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多发性硬化
文章数:93篇
布拉氏酵母菌
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或对多发性硬化患者有益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脱髓鞘疾病,疾病症状覆盖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Scientific Reports一项最新临床试验对布拉氏酵母菌在临床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估,数据表明布拉氏酵母菌有益于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疼痛、疲劳和生活质量等。
布拉氏酵母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或可预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是否恶化
预测多发性硬化的长期临床结果在目前仍具有挑战。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Bact2与多发性硬化的长期致残性恶化具有关联,且Bact2的丰度较为稳定,可能在MS临床实践中用作预后生物标志物。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
预后
多发性硬化
饮食干预如何影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疲劳及生活质量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2项随机试验的数据,旧石器饮食、低脂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可显著缓解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疲劳,而旧石器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可显著改善MS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发性硬化
荟萃分析
饮食干预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
PGE2强化后的MDSC或可治疗多发性硬化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前列腺素E2(PGE2)处理后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具有更强的抑制功能,可缓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的症状,抑制炎症细胞的脊髓浸润及系统性炎症,并缓解肠道屏障损伤,同时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多发性硬化
Cell:大规模家庭内配对研究,助力揭示多发性硬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以脱髓鞘、轴突损伤和进行性神经残疾为特征。MS的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也与MS相关,且可能参与MS的发生发展。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对混杂因素的评估也可能不够充分。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国际多发性硬化微生物组研究(iMSMS)团队,开展了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纳入了576对MS患者及其无遗传关联的家庭健康对照的配对,揭示了MS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微生物间互作,以及治疗和饮食对菌群的影响,为探索肠道菌群与MS的关系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大量数据和新线索。相关成果已于Cell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5-羟色胺的产生,并与肠道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与B细胞)互作,从而调控免疫系统功能,最终影响多发性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概述了肠道菌群参与调节多发性硬化发展的小鼠及人体的证据;最后讨论了靶向肠道菌群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策略及前景。
多发性硬化
综述
菌群-免疫互作
肺部菌群
Nature:肺部菌群影响大脑神经炎症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不少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对MS的影响,而Nature发表的这项最新研究,则首次发现了肺部菌群也能影响对MS的易感性,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免疫机制。
肺部菌群
自身免疫疾病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肺-脑轴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中的宿主-肠道菌群互作变化
来自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24名未经治疗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25名年龄、性别、种族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血液代谢组及血液免疫细胞亚群,分析了MS患者的血液代谢组、菌群-免疫互作及菌群-血液代谢组互作的失调,并鉴定出了与患者的残疾程度相关的特定分类群。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宿主-菌群互作
纵向队列研究
多发性硬化
小儿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来自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鉴定了20名小儿多发性硬化患者与20名健康对照儿童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差异。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的神经毒性代谢物,或加剧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与大脑的"对话"可影响大脑健康。此前有研究发现,用富马酸二甲酯(DMF)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效果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Brain近期发表的研究,分析了DMF治疗前后RRMS患者的样本和临床数据,从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鉴定出源自肠道细菌的神经毒性代谢物,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菌群-肠-脑轴
菌群代谢产物
神经毒性
多发性硬化
Th17
Cell:维持肠道稳态的Th17如何“摇身一变”促脑炎?
产IL-17的CD4+ T细胞(Th17)不仅在维持组织稳态中很重要,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GM-CSF+ T细胞才是自身免疫炎症的主要诱导者,目前尚不清楚这两个效应T细胞类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合scRNA测序、TCR测序和细胞命运映射,分析了小鼠多个组织中的逾8.4万个Th17细胞,描述了在稳态和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期间这些Th17的异质性、可塑性和迁移表型,发现在肠道中发挥维持稳态作用的干细胞样Th17细胞,是CNS炎症期间促神经炎症的致病性Th17细胞分化的来源,IL-23是关键诱导信号。该研究不仅揭示了Th17在稳态和致病性作用之间的转化,也表明Th17可能是致病性的GM-CSF+ IFN-γ+ T细胞的前体细胞,从而将两个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T细胞类群联系到一起。该研究也提示,靶向干细胞样的肠道Th17和IL-23受体信号,或能用于改善自身免疫疾病。
Th17
肠-脑轴
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
多发性硬化
IBD
Nature子刊:多发性硬化与IBD之间的遗传相似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利用大规模的GWAS数据研究多发性硬化与IBD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发现相比于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遗传相似性更高。
IBD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多发性硬化可能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
来自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对1690名结直肠癌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多发性硬化与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1年内的死亡风险(包括全因死亡风险及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回顾性队列研究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真菌组
多发性硬化是种自身免疫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肠道真菌与这种疾病的关系。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报道了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真菌组的变化,及其与肠道细菌、免疫和饮食的关联。
多发性硬化
肠道真菌组
多发性硬化
益生菌和共生菌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显示菌群-肠-脑轴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发展,提示其作为干预靶点的潜力。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采用希尔因果关系标准,对37项用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治疗MS的人体和动物研究进行了评估,总结了其中证据较为扎实的干预方法,并对目前的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干预
菌群-肠-脑轴
益生菌
肠道共生细菌
多发性硬化
Science子刊:膳食异黄酮通过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神经炎症疾病,会引起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和衰退,肠道菌群和饮食等非遗传因素可能在M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发现含有异黄酮(大豆等豆类中富含的一种植物雌激素)的饮食可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MS模型)的疾病程度,这种保护作用依赖于代谢异黄酮的特定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这些发现为研究MS疾病机理和干预方法带来新启示。
多发性硬化
饮食-菌群互作
自身免疫疾病
雌马酚
异黄酮
辅助性T细胞
Nature子刊:来源于不同器官的T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表型
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辅助性T(Th)细胞的priming位点是其诱导远端器官免疫病理的决定性因素。在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可分离出来源于皮肤及肠道的2个Th细胞亚群,两者在TCR、转录组、浸润模式等特征上均有所差异。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中也有相似发现。
辅助性T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菌群特异性免疫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多发性硬化(MS)的发展。Neurology: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MS患者肠道内的共生菌群特异性IgA应答降低,而系统性的共生菌群特异性IgG应答增强。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菌群-免疫互作
队列研究
IgA
饮食-免疫互作
共轭亚油酸或可缓解多发性硬化
来自Brai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补充共轭亚油酸可缓解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另外,15名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补充6个月的共轭亚油酸后,循环髓系细胞的抗炎表性显著增强。
饮食-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共轭亚油酸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Annals of 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多发性硬化(MS)患者——包括进展型MS及复发缓解型MS(RRM)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并鉴定了进展型MS患者的独特菌群变化。另外,MS患者中富集的Akkermansia可缓解小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提示其可能在MS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多发性硬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寄生虫疗法
寄生虫疗法维持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稳定性
BMC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50名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发现,寄生虫疗法(经皮感染美洲钩虫)可抑制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降低,并可能改变部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菌分类群的丰度。
寄生虫疗法
研究论文
美洲钩虫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特定梭菌菌株及其产生的丁酸,或能改善多发性硬化
Neuro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研究,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了源于人体的17株梭菌混合物,对于预防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效果,并揭示了梭菌代谢产物丁酸在其中的部分介导作用。
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
肠-脑轴
短链脂肪酸
梭菌
菌群-免疫-脑轴
Science子刊:IL-17通过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产生IL-17A及IL-17F的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7缺失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易感性降低,这一表型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相关,而恢复菌群可恢复其对EAE的易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失IL-17的Th细胞并未失去致病性,而在肠道上皮中恢复IL-17A的表达即可恢复IL-17缺失小鼠对EAE的易感性。该研究结果提示,IL-17并非直接介导了EAE,而是通过影响肠道稳态而间接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菌群-免疫-脑轴
菌群-免疫互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脑轴
Nature:肠道菌群“训练”的免疫细胞,帮助大脑抗炎症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大量存在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对大脑健康有重要作用。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鉴定出一类LAMP1+ TRAIL+ 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TRAIL介导的促炎T细胞凋亡来限制大脑炎症。进一步研究表明,由肠道菌群“训练”并迁移至脑膜的产IFNγ的NK细胞,能有效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AIL,发挥抗炎作用。此前有研究发现,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能迁移至大脑,通过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0来抑制大脑炎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6273730);这篇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再次表明,免疫细胞的迁移是肠-脑轴中的一大要素。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影响大脑炎症的一种新机制,并为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以治疗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提供了新靶点。
肠-脑轴
星形胶质细胞
NK细胞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石榴皮提取物
陕西师范大学:石榴皮提取物调节肠道菌群,或能缓解多发性硬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发性硬化(MS)及对应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风险因素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媛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石榴皮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显著缓解EAE小鼠的疾病严重程度。
石榴皮提取物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多发性硬化
齐墩果酸或能改善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肠道症状
肠道病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包括多发性硬化(MS)。齐墩果酸(OA)具有抗炎特征,可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MS的一种动物模型)的严重程度。然而,OA是否能够改善EAE的肠道症状,还缺乏研究证据。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OA能改善EAE小鼠的肠道功能障碍,OA使肠黏膜功能障碍标志物水平正常化,并对EAE期间的促炎和抗炎免疫偏倚进行矫正,OA或是治疗EAE的潜在候选方案。
多发性硬化
齐墩果酸
肠道功能
神经免疫
Science子刊:靶向肠菌的B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时入脑,或起保护作用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和B细胞可能影响MS的发生发展。Scienc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分析MS患者的样本表明,在MS发病期间,源于肠道的IgA+ B细胞会跨越血脑屏障,迁移至大脑病灶处释放IgA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包括MS相关细菌在内的多样化细菌发生反应,而不会攻击自身脑组织,可能起到减轻神经炎症的保护性作用。这些发现为MS等神经炎症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策略。
神经免疫
肠-脑轴
IgA
B细胞
肠道菌群
多发性硬化
Cell:HLA-DR15呈递自身和微生物抗原,促进多发性硬化
HLA-DR15单倍型是多发性硬化(MS)的最强遗传风险因素,但HLA-DR15如何促进MS尚未明确。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HLA-DR15可通过在B细胞表面呈递自身抗原,以激活并维持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从而促进MS的发生发展。另外,HLA-DR15可呈递来自EBV或Akk菌的抗原多肽,并被MS患者的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所识别,而EBV感染是MS的重要环境风险因素之一。
多发性硬化
autoimmune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HLA-DR15 molecules
B cells
多发性硬化
宿主遗传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决定对多发性硬化的易感性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风险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肠道菌群也被证明与MS有密切关系。PNAS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宿主基因型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互作,决定了宿主对MS的易感性。该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的遗传背景之间存在“适配”关系,当菌群与宿主遗传“不匹配”时,抗病个体的菌群或其中的特定肠菌(比如本研究中的罗伊氏乳杆菌),可能反而会增加易病个体的疾病风险。因此,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应考虑个体的遗传因素,设计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gut microbiome
Genetics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特定混合益生菌或能改善多发性硬化
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在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中,分析了一种多菌株益生菌Vivomixx(包含副干酪乳杆菌DSM 24734、植物乳杆菌DSM 24730、嗜酸乳杆菌DSM 24735、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SM 24734、长双歧杆菌DSM 24736、婴儿双歧杆菌DSM 24737、短双歧杆菌DSM 24732、嗜热链球菌DSM 24731)对肠道菌群以及中枢和外周免疫反应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
益生菌
Theiler’s virus model
probiotics
Gut microb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