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类风湿关节炎
文章数:44篇
口腔菌群
肖亮+邹远强等:人类口腔培养细菌参考基因组目录
口腔内有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然而,分离物种和高质量基因组的数量有限。近日,华大基因的肖亮、邹远强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需氧和厌氧模式从志愿者的牙菌斑、舌头和唾液中分离口腔菌群,建立了口腔培养细菌基因组参考目录,含1089个高质量基因组,并识别到多种未分类注释物种,值得关注。
口腔菌群
培养组学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参考基因组
膳食多酚
国内团队:膳食多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的Zhiyong Long团队、Zhen Huang团队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Wang Xiang团队、Wei Xiao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基于47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总结了补充膳食多酚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膳食多酚
荟萃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真菌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肠道真菌变化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粪便细菌及真菌的组成差异,以及RA患者的细菌-真菌互作的变化。
肠道真菌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Science子刊:特定肠道细菌菌株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从类风湿关节炎(RA)风险个体及早期RA患者(确诊1年以内)体内分离出IgA/IgG双克隆型浆母细胞产生的单克隆抗体(PB-mAb),后者可靶向RA相关自身抗原(瓜氨酸化抗原)及特定的菌群抗原。特别的,PB-mAb可靶向瘤胃球菌科中的Subdoligranulum菌株,其中Subdoligranulum分离株7可激活RA患者的CD4+ T细胞,并促进小鼠的IgA应答、Th17细胞扩增及RA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诱导小鼠的关节肿胀。该研究结果提示,特定的肠道细菌菌株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自身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菌群-免疫互作
Prevotella copri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Prevotella copri(Pc)是一种肠道共生菌,表达免疫原性蛋白Pc-p27,与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CCP抗体阳性的RA高危者的血清抗Pc-p27 IgG水平有升高趋势。另外,相比于对照,RA患者的血清抗Pc-p27 IgA及IgG显著升高或有升高趋势。该研究结果提示,Pc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潜在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抗菌群抗原抗体
研究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
队列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国内团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口腔病毒组失调
大连医科大学的鄢秋龙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的Shenghui Li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鉴定了健康对照、未经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经治RA患者的口腔及肠道病毒组差异,并发现经治RA患者的口腔病毒-细菌互作失调。基于口腔病毒和细菌的模型可较准确地区分健康对照、未经治RA患者及经治RA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
口腔病毒组
肠道病毒组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扁桃体菌群
何菁+王军+栗占国等:扁桃体菌群如何维持免疫平衡?
扁桃体是重要的淋巴器官,贮存着丰富的微生物,其微生态失调引发的局部免疫激活可诱发全身免疫反应。近日,北大人民医院何菁、栗占国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扁桃体抗菌肽salivaricin合成明显减少,会进一步引起Tfh异常分化和IL-21过度表达,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的诱因之一。通过关节炎小鼠模型发现,证实salivaricin具有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总之,该研究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及理论依据。
扁桃体菌群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制剂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及细菌易位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及细菌易位增加,而对生物制剂治疗应答的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标志物有所改善。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肠道通透性
细菌易位
基础研究
药物反应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可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甲氨蝶呤的应答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李小峰团队在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发现,以普氏菌属为主的肠型与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应答相关。
药物反应
菌群-药物互作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甲氨蝶呤
抗炎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抗炎饮食的应答与肠道菌群及代谢组相关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2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2周的抗炎饮食干预后,与非应答者相比,应答者的基线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代谢产物有显著差异,且在干预期间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变化不同。
抗炎饮食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类风湿关节炎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阳性与类风湿关节炎风险增加相关
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100多万名接受了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检查粪便潜血)的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阳性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而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银屑病关节炎)的风险增加相关。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研究论文
回顾性队列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疾病
湘雅医院:风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的曾超团队与雷光华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92项观察性研究(共11998名参与者)的数据后发现,风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整体降低,但系统性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增加;强直性脊柱炎和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具有相似的菌群变化特征。
风湿性疾病
荟萃分析
菌群-免疫互作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菌群-免疫互作
康禹等Science子刊:丁酸代谢菌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栗占国团队、何菁团队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康禹团队、于军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菌群中,丁酸代谢菌的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基于丁酸代谢菌的丰度建立的模型可准确地区分出ACPA阳性患者以及关节畸形患者。机制上,丁酸盐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并抑制传统Th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产生,从而缓解关节炎。
菌群-免疫互作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产丁酸菌
药物-菌群互作
广东省中医院:不同治疗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黄闰月和黄清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差异,并对比了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后,RA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变化。
药物-菌群互作
研究论文
纵向队列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化瘀强肾通痹方
动物蛋白
适量多吃鱼可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风险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布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7项队列研究及6项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发现鱼摄入量与类风湿关节炎(RA)风险呈负相关,而红肉、家禽肉、乳制品的摄入与RA风险无显著关联。
动物蛋白
荟萃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甲氨蝶呤通过影响菌群抑制宿主免疫活化
甲氨蝶呤是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的一线药物,可抑制哺乳动物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但其是否直接影响肠道细菌尚未明确。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甲氨蝶呤可通过抑制细菌的DHFR,并影响多种细胞生长所必需的保守代谢通路,从而抑制多种人体肠道细菌的生长。另外,甲氨蝶呤诱导的肠道菌群变化可抑制宿主的免疫活化,并与RA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应答相关。
菌群-免疫互作
甲氨蝶呤
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口腔链球菌失调可能促进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口腔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链球菌科的增加。分离并鉴定出的链球菌属物种——S. parasalivarius可通过其产生的肽聚糖-多糖聚合物及链球菌细胞壁,在体外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并可诱导小鼠的慢性关节炎。该研究结果提示,口腔菌群失调(尤其是链球菌失调)可能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类风湿关节炎
菌群-药物互作
肠道菌群影响甲氨蝶呤对RA患者的疗效
约50%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不产生充分的应答,但缺乏可预测患者应答的预后标志物。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对甲氨蝶呤治疗应答及不应答的RA患者在治疗前的肠道菌群差异,发现基于菌群建立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的应答。另外,体外共培养肠道菌群与甲氨蝶呤的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或清除可能抑制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
菌群-药物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队列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RA高危个体的肠道菌群变化
新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有所差异,但菌群失调何时发生尚未明确。来自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了RA高危个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提示菌群失调发生在RA发病之前。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队列研究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或可降低吸烟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风险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6万名法国女性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后发现,在吸烟者中,对地中海饮食的依从性越高,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越低。
地中海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吸烟
类风湿关节炎
Lancet子刊:普氏菌属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风险相关
过去的研究已鉴定出多个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的基因突变,而肠道菌群是RA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The Lancet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在非RA患者中发现,并在RA高危受试者中验证,普氏菌属与RA的遗传风险显著相关,普氏菌属还与RA高危受试者的临床前期症状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
研究论文
横断面研究
遗传风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不同饮食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总结了各类饮食干预手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发现某些饮食干预(如补充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地中海饮食等)可改善疾病,建议患者关注日常营养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
dietary supplement
fasting
fish oils
Mediterranean diet
自身免疫疾病
Nature子刊:靶向肠道屏障或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菌群失调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相关。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密切相关,新发病RA患者的血清连蛋白表达增加,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在关节炎小鼠模型中,肠道炎症发生早于关节炎的发病,而靶向肠道屏障或连蛋白可起到缓解关节炎的作用。该研究提示,靶向肠道屏障或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在策略。
自身免疫疾病
Autoimmunity
rheumatoid arthritis
菌群-免疫互作
自身免疫疾病
饮酒
Nature子刊:适量饮酒可能抑制自身免疫疾病?
酒精摄入是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但酒精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尚未明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酒精摄入抑制自身免疫性关节炎进展的机制。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中,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酸盐可抑制Tfh细胞与B细胞在生发中心中的结合,以抑制生发中心B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作用。几个月前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适量饮酒能改善雄性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4485637)。酒精及其代谢物对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潜在诱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饮酒
Autoimmunity
IMMUNOLOGY
rheumatoid arthritis
Tfh细胞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菌群代谢产物“接力”激活Breg,抑制关节炎
可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Breg)对肠道菌群信号的应答在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均观察到粪便丁酸盐水平的降低,而补充丁酸盐可缓解小鼠的关节炎。机制上,丁酸盐可通过促进菌群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3-乙酸的产生,激活Breg上的芳香烃受体,以增强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调节性B细胞
芳香烃受体
菌群代谢产物
类风湿关节炎
安徽医科大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口腔和肠道的菌群变化(综述)
安徽医科大学的李宝珠团队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纳入26项研究的结果,总结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类风湿关节炎
综述
口腔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类风湿关节炎
宿主基因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关联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宏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了一些与RA相关的菌种及菌群功能,并发现了一些具有人种特异性的RA相关的宏基因组-宿主基因组关联,提示宿主基因组、肠道菌群及RA的发病机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类风湿关节炎
autoimmune diseases
gene polymorphism
rheumatoid arthritis
宏基因组关联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表型相关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来自台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鉴定出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差异,以及不同表型患者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gutmicrobiota
Disease activity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益生菌
刘良+贾慧珏等:干酪乳杆菌可改善大鼠关节炎
《Microbiome》发表了来自澳门科技大学刘良和华大基因贾慧珏与团队的最新研究,在关节炎大鼠模型中揭示了干酪乳杆菌促进肠道菌群恢复从而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表明这种益生菌或能用于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益生菌
类风湿关节炎
大鼠
益生菌干预
干酪乳杆菌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牙周健康与口腔菌群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有中重度牙周炎,且这类患者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比例更高,口腔菌群发生变化,血液及口腔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上升。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Periodontitis
periodontal disease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utoanti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