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毒性
文章数:5篇
纳米塑料
中国环科院:纳米塑料伤害鱼类肠道和大脑,维生素D或可减轻
先前多项研究已经调查了纳米塑料暴露如何通过失调的脑-肠轴互作介导神经和肠道毒性,但很少有报道探究如何减轻这些影响。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赵晓丽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探究VD如何缓解纳米塑料暴露对其神经和肠道毒性的影响。高浓度VD可减少斑马鱼脑组织和肠组织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积累,增加5-HT含量进而缓解焦虑行为。总之,该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缓解由PS-NPs暴露引起的大脑-肠道-病毒组紊乱方面的潜力巨大,值得关注。
纳米塑料
维生素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病毒组
微纳塑料
沈阳生态所:持续口服微纳塑料会增加小鼠肠道毒性?
近年来,微纳塑料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人类和动物很容易通过饮食途径意外地摄入微纳塑料,目前,关于微纳塑料对高等生物肠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续暴露后对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认识。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研究员徐明恺就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持续口服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可诱导成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障碍,而粒径和暴露时间是决定微纳塑料对小鼠肠道毒性特征的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微纳塑料
肠道毒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结直肠癌
杨云生等:一文读懂中国结直肠癌和肠菌研究现状(综述)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变化所致。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中国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证据,主要包括肠道菌群特征,特别是具核梭杆菌和微小微单胞菌,已被确定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富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肠道菌群在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肠道微生物群干预措施的应用,包括微生态药物、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和中药,值得关注。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综述
基础研究
毒力因子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
IL-6+髓系细胞浸润驱动anti-CTLA4诱导的肠道毒性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ICB)在癌症治疗上取得巨大进展,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持续性受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制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了anti-CTLA4诱导肠道irAE的小鼠模型,并发现肠道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驱动了ICB相关的肠道毒性,IL-6阻断+抗生素治疗可提高anti-CTLA4的抗肿瘤效果,减少肠道损伤。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
肠道毒性
IL-6
髓系细胞
肠道毒性
南京大学团队:微塑料释放临苯二甲酸酯,导致小鼠肠道损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塑料(MPs)有可能作为载体,将污染物运送到生物体内,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南京大学张宴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文章,发现MPs可吸附临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运送到小鼠肠道,释放并导致肠道中累积PAEs,导致肠道通透性、肠道炎症增加,改变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组成,造成健康威胁。
肠道毒性
Microplastics
Phthalate esters
Gut
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