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免疫细胞
文章数:37篇
抗生素暴露
天津医科大学Nature子刊:母体抗生素暴露如何增加后代过敏性炎症风险?
微生物群在形成和启动新生儿免疫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尽管这些作用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周洁、姚智、Huang Dandan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报告了产前抗生素暴露会导致新生儿肺部第2组先天淋巴细胞(ILC2)在细胞数量和功能方面显著升高,揭示了母体抗生素暴露与后代过敏性炎症风险增加间的因果关系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微生物群衍生的丁酸可减少导致ILC2s中1型干扰素信号下调是其潜在机制,值得关注。
抗生素暴露
过敏性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细胞
器官芯片
疟疾药物或可成为终结营养不良恶性循环的关键?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抗疟疾疗法已被认为有可能增加撒哈拉以南非洲孕妇婴儿的出生体重,而不受疟疾感染的影响。近日,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肠道器官芯片模型,发现SP可能通过预防肠道功能障碍和抑制肠道炎症来增加出生体重,改善营养不良,值得关注。
器官芯片
营养不良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功能障碍
12-酮基石胆酸
国内团队:肠菌代谢物12-酮基石胆酸可防止UC加重?
溃疡性结肠炎以其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易复发、癌变风险大等特点已成为消化内科常见难治病之一。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异常被公认为是UC的重要诱因,但介导UC不同严重程度进展的指示性物种及菌源性代谢标志物仍不清楚。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彭桂英、东方医院李军祥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和动物试验,揭示出一种新的菌群代谢物即12-酮基石胆酸可防止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值得关注。
12-酮基石胆酸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Cell子刊:肠菌如何塑造有抗炎作用的Th17
共生微生物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的效应组织驻留CD4+ T细胞,但这些T细胞在粘膜稳态中的功能尚不清楚。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展示Th17细胞的异质性和在肠道耐受中的专门调节功能,突显了特异性共生T细胞在维持稳态方面超越病原体控制的被低估的作用,对炎症和微生物组免疫互作产生影响,并为在炎症性肠病中治疗性地靶向SFB Th17细胞轴提供了理论基础,值得关注。
肠道免疫
分节丝状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免疫细胞
肠道免疫
西湖大学Cell子刊:RXRγ调控小肠ILC2应答敏感性
2型炎症参与抗寄生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在其中有重要作用,但调节ILC2快速活化和应答的检查调控机制尚不明晰。西湖大学徐和平团队在Immunity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小肠ILC2中RXRγ表达的动态调控及其介导的脂质代谢状态,是一种细胞内在的分子检查点,直接调控小肠ILC2的激活阈值。
肠道免疫
2型免疫
免疫细胞
ILC2
小肠
肠道免疫
Science:一类独特的γδ T细胞或为IBD治疗带来新希望
γδ T细胞是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中的重要成员。Scienc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分析上百人的结肠黏膜样本,系统探索了人结肠γδ T细胞群的特征,鉴定出一类表型独特的γδ T细胞亚群,其共表达T细胞受Vγ4和整合素CD103。该亚群可被肠上皮细胞的嗜乳脂蛋白样(BTNL)蛋白所选择,这种选择机制具有进化保守性。这些被BTNL选择/维持的γδ T细胞可能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定的BTNL缺陷基因突变被发现是IBD的风险因素。总之,这些发现加深了对屏障免疫学的了解,可能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肠道免疫
免疫细胞
γδ T细胞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炎症性肠病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疾病表现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令人困惑的异质性。虽然这种异质性的分子基础仍未定性,但单细胞技术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探索组织内的转录状态,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复杂的疾病。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将 scRNA-seq 与CosMx 空间分子成像(SMI)(NanoString Technologies)分析相结合,发现了常驻巨噬细胞和炎症相关巨噬细胞两个亚群。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巨噬细胞亚群在体内的潜在作用和可能的相互作用伙伴,包括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总之,该研究强调了肠道髓系细胞区系,特别是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区系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并揭示了导致 IBD 异质性的潜在机制。
炎症性肠病
单细胞测序
免疫细胞
黏膜免疫
肿瘤微环境(TME)
Cell子刊:单细胞分析揭示胃癌进展过程中的免疫、间质细胞及生态型演变
了解胃腺癌(GAC)进展过程中的肿瘤微环境重编程可能会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发表最新研究,收集了43名GAC患者的免疫和基质细胞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还采集了部分患者未受累的正常组织和外周血样本。刻画了在不同GAC阶段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和基质细胞群体的转录状态、细胞组成、分化轨迹、细胞间互作及细胞生态类型。总之,该研究对于揭示GAC进展过程中免疫和基质细胞演变规律提供了新方向和靶点,值得关注。
肿瘤微环境(TME)
生态型演变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单细胞测序
粘膜免疫
朱书团队:肠道如何感知微生物(综述)
宿主和肠道菌群之间互动的第一步,是宿主免疫系统对肠道微生物的感应。中国科技大学朱书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感知肠道微生物成分和代谢物的宿主受体和细胞(尤其免疫细胞),并探讨了与肠道微生物感知障碍有关的多种疾病。
粘膜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芳香烃受体
核受体
工程菌
王汉杰+刘培源等:在肠道中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的口服工程菌
目前,由于胃肠道转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酶和胃酸刺激,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培源及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口服工程菌水凝胶,用于肠道原位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性能较好。总之,该研究为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工程菌
纳米疫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材料
母亲饮食结构
灵长类动物证据:母亲饮食结构影响后代长期先天免疫细胞记忆
本研究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干预研究发现,母亲的西式饮食或改变后代整个生命周期内免疫/炎症激活的状态,并对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
母亲饮食结构
研究论文
母亲
免疫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
首次绘制幽门螺杆菌无症状感染者胃部的菌群-免疫图谱
在无症状个体中,幽门螺杆菌在胃生态位的定植可以持续数年。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文章,为了深入描述幽门螺杆菌感染(HPI)胃中的宿主-菌群环境,研究人员收集了人类胃组织,并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RNA序列(scRNA Seq)、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将HPI无症状和未感染个体进行比较,研究描绘了胃黏膜相关微生物组和免疫细胞群组成的综合图谱。
幽门螺杆菌感染
无症状感染者
肠道菌群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中科院Nature子刊:5-甲基胞嘧啶如何调控Th17细胞命运并促进结肠炎?
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是CD4+ T细胞的主要亚群之一,对自身炎症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因素参与调控Th17细胞分化过程,然而,RNA甲基化修饰是否调控Th17细胞功能目前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杨莹,生物物理研究所杨鹏远、动物研究所李伟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系统的阐明了小鼠CD4+ T细胞中RNA 5-甲基胞嘧啶甲基转移酶Nsun2缺失会特异性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减轻Th17细胞诱导的结肠炎发生的功能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值得关注。
免疫细胞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Th17细胞分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国内团队:SLE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的外周免疫细胞变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赵明团队及陆前进团队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13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前后的外周免疫细胞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发现免疫细胞中的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患者对粪菌移植治疗的应答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粪菌移植
免疫细胞
慢性压力
某种程度的压力或对结肠炎有益?
通常情况,压力与更严重的炎症有关,已有研究报道心理压力会使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恶化,但真的是这样吗?近日,凯斯西储大研究人员在PNA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施加持续压力对结肠炎小鼠模型,发现结肠中第三淋巴器官(TLO)形成显著增加,但压力没显著增加肠道炎症。进一步探究发现IL-22和IL-23两种细胞因子是TLO形成途径的一部分,慢性压力对结肠炎的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表明TLOs可能具有改善粘膜屏障的功能,免疫系统可能从压力的衡量中受益,值得关注。
慢性压力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炎症性肠病
胆囊切除术
国内团队:胆囊切除术会诱导胆汁酸代谢调节免疫细胞改善IBD
胆囊切除术(P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部分患者术后会伴有胃肠道并发症和较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但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玉兰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探究胆囊切除后对结肠炎小鼠的影响,以及PC患者粪便胆汁酸、粘膜菌群和免疫细胞间的关联,发现PC引起的次级胆汁酸积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招募改善结肠炎,可能与激活LXRα相关通路有关。未来仍需进一步验证胆囊切除术与缓解结肠炎的潜在机制,值得关注。
胆囊切除术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胆汁酸代谢
免疫细胞
Nature子刊:免疫细胞的“母婴传播”或是婴儿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的实验论证,免疫细胞从母体垂直转移到胎儿过程中,母源嵌合细胞可能的作用。该机制研究为促进胎儿免疫系统发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细胞
研究论文
胎儿
感染
免疫细胞
中山大学团队:短链脂肪酸促进Breg细胞生成和功能
B10细胞是调节性B细胞,能够产生IL-10维持免疫稳态。B10细胞的失调常发生于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调节或过继转移B10细胞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短链脂肪酸(SCFAs)是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来自中山大学的孙建波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发表文章,发现SCFA丁酸和戊酸促进小鼠和人B10细胞的产生,且SCFA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上调B10。研究揭示了B10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机制,并提示SCFA和HDAC抑制剂或是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免疫细胞
短链脂肪酸
丁酸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结肠炎症
浙江中医药大学:灵芝多糖或可抑制结肠炎症和肿瘤发生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兴亚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文章,证明了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水溶性多糖(GLP)可缓解AOM/DSS诱导的结肠炎,抑制肿瘤发生,同时调节肠道菌群。提示GLP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结直肠癌的益生元。
结肠炎症
结直肠癌
灵芝多糖
肠道菌群
免疫细胞
单细胞测序
Nature子刊:单细胞测序揭示克罗恩病炎症组织T细胞亚群和空间分布变化
克罗恩病(CD)是由微生物群和肠道免疫系统之间的失调相互作用引起的肠道节段性炎症。近年来,单细胞测序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从细胞亚群深入探究疾病的病理机制,目前针对CD的单细胞研究主要关注于肠道上皮细胞的类群,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近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工作,应用单细胞测序深入分析了CD患者炎症组织中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肠道固有层(LP)中的T细胞,揭示了炎症组织中特有的T细胞亚群,以及IEL和LP中不同亚群T细胞的变化。这些结果揭示了CD炎症与IEL中γδT细胞的减少和IEL和LP中T细胞空间分布变化的关系,为深入了解C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单细胞测序
免疫细胞
细胞亚群
细胞空间分布
上皮内淋巴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UC)
绘制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回肠肛袋的免疫细胞转录图谱
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手术方法。贮袋炎是保留肛门的大肠全切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不明原因的炎症。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回肠肛袋的免疫细胞进行scRNA-seq,发现贮袋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炎症特征具有相似性,或对贮袋炎的治疗有临床意义。同时鉴定出两群细胞亚群或可用于区分贮袋炎的炎症,以及解释对抗整合素治疗的没有反应。scRNA-seq可将多个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有助于鉴定出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溃疡性结肠炎(UC)
单细胞RNA测序
免疫细胞
食管鳞癌
国内团队:单细胞测序描绘食管鳞癌免疫抑制景观
癌症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一场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景观的全面理解。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沈立松、美国罗格斯大学的Jian Cao、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李鹤成、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的Yingxia Zheng及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多种免疫抑制机制可能同时导致免疫监视的失败,特异性靶向这些免疫抑制途径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食管鳞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
单细胞测序
肠道菌群
蛔虫、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综述)
蛔虫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寄生虫感染之一,是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万人死于蛔虫感染,大多数是儿童。因此,对于蛔虫病的发病机制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由于人类肠道中存在大量共生微生物,肠道蛔虫感染必然与肠道菌群和宿主细胞存在广泛且复杂的相互作用。发表在Trends in Parasit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目前对蛔虫、其微生物环境和宿主细胞之间三边关系的认识,并讨论了利用这些相互作用开发新的抗感染方法的可能。
肠道菌群
蛔虫
microbiota
helminth
Ascaris
结肠炎
Science子刊:石墨烯量子点或可治疗结肠炎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多种仿生模型中被证实是潜在的纳米药物,而石墨烯量子点(GQDs)具有体内毒性低、易清除等特点,适合用于治疗肠道疾病。Science Advances最新发表文章显示,GQDs可显著改善小鼠结肠炎症状,并揭示出GQDs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有效缓解过度炎症的作用机制,提示GQDs或可作为治疗IBD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替代性药物。
结肠炎
石墨烯量子点
免疫细胞
抗炎
细胞因子
Nature子刊:细胞因子调控血液和肠道ILC与T细胞的互作
天然淋巴细胞(ILCs)和辅助T细胞在小鼠体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ILCs和CD4+ T细胞之间的互作如何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尚不清楚。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揭示出细胞因子IL-1β和IL-18通过调控人外周血和肠道ILCs的抗原呈递特征,进而诱导抗原特异性CD4+ T记忆细胞的激活。这说明循环和组织内ILCs具有对细胞因子作出反应及调节局部CD4+ T细胞反应的内在能力,或对肿瘤和炎症治疗具有潜在意义。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colon cancer
Innate Lymphoid Cells
母乳
母乳,协助婴儿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有关母乳中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婴儿免疫系统发育的证据。为进一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导。
母乳
免疫细胞
新生儿
Li Yang
Jinlin Yang
禁食
Cell:禁食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是好是坏?(评论)
本周Cell发表了3篇研究,聚焦禁食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并配发评论文章对3项研究发现的异同进行解读。
禁食
免疫细胞
Mary E Salliss
Melissa M Herbst-Kralovetz
IBD
Nature子刊:IBD患者的系统性及局部免疫特征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克罗恩病患者及健康人之间对比鉴定了血液及活检组织样本中白细胞的特征差异,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特征可区分不同的IBD临床亚型。
IBD
质谱流式细胞技术
IBD
免疫细胞
克罗恩病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免疫活化(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分析了功能性胃肠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免疫活化情况,对揭示这些疾病相关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功能性胃肠病
免疫
免疫细胞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代谢
Science:治疗疾病的新手段——靶向免疫细胞代谢通路?
免疫细胞在静息和活化时开启不同的代谢通路,其异常活化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克罗恩病、红斑狼疮等。目前一些公司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以免疫细胞的代谢通路为靶点,治疗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病。Science近期发表的新闻特稿,对此进行了报导,值得看看。
代谢
糖酵解
氧化磷酸化
免疫细胞
Xinjun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