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茶
文章数:72篇
中国营养研究
Nature:4种中国传统食物的营养研究总结(观点)
中国具有丰富且多样的饮食文化,但有些食材和食物在中国传统饮食中特别常见,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当代依然广受欢迎。Nature近日发表观点文章,对茶、酱油、芝麻油和豆腐这四种中国传统食物的营养学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尤其关注了它们对心血管健康、癌症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营养研究
观点
茶
酱油
芝麻油
2型糖尿病
BMJ:糖尿病患者该喝什么饮料?
BMJ最新发表的这项基于NHS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揭示了2型糖尿病患者饮用不同类型的饮料与早死间的不同关系。其中,含糖饮料摄入量会增加全因死亡以及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而咖啡、茶、白水和低脂牛奶则呈现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则更加健康的饮品提供了重要依据。
2型糖尿病
饮料
含糖饮料
人工甜味剂饮料
咖啡
咖啡
北京友谊医院:咖啡和茶或能降低肠易激综合征风险(队列研究)
咖啡和茶作为全球普遍饮料,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益处。此前缺少研究咖啡和茶摄入量与普通人群发生肠易激综合征(IBS)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咖啡和茶摄入量在IBS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北京友谊医院的朱圣韬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42万名参与者进行12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大量摄入咖啡,尤其是速溶或研磨咖啡,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风险降低相关。适量饮茶(0.5-1杯/天)与较低的IBS风险相关。
咖啡
茶
肠易激综合征(IBS)
医学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
茶和咖啡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抗炎特性(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引起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临床药物的降脂治疗并不能完全预防疾病中的炎症。饮食尤其是喝咖啡和茶可能对炎症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许多观察性研究中,茶和咖啡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近日,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的这篇综述,主要讨论饮茶和咖啡针对ASCVD的抗炎特性,尽管茶和咖啡的抗炎作用仍然不确定,但建议将其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食用。
心血管
茶
咖啡
抗炎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死亡风险
天津医科大学:适度饮用咖啡或茶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
咖啡和茶是全球广泛消费的饮品,有研究表明饮用咖啡或茶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并与死亡率的改变有关。但不同研究得出的摄入咖啡和茶的种类及数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类型。天津医科大学的王耀刚团队近日在BMC 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分析英国生物银行队列中近50万参与者咖啡与茶的摄入情况,发现每天适量喝咖啡或茶能够降低全因即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死亡风险
研究论文
前瞻性对列研究
咖啡
茶
茶
喝茶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茶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饮品,但是其与死亡率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纳入约50万人共11.2年的随访数据,发现每日喝2杯或以上茶的人群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呈中等程度相关。且喝茶也与心血管、中风等病因死亡率呈负相关。最后,喝咖啡对喝茶的上述效果无明显影响。
茶
茶
国内团队:茶及其有效成分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综述)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和咖啡因等生物活性成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源于家庭、性别、头部外伤、疾病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多项研究发现,喝茶可以降低患AD的风险。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魏新林及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总结了茶中可调节AD的生物活性成分,并凝练了茶叶活性成分防治AD的作用机制,还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该综述为开发基于茶叶活性成分的天然功能食品用于预防和治疗AD提供了新见解。
茶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基础研究
疾病防治
茶
西南大学:茶可以改善昼夜节律紊乱?(综述)
西南大学曾亮团队研究成果。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最近的研究表明,茶可以降低糖脂代谢和炎症,但是对于昼夜节律的影响尚不可知。本文就此综述了茶对昼夜节律紊乱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茶
昼夜节律紊乱
中风
天津医科大学:饮用咖啡和茶降低中风、痴呆、中风后痴呆的风险
天津医科大学的Wang Yaogang在PLoS Medicine发表文章,对英国Biobank的一项前瞻性人群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单独或联合饮用咖啡和茶可降低中风和痴呆的风险,与降低卒中后痴呆的风险相关。研究也存在局限,患者的饮茶和咖啡的量是自我报告,且Biobank的参与者并不能代表整个英国人群的情况。
中风
痴呆
咖啡
茶
咖啡
多喝咖啡或绿茶或可降低亚洲人的死亡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总结了12项亚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咖啡摄入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均呈负相关,而绿茶摄入与全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红茶摄入则与死亡率无显著关联。
咖啡
茶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DNA甲基化
Nature子刊:咖啡和茶如何影响DNA甲基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5项队列(近1.6万名受试者)的数据后发现,咖啡摄入与多个甲基化位点相关,可能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包括肝脏脂代谢及脂肪肝风险相关基因,提示咖啡摄入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影响特定疾病的风险。
DNA甲基化
荟萃分析
咖啡
茶
表观遗传调控
茶
喝茶或可降低口腔癌风险
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64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后发现,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了茶摄入在口腔癌中的保护性作用,而提示性证据表明,茶摄入与多种癌症(胆管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及口腔癌)的风险降低相关。
茶
荟萃分析
癌症
口腔癌
茶
喝茶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39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后发现,每天多喝一杯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事件风险及中风风险的降低相关,在老年人中,喝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的关联更为显著。
茶
Tea
Camellia sinen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l-cause mortality
茶
国内团队:喝茶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来自阜外医院顾东风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10万名中国成年人进行超过7年的随访,发现有喝茶习惯的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且预期寿命显著提升。
茶
tea consumptio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l-cause mortalit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塑料
用塑料茶包泡茶,可能喝进数百亿塑料颗粒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使用塑料茶包泡茶,茶包中的数百亿塑料颗粒(包括微粒及纳米颗粒)可能释放进入茶水中,而含有塑料颗粒的茶水对大型蚤的行为及身体形态有一定影响。
塑料
茶
塑料茶包
塑料颗粒
饮食
地中海饮食
喝茶健康,应重视饮用方法
① Mattioli等作者的研究发现,相比地中海饮食评分高的妇女,对地中海饮食的依从性较低的妇女餐中额外添加的蔗糖量较高;包括在茶、咖啡、饮料等食物中添加蔗糖。② 虽然咖啡在中国并不普及,但是茶是非常普及的传统饮品。③ 中国人极少在茶中添加蔗糖,所以茶的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呈负相关。④ 因此,对于饮茶有关的健康研究,应重视其饮用方法。⑤ 我们已经对文章最后一段做了更正和勘误说明。
地中海饮食
茶
咖啡
饮料
女性
茶氨酸
为什么高火工乌龙茶会有花生香?
① L-茶氨酸是茶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② 乌龙茶制造过程中会形成含氮挥发物,在经历高火烘焙处理的乌龙茶产品中检测到低水平的总糖和L-茶氨酸,表明L-茶氨酸可能参与制造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形成。③ 在D-葡萄糖和L-茶氨酸共存的热反应中,成功检测吡嗪以及其他挥发物;D-葡萄糖或L-茶氨酸单独存在的热反应中检测不到。④ 焙火过程中,额外增加L-茶氨酸,可提高2,5-二甲基吡嗪的产量,从而增加花生香。
茶氨酸
茶
乌龙茶
花生香
焙火
咖啡
讨论:导致炎症的糖,来源是什么?
① 一项研究认为,饮料、茶、咖啡或谷物中的添加糖,与血糖和炎症标志物有关;而食物中的天然糖则与代谢指标无关。② 本文基于一项地中海饮食研究,贡献可供讨论的数据;共650名绝经前期女性参与。③ 坚持地中海饮食(低MED评分)的女性,ABI指数(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较低;但她们从茶等饮料中获得的糖含量较高。④ 高MED评分的女性中,水果中的游离糖摄入量较高;但水果也是其抗氧化剂的来源。⑤ 这部分人群较少摄入软饮料和能量饮料。
咖啡
茶
糖
炎症
Florencia McAllister
肥胖
动物:从抗炎看富多酚绿茶的减肥机制
① 肥胖导致脂肪组织中miRNA表达的变化,并且这种调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相关。② 绿茶(GT)是天然的多酚来源,可预防代谢性疾病。③ GT治疗(500mg/bw,12周)促进高脂饮食小鼠能量消耗;体重增加减少;肥胖、炎症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这些表型与脂肪组织中miR-335表达降低相关。④ miR-335在脂肪细胞中被TNF-α上调,进而下调参与胰岛素信号传导和脂质代谢的基因;而GT可抑制TNF-α的作用。
肥胖
茶
抗炎
多酚
miR-155
绿茶多酚
绿茶多酚如何改变人源菌群?
① 绿茶多酚(TP)低、中、高(0.05%、0.2%、0.8%)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人源菌群(HFD)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② TP显著增加HFA小鼠中的乙酸和丁酸水平;其中低、中剂量组结肠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着增加。③ 逆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中剂量最优);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梭菌属丰度,提高拟杆菌属丰度,低剂量组显著提高turicibacter和毛螺菌属丰度。
绿茶多酚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茶
绿茶多酚
绿茶多酚促使肠道菌群向瘦表型转变
① 6月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个给药方案:绿茶多酚(GTP)分别为0、0.5%和1.5%,并随访6个月。② GTP处理显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改良了菌群:与瘦表型相关的拟杆菌属和颤螺菌属富集,与结直肠癌表型相关的消化链球菌科减少。③ 一些微生物基因直系同源物被改变,与能量产生和转化相关的基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不断富集。④ GTP长期处理诱导剂量依赖性改变实验大鼠的肠道菌群,这可能与GTP的有益效应相关。
绿茶多酚
肠道菌群
茶
16S gene survey
catechin
乌龙茶多酚
乌龙茶多酚如何调节肥胖小鼠菌群?
① 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中分析乌龙茶多酚(OTP)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② OTP处理后,菌群多样性和丁酸/醋酸盐产生菌的丰度显著升高。③ OTP处理4周后,拟杆菌门升高,厚壁菌门减少,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率降低反映OTP对肠道菌群的正调节作用。④ OTP干预后,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碳代谢和核糖体的KEGG通路基因表达差异最大。⑤ 富含儿茶素、O-甲基化衍生物的OTP可作为潜在的功能性食物组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肥胖相关代谢紊乱。
乌龙茶多酚
肥胖
高脂饮食
调节作用
茶
癌症
综述:茶叶健康研究及其指导意义
① 近年来,大多数实验室证明茶对预防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具有积极作用。② 但一些人类研究表明,这些积极作用仅在日常饮用3-4杯茶的人中得到体现。③ 本文介绍了茶叶的成分,化学性质,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转化。④ 回顾了茶叶成分(茶多酚等)减轻体重、缓解代谢综合征、降低胆固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预防癌症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⑤ 论证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生活环境面临的挑战。
癌症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肥胖
茶
茶
改善女性铁吸收,建议吃饭后一小时再喝茶
① 研究由12名女士(平均BMI24.8)参与;3次独立状态下,饮食中分别加入4mg标记了同位素铁的FeSO4, 每次试验间隔14天。② 测试饮食后喝水、饮食后直接喝茶,以及饮食1h后再喝茶三种情况下铁的吸收情况;铁的吸收分别是5.7% ± 8.5%、3.6% ± 4.2% 和5.7% ± 5.4%。③ 结果表明,饮食后1h再喝茶,部分铁的平均吸收要比饮食后直接喝茶高2.2.%。④ 饮食后直接喝茶,茶对铁的抑制作用为37.2%;但是餐后1h再喝茶,茶的抑制作用只有18.1%。
茶
铁
女性
hepcidin
iron bioavailability
儿茶酚
什么水泡茶更健康?
① 用来自杭州的纯净水(PW)、矿物质水(MW)、山泉水(MSW)以及自来水(TW)冲泡绿茶、乌龙和红茶,研究水质对化学组成、感官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② 结果表明,MW和TW冲泡,茶的滋味、儿茶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都显著低于PW;儿茶素含量随电导率升高而降低,稳定性随PH升高而变差。③ PW和MSW更适合冲泡绿茶和乌龙茶,而具有低PH和适宜的离子浓度的MSW最适合冲泡红茶。④ 降低水质的PH和电导率能改善茶的滋味,增加儿茶素的含量。
儿茶酚
抗氧化
饮茶方式
茶
(+)-Catechin (PubChem CID: 1203)
饮料
喝茶和咖啡与较低胶质瘤风险相关
① 共128名新确诊的胶质瘤患者,256名年龄和性别控制的对照人群参与。② 与对照相比,喝茶最多的人群患胶质瘤的可能性降低;控制能量摄入,结果不变。③ 考虑了膳食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豆类和坚果、水果、盐以及茶和咖啡的相互作用影响后,这种关系依然显著;BMI对其也不影响。④ 矫正膳食摄入量和体重指数,咖啡消费与神经胶质瘤的可能性负相关;喝咖啡最多的人群得胶质瘤的相对可能性是91%;两者都高摄入的人群得胶质瘤的相对可能性为65%。
饮料
茶
咖啡
胶质瘤
beverages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小插曲:注射EGCG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
① 73只脊髓损伤雄性大鼠随机分为EGCG组或生理盐水组,每天腹腔内注射。② EGCG处理的大鼠在平面梁测试中有优越的行为表现、更高的轴突发芽和胶质瘢痕的正性重塑,在第1天和第3天IL-6、IL2、MIP1α和RANTES水平降低;脊髓损伤后第1天IL-4、IL-12p70和TNFα上调。③ 用EGCG处理有效减少NF-κB二聚体的p65亚单位的核易位,NF-κB通路减弱。④ EGCG处理的大鼠的脊髓中生长因子(FGF2和VEGF)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M1和M2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被影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茶
神经
抗炎
Cytokines
可可
茶、红酒与可可或可抵御糖尿病
① 多酚类物质因有益健康、无毒和廉价成为重要潜力化学防御的自然因子;茶、红酒和可可是多酚的良好来源;② 文章综述了流行病学和人群干预实验,这三种物质对糖尿病风险因子有一定作用,很多的机制也被合理阐述;③ 但是这些结果仍然有些模棱两可,因为它们受生活方式、饮食因素的背景影响;④ 在这方面,是否建议大众或者糖尿病人摄入茶、红酒以及可可仍不确定。
可可
糖尿病
膳食多酚
人群研究
红酒
代谢综合征
从肠道菌群视角看熟普的代谢益处
① 本研究发现发酵后普洱茶(PE)减弱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通过多途径改善高脂饮食(HFD)小鼠葡萄糖、脂质代谢紊乱。② PE促进脂质氧化和白色脂肪组织(WAT)褐变,其中多酚和咖啡因发挥关键作用。③ PE能改善HFD诱导的肠内稳态紊乱,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和柔嫩梭菌群(FPR)丰度增加。④ AKK 菌改变人体组成和能量效率,促进 WAT褐变并改善脂质、葡萄糖代谢紊乱,FPR菌减少HFD诱导的肝脏和肠道炎症反应。
代谢综合征
炎症
肠道菌群
茶
Amani F Hamad
茶
喝茶改变睡眠与糖尿病的关联
① 纳入34825名上海男性,评估睡眠时间及其与睡眠相关因素相互作用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② 与睡眠时间7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7小时和≥8小时的男性风险比分别为1.0和1.2。③ 吸烟者和经常饮酒者、从不喝茶者、体重指数高、高血压或并发症、无夜班或打鼾的男性,睡眠时间和糖尿病风险之间有统计学相关性。④ 睡眠时间过长、然而质量低的,尤其与糖尿病相关。⑤ 饮茶与睡眠时长有显著相互作用;且改变糖尿病与睡眠之间的关联,尤其是老年男性。
茶
糖尿病
睡眠
Association
Comorb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