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菌群内互作
文章数:10篇
肠道菌群
Cell:揭秘肠道中的隐藏角色——原生生物
肠道微生物中包括原生生物,但这类微生物对肠道环境的影响尚有很多未知。Cell最新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共生原生生物在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多样性和代谢差异,表明它们通过不同的代谢作用影响肠道免疫和与细菌的跨界竞争,并提出膳食干预或能调节它们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
原生生物
饮食-菌群互作
菌群内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微生物生态学
如何认知和发现微生物组的高阶相互作用?(观点)
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多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不是简单的两两互作的加和,而是会产生更为复杂的互作关系。对这种“高阶相互作用”的研究,或能揭示出帮助微生物应对复杂环境的新分子(如环境感受器、效应因子等)。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这篇观点文章,对如何理解和研究微生物组的高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微生物生态学
菌群内互作
菌群内互作
Cell子刊:肠菌的种内厮杀和防御
肠道菌群中充斥着不同细菌之间的相爱相杀,为了能在肠道中占据一席生存之地,细菌们都各显其能。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这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同一种肠菌(罗伊氏乳杆菌)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互竞争。该研究发现,罗伊氏乳杆菌R2lc菌株可产生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物Pks,能通过细菌之间的细胞-细胞接触来消灭同种内的其他菌株,为该菌株提供竞争优势;但一些罗伊氏乳杆菌菌株也有应对之法,通过“武装”自身细胞壁来抵抗Pks的杀伤作用,实现与R2lc菌株的和平共存。
菌群内互作
聚酮
微生物竞争
肠道微生物
Nature子刊:肠道微生物间的“互帮互助”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可利用代谢相互作用,导致细菌对有害的宿主饮食具有适应性,这些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也能保证这些菌群的不断繁殖。
肠道微生物
菌群内互作
果蝇
乳酸
菌群内互作
肠道固有菌群抑制病原菌生长、定植及抗生素耐药性进化
复杂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资源竞争抑制某种细菌的生长和抗生素抗性进化,但也可能通过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加速抗性进化。此外,细菌通过接合亦可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目前尚不清楚二者之间是如何平衡的。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固有微生物可抑制病原菌生长,并抑制接合作用介导的水平基因转移和削弱因染色体突变而获得抗性的突变体的适应性,从而抑制抗性进化。
菌群内互作
水平基因转移
突变
抗性质粒
适应性突变
肠道炎症
Cell子刊:肠道炎症中,多形拟杆菌将其它细菌的铁载体收为己用
炎症期间,我们的身体会限制微生物对铁的利用。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表达铁载体的肠道共生菌(比如多形拟杆菌)可将其它肠道菌(比如肠杆菌科细菌)生成的铁载体“收为己用”,从而增强自身在宿主肠道炎症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些发现揭示出肠道菌群内部的一种互养机制,可帮助菌群抵抗环境扰动。
肠道炎症
菌群内互作
GUT INFLAMMATION
iron metabolism
siderophore
人体肠道微生物
探究人体肠道细菌和古菌共生的代谢基础
人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非常复杂,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还有一部分古菌。细菌Christensenel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和古菌Methabacteriaceae(甲烷短杆菌科)在人类肠道中广泛存在。这两个科的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mBio》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由细菌C. minuta(小克里斯滕森菌)产生的氢气可作为古菌M. smithii(史氏甲烷短杆菌)产甲烷的底物,从而实现二者在肠道内的共生,且这种氢气的种间传递广泛存在于在低BMI人群中丰度较高的克里斯滕森菌科和甲烷短杆菌科之间,表明二者的肠道内共生可能对人体有一定健康作用。
人体肠道微生物
共生
Human gut
methanogens
Microbiome
菌群内互作
饮食成分经真菌促进特定肠道细菌定植
肠道菌群中存在微生物的跨界互作,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这样一个具体例子。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饮食偏好的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肠道菌群,结合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肠道真菌念珠菌可促进肠道共生细菌——粪便普雷沃氏菌的定植和生长,这种真菌-细菌互作中,特定膳食多糖成分可能有关键介导作用。
菌群内互作
肠道菌群
真菌
细菌
膳食多糖
菌群内互作
Nature:肠道细菌攻防战中的防御系统
除了饮食和宿主免疫等菌群外部因素,肠道菌群的组成还受到菌群内成员之间互作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是由细菌接触引发的细菌间的拮抗作用,比如拟杆菌目的多个成员表达的VI型分泌系统(T6SS),可将毒素蛋白输送进邻近的细菌中,从而杀死对方。细菌如何抵抗这种来自其它细菌的恶意攻击呢?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拟杆菌目细菌广泛含有一套抵抗T6SS毒性作用的免疫机制,这种细菌免疫主要由一类称为“获得性细菌间防御”(AID)的基因簇来编码,不仅如此,AID基因簇还可在细菌之间转移,使得受体细菌也能得到保护。看来肠道细菌之间不光有“你死我活”般的竞争,也有“好东西大家分享”式的友爱互助。这项研究也说明,细菌虽小但也有不简单的免疫系统:抵抗噬菌体有CRISPR-Cas系统,抵抗细菌的T6SS毒素有AID系统。
菌群内互作
Bacterial evolution
Bacterial secretion
Microbiome
VI型分泌系统
菌群内互作
肠道菌群内部互作方式和研究方法(小综述)
研究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需要了解菌群内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Current 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篇小综述,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肠道菌群内互作的类型、相关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非常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菌群内互作
生态学
Hui Wang
Jianping Ye
Ying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