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文章数:29篇
癌症免疫治疗
国内团队: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对不同胃肠道癌症的免疫治疗有不同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癌症的风险有关;然而,它对胃肠道癌症免疫疗法的影响仍不确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团队近期在The Innovation发表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塑造“热”肿瘤微环境而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有利因素;但在某些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患者中,它可能削弱免疫疗法的效果。总之,该研究揭示了Hp感染对不同胃肠道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影响,对于个体化癌症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癌症免疫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结直肠癌
食管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国内团队:1980-2022年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发病率(荟萃分析)
已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近日,台湾省台湾大学研究人员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全球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没有下降,值得关注。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病原体
宏蛋白质组学
宏蛋白质组学可表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肠菌和宿主功能扰动
鉴于微生物动态与人类健康间的紧密联系,治疗干预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是一个最受关注的临床问题。 目前关于抗菌疗法对GM功能和生化途径的影响却很少被研究。近日,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表征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粪便宏蛋白质组特征,结果显示蛋白质组学可用来监测药物诱导的转基因和宿主功能重塑,值得关注。
宏蛋白质组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Nature子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病毒组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后的肠道细菌及病毒组的变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肠道病毒组
胃癌
NEJM:幽门螺杆菌、同源重组基因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环境危险因素。癌基因的种系致病性突变也显著增加胃癌风险。然而,二者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文章,纳入日本生物银行队列和爱知癌症中心医院流行病学研究项目队列参与者,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同源重组基因中种系致病性突变相关的胃癌风险,进一步阐明了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强调了同源重组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人群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性。
胃癌
研究论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
癌基因
同源重组基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首次绘制幽门螺杆菌无症状感染者胃部的菌群-免疫图谱
在无症状个体中,幽门螺杆菌在胃生态位的定植可以持续数年。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文章,为了深入描述幽门螺杆菌感染(HPI)胃中的宿主-菌群环境,研究人员收集了人类胃组织,并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RNA序列(scRNA Seq)、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将HPI无症状和未感染个体进行比较,研究描绘了胃黏膜相关微生物组和免疫细胞群组成的综合图谱。
幽门螺杆菌感染
无症状感染者
肠道菌群
免疫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
国内团队:1万中国家庭数据,应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因,感染全球约50%的人口,与多种胃肠外疾病也密切相关。Hp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其感染存在家族聚集性。因此,以家庭为单位防治Hp感染、遏制其家庭内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我国是Hp感染和胃癌高发地区之一,然而,尚缺乏在我国一般人群中以家庭为基础的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杜奕奇、李兆申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丁松泽团队及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联合在Gut发表文章,通过对中国大陆29个省份1万多个家庭的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普通家庭的家庭聚集性Hp感染率较高,已经受感染的家庭成员可能是主要的传播来源。本研究阐明了家庭聚集性感染对我国Hp防治带来的挑战,为基于家庭的Hp感染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证据支持。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论文
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调查
组织驻留性记忆T细胞
CagA特异性CD8+ TRM细胞在感染早期控制幽门螺杆菌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阶段,CD8+ 组织驻留性记忆T细胞可快速浸润至胃粘膜,通过CagA特异性TCR介导对致病菌的控制;感染后期,CD8+ T细胞的应答逐渐被CD4+ T细胞所取代;在幽门螺杆菌清除后,这群CD8+ T细胞仍可维持记忆表型。
组织驻留性记忆T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cagA
益生菌
吕农华+吕宾+张振玉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益于Hp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是全球感染传播最广泛的细菌之一,会导致慢性胃炎,并增加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病风险。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已成为国际范围内认可的Hp治疗一线用药方案,但会导致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肠道菌群的短期紊乱。近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农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宾、南京市第一医院张振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祝荫等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招募了276名Hp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或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接受14天含铋剂四联疗法,同时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或安慰剂干预4周,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可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菌群紊乱。总之,干研究为Hp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副作用的减轻提供了新的临床应用方向和思路。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根除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四联疗法
神经炎症
胃里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细菌。HP在胃粘膜中的定植不仅会导致胃肠道疾病,还与胃外疾病有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P感染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慢性HP感染可产生外膜囊泡,进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炎症和淀粉样斑块,这可能是HP患者AD高发的原因。
神经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外膜囊泡(OMV)
阿尔茨海默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马六共识”发布!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正式认定为一种传染病,现已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中。2016年10月,欧洲螺旋杆菌研究组(EHSG)发布了关于Hp感染管理的马斯特里赫特V/佛罗伦萨共识(马五共识)。时隔五年,Gut近日发表了第6版马斯特里赫特/佛罗伦萨2021共识(马六共识),该报告涵盖了Hp感染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针对Hp感染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对未来五年,该共识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全球胃癌的预防、更好了解和控制抗生素耐药性、Hp治疗/组合的改进),最后作者也指明选择性使用益生菌或许可发挥一定作用,相关人员可下载原文精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共识
医学研究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沃诺拉赞优于质子泵抑制剂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1046名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进行14天的治疗,相比于兰索拉唑三联治疗,沃诺拉赞双联治疗或三联治疗后,对于非耐药性感染的根除率显示出非劣的效果,而对于克拉霉素耐药性感染及所有患者的根除率显示出优效的效果。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3期临床试验
沃诺拉赞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染病。为了促进其预防和管理,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共识会议,对当前的证据进行审查,并提出基于家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和管理的策略。形成的共识报告,由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丁松泽和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李兆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近期在Gut发表,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专家共识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FIT或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检测
Gastric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利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幽门螺杆菌抗原进行检测,准确率为77.6%,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4.2%及69.7%,与粪便抗原检测的结果相当。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研究论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学研究
益生菌
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可减少幽门螺杆菌载量
Helicobacter发表的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减少幽门螺杆菌的细菌载量和改变肠道菌群方面的功效。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肠道菌群
纳米医学
王小磊+祝荫:精准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型纳米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传统方法利用抗生素消除幽门螺杆菌,没有靶向作用,会导致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和肠道菌群失调。此外,抗生素也很难解决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或胃粘膜屏障受损。Advanced Materials近期发表了南昌大学化学学院王小磊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祝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PH响应型金属有机框架制氢纳米颗粒(Pd(H)@ZIF-8)系统,可实现特异性杀死幽门螺杆菌,缓解炎症的的作用,同时还有效避免了对肠道菌群的破坏。
纳米医学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生物材料
益生菌
陈烨团队:灭活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如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陈烨团队在Helicobacter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200名未经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相比于单独的三联疗法,灭活的罗伊氏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虽无法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但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降低腹胀及腹泻发生率,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胃癌
吕农华团队: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自噬以促进胃癌发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一大风险因素,DNA损伤应答(DDR)与自噬在致瘤性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调控DDR与自噬尚未明确。来自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吕农华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Hp感染可抑制自噬,并增加自噬底物蛋白p62的水平,以促进Rad51的泛素化而降低Rad51的水平,从而增强DNA损伤及DDR,最终促进胃癌发生。
胃癌
自噬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老年痴呆
幽门螺杆菌、牙周病原体与痴呆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p)与牙周病原体的联合感染,可能影响痴呆的发病情况。《Molecular Psychiatry》近期发表了一项美国队列研究,表明特定牙周病病原体与Hp感染,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全因痴呆的发病上,存在协同作用,提示联合清除Hp和特定牙周病病原体,或许有助于减少老年痴呆风险。
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症
牙周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Erica Bonazzi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或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7万名来自香港的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相比于首次治疗成功的患者,首次治疗失败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更高,且初次治疗与末次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越高。该结果提示,对于初次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再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
Stomach
peptic ulcer
Prevention
latency interval
胃癌
海外华人团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宜少吃辣椒
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食用辣椒(即辣椒素),会导致胃癌风险的变化。在辣椒素暴露的早期,H. pylori感染可促进胃粘膜损伤。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Zigang Dong研究团队在Cancers发表最新研究,探索了H.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导致胃炎症和胃癌发生的机制。该研究发现H.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摄入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抑癌基因表达,诱导小鼠胃炎从而诱发胃癌。使用抗炎剂2-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治疗减少炎症可预防胃癌发生。
胃癌
capsaicin
DFMO
gastric inflammation
gastric cancer
干细胞
Nature子刊:Rspo维持胃肠干细胞,也促进其抗菌表型
R-Spondin(Rspo)蛋白家族是一类分泌型蛋白,可激活Wnt信号,调节干细胞。Nature Cell 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用小鼠和类器官等试验方法,表明Rspo不仅参与维持Lgr5+胃干细胞的干细胞特性,还可促进其向分泌型表型分化,产生抗菌蛋白,可抵抗幽门螺杆菌定植。
干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干细胞分化
抗微生物蛋白
抗感染
胃癌
长海医院:一种新的胃癌风险预测方法
来自长海医院的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胃癌风险预测方法,可有效地鉴定出应做胃镜筛查的胃癌高危个体。
胃癌
胃癌
癌症风险预测
胃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益生菌
台湾学者:特定乳杆菌或可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来自中国台湾多所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发表研究,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均发现,鼠李糖乳杆菌(GMNL-74)和嗜酸乳杆菌(GMNL-185)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性,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该结果有助于开发新的幽门楼杆菌治疗方法。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
Lactobacillus
Inflammation
炎症性肠病
首医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IBD的保护性作用
Cell Death and Disease近期发表首都医科大学团队的综述,探讨了幽门螺杆菌对炎症性肠病的保护性作用及其背后的机制,提示对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或许需更谨慎的权衡其风险和收益。
炎症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Josep Rubert
Josep Rubert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能否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近期发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在200多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补充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对治疗有明显益处。
益生菌
H. pylori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robiotics
幽门螺杆菌感染
浙大医学院陈淑洁+姒健敏:根除幽门螺杆菌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
EBioMedicine近期发表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和姒健敏团队合作的研究,分析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根除治疗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补充丁酸梭菌用于辅助治疗的效果。该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未必对所有患者都有害,是否进行根除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以及治疗的收益和风险(如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
16S rRNA sequencing
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Clostridium butyricum
Gut microbiota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肠道菌群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病理及免疫
幽门螺杆菌感染涉及复杂的菌群互作、细菌-宿主互作。本研究通过对比来源不同的C57BL/6小鼠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免疫反应和菌群结构变化,发现小鼠原有的肠道菌群影响宿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反应。该结果对研究胃肠道感染、细菌-宿主互作、胃肠道免疫等都有借鉴作用,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反应
C57BL/6小鼠
Jeffrey I Gordon
Jeanette L Gehrig
幽门螺杆菌
Lancet:根除幽门螺杆菌,10天铋剂四联治疗效果最好
① 2013-2016年间,从台湾的9个医疗中心招募共1620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② 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接受10天同步治疗、10天铋剂四联治疗、14天三联治疗;③ 10天铋剂四联治疗的根除率为90.4%,10天同步治疗的根除率为85.9%,14天三联治疗的根除率为83.7%;④ 10天铋剂四联治疗相比于14天三联治疗有优势;其它疗法的效果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⑤ 10天铋剂四联治疗的不良反应为67%,10天同步治疗的不良反应为58%,14天三联治疗的不良反应为47%。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Lin Wang
Bo 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