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饮食-菌群互作
文章数:101篇
饮食-菌群互作
Nature子刊:多模式活性分选法,鉴定与菊粉互作的肠菌
益生元被定义为促进有益肠道微生物生长的不易消化的膳食成分。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估。近日,维也纳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结合多模式细胞分选法、生理试验、稳定同位素探测和基因组分析等,使用荧光标记纳米颗粒追踪益生元与肠菌间互作,能够鉴定出广泛的菊粉和低聚木糖响应肠道微生物群落,包括新的菊粉响应物种,值得关注。
饮食-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菊粉
肠道菌群
Cell:揭秘肠道中的隐藏角色——原生生物
肠道微生物中包括原生生物,但这类微生物对肠道环境的影响尚有很多未知。Cell最新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共生原生生物在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多样性和代谢差异,表明它们通过不同的代谢作用影响肠道免疫和与细菌的跨界竞争,并提出膳食干预或能调节它们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
原生生物
饮食-菌群互作
菌群内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大熊猫
赵江潮+李英:大熊猫独特肠道菌群助力“以竹为生”
大熊猫是全球易危物种,尽管它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样胃肠道,但是大熊猫的饮食完全由高度纤维的竹子组成,这很值得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李英和阿肯色大学赵江潮与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大量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深度测序,重建了高质量的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并检测了大熊猫营养代谢中高表达基因和肠道菌群对熊猫饮食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非解乳糖链球菌在大熊猫肠道菌群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来促进大熊猫适应饮食。
大熊猫
饮食-菌群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
肠道免疫
中科院团队Nature:新机制!肠菌通过脂肪酸异构化,调节肠道免疫细胞
肠道菌群持续地将饮食中的成分转化为许多生物活性代谢物,从而在饮食对宿主的健康调控中发挥介导作用。Nature最新发表了中科院大学宋昕阳团队与哈佛医学院Dennis Kasper团队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调控宿主肠道免疫的一种新的饮食-肠菌途径。该研究表明,特定肠菌可通过脂肪酸异构化作用,将饮食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CLA通过与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转录因子HNF4γ作用,调节细胞内的IL-18信号,从而促进CD4+CD8αα+ IEL的发育,影响小鼠的肠道黏膜免疫。
肠道免疫
肠道菌群
菌群代谢
饮食-菌群互作
黏膜免疫
炎症性肠病
低纤维纯化饮食可预防小鼠肠道分节丝状菌的扩张和回肠结肠炎
克罗恩病(CD)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CD样回肠结肠炎小鼠模型依赖于微生物触发物的存在。近期发表于Microbiome的一项研究发现,分节丝状菌(SFB)在驱动严重的CD样回肠结肠炎中发挥了重要致病作用,其特征是Tnf ΔARE小鼠的Paneth和杯状细胞功能丧失。此外,与含膳食纤维的饮食相比,在Tnf ΔARE小鼠中,低纤维纯化饮食(类似临床使用的全肠内营养)可以拮抗SFB定殖并防止疾病发展,这清楚地证明了饮食在调节与IBD相关的新型病原体方面的重要作用。
炎症性肠病
饮食-菌群互作
分节丝状菌
饮食干预
克罗恩病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如何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的菌群
食品添加剂与克罗恩病相关的促炎症性菌群失调相关。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分析了在体外培养环境中,多种食品添加剂对克罗恩病患者的关键有益菌(普氏栖粪杆菌)、促炎细菌及黏膜相关菌群的生长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
研究论文
克罗恩病
饮食-菌群互作
基础研究
饮食-菌群互作
饮食干预快速地影响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
人体细胞或肠道菌群产生的生物活性脂质可能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膳食摄入是肠道菌群、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和支链脂肪酸(BCFA)的产生以及宿主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的关键决定因素,这些都与代谢疾病有关。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为确定引入饮食是否会影响宿主对短期饮食干预的反应,科研人员在健康参与者中设置了一项纵向固定序列营养研究。结果显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脂质对饮食变化表现出快速的响应。
饮食-菌群互作
脂质
氨基酸饮食
国内团队:富含氨基酸的饮食或可通过调节肠菌预防结肠炎
膳食氨基酸或完整蛋白质在结肠炎进展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涉及肠道菌群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王硕及团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富含氨基酸元素的饮食(ED)可抑制NF-kB通路和MAPK信号激活、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粘蛋白表达,进而改善小鼠结肠炎。利用粪菌移植和无菌小鼠实验,揭示出肠道菌群在调节小鼠结肠炎中发挥关键作用,即ED处理减少了粘液降解细菌丰度,从而保护粘液层免受微生物入侵和降解。
氨基酸饮食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菌群互作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对健康人的粪便钙卫蛋白及菌群组成的影响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20名健康人进行为期4周的地中海饮食干预,可显著降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并导致肠道菌群的有益变化(产丁酸菌增加)。
地中海饮食
钙卫蛋白
研究论文
饮食-菌群互作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食品添加剂
徐振江团队:食品抗菌防腐剂如何影响菌群和糖代谢?
这是发表在npj science of food上的一份工作,由南昌大学的徐振江、Hui Lu及其团队完成。作者系统阐述了不同食品抗菌剂(AP)对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及糖代谢的影响,他们发现不同来源(人工合成或生物源)的AP都会诱导小鼠产生菌群紊乱和葡萄糖不耐受,其中乳酸链球菌素(Nisin)效果最显著。通过结合代谢组学和菌群结构分析,发现氨基酸整体降低。Nisin可能通过下调GLP-1的表达改变葡萄糖调节激素的分泌从而介导葡萄糖代谢紊乱。此外,Nisin还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该部分仍需进一步研究。这份工作表明,生物源性食品抗菌剂相较人工合成型,在糖代谢和菌群扰动方面并不存在优势。
食品添加剂
饮食-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糖代谢
防腐剂
肠易激综合征
Sceince子刊:肠道菌群产生的组胺,或是IBS慢性腹痛的重要诱因
组胺是一种已知的神经免疫调节因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部分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肠道菌群是组胺的重要来源,特定的产气克雷伯菌则是主要“嫌犯”。机制上,组胺通过作用于组胺4受体,吸引肥大细胞向结肠迁移和积累,从而引起模型小鼠腹痛。这些发现说明,肠道菌群产生的组胺或可作为治疗IBS腹痛的新靶点。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腹痛
肠道菌群
产气克雷伯菌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膳食蛋白如何增加肠道sIgA
分泌型IgA(sIgA)是介导宿主-菌群互作的关键组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高蛋白饮食促进小鼠的sIgA产生的机制: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琥珀酸盐,后者可促进肠道细菌产生活性氧及胞外囊泡,而细菌胞外囊泡通过激活TLR4,以上调APRIL的表达,从而促进IgA的产生。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蛋白
sIgA
饮食-菌群互作
Cell子刊:饮食不是人类代谢组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组依赖性代谢物(MDMs)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某些毒性MDMs积累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尿毒症MDMs(uMDMs)、苯乙酰葡萄糖胺(PAG)、对甲酚硫酸盐(PCS)和吲哚硫酸酯(IS)在肾衰竭期间累积,并与不良预后相关。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可能减少有毒MDM的产生;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饮食或肠道微生物群的个体差异是不是导致MDM差异的主要原因。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同质化的饮食并不能减少MDMs的个体间差异,而宿主的身份和年龄才是MDMs差异的主要原因。或许需要饮食和肠道菌群的配合性改变才能控制毒性MDMs的积累。
饮食-菌群互作
同质化饮食
微生物组依赖性代谢物(MDMs)
饮食-菌群互作
检测呼吸中的挥发性代谢物,研究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膳食纤维对宿主生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与肠道菌群的互作。细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物中,大部分是挥发性的。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探索了以分析呼气中的挥发性代谢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来研究膳食纤维与肠道菌群互作的可行性。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纤维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物
方法学
2型糖尿病
郑钜圣+张兵:肠道菌群或能预测未来的糖尿病风险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尚不清楚肠道菌群能否用于预测未来新发T2D的风险。近期,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兵团队合作,在Diabetologia发表研究,分析了我国多个地区近2800名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和随访数据,鉴定出能前瞻性预测新发T2D风险的肠道菌群特征,并揭示了这些菌群特征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联。这些发现强调了肠道菌群作为T2D标志物和早期预防靶点的潜力。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疾病预测
饮食-菌群互作
血糖调控
饮食-菌群互作
绿色地中海饮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心血管代谢
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一种对心血管代谢健康有益的饮食模式。绿色地中海饮食是其改良版,增加了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减少了肉类的摄入。Genome Medicine发表的这项近300人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地中海饮食以及绿色地中海饮食(额外补充富含膳食多酚的绿茶和一种水生植物Mankai)对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作关系,表明肠道菌群介导了绿色地中海饮食对心血管代谢的有益影响。
饮食-菌群互作
心血管代谢
绿色地中海饮食
饮食-菌群互作
果胶的结构特征影响其对肠道T细胞和菌群的调节作用
果胶是一种膳食纤维,具有调节T细胞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功能。Carbohydrate Polymers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果胶的甲酯化的程度(DM)及其分布情况(区块化程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发酵产物(如芳香烃受体配体),来影响果胶调节肠道T细胞的作用。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纤维
果胶
T细胞
饮食-菌群互作
宏量营养素、肠道菌群及机体代谢的复杂性相互作用(综述)
肠道微生物组、饮食和宿主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向性及复杂的,这给精准营养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挑战。肠道衍生的代谢物,包括短链脂肪酸(来自膳食纤维发酵),可能是宿主代谢的重要健康调节剂,而多数来自蛋白质发酵的代谢物(如TMAO)似乎对代谢健康有不利影响。近期发表于Gut的一篇综述讨论了膳食宏量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肠道微生物组和宿主代谢健康之间的复杂性相互作用。
饮食-菌群互作
精准营养
代谢
饮食-菌群互作
Cell子刊:饮食如何影响肠菌的演化?
饮食可以影响菌群的组成和功能,但饮食对肠道细菌演化的影响尚待揭示。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以肠道菌群中常见的纤维降解细菌——多形拟杆菌为研究对象,发现饮食塑造了这种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演化,细菌中留下的遗传特征(特定基因突变、遗传多样性)反映了宿主过去的饮食。饮食的变化增加了多形拟杆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而西式饮食选择的细菌基因突变促进其消耗宿主的肠道粘液层。
饮食-菌群互作
多形拟杆菌
肠道菌群演化
多组学分析
肠道代谢组学
饮食-菌群互作
西安交大:抑郁和焦虑中的饮食-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和饮食模式都与抑郁/焦虑症有关。然而,对二者的互作对抑郁症和焦虑症风险的影响,目前还少有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张峰团队近期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发表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饮食-菌群互作
抑郁
焦虑
饮食-菌群互作
国内团队:饮食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基因在肠道菌群中传播?
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的李君文和杨栋,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通过给小鼠饲喂不同饮食并引入抗生素耐药菌,研究饮食对抗生素抗性基因(ARG)在肠道菌群中的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重塑的肠道炎症微环境可能有利于ARG的传播,且ARG倾向于转移到特定饮食环境下的优势细菌中。此外,饮食和外源性ARG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抗性基因组。
饮食-菌群互作
抗生素抗性基因
肠道屏障
摄入过多葡萄糖,可破坏肠屏障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摄入15%葡萄糖及15%果糖后,小鼠的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及肠道炎症变化,发现葡萄糖(而非果糖)可增加肠道屏障通透性,且葡萄糖诱导的特定细菌富集与其诱导的肠道炎症相关。
肠道屏障
饮食-菌群互作
饮食-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元
低聚半乳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年轻女性的营养摄入
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46名年轻女性受试者中进行4周干预后发现,每日摄入低聚半乳糖可减少碳水化合物及糖的摄入,增加脂肪摄入,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减少可能是由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属的增加所介导的。
益生元
饮食-菌群互作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低聚半乳糖
高蛋白饮食
相比于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控制
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20名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女性中进行为期21天的交叉对照饮食干预,发现相比于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变异性,而这种差异可能由肠道菌群中的特定菌属所介导。
高蛋白饮食
研究论文
随机交叉对照试验
地中海饮食
血糖变异性
低FODMAP饮食
肠道菌群或可预测IBS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应答
低FODMAP饮食对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有益。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56名IBS患者在低FODMAP饮食干预前后的粪便菌群变化,发现干预前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与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的临床应答相关。
低FODMAP饮食
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乳化剂
乳化剂吃太多,伤肠、伤菌、伤代谢
流行病学和小鼠研究表明,膳食乳化剂会促进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虽然这些化合物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的不利影响已在动物和体外模型中得到证实,但这些食品添加剂对健康人类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验证。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喂养试验表明,大量摄入常见膳食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CMC),可对健康成年人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和肠屏障造成危害。因此,加工食品中广泛使用的CMC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增加一系列慢性炎症疾病的风险。
膳食乳化剂
饮食-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代谢组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饮食-菌群互作
膳食磷酸钙强烈影响益生元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
菊粉和半乳糖寡糖(GOS)是广泛认可的益生元,可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包括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对健康有一定益处。有研究发现添加FOS、菊粉和磷酸钙可促进共生乳酸菌,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侵袭,但不同磷酸钙水平的饮食中添加益生元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期发表于Microbiome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菊粉和GOS虽然在化学结构、糖组成、寡聚物大小和参与利用它们的微生物降解途径方面有显著不同,但两者对肠道菌群的调节非常相似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膳食磷酸钙水平调节,提示微量元素和益生元对机体健康有协同作用。
饮食-菌群互作
益生元
微量元素
饮食-菌群互作
浙江大学:补锌过多过少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锌失衡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一种营养失调,但膳食锌失衡对肠道菌群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尚不清楚。近期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冯杰作为通讯作者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了一项动物研究,给3周龄小鼠分别饲喂含锌量为0(低锌)、30(对照)、150(高锌)和600mg/kg(过量锌)的饲料,连续喂养4周(短期)或8周(长期),发现膳食锌是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调节因素,摄入过少和过量锌均可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
饮食-菌群互作
锌
抗疲劳食物
西北工业大学:靶向肠道菌群开发抗疲劳食品(综述)
西北工业大学的师俊玲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参与疲劳的成因及疲劳的影响的机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如何介导了抗疲劳饮食的作用,最后讨论了如何靶向肠道菌群开发抗疲劳饮食。
抗疲劳食物
综述
饮食-菌群互作
饮食-菌群互作
魏辅文院士团队:竹子中富含的膳食类黄酮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积极影响
蔬菜水果和大豆等植物性食物中都富含膳食类黄酮,大量研究显示膳食类黄酮对健康有益,然而,人们对类黄酮在身体中的整体代谢,以及类黄酮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所知不多。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团队近期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以大熊猫以及其富含类黄酮的食物——竹子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膳食类黄酮在大熊猫体内的代谢情况,及其与肠道菌群间的相互作用,提示可将类黄酮作为益生元用于动物保护。
饮食-菌群互作
大熊猫
膳食类黄酮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