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阿尔茨海默病
文章数:53篇
肠-脑轴
便秘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的一份工作从人群队列出发,从韩国(发现集)、日本(验证集)共计7万余人的长期随访数据中发现了便秘与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增加相关。随后根据转基因AD小鼠模型和洛哌丁胺诱导便秘模型,从正反两面验证了便秘小鼠的AD样症状和AD小鼠的便秘样症状,最后根据结肠转录组分析便秘与AD之间的潜在因果关联。
肠-脑轴
阿尔茨海默病
便秘
肠道转运
菌群-肠-脑轴
抑制肠道M细胞或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典型的病理标志包括细胞外淀粉样蛋白-β(Aβ)聚集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菌群-肠-脑轴(MGB)理论认为肠道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宿主的大脑活动和行为功能,微皱褶(M)细胞在肠道对抗外部抗原的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被病原细菌和蛋白质进入体内所利用。然而,M细胞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肠道环境,从而改变AD的脑部病理仍不清楚。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的文章,研究了AD中M细胞的变化以及M细胞缺失对AD的影响。结果表明,AD中M细胞的减少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从而减轻了AD的病理特征。调节M细胞密度可能是治疗因菌群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策略。
菌群-肠-脑轴
微皱褶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孙志宏等:靶向肠菌或有助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尽管含β-淀粉样蛋白的细胞外斑块和含tau蛋白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积累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不清晰。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综述,概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和AD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驱动AD发展的机制,以及在AD的预防和/或治疗性临床前和临床干预研究中实施现有肠道微生物群靶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和粪菌移植)的成功和挑战,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基础研究
代谢物
阿尔茨海默病
Cell子刊:限时进食改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
昼夜节律紊乱影响几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近期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定时喂养对AD的多效性,可有效改善神经变性和昼夜节律失调。由于限时进食(TRF)可以实质性地改变疾病轨迹,因此这种干预具有直接的转化潜力。注:TRF喂养方案将食物获取限制在小鼠活动期的6小时内。
阿尔茨海默病
限时进食
饮食干预
昼夜节律
病原体
病原体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关系?(综述)
大量临床前报告以及从人类受试者和脑部解剖中获得的数据表明,微生物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模型来解释 AD 患者病原微生物增加的原因,但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对神经的入侵是导致注意力缺失症的原因,还是痴呆大脑病理变化的结果。同样,肠道微生物组也被认为是阿兹海默症的调节因子。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发表的综述,重点讨论了以人类为基础的证据,这些证据证明了 AD 宿主体内微生物和微生物衍生分子的丰度升高,以及它们与 AD 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探讨了抗微生物疗法对 AD 疗效的直接目的和潜在的非目标效应。
病原体
阿尔茨海默病
抗菌药
阿尔茨海默病
Cell子刊:一类健身补充剂或有助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开发改善海马功能、阻止认知能力下降和降低老年斑的无毒分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β-羟基-β-甲基丁酸酯(HMB)作为一种非常安全的增肌补充剂被健美运动员广泛使用,但其受体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这篇文章,发现增肌补充剂β-羟基-β-甲基丁酸酯通过结合PPARα改善小鼠海马体功能,并有望用于治疗AD。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症
饮食模式如何影响痴呆症相关神经影像标志物
痴呆症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大脑中痴呆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血管性病理已经可以通过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到。饮食模式被认为可以影响痴呆症的发生风险,但它与痴呆症相关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关联还不清楚。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发表文章,纳入瑞典哥德堡H70出生队列的610例参与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不同饮食模式(高蛋白和酒精饮食、西式饮食)确与痴呆症相关的早期神经影像学改变有关。该研究或有助于建立痴呆症预防的精准营养策略。
痴呆症
研究论文
饮食模式
神经影像标志物
核磁共振成像(MRI)
肠-脑轴
谢鹏+郑鹏:肠道菌群影响小胶质细胞亚型的转化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影响神经的功能和行为,并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肠道菌群如何调节神经系统活动尚不清楚。近日,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和郑鹏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文章,发现肠道菌群显著影响小胶质细胞及其亚型单细胞水平的转录变化,并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带来新的见解。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重度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异常前的肠道菌群组成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的文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在病理学前期时间点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可以预测AD病理的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肠-脑轴
阿尔茨海默病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外膜囊泡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引发神经炎症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就与AD风险增加有关,但背后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OMV)是细菌毒力因子的天然载体,在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那么幽门螺杆菌的OMV是否与AD的发生有关呢?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发表文章,首次阐述了幽门螺杆菌产生的OMV通过脑内补体信号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并加速AD发展的机制,为理解肠道-大脑的相互作用和A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肠-脑轴
幽门螺杆菌
外膜囊泡(OMV)
动态复杂网络模型
深圳先进院:动态网络模型助力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肠道菌群干预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间密切相关,但是,肠道菌群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除了组成和丰度的变化,如何进一步解析肠道细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探索不同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互作关系的变化,并推导可用于肠道菌群调控的枢纽细菌,值得深入研究。近日,深圳先进院陈宇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基于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肠道菌群,采用图论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用于解析肠道菌群干预窗口期和推测肠道菌群干预靶点的动态复杂网络算法模型。利用肠道菌群及其功能分析,推断了对AD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干预的窗口期和候选靶细菌。总之,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肠道菌群数据的动态复杂网络评估模型,值得关注和推广。
动态复杂网络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图论法
肠道菌群
一文读懂肠菌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关联?(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可能在AD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日,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研究人员及团队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研究,论述了在AD患者和小鼠模型中发现的与病理生理学相关的肠道菌群改变的证据,提出了通过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干预策略或可缓解AD进展,以及未来围绕肠道菌群缓解AD的相关方向和展望。
肠道菌群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基础研究
代谢产物
阿尔茨海默病
吉林大学:多组学揭示五味子多糖缓解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五味子是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草药,目前对其纯化的多糖成分SCP2的结构和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然而关于SCP2的体内活性及其治疗AD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吉林大学刘忠英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文章,结合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全面探究SCP2干预下AD大鼠的菌群和代谢变化,阐明SCP2治疗AD的潜在机制,为肠道菌群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见解。
阿尔茨海默病
五味子多糖
中医药
肠道菌群
代谢组
β淀粉样蛋白(Aβ)
国内团队:来自肠道的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老年痴呆的60-70%,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性丧失,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对该病的病理机制仍不是很清楚。AD的主要分子特征是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但是中枢神经中Aβ的真正来源尚存在争议。近期国内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章京课题组在Gut Microbes上发表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源的Aβ是AD中枢神经Aβ的重要来源,是肠脑轴参与调控AD发生的关键物质。
β淀粉样蛋白(Aβ)
肠道Aβ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和衰老
粪菌移植
肠-脑轴
Science:肠道菌群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载脂蛋白E(ApoE)的异构体种类可强烈影响AD风险,并调节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以ApoE基因型依赖的方式调控神经炎症。然而,菌群与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鼠模型中,操纵肠道菌群(无菌饲养、早期抗生素处理)能以性别和ApoE异构体依赖的方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和tau病理,对神经退行性病变起保护作用;而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有害作用。作者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的先天免疫反应,影响由tau介导的大脑神经病变;而ApoE异构体种类和性别可能差异性地影响了肠道菌群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影响抗生素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菌群、免疫反应和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靶向ApoE相关肠道菌群或能为防治AD和原发性tau蛋白病提供新思路。
肠-脑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阿尔茨海默病
刘志刚+侯敏+施琳:甲硫氨酸限制饮食或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有关,饮食干预被认为是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潜在营养策略。甲硫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有研究表明限制其摄入能够改善代谢状态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刚、上海交通大学侯敏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施琳团队近日在Redox Biology发表研究文章,一方面在人群队列中发现甲硫氨酸摄入量与轻度认知障碍风险相关,同时利用AD小鼠模型揭示了减少膳食摄入的甲硫氨酸改善雄性小鼠认知功能的生理机制,为将甲硫氨酸限制作为预防AD的营养干预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限制
膳食氨基酸
间歇性禁食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间歇性禁食改善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病
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增强、潘瑞源团队在Nature Ag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间歇性禁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增加特定代谢产物(如肌氨酸及二甲基甘氨酸),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功能及病理。
间歇性禁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全谷物饮食
多吃全谷物食物可降低痴呆风险,爆米花除外
全球约有4700万人患有痴呆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目前尚确定有效地治疗方法预防痴呆发生或减缓痴呆进展,但饮食干预被认为是降低痴呆风险的有效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全谷物食物可降低代谢相关疾病风险,也能减缓认知能力下降,但其是否能预防痴呆还缺少可靠的人群证据。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发表的最新研究文章显示,弗雷明汉后代队列近3000人随访12.6年间,较高的全谷物食品摄入能显著降低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全谷物饮食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分析
铜
膳食铜与认知衰退有关吗?
铜是大脑健康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铜的稳态失调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但缺乏社群样本的数据。Molecular Psychiatr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657名已故参与者的脑铜、饮食铜含量和认知能力下降、AD病理发生关系的探究,发现较高的脑铜水平与较慢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较低的AD病理相关,表明铜稳态失调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提示低的脑铜可能加重或指示疾病的严重程度。膳食铜与脑铜无关,但膳食铜通过未知机制与认知衰退减缓相关。
铜
阿尔茨海默病
饮食与认知功能
研究论文
社群研究
模拟禁食饮食
Cell子刊:模拟禁食饮食或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模拟禁食饮食(FMD)周期可以降低很多衰老和疾病风险,从而表现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本文基于E4FAD和3xTg AD小鼠发现,FMD周期可以减缓AD患者的认知下降,这可能与脑部的神经炎症和/或超氧化物产生有关。
模拟禁食饮食
阿尔茨海默病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IBD
湘雅医院:IBD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因果关联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郭纪锋团队Gut上发表的一篇Letter,应用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IBD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关联,发现IBD与AD之间呈微弱的负向因果关联,但该关联可能受到选择性生存偏差、不准确的AD表型等因素影响。
IBD
研究论文
孟德尔随机化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胃里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细菌。HP在胃粘膜中的定植不仅会导致胃肠道疾病,还与胃外疾病有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P感染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慢性HP感染可产生外膜囊泡,进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炎症和淀粉样斑块,这可能是HP患者AD高发的原因。
神经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外膜囊泡(OMV)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干预或可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现在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塔索,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肠道菌群代谢的异常与AD的发生和进展有这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色氨酸代谢的吲哚通路在AD小鼠模型中有较大的变化,提示吲哚通路与AD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目前对其参与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温州医科大学刘佳明团队和中国医药大学(台湾)苏冠宾团队合作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道菌群吲哚代谢通路的吲哚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而抑制AD模型鼠中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以及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降低其炎症的水平。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参与调控AD进展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AD提供了新的思路。
肠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产物
吲哚通路
吲哚及其衍生物
NF-κB通路
阿尔茨海默病
便秘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考虑到肠脑轴的密切关联,便秘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确切机制仍有争议。CNS Neuroscience and 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的文章,招募阿尔兹海默茨(AD)或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研究便秘对脑部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便秘与AD或aMCI症状的快速进展以及深部白质病变扩大显著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
便秘
肠-脑轴
消化道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和胃肠道疾病间有何关联?
多项研究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D)和胃肠道功能障碍间存在关联,但其相关机制仍不明确。近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使用统计遗传学方法评估了两者间的关联,发现AD与胃肠道疾病(不包括炎症性肠病)间存在显著的遗传重叠和正相关,还确定了两者间共有的基因组区域和基因。总之,该研究表明AD与胃肠道疾病间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这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疾病共发生关系的理解。
消化道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遗传关系
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恶化阿尔茨海默病?
缺乏维生素D(VD)与患阿尔茨海默病(AD)或其他痴呆症风险存在联系,孰因孰果缺乏证据。文章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AD患者脑内编码维生素D受体(VDR)通过形成P53复合体转化成一种非基因编码信号通路。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动物和人体实验,探究补充VD对AD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补充VD可能加重AD。
维生素D
阿尔茨海默病
膳食补充剂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新型表面修饰的硒纳米颗粒或可治疗神经炎症
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硒纳米粒子(SeNPs)是否可有效治疗神经炎症未知。江西农业大学郑国栋团队与福州大学杨丽聪团队合作,最近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文章,利用壳聚糖(CS)和血脑屏障靶向肽(Tg),逐步修饰天然多酚二氢杨梅素(DMY)包被的纳米硒颗粒(SeNPs),得到了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新型多功能纳米硒颗粒Tg-CS/DMY@SeNPs,且新型纳米硒颗粒可通过肠道菌群-NLRP3炎症小体-脑轴改善神经炎症。因此,这种新型的硒纳米颗粒可作为治疗AD的理想候选药物。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
肠-脑轴
肠道菌群
神经炎症
茶
国内团队:茶及其有效成分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综述)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和咖啡因等生物活性成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源于家庭、性别、头部外伤、疾病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多项研究发现,喝茶可以降低患AD的风险。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魏新林及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总结了茶中可调节AD的生物活性成分,并凝练了茶叶活性成分防治AD的作用机制,还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该综述为开发基于茶叶活性成分的天然功能食品用于预防和治疗AD提供了新见解。
茶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基础研究
疾病防治
阿尔茨海默病
微生物“朊病毒”或是引发老年痴呆的“种子”?
朊病毒(prion)是一类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小蛋白质,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破坏神经细胞,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如大名鼎鼎的“疯牛病”就是朊病毒所致,在人类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都起着类似朊病毒的作用。Alzheimer's and Dementia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的朊病毒能在体外和体内诱导tau蛋白聚集,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阿尔茨海默病
朊病毒
酵母
肠-脑轴
肠道菌群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机制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中发现,AD相关肠道菌群(以拟杆菌属富集为特征)可通过激活C/EBPβ/AEP通路,并上调促炎症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以增强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炎症,从而促进AD病理及认知障碍。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多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