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reg
文章数:43篇
脊柱关节炎
肠道和关节Treg对炎症具有不同反应
肠道和关节炎症通常在脊柱关节炎 (SpA) 中同时发生,这极大地限制了治疗方式。然而,肠道和关节免疫调节之间差异背后的免疫生物学却知之甚少。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近期发表的文章,评估了 CD4 + FOXP3 +调节性 T (Treg) 细胞在克罗恩病样回肠炎和伴随关节炎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克罗恩回肠炎和外周性关节炎在免疫调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Tregs可以控制回肠炎,但不能抑制关节炎症。滑膜固有Tregs不能适应慢性TNF暴露。
脊柱关节炎
肠道炎症
关节炎症
Treg
益生菌
南京中医药大学:鼠李糖乳杆菌GG缓解大鼠的骨质疏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Weidong Li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鼠李糖乳杆菌GG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并恢复Th17/Treg平衡,从而缓解卵巢切除大鼠的骨质疏松。
益生菌
骨质疏松
鼠李糖乳杆菌GG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DDX5抑制Treg,促进小鼠肠道炎症
RORγt+ 调节性T细胞(Treg)在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及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RNA结合蛋白——DDX5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以抑制RORγt+ Treg的IL-10表达,从而促进小鼠的肠道炎症。
肠道免疫
DDX5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工程菌
工程菌缓解小鼠的自身免疫疾病及炎症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可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的工程菌,可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以增强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功能,从而缓解小鼠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工程菌
自身免疫疾病
巨噬细胞
Treg
吲哚
免疫耐受
Nature:肠道中无害菌群为何不会被免疫系统攻击?(观点)
免疫系统对危险的致病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也需要能忽略宿主自己的细胞和任何良性的细菌。Nature最新发表的新闻观点文章,围绕近期发表的3项研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5254913)(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40382257)(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7290917),讨论了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针对无害菌群的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角色,揭示宿主与无害菌群如何共存。
免疫耐受
其他
ROR-γt
FOXP3
TGF-beta
克罗恩病(CD)
国内团队:肠罗斯氏菌抑制结肠炎的机制
肠道共生菌对于控制克罗恩病(CD)的促炎反应至关重要。先前研究表明,未治疗的CD患者的肠罗斯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丰度显著降低,且肠罗斯氏菌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在抑制结肠炎症中发挥作用。然而,肠罗斯氏菌如何调节CD中肠道免疫反应尚未明确。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的王晓艳教授团队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一项发现,肠罗斯氏菌通过促进肠道组织TLR5表达和后续树突状细胞IL-10和TGFβ的分泌来促进Treg分化,进而来抑制肠道结肠炎的发展,揭示了肠罗斯氏菌诱导的TLR5依赖性肠道免疫反应的抑炎机制,表明肠罗斯氏菌是一种潜在的对CD具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
克罗恩病(CD)
Roseburia intestinalis
TLR-5
Treg
结直肠癌
Science子刊:新的促肠癌Treg亚群
肿瘤中招募Treg细胞是癌症进展的标志,肿瘤来源的因素,如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可以影响肿瘤中的Treg功能。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结直肠肿瘤中存在表达TSLP受体的Tregs亚群,调控结直肠癌的进展,靶向抑制TSLP显著抑制结直肠癌小鼠的肿瘤进展。
结直肠癌
TSLP
Treg
Zbtb20
Science子刊:肠道特有的调节型T细胞——Zbtbt20 Treg细胞
BTB- ZF是一类有49个成员的转录因子,该家族转录因子N端具有蛋白-蛋白互作结构域,C端有Zn指DNA结合结构域。目前研究显示,该家族蛋白均参与调控不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示BTB- ZF可以用于发现和鉴定不同的免疫细胞类群。近期一篇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Immuology上的研究工作发现,BTB- ZF成员之一Zbtbt20,主要在一类表达FoxP3的调节T(Treg)细胞中表达,Zbtbt20和FoxP3阳性的Treg细胞与传统的Treg细胞不同,该类型Treg细胞组成型表达IL-10,初级激活时会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该类型Treg细胞且主要存在于肠道中,参与肠道的炎症调控,而该类群细胞的缺失会导致肠道炎症易感。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调控肠道稳态的Treg细胞类群,对肠道免疫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Zbtb20
Treg
组成行表达IL-10
肠道富集
胸腺淋巴细胞
小肠
小肠上皮的Foxp3+Treg的产生和维持不依赖于IL-2
Foxp3+Treg是一种免疫抑制性CD4+T细胞,对预防自身免疫疾病至关重要,Foxp3+Treg的产生和维持都依赖于IL-2。IL-2受体α-链(CD25)的表达不仅是一种特异性标记,而且是Treg的非冗余要求。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小肠上皮中的Foxp3+ Treg的产生和维持不依赖IL-2,这种特性或与小肠上皮微环境有关,是组织适应性的体现。
小肠
Treg
IL-2
IBD治疗药物
高剂量的维多珠单抗为何没有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试验中,最高剂量的维多珠单抗并未显示出对IBD的最佳疗效。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维多珠单抗的剂量影响其疗效的机制:最佳疗效剂量(10μg/mL)的维多珠单抗可结合100%的α4β7+ 效应T细胞,并显著抑制效应T细胞的归巢,但不结合部分表达β1及PI16的α4β7+ 调节性T细胞(Treg),且无法显著抑制Treg的归巢。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群在特定剂量下不结合维多珠单抗的Treg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表型,且在对维多珠单抗应答的IBD患者的肠道中富集。该研究结果提示,在最佳疗效剂量下,维多珠单抗通过完全抑制效应T细胞的归巢,同时有部分Treg的归巢未受到抑制,从而发挥最佳疗效。
IBD治疗药物
维多珠单抗
研究论文
α4β7
Treg
免疫耐受
Cell子刊:细菌胆汁酸代谢物的抗炎新机制
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拟杆菌属细菌可将次级胆汁酸3-oxoLCA转化为isoalloLCA,isoalloLCA通过核激素受体NR4A1增强Treg细胞的分化,提示共生菌参与免疫耐受稳态的形成。
免疫耐受
胆汁酸
Treg
Nr4a1
肠道菌群
结肠癌
Nature子刊:TCF-1调控Treg,影响大肠癌严重程度
转录因子TCF-1对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CF-1缺乏增加Treg细胞的激活和功能极化,增强其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能力,损伤其控制CD4+T细胞极化和炎症的能力,促进息肉病小鼠的肿瘤生长。即Treg细胞表达的TCF1差异性调控Th17介导的炎症和T细胞毒性。
结肠癌
Treg
TCF-1
炎症性肠病
BMI1维持Treg功能,预防炎症性肠病
人类克罗恩病的炎症肠细胞内出现FOXP3+ Tregs扩增,但FOXP3介导的基因抑制在这些细胞内丢失。PRC在FOXP3的靶基因调控中发挥作用,但更深层次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近期发表文章,发现PRC1的家族成员BMI1在体内外都对Treg的身份决定非常重要。遗传或短暂的BMI1缺失导致Treg的身份决定丢失,扰乱其表观基因组,导致Treg转化为Th1/Th17样促炎细胞,这种转变与人类克罗恩病相关的CD4+ T细胞有关。
炎症性肠病
PRC
Treg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肠道cDC1促进CD8+ Treg产生以促进免疫耐受
CD8+ T细胞对组织特异性抗原(TSA)的耐受性对于维持宿主稳态十分关键,但外周交叉耐受的产生机制尚未明确。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对肠道上皮细胞(IEC)衍生抗原的交叉耐受与FoxP3+ CD8+ T细胞的产生及其免疫抑制功能相关,而后者的产生依赖于肠道经典树突细胞1(cDC1)。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免疫耐受
丁酸盐
东北师大:丁酸促进生成Treg的新机制
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的丁酸盐对于维持肠道稳态十分重要,可通过上调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基因表达,以促进诱导调节性T细胞(iTreg)的产生。东北师范大学的魏民团队与冯云鹏团队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丁酸盐促进iTreg产生的一种新机制:丁酸盐被代谢为丁酰辅酶A后,可结合并激活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以增强CPT1A依赖性的脂肪酸氧化,从而促进iTreg分化。
丁酸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Treg
化疗耐药
天津医科大学:miR-208b促进Treg扩增,导致大肠癌的奥沙利铂耐药性
奥沙利铂耐药性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一大挑战,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另外,外泌体中的miRNA可能作为预测化疗敏感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天津医科大学的巴一团队及应国光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外泌体分泌的miR-208b可抑制CD4+ T细胞中的PDCD4表达,以促进Treg扩增,从而导致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对奥沙利铂治疗的耐药性。另外,在结直肠癌患者中,miR-208b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化疗耐药
外泌体
miR-208b
结直肠癌
microRNA
结直肠癌
上交医学院:MondoA-TXNIP轴调控大肠癌Treg特性和功能
结直肠癌肿瘤内Tregs的代谢特征和功能尚不明确。肿瘤浸润性Treg被重编程适应低葡萄糖的微环境。葡萄糖反应转录因子MondoA在Tregs中高表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童雪梅、李斌和Chen Hanbei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文章,发现肿瘤内Treg细胞的MondoA-TXNIP轴活性较低,葡萄糖摄取增加。Treg细胞中缺失MondoA-TXNIP轴则通过产生高糖酵解的Th17样Treg,促进IL-17A产生,促进CD8+ T细胞的耗竭,从而促进结直肠癌变的发生。即MondoA-TXNIP轴是结直肠癌微环境中调节Treg特性和功能的重要代谢调节因子,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肿瘤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MondoA-TXNIP轴
糖代谢
Treg
神经-免疫互作
Cell子刊:肠神经如何调控肠道Treg?
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肠道神经系统与肠道免疫系统的互作新机制:肠道神经元可通过产生IL-6,抑制可识别肠道共生菌群的肠道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但可增加RORγ+ Treg的比例;而肠道共生菌群的定殖可抑制肠道神经元的IL-6表达,从而促进菌群特异性Treg的产生。
神经-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6
炎症性肠病(IBD)
Nature子刊:Wnt-β-catenin如何调控IBD中的Treg细胞?
结直肠癌患者中出现RORγt+ Treg亚群,高表达β-catenin和促炎细胞因子。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CF-1/Foxp3共同限制Treg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而激活的Wnt -β-catenin信号通过干扰TCF-1/Foxp3功能,增加促炎基因的染色质开放性,促进疾病相关RORγt+ Treg表型的形成。
炎症性肠病(IBD)
Treg
Wnt/β-连环素
表观遗传调控
口服免疫疗法
口服免疫治疗诱导脱敏肥大细胞及Treg以抑制食物过敏
口服免疫治疗是一种控制食物过敏的有效策略。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建立口服免疫治疗小鼠模型,发现口服免疫治疗可通过诱导肥大细胞的脱敏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扩增,从而抑制食物过敏。
口服免疫疗法
啮齿动物(小鼠)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肥大细胞
菌群-免疫互作
首都医科大学:益生菌恢复致病菌诱导的免疫失调
首都医科大学的Yi Liu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提取物可通过TLR4信号通路增强Th17炎症应答,并抑制Treg分化,从而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而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的提取物可通过TLR2信号通路恢复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Th17/Treg平衡失调,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菌群-免疫互作
牙龈卟啉单胞菌
鼠李糖乳杆菌GG
Th17细胞
Treg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抗原诱导T细胞耐受的机制
T细胞失能的诱导是产生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菌群抗原可诱导naive T失能,并最终转换为Treg,以维持对菌群抗原的免疫耐受,而这一过程依赖于Foxp3+ Treg的参与。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CD4+ T细胞
Treg
Treg
Cell子刊:菌群和基因剂量调控Treg产生TGF-β1,抑制过敏及自身免疫反应
Treg如何对过敏及自身免疫反应进行差异化调控尚未明确。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Treg产生的TGF-β1可通过调节肥大细胞及IgE应答以限制过敏及自身免疫反应,单等位基因敲除Treg中的TGF-β1可诱导ROR-γt+ Treg的分化异常以增强过敏反应,而双等位基因敲除可诱导小鼠的致死性自身免疫反应。该研究结果提示,Treg产生的TGF-β1可通过基因剂量效应及菌群依赖性方式,在不同的检查点调控过敏及自身免疫反应。
Treg
TGF-β
regulatory T cells
Allergy
Autoimmunity
菌群-免疫互作
上海交大:双歧杆菌或能缓解免疫治疗引起的结肠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引起腹泻和结肠等免疫相关副反应。先前的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属可缓解CTLA-4单抗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王锋团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通过增加Treg的IL-10介导的免疫抑制功能,并促进Treg的线粒体代谢,以调控肠道菌群组成,从而缓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发的小鼠结肠炎。
菌群-免疫互作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Bifidobacterium
regulatory T cell
microbiota
短链脂肪酸
丁酸盐通过诱导Treg以缓解小鼠银屑病
共生菌群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以调控宿主免疫系统。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银屑病小鼠模型中,丁酸钠处理可缓解皮肤炎症,降低IL-17的表达,并增加IL-10及Foxp3的表达。在银屑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Treg中,丁酸钠可恢复其抑制活性剂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而在银屑病患者的病变皮肤中,丁酸钠可恢复Treg数量,并恢复IL-17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调。
短链脂肪酸
Treg
银屑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BD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免疫细胞亚群差异
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质谱流式细胞(CyTOF)技术及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对比了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患者的结肠粘膜及血液中的免疫细胞,鉴定出了不同患者(包括活动性UC、活动性CD、非活动性UC、非活动性CD)的结肠及血液中富集的免疫细胞亚群。该研究结果提示,未来或可靶向特定免疫细胞亚群以治疗不同类型的IBD。
IBD
Treg
MAIT cells
ILC3
scRNA-seq
IBD
Nature:IBD风险相关增强子的作用机制
许多与自身免疫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集中在增强子区域,但大多数疾病相关增强子的功能尚未明确。染色体11q13.5上的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I型糖尿病、哮喘等相关。来自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染色体11q13.5上鉴定出一个IBD风险相关的远端增强子,并发现了该增强子的作用机制:在CD4+ Treg中,该增强子通过招募转录因子STAT5及NF-κB,增强GARP蛋白的表达,以起到抑制结肠炎的作用。敲除该增强子的小鼠的Foxp3+ Treg缺失抑制结肠炎的能力,而在人Treg中,位于该增强子中的一个IBD相关SNP——rs11236797与GARP的表达降低相关。该研究提示,GARP或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
IBD
Autoimmunity
Gene regulation in immune cells
Immunogenetics
Treg
菌群-免疫互作
Science子刊:特定共生菌群表位促进结肠Treg产生以抑制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是内源性非自身抗原的最大来源,可被免疫系统识别,但通常不会激活淋巴细胞的应答,CD4+ T细胞维持对菌群抗原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构建CD4+ TCR+ 杂交瘤细胞,鉴定出了一系列可激活Treg的共生菌群抗原,其中Akk菌是Treg识别表位的主要来源,Akk菌定殖可通过诱导Treg的产生,以缓解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疾病并延长其生存期。该研究提示,这类可诱导Treg的共生菌群表位或可用于IBD等疾病的治疗。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Treg
肠道菌群相关表位
AKK菌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JB-1通过调节Treg发挥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JB-1在小鼠中具有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并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Treg对于鼠李糖乳杆菌JB-1发挥抗焦虑及抗抑郁效应是必需的。
益生菌
菌群-免疫互作
益生菌
动物实验
鼠李糖乳杆菌JB-1
欧苷菊
新桥医院:欧苷菊改善菌群并调节免疫稳态以缓解小鼠结肠炎
先前的研究表明,欧苷菊具有抗癌及抗炎症活性。来自新桥医院的赵晓晏团队与杨仕明团队Theranos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欧苷菊可通过改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并调节结肠内的Treg/Th17平衡,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欧苷菊
欧苷菊
菌群-免疫互作
Treg
Th1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