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外膜囊泡(OMV)
文章数:8篇
外膜囊泡(OMV)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源外膜囊泡介导肾小管间质炎症
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症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病理症状之一,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马坤岭主任医师在Theranostics发表最新文章,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症之间的作用关联,工作表明肠道菌群外膜囊泡来源的脂多糖诱导了肾小管炎症,并将肾小管上皮细胞确定为细菌外膜囊泡的靶细胞,该工作为肠道菌群紊乱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外膜囊泡(OMV)
肾小管间质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糖尿病肾病
口腔癌
具核梭杆菌分泌的外膜囊泡也可促进口腔癌转移
具核梭杆菌(Fn)可促进肿瘤转移。同济大学的Xu Yubo、南方医科大学的Wu Buling和Zhou Hongwei合作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Fn(具核梭杆菌)分泌的OMVs(外膜小泡)不仅诱导癌症转移,而且激活自噬通量。阻断自噬则减弱了Fn-OMV刺激的癌症转移。
口腔癌
具核梭杆菌
外膜囊泡(OMV)
阿尔茨海默病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外膜囊泡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引发神经炎症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就与AD风险增加有关,但背后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OMV)是细菌毒力因子的天然载体,在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那么幽门螺杆菌的OMV是否与AD的发生有关呢?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发表文章,首次阐述了幽门螺杆菌产生的OMV通过脑内补体信号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并加速AD发展的机制,为理解肠道-大脑的相互作用和A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肠-脑轴
幽门螺杆菌
外膜囊泡(OMV)
神经炎症
胃里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细菌。HP在胃粘膜中的定植不仅会导致胃肠道疾病,还与胃外疾病有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P感染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慢性HP感染可产生外膜囊泡,进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炎症和淀粉样斑块,这可能是HP患者AD高发的原因。
神经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外膜囊泡(OMV)
阿尔茨海默病
肿瘤疫苗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工程菌——口服肿瘤疫苗的潜力股
复杂的胃肠环境和肠道上皮屏障限制了口服肿瘤疫苗的设计和疗效。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近期发表的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赵潇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改造大肠杆菌,开发了一种工程菌来源的基于外膜囊泡(OMV)的口服肿瘤疫苗,成功在肠道内实现了表达肿瘤抗原的OMVs的原位可控生产。研究发现,与肿瘤抗原一起,OMVs能有效地穿过肠道上皮屏障,被固有层的免疫细胞识别,从而有效地激活了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对肿瘤生长的显著抑制。这一策略对于开发口服肿瘤疫苗具有巨大的潜力。
肿瘤疫苗
外膜囊泡(OMV)
基因工程菌
肿瘤抗原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菌群-免疫互作
多形拟杆菌的外膜囊泡通过调节树突细胞应答起到免疫调控作用
多形拟杆菌是肠道菌群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分泌的外膜囊泡(OMV)可跨越肠道上皮屏障以介导宿主-菌群互作,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作用。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多形拟杆菌产生的OMV(Bt OMV)可诱导健康人结肠及血液中分离的树突细胞的调节性表型(例如IL-10的表达),但其诱导IBD患者的树突细胞的调节性表型的能力显著降低。该研究提示,在IBD患者中,共生菌群-免疫系统互作介导的稳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菌群-免疫互作
Dendritic cells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interleukin-10
外膜囊泡(OMV)
澳门大学燕茹等:肠道菌群外膜囊泡调节UGT1A1表达
肠上皮表达的UDP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在内源性化合物和药物的葡萄糖醛酸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其表达在肠道炎症中被抑制。澳门大学燕茹团队近期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外膜囊泡,通过激活TLR4通路,参与对UGT1A1的表达调控。
外膜囊泡(OMV)
葡糖醛酸转移酶1A1
核受体
TLR4通路
结肠炎
脆弱拟杆菌
Science:基因+菌群,IBD发病中的作用
紧随Cell的步伐,欢迎Science成为菌群月刊[呲牙]
IBD
脆弱拟杆菌
外膜囊泡(OMV)
ATG16L1
T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