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1型糖尿病
文章数:114篇
饮食干预
Lancet子刊:适当限制膳食碳水化合物,可改善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很少有研究调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1型糖尿病(T1D)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近期发表于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的一项研究调查了适度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30%)是否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显示,与传统饮食相比,适度限碳水化合物饮食与T1D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降低和高于范围(>10 mmol/L)的时间缩短有关,与处于3.9-10.0 mmol/L范围的时间增加有关,但不增加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注:本试验适度碳水化合物饮食是指大约30%的总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20%来自蛋白质,50%来自脂肪,其包含大量蔬菜、不饱和油脂和坚果,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全谷物和低血糖指数食物;传统饮食是指大约50%的总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20%来自蛋白质,30%来自脂肪,其各类食物供应参考膳食指南。
饮食干预
临床营养
1型糖尿病
膳食碳水化合物
1型糖尿病
Science子刊:菌群-免疫互作与1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相关
美国FDA最近批准了第一个用于延迟高危1型糖尿病(T1D)人群发病的缓解疗法——T细胞特异性抗CD3单克隆抗体Teplizumab。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最新研究针对不同的肠道菌种的抗共生抗体反应,得出这些反应与T1D诊断时间以及Teplizumab治疗反应相关。这些抗体反应将人类肠道细菌与T1D进展联系起来,增加了T1D的危险因素。
1型糖尿病
Teplizumab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gG2
新冠病毒
JAMA:儿童感染新冠后胰岛自身抗体增加
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对其自身免疫系统的影响是未知的。本研究通过对具有较高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的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发现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感染新冠病毒后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风险增加。本研究为揭示新冠病毒对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人群证据。
新冠病毒
研究论文
1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
遗传风险评分
1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评分研究(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遗传风险评分工具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情况,指明了存在局限性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遗传风险评分
综述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婴幼儿期的胃肠道感染与胰岛素自身抗体风险的关联
近日,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这篇文章,研究与年轻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队列中胰岛自身抗体出现相关的胃肠道感染发作(GIEs),并观察到双向关联:1岁之前或IAA之前12-23个月的报告,GIEs与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风险增加有关;而1岁至2岁报告的GIEs与IAA风险降低有关。
1型糖尿病
胃肠道感染
1型糖尿病
HLA基因型、添加辅食时机和益生菌如何影响幼儿自身胰岛免疫风险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分子单倍基因型约占胰岛自身免疫(IA)和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的一半。而早期饮食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Diabetes Care发表的这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总结了儿童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研究队列中7770名儿童HLA基因型、早期益生菌暴露以及固体食物引入时机对IA风险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优化1型糖尿病高遗传风险儿童的早期喂养策略。
1型糖尿病
婴幼儿
辅食添加
益生菌
前瞻性队列
成年型糖尿病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和代谢物或能鉴别不同类型糖尿病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然而,近40%的成人发病的T1D最初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T2D),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先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参与儿童发病的T1D和成人潜伏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但没有一项研究提到成人发病的T1D。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不同类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可能被低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和肖扬联合香港大学徐爱民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最新横断面研究结果,发现T1D成人患者在宿主-菌群-代谢物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变化。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算法可以用作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鉴别诊断的附加工具。
成年型糖尿病
诊断
医学研究
横断面研究
1型糖尿病
糖尿病
张晨虹+赵立平等:特定致病共生菌可损伤胰腺引发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是与胰岛素生成不足有关的一种糖尿病,包括以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此前研究表明,IDD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然而,诱导IDD的具体肠菌仍待鉴定和因果验证。Microbiome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和赵立平团队的研究,发现低剂量(0.2%)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虽不引起明显的肠道炎症或屏障损伤,但能使特定的致病共生菌在小鼠肠道中富集。这些细菌可转移至胰腺,导致胰腺炎症、β细胞破坏和IDD。这些发现支持IDD是一种菌群依赖性的疾病,提示需进一步在人类中鉴定可促进IDD的致病共生菌。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肠-胰腺轴
1型糖尿病
铁摄入高+遗传决定的铁超载=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Diabetes Care近期发表的文章,探究了铁摄入和遗传决定的铁过载是否在儿童胰岛自身免疫(IA)和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中起作用。结果显示,高铁摄入与关键细胞铁转运蛋白的遗传变异协同导致进展为T1D的风险逐步增加。
1型糖尿病
膳食铁摄入
遗传
胰岛素泵
孕期胰岛素泵使用不增加胎儿先天畸形风险
本研究通过真实世界的孕妇进行分析,未发现使用胰岛素泵的1型糖尿病孕妇在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等结局发生率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注意到,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具有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这本身可以提高围产期母婴的健康。
胰岛素泵
研究论文
孕妇
1型糖尿病
血糖
1型糖尿病
Cell子刊:菌群如何影响饮食对1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饮食和共生菌会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如1型糖尿病(T1D)。然而,饮食干预是否由菌群介导尚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饮食中的酪蛋白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生理机能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这不依赖于肠道菌群。而谷蛋白的添加则削弱酪蛋白对T1D的保护作用,且该过程依赖于分解谷蛋白消化酶的共生菌。共生菌对谷蛋白的水解可增强先天免疫激活,增加胰腺的自身免疫炎症。
1型糖尿病
谷蛋白
酪蛋白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或出现“从口到肠”转移
口腔和结肠位于胃肠道的相对两侧,口腔炎症的发展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从8个具有多名T1D患者的家庭中,收集35名参与者唾液和粪便样本,利用多种组学手段综合分析。研究发现T1D疾病进程中口腔菌群的改变会影响下肠道菌群,并且变化的菌株出现“从口到肠”的转移。
1型糖尿病
多组学分析
研究论文
口肠轴
1型糖尿病
肠道细菌和病毒改变或与T1D发病有关?
1型糖尿病(T1D)临床发病前是持续的胰岛自身免疫期,通过胰岛特异性自身抗体 (IAb) 的存在可检测到。在IAb出现和临床发病间的这段时间,环境驱动因素(如肠道细菌/病毒感染)也可能会加速疾病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探究。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40名一级亲属患1型糖尿病(T1D)的儿童,通过多组学技术评估T1D易患儿童肠道细菌、病毒和粪便代谢蛋白组间的关联,识别到一种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哺乳动物腺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功能存在关联,可能在疾病风险中发挥作用;此外,粪杆菌属功能的转换可能与胰岛自身免疫的发生有关。总之,该研究为探究肠道细菌、病毒群参与T1D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证据,值得关注。
1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1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有关
近年来,儿童患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及成年人健康的重大基础疾病。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与T1D发病间存在显著关联,但仍缺乏深入研究。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罗飞宏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T1D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并建立基于差异物种和代谢物的诊断模型,可较好地区分T1D和对照儿童效果。通过动物实验,该研究进一步检验了菌群产物(脂多糖和丁酸)对胰岛的影响。总之,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的紊乱与T1D密切相关,未来可靶向肠道菌群有效预防和干预T1D,值得关注。
1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随机森林
植物乳杆菌299v
植物乳杆菌299v可在无麸质饮食下预防大鼠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与低纤维、高麸质的西方饮食摄入有关。促进短链脂肪酸水平上升的益生菌可预防啮齿动物模型中的T1D,然而这些益生菌如何影响胰岛细胞机制并不完整。Gut Microbes最新研究文章揭示植物乳杆菌299v在无麸质饮食的条件下,可调节自发T1D大鼠的肠道菌群、β细胞功能,进而缓解T1D进程,该篇工作为T1D防治提供新思路。
植物乳杆菌299v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无麸质饮食
1型糖尿病
胆汁酸代谢
Cell子刊:次级胆汁酸代谢紊乱是1型糖尿病前兆
胆汁酸是由肝脏中胆固醇为底物合成的两亲性分子,是促进小肠中脂质吸收的重要因子。胆汁酸代谢在体内分为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大部分胆汁酸会经过二次吸收进入机体,在全身脂质代谢和葡萄糖代谢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已有很多研究发现胆汁酸代谢异常与包括脂肪肝、心脏病、2型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因此,肠道菌群-胆汁酸调控轴成为代谢疾病临床治疗潜在的靶点。有研究显示在胰岛自体免疫疾病以及1型糖尿病儿童早期伴随有胆汁酸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的特征,但胆汁酸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在疾病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的研究工作,对一组后期发展为胰岛自身免疫疾病和1型糖尿病的儿童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胆汁酸代谢异常与疾病的早期特征有强相关性。
胆汁酸代谢
肠道菌群
胰岛自身免疫
相关性分析
研究论文
膳食多酚
江南大学孙嘉团队:膳食多酚和多糖如何调节1型糖尿病?(综述)
膳食多酚和膳食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在1型糖尿病防治研究中获得大量关注。江南大学孙嘉教授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最新综述,系统讨论了特定多酚和多糖化合物如何通过调节β细胞功能、肠道菌群和/或免疫系统来介导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同时探究了以多酚及多糖为主的功能食品的未来设计挑战,以期通过营养学干预手段管理1型糖尿病。
膳食多酚
膳食多糖
1型糖尿病
综述
新冠病毒
JAMA: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研究利用儿童数据,分析了既往新冠病毒感染史与未来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风险的关联,目前并无证据支持这一假说。
新冠病毒
研究论文
胰岛素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
粪菌移植
国内团队:粪菌移植可改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以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绝对缺乏为特征,与一系列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相关。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和胰岛素治疗外,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式。肠道菌群参与调节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自身免疫性T1DM。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的侯凯健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报道了一项实验治疗研究的结果,表明粪菌移植可改善T1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功能,可能是治疗T1DM的潜在疗法。
粪菌移植
1型糖尿病
免疫调节
低剂量IL-2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自身免疫和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能够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特别对Tregs的形成至关重要。低剂量IL-2可刺激Tregs生成,在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治疗潜力。低剂量IL-2对肠道菌群是否有影响?其影响是否与免疫系统相关?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低剂量IL-2的免疫调节功能与其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有关,并提示Tregs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互作,为Tregs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免疫耐受
粪菌移植
炎症性肠病
分子模拟
肠道菌群产生的特定多肽可能驱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先前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T1D)中,自身抗体及T细胞可识别胰岛素B链上的insB:9–23表位。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鉴定出17个肠道菌群多肽与insB:9–23有>50%的一致性,其中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P. distasonis)表达的hprt4–18与insB:9–23具有免疫交叉反应,且P. distasonis的定殖可加速NOD小鼠的T1D发展。在T1D患者的血清中可发现P. distasonis的反应性抗体,且肠道菌群可产生hprt4–18的儿童的血清转化率(发展出2个以上胰岛自身抗体)更高。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产生的insB:9–23模拟多肽在T1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子模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1型糖尿病
菌群-免疫互作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关系
Diabetes Care发表的这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长期1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改变,且其变化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有关。
1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并发症
血糖控制
儿童1型糖尿病
Nature子刊:与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血清转换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
某些遗传易感儿童的免疫系统可由某些环境因素触发,产生针对胰岛β细胞的胰岛自身抗体(IA),这大大增加了他们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肠道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可能触发IA的一个环境因素。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887名具有风险的儿童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鉴定出一组与IA血清转化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并揭示了这些IA相关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特征。
儿童1型糖尿病
菌群-免疫互作
1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病毒感染
Nature Reviews:肠道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综述)
肠道病毒可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引发或加速胰岛自身免疫,从而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1型糖尿病(T1DM)。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综述,介绍了持续的肠道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病毒B,在启动胰岛自身免疫和T1DM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讨论了目前控制肠道病毒感染以预防或治疗T1DM的策略。
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
1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免疫
儿童肥胖
Nature子刊:儿童期管理好体重,意义重大
基于人群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最需要考虑的局限性即控制混杂。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实现较好的因果推断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证实了儿童期的“体型”(也就是肥胖)可能增加1型糖尿病风险,并且这种关联并不是通过成年期BMI来介导的。因此儿童期体重管理非常重要。
儿童肥胖
研究论文
儿童
肥胖
1型糖尿病
生殖
张宏福+赵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1型糖尿病雄鼠生育力
临床资料表明,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特别是不孕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T1D)的关键问题,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处于生殖年龄。肠道菌群失调与T1D相关的男性不育密切有关。然而,改善的肠道菌群是否可用于促进T1D中的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能力未知,而且有益菌群改善T1D导致的雄性不育机制仍待深入探索。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赵勇及团队在Molecular Medicine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移植经褐藻寡糖改善的肠道菌群,能够改善T1D小鼠的肠道菌群,增加小肠有益菌含量,增加血液代谢物和睾丸代谢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的相对含量。改善脾脏和肝脏功能以增强机体环境,从而有益于精子发育,进而对提升精液品质和精子发育进程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发现阐释了有益的肠道菌提升雄性生殖的新机制,为改善T1D患者的精液质量和生育能力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方案。
生殖
肠-睾丸轴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肠-胰腺轴
肠道致病菌通过肠-胰腺轴促进胰岛自身免疫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荧光标记的葡聚糖、卵清蛋白及鼠柠檬酸杆菌,发现肠道致病菌感染后可通过淋巴通路从结肠进入胰腺,并促进NOD小鼠的胰岛自身免疫反应。
肠-胰腺轴
1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肠道致病菌感染
基础研究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糖控制的关联
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比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差异,并鉴定出了与血糖控制指标相关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特征。
1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血糖控制
1型糖尿病
基于SCFA的膳食补充剂,或可改善1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具有有益的抗炎和稳定肠道内环境的作用,并可预防小鼠1型糖尿病(T1D)。SCFA生成减少通常与慢性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有关,包括T1D和2型糖尿病。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招募了20名T1D患者,评估基于代谢物的膳食补充剂(乙酸和丁酸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抗性淀粉HAMSAB)的安全性,同时监测其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状态。结果显示补充HAMSAB6周后,肠道菌群组成、功能和免疫状况的变化与粪便、血浆中SCFA的增加有关。这些效应的持续性表明,针对膳食SCFA或可用于改善T1D病人的免疫状况、促进免疫耐受和改善血糖控制。
1型糖尿病
膳食补充剂
菌群代谢
短链脂肪酸
抗性淀粉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
中国药科大学: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促进1型糖尿病中的自身免疫反应
中国药科大学的吴洁和顾丰与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模型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形成增加与肠道屏障受损及肠道菌群变化相关,而NET的形成可促进1型糖尿病的发展。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