,它们能通过降解肿瘤中的代谢物溶血甘油磷脂,促进CD8+ T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这些发现为结肠组织内共生菌群如何调控肿瘤免疫监视功能提供了新见解,具有临床转化潜力,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结直肠癌
组织菌群
毛螺菌科
免疫监视
肿瘤微环境
醇类
刘双江+刘畅iMeta:人源毛螺菌科菌株资源库和菌株水平代谢谱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和刘畅与团队在iMeta发表研究,构建了人源毛螺菌株资源库,包含148株来自33个属的77个物种,对代表性毛螺菌科菌株进行体外挥发代谢谱表征,共检测到17类、242种在传统肠道代谢组学研究中鲜少关注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本研究为今后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和新型益生菌或生物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毛螺菌科菌株资源及其代谢谱。
醇类
醛类
代谢谱
酚类
短链脂肪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潜在益处和危害的肠菌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目前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Gut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在PSC模型小鼠中探索了菌群与PSC的关系,鉴定出有潜在保护作用和有害作用的肠道细菌,为PSC的疾病进展预测和靶向性治疗带来新启示。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肠-肝轴
胆汁酸
菌群移位
毛螺菌科
辐射损伤
崔明+刘杏忠+李长清:用肠菌及代谢物辅助改善放疗预后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一种用于治疗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制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崔明、李长清与南开大学刘杏忠及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探索了IVIg是否可以用来对抗辐射损伤,表明IVIg通过毛螺菌科/次黄嘌呤/PLD1轴,以一种性别特异的、肠道菌群依赖性的方式对抗辐射损伤。这些发现为改善癌症患者放疗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辐射损伤
放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性别差异
毛螺菌科
间歇性禁食
西北民族大学:间歇性禁食或重塑肠道菌群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受欢迎的饮食干预措施,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带来很多的健康益处有关,包括体重减轻和血糖浓度改善。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马忠仁团队与合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文章,通过对斋月期间歇性禁食队列进行分析,发现间歇性禁食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组的实质性重塑,引起产丁酸的毛螺菌科的上调,这可能为解释间歇性禁食对健康的益处提供了依据。
间歇性禁食
肠道菌群
毛螺菌科
血管生成素
浙大一院:血管生成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稳态
抗菌肽在维持肠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种肠道分泌的抗菌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许正平、盛静浩与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NG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稳态,从而对模型小鼠的结肠炎起抑制作用。粪便ANG水平以及相关肠道细菌的改变,在IBD患者中也同样存在。该研究提示,靶向ANG或可作为菌群失调相关肠道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血管生成素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研究论文
抗菌肽
儿童肠道菌群
不同配方奶粉喂养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结构
本研究发现,婴儿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其6个月大时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虽然这种差异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科,或者某些种的细菌中,但是其发挥的功能可能具有长期的健康影响。本研究共有4组儿童,样本量似乎略显不足。
儿童肠道菌群
配方奶粉
研究论文
双歧杆菌科
毛螺菌科
遗传多样性
Cell子刊:人源毛螺菌科细菌的物种间和物种内多样性
毛螺菌科细菌是人肠道中含量丰富的专性厌氧菌,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参与胆汁酸代谢、促进对肠道病原体的定植抵抗,影响宿主健康。然而,目前对于它们遗传多样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一项研究,对分离自人源粪便的273株毛螺菌科细菌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其物种间和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可能影响一个分离菌株影响宿主健康的能力。这些特定功能的鉴定可以促进益生菌群的发展,从而驱动和/或恢复体内微生物功能。
遗传多样性
肠道细菌
Microbiome
microbiota
Symbiotic bacteria
菌群-免疫互作
Science子刊:共生菌群表达的超级抗原激活IgA应答
IgA可包被一部分肠道共生菌群,在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gA的产生机制及其靶向的分子尚未明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共生菌群中的毛螺菌科成员可表达2种“超级抗原”,这类超级抗原可激活体内的IgA应答,并在人宏基因组中广泛存在。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IgA
活泼瘤胃球菌
毛螺菌科
消毒剂
消毒剂或改变婴儿肠道菌群并增加超重/肥胖风险
来自CMAJ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频率地使用消毒剂与新生儿3岁时的超重/肥胖风险的增加相关,且这种关联可能由肠道菌群的变化所介导。如果使用环保型消毒剂产品,则与超重/肥胖风险的降低相关。
消毒剂
消毒剂
儿童超重/肥胖
毛螺菌科
肥胖
JAMA子刊:剖腹产和肠道毛螺菌,或促肥胖代际传递
超重或肥胖可从母亲传递给孩子,其背后的风险因素有哪些?JAMA Pediatrics[IF:10.251]本周上线了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对近千名婴儿进行了追踪分析,发现剖腹产和婴儿期(平均3.7月龄)肠道菌群中毛螺菌科的丰度,是超重和肥胖跨代传递的重要风险因素。或许可以推测,孕期肥胖和剖腹产可影响婴儿的肠道菌群,从而增加后代的肥胖风险,不过,这些仍需更多研究验证,对其中机制的研究或有助于对肥胖的预防。
肥胖
超重
跨代传递
分娩方式
毛螺菌科
饮食干预
FI:高蔬菜/低蛋白饮食,或调菌群并缓解多发性硬化
这是用高蔬菜/低蛋白饮食(偏素食)来干预多发性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并帮助疾病控制的研究,很值得关注营养治疗和干预的专业人士看一看。
饮食干预
毛螺菌科
多发性硬化
Rebecca M Pearson
Rebecca M Pearson
Omega-3脂肪酸
SR:在中老年妇女中,ω-3水平高,菌群多样性强
这是一项纳入876名中老年女性双胞胎的研究,分析了血清DHA、总Omega-3和其他循环脂肪酸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支持了ω-3等不饱和脂肪酸与菌群多样性的正相关性,值得关注。
Omega-3脂肪酸
N-氨基甲酰谷氨酸
毛螺菌科
膳食纤维
NLRP12基因
Nature子刊:宿主缺失的基因,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和结肠炎
这又是一篇重要的宿主基因影响菌群失调和结肠炎的重要文献,非常值得一读。
NLRP12基因
毛螺菌科
宿主-菌群互作
Wiley Barton
Fergus Shana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