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文章数:146篇
信迪利单抗
国内团队JAMA: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
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被诊断出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针对PD-1或其配体PD-L1的免疫疗法已证明对胃和胃食管交界腺癌具有疗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徐建明主任医师及团队将可与PD-1结合的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临床患有不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病人的临床治疗中,相关数据近期发表于JAMA。结果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于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信迪利单抗
胃癌
胃食管交界腺癌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肠道菌群
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或影响新冠疫苗中和抗体的产生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末出现以来,给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其的主要预防措施是疫苗注射。肠道菌群对人的免疫系统有重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肠道菌群对于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的影响尚缺乏相关研究。香港中文大学黃秀娟团队近期一篇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临床队列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对新冠疫苗中和抗体产生的影响,同时报道了新冠疫苗注射对接种人群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肠道菌群
新冠疫苗
BNT162b2
CoronaVac
中和抗体
VC
补充VC与VD或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强化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髓系恶性肿瘤,由骨髓中造血祖细胞的致癌转化引起。新近数据揭示维生素C与维生素D含量与白血病进程呈现负相关。Blood Advances最新临床试验表明,对接受强化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D补充是安全的,并有益于预后效果。
VC
VD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研究论文
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对人类代谢组的影响
西方饮食会导致慢性炎症,加剧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生酮饮食已成为可缓解西方饮食诱发炎症反应的干预疗法。迄今为止,生酮饮食的有益作用基本归因于酮体的产生和代谢。Clinical Nutrition最新前瞻性营养干预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有效重塑人类代谢组,并且该变化有助于生酮饮食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生酮饮食
人代谢组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益生菌治疗
益生菌或可用于治疗严重急性营养不良儿童的腹泻症状(RCT)
严重急性营养不良(SAM)每年导致全球近 100 万人死亡,腹泻和肺炎是与死亡率相关的常见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儿童营养不良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或可开发靶向肠道菌群的疗法,用于预防或治疗营养不良。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一项开展于刚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益生菌对无并发症的SAM患儿腹泻、肺炎和营养恢复的影响。
益生菌治疗
儿童严重急性营养不良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医学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
国内团队:PD-1单抗用于局部错配修复缺陷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丁培荣团队、张晓实团队、潘志忠团队与云南省肿瘤医院的李云峰团队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JNCC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73名局部错配修复缺陷结直肠癌患者中,基于PD-1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可诱导85%的客观应答,在接受手术或实现完全应答的患者中,2年无复发且总生存率100%,安全性良好。
肿瘤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
Nature Reviews:生命早期的肠道和菌群如何影响环境性肠功能障碍(综述)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产妇发育迟缓是低体重新生儿出生和随后儿童发育迟缓的一个危险因素。而这种营养不良的代际恶性循环导致这些地区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迟缓的严重后果,其中一种相关健康问题是环境性肠功能障碍(EED))。EED,或称为“贫困肠道”,是一种小肠隐窝-绒毛结构紊乱、黏膜和全身炎症、吸收不良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亚临床疾病,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粮食不安全、饮食质量差、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足等多种因素。由于该疾病的主要影响人群为儿童,且全球受累人数众多,因此该疾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综述系列期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文章详细讨论了目前对EED的认识,重点关注了新生命从开始到出生后2岁这1000天的关键时期内,包括母亲与新生儿两者肠道与微生物群相互适应的过程与EED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对EED机制的深入探索和防治提出新的看法和思路。
环境性肠功能障碍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综述
医学研究
睡前零食
西南大学:夜间零食可增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西南大学的喻婧团队在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包含2618名老年人)中,夜间零食与认知功能增强相关;而在随机对照试验(共50名老年人)中,夜间能量摄入可增强高认知负荷下的瞬时、短期及长期记忆。
睡前零食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前瞻性队列研究
认知功能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对健康人的粪便钙卫蛋白及菌群组成的影响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20名健康人进行为期4周的地中海饮食干预,可显著降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并导致肠道菌群的有益变化(产丁酸菌增加)。
地中海饮食
钙卫蛋白
研究论文
饮食-菌群互作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无麸质饮食
无麸质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与T1D儿童β细胞功能丧失无关
在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后不久引入的无麸质饮食可以保护β细胞功能,Diabetologia发表最近研究,针对肠道菌群在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究。临床试验数据揭示肠道菌群虽受到无麸质饮食的影响,但其变化与T1D儿童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无关。这可能对未来T1D的治疗研究产生影响,并强调需要关注其他可能的机制。
无麸质饮食
β细胞功能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肠球菌定植
胆管肠球菌定植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疾病进展有关
原发性硬化胆管炎(P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胆管炎症和硬化疾病,最终会导致胆管狭窄或扩张。PSC常常会导致肝硬化,显著增加肝脏恶性肿瘤的风险。然而,目前对于PSC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需要注意的是,PSC经常会与炎症性肠病(IBD)伴随发生,PSC患者也表现有肠道菌群紊乱的表型。这些研究提示PSC与菌群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目前缺乏对于PSC患者胆管微生物的系统性研究。近期一篇发表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通过对临床获得的189例PSC患者的591份胆汁中菌群的分析发现,PSC患者中肠球菌在胆管的定植与更高的肝硬化、肝移植或死亡发生的风险相关,白色念珠菌的定植则显著升高PSC的疾病进展风险。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PSC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肠球菌定植
真菌定植
白色念珠菌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研究论文
新冠疫苗
国内团队:肠道共生菌或通过预存抗体影响新冠疫苗效果
影响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因素众多,接种者体内的预存抗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近期发表研究,发现肠道共生菌群可能是新冠交叉反应抗体的重要来源。该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直接影响预存S2蛋白交叉反应抗体的有无,而且鼠源的单克隆交叉反应抗体能够中和新冠病毒;研究者进一步在临床队列中发现S2蛋白预存抗体水平与新冠灭活疫苗激发特异性抗体水平正相关。该研究不仅为解释疫苗免疫反应的人群差异提供了新思路,并且为提高疫苗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靶标,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冠疫苗
S2蛋白预存抗体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人体菌群
吴金雨+赵方庆+王金锋Cell子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微生态失调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常见的自发性免疫疾病,其主要表征为免疫介导外分泌腺的损伤导致口、眼干燥,同时伴随有疲劳和关节痛等症状。尽管对该疾病的病理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免疫复杂性以及疾病临床异质性,使得其病原学还有待深入的探究。人体的微生态对其免疫调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自发性免疫疾病具有关键的影响。但是目前尚没有针对pSS患者微生态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近期温州医科大学吴金雨、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中国农业大学王金锋与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针对pSS患者微生态的最新工作,通过对133例pSS患者微生态分析发现其粪便、口腔和阴道菌群紊乱,且菌群变化可能先于pSS症状的出现。羟氯喹治疗可部分恢复菌群组成。这些研究成果为微生态与pSS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体菌群
原发性干燥综合(pSS)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
山东千佛山医院:微生态与代谢失调指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中肠道微生态与发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韩金祥团队近期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发表一项临床队列研究,首次报道了患者在RA不同阶段的粪便微生态和血液代谢组特征,发现了共生菌群与代谢谱异常与炎症增强、骨侵蚀程度加剧的关联;本研究还发现了在RA第四阶段细菌对关节滑液的入侵。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解释RA的疾病进展机制,并为判断疾病阶段提供微生物和代谢标志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
肠道微生态失调
代谢翁乱
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论文
抗炎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抗炎饮食的应答与肠道菌群及代谢组相关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2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2周的抗炎饮食干预后,与非应答者相比,应答者的基线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代谢产物有显著差异,且在干预期间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变化不同。
抗炎饮食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类风湿关节炎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粪菌移植
湘雅二医院:粪菌移植或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陆前进团队与赵明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招募了20名对标准治疗应答不充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同时进行3次粪菌移植,干预12周后,患者的疾病评分、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肠道菌群组成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粪菌移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减肥干预
饮食干预及减肥手术对超重/肥胖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79名超重/肥胖患者中对比了极低热量生酮饮食、低热量饮食及减肥手术干预后,患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变化。
减肥干预
研究论文
极低热量饮食
低热量饮食
生酮饮食
食物包装
国内团队:警惕塑料包装的热汤中的有害物质
在国内,塑料常用于热汤的包装,但可能导致邻苯二甲酸盐的暴露。广西医科大学的邹云锋团队与中山大学的林华亮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4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为期5天的饮食干预,发现摄入塑料包装的热汤期间,尿液中的邻苯二甲酸盐代谢产物水平显著升高,而干预后的某些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食物包装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邻苯二甲酸酯
塑料
高蛋白饮食
节食减肥期间,多吃点蛋白质可改善饮食质量并减少瘦体重损失
Obesity上发表的一项为期6个月的减重干预研究,在热量限制期间,相比于低蛋白质摄入,高蛋白质摄入可显著减少瘦体重的损失,并显著提高饮食质量。
高蛋白饮食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热量限制
饮食质量
结直肠癌
北大团队:单细胞测序系统评估大肠癌类器官培养体系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如今,研究人员利用患者的肿瘤组织构建类器官体系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常用手段。近日,北京大学汤富酬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及团队在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采集7名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通过体外培养构建了对应的类器官模型。基于转录组、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发现两种现有的培养体系中的肿瘤类器官可以较好维持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关键生物学特征,且条件培养基在肿瘤类器官长期培养方面优于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总之,该研究为系统评估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系统,解析类器官与体内癌细胞间异同提供了新见解。
结直肠癌
类器官模型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细胞治疗
自体Treg可缓解难治性UC合并PSC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在一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女性患者中,发现回输体外扩增后的自体调节性T细胞(Treg),在临床、内镜及组织学方面均可显著诱导应答。
细胞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肠道菌群代谢
肠道菌群影响吃荤或吃素后的硫化氢产生
硫化氢是结肠菌群发酵产生的一种毒性终产物,也是让放屁有臭味的一种物质,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12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交叉饮食干预,发现相比于植物性饮食,在摄入动物性饮食后,粪便硫化氢水平显著升高,但个体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受试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显著影响了在摄入不同饮食后的硫化氢产生。
肠道菌群代谢
研究论文
植物性饮食
动物性饮食
硫化氢
HIV感染治疗后无免疫应答患者(INR)
肠道菌群毒素抑制HIV患者免疫细胞恢复
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尽管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复制和载量,但是有很多患者(INR)的CD4免疫细胞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INR仍然面临着更高的合并症的发生和高的死亡率。导致INR CD4免疫细胞不能恢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其记忆性CD4 T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但其记忆性CD4 T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三个独立中心的人群队列的CD4 T细胞的代谢研究发现,INR CD4 T细胞中含有较高水平的对甲酚硫酸盐(PCS)和硫酸吲哚基(IS)组分;体外实验显示这些组分在体外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抑制CD4 T细胞的增殖,而这些组分升高的原因可能是INR患者肠道中富集了产PCS和IS的菌群。这些研究成果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科学依据。
HIV感染治疗后无免疫应答患者(INR)
记忆性CD4-T细胞
代谢组学
对甲酚硫酸盐(PCS)
硫酸吲哚基(IS)
研究论文
补充丙酸钠对HIV患者有益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单中心对照干预试验,在32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进行12周的干预+12周的随访后发现,口服补充丙酸钠可改善代谢指标、炎症应答及肠道菌群组成,从而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HIV感染
新冠肺炎
秦环龙、秦楠等:新冠肺炎患者接受益生菌辅助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情况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秦环龙团队、秦楠团队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卢洪洲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鉴定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及上呼吸道菌群的特异性变化,并分析了患者在接受益生菌辅助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情况。
新冠肺炎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益生菌
抗生素
Science子刊:抗生素治疗后的皮肤菌群变化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1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皮肤、口腔及粪便菌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抗生素可对皮肤菌群的组成造成显著及持续的影响,且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菌在皮肤菌群中的扩增。
抗生素
皮肤菌群
抗菌素耐药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中枢节律
Science子刊:熬夜更怕吃夜宵
现代工业化生活中,夜晚加班是一种常态。众所周知,经常加夜班的人具有更高的发生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无论是从生活习惯、家庭条件、遗传背景或者社会地位均不能有效的解释这一情况的发生,提示有其他更为直接的原因导致夜班人群糖代谢异常。人群和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晚上进食会显著损害血糖耐受能力,提示中枢节律和外周节律混乱可能是潜在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并没有人群实验证明这一假设。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的研究工作,通过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严格的昼夜节律和进食节律的测试和评估,发现夜间进食是导致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的主要诱因,正常的进食节律可抑制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通过临床行为干预夜班人群血糖代谢异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枢节律
外周节律
糖耐量受损
进食节律
夜间进食
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对口腔健康无显著益处
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探索性试验,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6周的生酮饮食干预,发现生酮饮食对临床口腔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体重及BMI。
生酮饮食
研究论文
口腔健康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自噬
Science子刊:抑制肠道5-HT能增强自噬,改善克罗恩病症状
克罗恩氏病(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显示,自噬活性改变与C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自噬抑制会增加CD发病概率,加重症状严重程度。增强自噬的药物雷帕霉素等可减轻CD的严重程度。此外研究显示,自噬缺陷导致肠道菌群显著改变。尽管人们对自噬水平改变与CD疾病之间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肠道内,特别是炎症性肠病中调控自噬水平变化的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发现,肠道5-羟色胺(5-HT)对自噬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上调5-HT抑制自噬,导致CD的加重;反之降低5-HT可以增强自噬,缓解CD的症状。这些研究结果提示5-HT可能为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靶点,潜在的机制是调控自噬的水平。
自噬
5-HT
雷帕霉素
克罗恩氏病
Thp1-/-小鼠
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治疗IBD患者的艰难梭菌感染
IBD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风险因素之一。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18名IBD+CDI患者中发现,粪菌移植可安全有效地根除CDI,并可改善IBD的疾病活动度评分。
粪菌移植
IBD
艰难梭菌感染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