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化疗
文章数:63篇
免疫治疗
Nature子刊:免疫+化疗新辅助治疗用于胃/胃食管交界部癌
胃食管交界部癌,俗称贲门癌,是胃部和食道交界部位的癌症。近日,荷兰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的临床II期PANDA研究4年随访结果显示,对可手术G/GEJ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采用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配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三药化疗方案,可使45%的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70%患者实现主要病理学缓解(MPR),且14例pCR/MPR患者有13例实现了长达4年的无病生存,预后远远好于未达病理缓解的患者,展现了免疫治疗“达到缓解、持久获益、长期生存”的特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胃食管交界部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研发
癌症治疗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潜在治疗新选择
在中国,8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晚期。目前,围手术期化疗是局部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GEJ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周志伟及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随机、开放标签、2期研究,纳入108例GC/GEJC患者,随机分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或单独化疗。与单独化疗相比,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种PD-1单抗)围手术期治疗显著增加了病理学显著缓解患者比例,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示了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值得关注。
癌症治疗
特瑞普利单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化疗
癌症治疗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
近20年来,新辅助治疗的提出和广泛应用改善了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迄今为止,对有效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探索仍在继续。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黄昌明、李平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2期试验,用于评估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的效果,发现与nab-紫杉醇+S-1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nab-紫杉醇+S-1显著提高了达到病理缓解、放射学缓解和R0切除的患者比例,且安全性可接受,值得关注。
癌症治疗
新辅助治疗方案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胰高血糖素
国内团队:胰高血糖素或可抑制肿瘤
胰高血糖素是胰岛α细胞生理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因为其高度表达胰高血糖素受体。胰高血糖素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的靶点和标志物。近日,滨州医学院的田梗、张寅和魏鹏飞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肿瘤模型,发现胰高血糖素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并可能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或治疗手段来增强化疗效果,值得关注。
胰高血糖素
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治疗反应
信迪利单抗
国内团队JAMA: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
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被诊断出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针对PD-1或其配体PD-L1的免疫疗法已证明对胃和胃食管交界腺癌具有疗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徐建明主任医师及团队将可与PD-1结合的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临床患有不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病人的临床治疗中,相关数据近期发表于JAMA。结果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于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信迪利单抗
胃癌
胃食管交界腺癌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3D打印肿瘤模型预测患者的化疗效果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目前没有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结直肠癌(CR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对个性化化疗的反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毛一雷、黄鹏羽、杨华瑜和南京医科大学的Lejia Sun与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利用患者来源的原发肿瘤细胞可构建出CRC和CRLM 3D打印肿瘤模型,可用于预测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在临床前研究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结直肠癌
3D生物打印
化疗
肿瘤
Cell子刊:晚期胃癌免疫治疗前,慎用抗生素
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降低,与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下降和免疫细胞改变相关。因此,在使用PD-1抑制剂治疗AGC患者时,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肿瘤
胃癌
免疫治疗
抗生素
化疗
胃癌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可成为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显示出对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症的疗效。The Lancet On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报道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3期试验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加化疗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加化疗组的参与者在总体生存率方面有显著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毒性可控。因此,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能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阴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胃癌
PD-L1
化疗
3期临床试验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减轻化疗相关神经炎症
近期发表于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膳食纤维在减轻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神经免疫变化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表明微生物-肠-脑轴是减少化疗神经毒性作用的潜在干预途径。
膳食纤维
神经炎症
化疗
肠道菌群
无创方法
国内团队Cell子刊:新型无创方法对胃癌肿瘤微环境进行无创评估
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癌症患者治疗反应的关键决定因素。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李国新、中山大学王玮、斯坦福大学李瑞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分析的无创方法来预测放射图像的肿瘤微环境状态,为纵向监测和跟踪癌症治疗的反应开启了新视角,值得关注。
无创方法
肿瘤微环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机器学习
滞育
国内团队Cell子刊:滞育样CRC细胞具有低增殖和化疗不敏感特点
滞育最初是在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胚胎中观察到的现象,其允许暂停发育和重新激活,以响应营养可用性。最近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在治疗药物作用下也会表现出类似状态,从而降低肿瘤细胞死亡率。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连新、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吴缅及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验证,发现SMC4表达下调会诱导结直肠癌滞育样癌细胞呈现低增殖和对化疗不敏感的特点。总之,本研究为非遗传性化疗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值得关注。
滞育
化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转录组
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体重增加,肠道菌群可能是关键
早期乳腺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有患代谢性疾病和体重增加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发病率增加,生存质量下降。BMC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比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响,发现化疗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和炎症性疾病,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通过诱导全身炎症而导致化疗的副作用。这提示我们,肠道菌群可能是预防化疗依赖性人体变化的潜在靶点。
乳腺癌
化疗
体重增加
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Lancet子刊:替雷利珠单抗+化疗可作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研究显示,anti-PD-1替雷利珠单抗在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显示出抗肿瘤活性。The Lancet On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报道了在全球162个医疗中心进行了全球、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结果。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加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加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更高的总生存率和可控的安全性。
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替雷利珠单抗
化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Nature子刊:KRASG12突变可预测化疗FTD/TPI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生存益处
基因组学极大地改善了癌症患者的治疗方式,但目前缺乏用于化疗的临床级基因组生物标志物。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KRASG12突变是预测FTD/TPI治疗降低OS益处的生物标志物,对约28%考虑使用FTD/TPI治疗的mCRC患者具有潜在意义。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化疗
KRASG12
结直肠癌
骆衍新等:模拟禁食协同铁死亡或可增强大肠癌的化疗敏感性
癌细胞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代谢改变,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营养剥夺所影响。模拟禁食(FMD)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限制能量、低碳水低蛋白质的饮食,已经被证明有助于乳腺癌治疗。虽然目前有十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FMD联合不同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但FMD对结直肠癌(CRC)的作用还不明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骆衍新及Xiaoxia Liu团队近日在EBio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发现FMD联用铁死亡诱导剂可以增加CR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避免耐药持久性细胞的产生而减少肿瘤复发和治疗失败风险。
结直肠癌
模拟禁食
研究论文
铁死亡
化疗
化疗
Nature:菌群代谢物3-IAA或可增强化疗疗效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在Nature发表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样本和小鼠模型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的一种色氨酸代谢物——吲哚-3-乙酸(3-IAA)可能在化疗治疗PDAC的疗效中具有关键作用,并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在小鼠模型中,短期的高色氨酸饮食和口服3-IAA,都可增强化疗效果。这些发现具有临床意义,并提示化疗联合特定营养干预或能改善PDAC(甚至其他癌症)疗效。
化疗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吲哚-3-乙酸
营养干预
胰腺导管腺癌
菌群-药物互作
阿片类药物如何加剧化疗药物的胃肠毒性?
阿片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癌症相关疼痛和化疗引起的腹泻。化疗药物CPT-11由于肠道细菌β-葡萄糖醛酸酶将其非活性代谢产物SN-38G解偶联成具有药理学活性的SN-38,导致严重的胃肠毒性。已知阿片类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那么CPT-11的抗肿瘤功效和胃肠道毒性是否因阿片类联合给药而加剧?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阿片类药物与CPT-11联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毒性增加。即肠道菌群在阿片类药物和化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肠道菌群葡糖醛酸酶或可缓解CPT-11+阿片类药物同用的患者胃肠道不适。
菌群-药物互作
阿片类药物
CPT-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复旦大学Science子刊:生酮饮食或可缓解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癌症患者化疗后常发生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这种化疗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CIT)严重影响化疗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目前还没有已批准的针对CIT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采用的血小板输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疗法存在诸多问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杨云龙团队近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酮体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作用于巨核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过程促进血小板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通过生酮饮食干预预防或缓解CIT的新思路。
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论文
化疗
生酮饮食
巨核细胞
结直肠癌
Nature:硬币的两面——化疗药物诱导的癌细胞死亡可能反过来导致耐药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尽管近年来关于CRC的诊断和治疗已有不少进展,但依然没有解决晚期CRC对常见化疗药物的耐药问题。作为一种实体瘤,CRC表现出细胞死亡和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有证据表明,癌细胞死亡增强可能会促进肿瘤微环境启动支持肿瘤生长的组织修复程序,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德国Georg-Speyer-Haus肿瘤生物学和实验治疗研究所Florian R. Greten团队近日在Nature发表研究文章,发现癌细胞被化疗药物杀死后,通过旁分泌方式释放ATP,经由嘌呤受体P2X4激活临近细胞的mTOR通路,诱导化疗耐药和维持肿瘤的完整性。该研究揭示了死亡的肿瘤细胞通过细胞间交流帮助临近细胞在促凋亡治疗中存活的新机制,为靶向mTOR或P2X4药物与现有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肿瘤提供了基础。
结直肠癌
化疗
化疗耐药
mTOR信号通路
P2X4
肿瘤治疗
肠道菌群调控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综述)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调控化疗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的机制,并讨论了如何通过靶向菌群提高化疗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
肿瘤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化疗
综述
化疗
福建中医药大学:肠道菌群或介导化疗药物导致的组织损伤
结直肠癌多在晚期诊断,难以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五氟尿嘧啶(5-FU), 伊立替康 (CPT-11), 奥沙利铂(L-OHP)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治疗,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炎症和肠道组织损伤,而影响患者预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林久茂、彭军及其团队近日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建立起了肠道菌群变化模式与不同化疗药物引起的肠道损伤程度之间复杂但清晰的网络,为化疗后靶向解毒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疗
药物-菌群互作
组织损伤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化疗或放疗增加健康干细胞的突变负担
全基因组突变分析表明,特定的抗癌药物对癌细胞具有高度诱变性,但抗癌治疗是否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尚不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文章,发现化疗或放疗的系统应用增加了正常肠道干细胞的突变负荷,增加第二癌症发生的风险。
结直肠癌
化疗
放疗
干细胞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Mex3a+结直肠癌细胞介导化疗复发
Nature Cancer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次最佳的生长条件诱导结直肠癌干细胞表达Mex3a,这种状态的细胞可抵抗化疗,介导肿瘤复发。
结直肠癌
MEX3A
化疗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增强P53突变大肠癌化疗疗效的新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宋咏梅团队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王贵英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P53诱导结直肠癌的化疗耐药性的新机制:P53突变可通过上调miR-34a以增加LRPPRC的表达,后者可通过稳定MDR1的mRNA以增强MDR1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耐药性。靶向抑制LRPPRC可在细胞系及小鼠体内增强5FU对结直肠癌的疗效。另外,在接受5FU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LRPPRC的高表达与较短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相关。该研究提示,靶向miR-34a/LRPPRC/MDR1轴,或可增强P53突变结直肠癌的化疗疗效。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miR-34a
菌群与癌症治疗
于君团队:靶向菌群,优化癌症治疗(综述)
肠道菌群与癌症及其治疗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Gut近期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重磅综述,总结了菌群与化疗和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的药物微生物组学互作,重点阐释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机制,探讨了这些发现的转化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推荐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菌群与癌症治疗
药物微生物组学
化疗
免疫治疗
菌群调节
胰腺癌
生酮饮食和化疗联用或可治疗胰腺癌
生酮饮食是增强癌症治疗效果的潜在手段。Med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在小鼠胰腺癌模型中,生酮饮食和细胞毒性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化疗的效果。
胰腺癌
生酮饮食
化疗
KChIP3
抑制粘蛋白分泌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结肠癌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过程中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结直肠癌(CRC)细胞可通过分泌粘蛋白,形成物理屏障,进而降低化学药物治疗的效果。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通过调节粘蛋白的分泌可降低CRC细胞及相应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为控制结直肠癌细胞和其他肿瘤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一种手段。
KChIP3
结直肠癌
化疗
药物敏感
益生菌
中南大学:培菲康缓解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带来的肥胖
中南大学第三湘雅医院丁波泥团队研究成果。多西他赛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但是其会带来肥胖。考虑到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本文试图探究益生菌(培菲康)干预对多西他赛所致肥胖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多西他赛治疗期间,益生菌的使用帮助降低患者体重、体脂和血浆LDL的增加,降低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益生菌
乳腺癌
肥胖
化疗
培菲康
结直肠癌
四川大学Cell子刊:靶向亲环素A+化疗或可治疗大肠癌
癌细胞能快速上调细胞抗氧化程序,来适应化疗诱导的氧化应激,但其中机制有待探究。四川大学黄灿华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文章,通过筛选氧化还原敏感效应物来作为结直肠癌(CRC)的潜在治疗靶点,发现亲环素A(CypA)是一种氧化还原敏感效应物,通过PRDX2介导的非经典抗氧化系统调节细胞氧化状态,有助于结直肠癌(CRC)对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而且,环孢菌素A靶向CypA可增加CRC对化疗的敏感性,表明CypA可能成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亲环素A
化疗
直肠癌
JAMA子刊:放化疗+化疗可作为新辅助治疗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
JAMA On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对CAO/ARO/AIO-12随机临床试验的长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相比于化疗 +放化疗(CRT),CRT+化疗可在不影响无病生存率、毒性、生活质量或大便失禁的情况下产生更高的病理反应。因此,建议CRT+化疗作为首选的全新辅助治疗顺序。
直肠癌
放化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