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分节丝状菌
文章数:14篇
低膳食纤维饮食
Cell子刊:低纤维饮食损害小肠T细胞发育并遗传给后代
虽然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发育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膳食营养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近期才被逐渐揭示。膳食纤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不被宿主所吸收,但它是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含量的改变会导致肠道菌群和粘膜免疫系统的变化。Cell Reports最新研究性文章表明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通过肠道菌群影响小肠T细胞发育,并且该改变会垂直传递给后代。
低膳食纤维饮食
T细胞发育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垂直传递
炎症性肠病
低纤维纯化饮食可预防小鼠肠道分节丝状菌的扩张和回肠结肠炎
克罗恩病(CD)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CD样回肠结肠炎小鼠模型依赖于微生物触发物的存在。近期发表于Microbiome的一项研究发现,分节丝状菌(SFB)在驱动严重的CD样回肠结肠炎中发挥了重要致病作用,其特征是Tnf ΔARE小鼠的Paneth和杯状细胞功能丧失。此外,与含膳食纤维的饮食相比,在Tnf ΔARE小鼠中,低纤维纯化饮食(类似临床使用的全肠内营养)可以拮抗SFB定殖并防止疾病发展,这清楚地证明了饮食在调节与IBD相关的新型病原体方面的重要作用。
炎症性肠病
饮食-菌群互作
分节丝状菌
饮食干预
克罗恩病
粘膜免疫
肠上皮细胞IκBζ可防止SFB定植及Th17相关病症
肠上皮细胞(IECs)在控制肠道菌群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如何在细胞因子介导的肠杆菌控制中发挥作用,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Mucosal Immunology上的这篇文章,通过构建IECs特异性IκBζ(一种核因子,可激活部分NF-κB靶基因)缺陷小鼠,观察到分节丝状菌(SFB)在小肠中的扩张,从而促进Th17细胞发育并加剧炎症。因此,IECs中IL-17R-IκBζ轴作为肠道菌群和免疫细胞间调节回路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肠道稳态。
粘膜免疫
肠上皮
分节丝状菌
Th17
分节丝状菌
Cell子刊:分节丝状菌调控视黄酸RA-RAR通路抵御肠道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文章阐述了肠道共生菌分节丝状菌(SFB)表达醛脱氢酶,从而转化、生产视黄酸(RA),直接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先天免疫反应和功能。共生菌通过固有的RA信号,影响宿主的表遗传、转录调控并抵御肠道感染的报道尚属首次。
分节丝状菌
视黄酸
研究论文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不同细胞因子参与肠道菌群诱导的Th17细胞分化
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分节丝状菌诱导肠道Th17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早期的RORγt表达需要IL-6的参与,而IL-23及IL-12可弥补IL-6的缺失。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派尔集合淋巴结
菌群-免疫互作
Cell:生物钟通过肠道菌群调控先天性免疫的昼夜节律
进食的昼夜节律导致动物的食源性细菌暴露也表现出昼夜差异。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物钟可通过调控小鼠的进食节律,导致分节丝状菌与肠道上皮的节律性粘附,以驱动上皮细胞的STAT3表达及活化的昼夜节律,从而造成抗菌肽表达的昼夜差异,最终导致小鼠对致病菌感染的抗性的昼夜节律。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昼夜节律
1型糖尿病
抗炎治疗改善肠道损伤和菌群稳态,或可减少1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T1D)通常伴随有肠黏膜的损伤,表现为肠屏障功能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诱导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分节丝状菌(SFB)的减少,但是导致这些肠道病理改变的原因并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Gut上的研究工作证实I型糖尿病中肠黏膜功能的改变与T1D介导的促炎反应有关,与高血糖无直接关系。经过抗炎治疗可以显著改善T1D中肠粘膜功能的损伤,保护肠道菌群稳态,从而降低T1D的发生率。
1型糖尿病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研究论文
T1D小鼠
菌群-肠-脑轴
压力通过肠道菌群影响抑郁发生的新机制
肠道菌群失调与重度抑郁症存在关联,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中,菌群中的分节丝状菌可产生群体感应分子AI-2,AI-2通过升高肠道中的血清淀粉样蛋白SAA1和2的表达水平,促进辅助性T细胞17的分化和在大脑中积累,从而增加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初步分析也观察到了与小鼠模型相似的变化。这些发现为阐释肠道菌群对情绪的调控作用带来了新启示,也为防治抑郁症提供了新思路。
菌群-肠-脑轴
抑郁症
辅助性T细胞17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分节丝状菌
神经免疫
Cell:让人肚子疼的肠道神经,如何抵抗肠道病菌感染?
支配肠道的伤害感受神经元,可感知伤害性刺激,并起始疼痛和炎症等保护性反应。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这类神经元在肠道感染中的保护性作用。该研究表明,小鼠中,伤害感觉神经元可感知沙门氏菌感染,并释放特殊的神经肽,对肠道派氏结M细胞的密度和抵御沙门氏菌的肠道菌进行调控,从而帮助小鼠抵抗沙门氏菌感染。这种神经免疫机制的发现,为未来治疗肠道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带来启示。
神经免疫
neuro-immune
nociceptor
salmonella
gut microbiome
病毒-菌群-宿主互作
Cell:特定肠道菌可抵御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除了疫苗预防,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Cell最新发表了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Gewirtz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无意中培育出能抵抗RV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深入分析发现,小鼠肠道菌群中的分节丝状菌是抵御RV的主力,能通过直接削弱RV感染性和诱导肠上皮细胞更新等不依赖于免疫细胞的机制,来预防和治疗RV感染。这些发现表明,用特定肠道菌群成员来预防和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具有可行性。
病毒-菌群-宿主互作
microbiota-virus interactions
Germ-free mice
infectious diarrhea
Fecal transplant
菌群-宿主互作
Science:“看透”调控T细胞的分节丝状菌与肠上皮细胞的亲密接触
肠道菌群在免疫调控中有重要作用。《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电镜技术,直观的“看”到小鼠肠道内,分节丝状菌(SFB)通过微生物黏附触发的内吞作用(MATE)与肠上皮细胞(IEC)发生互作的形态,该过程中,能诱导Th17细胞的SFB抗原“借道”IEC,经细胞内运输转移至IEC底部,进而活化Th17。该研究不仅揭示了SFB调节Th17的机制,以及IEC的抗原呈递作用,同时还是使用高分辨率电镜技术分析微生物-宿主互作机制的一个范例。“Seeing is believing”这句话在生物学微观研究中恐怕永不过时。
菌群-宿主互作
电子断层成像
细胞内吞
肠上皮细胞
肠道Th17细胞
菌脉
Nature:母鼠肠道“坏”细菌,促进后代神经发育异常
这是Nature最近Online的重量级研究,明确因孕期感染和炎症,母鼠的免疫系统会激活,这会诱导幼鼠肠道肠道TH17细胞和相应的免疫因子产生,促进神经发育异常。这对研究人的自闭症等具有很大启发意义,这个研究和后续研究都值得关注和跟踪。
菌脉
神经发育
分节丝状菌
Th17细胞
Zhihua Liu
Th17细胞
Cell子刊:回顾菌群调控肠道T细胞的发现历程
Cell Host & Microbe十年回顾,十年以前就发现了菌群调控肠道T细胞,很赞,所以很值得看看十年前的精彩。
Th17细胞
免疫调节细菌
分节丝状菌
SFB
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青霉素
SR:低剂量青霉素保护幼鼠少受结肠炎
青霉素,原本就是为救死扶伤而发现的,虽然作为光谱抗生素,它现在有点不招人待见,但改用的时候还是得用,至少从这个研究来看,它在特定病症应对特定细菌,还是有效果的。
青霉素
肠道菌群
分节丝状菌
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