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炎症性肠病(IBD)
文章数:45篇
IL-12
Nature Reviews:抑制IL-12和IL-23的IBD药物研发(综述)
目前IBD仍无法治愈,仅能通过药物缓解,靶向炎症因子的药物是缓解IBD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一篇综述详述了主要来源于免疫细胞的IL-12和IL-23生物学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抑制两者来开发IBD药物的可能性和目前的进展,讨论了基于两者开发药物的安全性和策略,目前已有多种中和抗体正在被测试中,值得相关人士阅读。
IL-12
IL-23
IBD治疗药物
炎症性肠病(IBD)
药物安全性
巨噬细胞
Nature Reviews:健康和炎症性肠病中的巨噬细胞(综述)
巨噬细胞对维持肠道稳态至关重要,但其也可促进IBD(炎症性肠病)的发生。近期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上的一篇重磅综述总结了目前的进展,全面的讨论了巨噬细胞的异质性,阐述了在健康和疾病的情况下这些细胞的分化和存活时长是如何被微环境所影响,并将如何影响慢性炎症疾病如IBD的发生,一些治疗方法将如何针对失调的巨噬细胞来抑制炎症和促进粘膜愈合,更为重要的是,该综述提出了肠道的巨噬细胞生物学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领域。值得相关人士阅读!
巨噬细胞
肠道稳态
炎症性肠病(IBD)
巨噬细胞异质性
肠道通透性
细胞因子如何影响肠上皮通透性?(综述)
肠上皮细胞能够阻止有害物入侵的同时也保证了机体营养物质和溶质的吸收,一些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可以导致大量炎症因子产生,其对肠上皮的通透性是否有显著影响从而促进炎症性肠病的进展?近期发表在Autoimmunity Reviews上的一篇综述调查了120篇论文详述了细胞因子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如何影响肠上皮通透性,并阐述了目前研究最频繁的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或IL-1β以及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方法对肠道通透性和炎症性疾病进展的影响,更好地了解这些机制可以为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开辟新的治疗前景。
肠道通透性
细胞因子
炎症性肠病(IBD)
白介素
艰难梭菌感染
国内团队:山梨醇代谢或加剧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敏及团队与美国NIH合作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文章,采用临床样本分析结合小鼠模型,深入探讨了IBD 和艰难梭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揭示饮食中出现山梨醇可诱导炎症,促进IBD患者菌群中可利用山梨醇的艰难梭菌生长,加剧感染。
艰难梭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IBD)
山梨糖醇代谢
研究论文
炎症性肠病(IBD)
MMTV病毒与小鼠结肠炎的疾病程度和菌群失调相关
SvEv背景的小鼠敲除IL-10可作为自发性结肠炎模型,有证据表明IL-10缺失的SvEv小鼠体内乳腺肿瘤病毒(MMTV)的病毒RNA表达增加。MMTV作为一种内源性编码的Betaretrovirus在几种小鼠菌株中流行,该病毒在母乳中作为外源性病原体传播。MMTV在发生全身感染之前,需要一种病毒超抗原在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复制,那么MMTV是否会在IL-10−/−模型中导致结肠炎的发生?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IL-10敲除的SvEv背景小鼠抑制MMTV感染的能力降低,且伴随着结肠炎和菌群失调,而抗病毒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复杂性。
炎症性肠病(IBD)
MMTV
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IBD)
Cell子刊:B细胞或阻碍肠道粘膜愈合
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粘膜愈合期间,B细胞在结肠损伤区域聚集并扩增,扩增的B细胞会损害粘膜愈合所需的上皮-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延迟粘膜愈合。研究或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炎症性肠病(IBD)
粘膜愈合
B细胞
炎症性肠病(IBD)
焦虑和抑郁增加IBD患者的医疗检查
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如焦虑或抑郁,与炎症性肠病(IBD)的不良临床结果相关。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一项为期12个月的随访研究,对IBD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生活质量、疾病状态等进行分析,发现焦虑或抑郁评分恶化或持续异常的IBD患者更倾向于使用医疗保健,但不会增加未来不良疾病结局的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
焦虑
抑郁
结肠上皮
Cell子刊:如何利用经典细胞因子的响应网络预测IBD进展?
上皮细胞和免疫系统的互作对IBD的发病过程至关重要,阐明细胞因子调控的信号网络有助于治疗IBD。近期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利用IBD样本和细胞因子处理的类器官进行测序,进而绘制了典型的细胞因子调节人类结肠中共同的和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转录图谱,这些基于细胞因子应答的特征可将IBD患者进行分型,未来有助于作为一种精确的医疗工具预测IBD患者的发展。
结肠上皮
人类器官
细胞因子
炎症性肠病(IBD)
分子分类
炎症性肠病(IBD)
早期预测炎症性肠病anti-TNF治疗是否成功,可行!
IBD患者中,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治疗的原发性无应答率高达40%,目前还没有能够早期预测治疗成功的生物标志物。Genom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对首次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病人进行多时间点的血液采集,并进行RNAseq和基因组甲基化分析。基线时期没有发现可用于预测治疗结果的特征,而第2周DNA甲基化变化顺式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特征,可作为治疗结果的预测因子。
炎症性肠病(IBD)
早期血液预测因子
DNA甲基化
转录组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MPST或是治疗结肠炎的新靶点
过度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特征。内源性硫化氢(H2S)在IBD中具有抗炎活性,3-巯基丙酮酸磺酰转移酶(MPST)是一种调节内源性H2S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其在IBD中的作用尚未清楚。浙江大学的虞朝辉、Shen Zhe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Wu Hao合作在Redox Biology上发表文章,发现MPST很可能通过调节IECs中的AKT/凋亡轴来保护肠道免受炎症影响,或为结肠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炎症性肠病(IBD)
肠上皮细胞
Akt
诊断标志物
iMeta:张家超团队建立基于肠道菌群单核苷酸变异基因标记物的IBD预测模型
肠道菌群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海南大学张家超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在IB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发现了基于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的特异性基因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准确预测IBD的诊断方法。
诊断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单核苷酸变异 (SNV)
炎症性肠病(IBD)
肠上皮功能对IBD病理发生非常重要
Genom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在肠上皮细胞中对炎症性肠炎(IBD)相关基因进行功能筛选,不仅有助于鉴定具有致病因果关系的基因,而且有助于研究这些IBD相关基因的内在生物学功能。同时,研究揭示出肠上皮细胞在IBD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我们治疗IBD除了靶向免疫功能,靶向上皮功能或是一种药物研发的策略。
炎症性肠病(IBD)
肠上皮细胞
炎症性肠病(IBD)
IBD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对血浆蛋白质组有什么影响?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的研究,分析了IBD表型、基因型与血浆蛋白质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大批IBD患者中,基因型和人类血浆蛋白质组之间存在着复杂而丰富的相互作用,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强调了基因型、表型和循环蛋白之间的密切关联,或可有助于改善IBD疾病的防治。
炎症性肠病(IBD)
基因型
蛋白质组
生命早期菌群
刘好雨+陈傲雪+包文斌: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免疫互作的“机会之窗”(综述)
炎症性肠病(IBD)是难治性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的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均无根治作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婴幼儿阶段的环境因素可能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最近的基础研究也表明在生命早期存在重要的“环境-菌群-免疫”相互作用的时间窗,并且能够影响机体远期的疾病易感性。扬州大学刘好雨、包文斌,慕尼黑大学陈傲雪等在Frontier in Nutrition上的这篇小综述探讨了相关的进展和对未来的展望。
生命早期菌群
炎症性肠病(IBD)
综述
炎症性肠病(IBD)
谈高+智发朝:TNFα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脱落依赖于IRF1
肠上皮细胞(IECs)的脱落是屏障丧失的重要原因,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可诱导IEC脱落,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谈高、智发朝与团队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文章,发现IRF1缺陷可通过限制TNFα诱导的IEC脱落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IRF1控制细胞脱落的过程依赖于Caspase-3,同时IEC脱落过程依赖于GSDME相关的细胞焦亡途径。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上皮细胞脱落
TNFα
IRF1
细胞焦亡
IBD
江苏大学:治疗结肠炎的新靶点——嘌呤信号通路
炎症性肠病(IBD)仍然是全世界最普遍的胃肠疾病之一。尽管抗TNF-a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通过该方法治疗无效或产生耐药性。因此IBD的挑战在于探寻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案。三磷酸嘌呤(ATP)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物质,但在炎症情况下,大量ATP从细胞中释房。最新有证据显示,ATP在肠道结合其受体与IBD进展有关。因此嘌呤信号通路是潜在IBD治疗的新靶点。但是嘌呤通路在IBD进展中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国内江苏大学代春华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的一篇工作显示,敲除小鼠结肠中的嘌呤受体P2RX1可以改善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肠道菌群变化和炎症情况。
IBD
嘌呤通路
嘌呤受体P2PX1
炎症缓解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IBD)
粪菌移植治疗IBD过程中菌群定植的动态变化
粪菌移植(FMT)可成功治疗炎症性肠病等免疫疾病,研究猜想治疗性菌群及其有益功能和免疫的相互作用的前提是在受体患者体内定植,并在体内积累足够的数量和时间以产生临床益处。然而,移植菌群的定植和持久性,以及移植菌群的功能和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都缺乏研究。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移植菌株的定植能力在个体间差异较大,而菌群的功能、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互作均可在个体间传递。
炎症性肠病(IBD)
粪菌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UC)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和肠道菌群失调
XIAP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免疫错误,常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有关。XIAP缺陷的自然病程通常与预后不良有关,目前造血细胞移植(HCT)是唯一的治疗方法。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HCT治疗XIAP缺陷症具有较好的预后,而且HCT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失调
Dysbio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炎症性肠病(IBD)
Cell子刊:短链脂肪酸或调节γδ T细胞产生IL-17
肠道产生白细胞介素-17A(IL-17)的γδ T细胞是组织驻留细胞,参与宿主防御和肠道炎症的调节。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来源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丙酸盐,抑制小鼠肠道γδ T细胞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产IL-17的γδ T细胞中IL-17的产生,且这些代谢物以HDAC依赖性方式直接作用于γδ T。文章增加了我们对肠道γδ T细胞功能调控的了解,同时提供了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思路。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SCFA)
肠道γδ T细胞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外合作:开发新方法鉴定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靶点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不断提高,IBD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四川大学的黄灿华、李昌龙和美国北达科他大学的Min Wu与研究团队,在Theranostics发表文章,通过整合计算机筛选、微生物群干扰、基因敲除技术、体外和体内验证,建立了一个预测IBD生物标志物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靶点以及预测候选药物的框架,或可用于临床应用。
炎症性肠病(IBD)
微生物组
遗传因素
cGAS
齿双歧杆菌
Cell子刊:齿双歧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黏液屏障缓解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通常通常表现为黏液屏障损伤,杯状细胞分泌MUC2能力下降。研究认为导致杯状细胞分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杯状细胞出现内质网应激以及氧化应激反应。谷胱甘肽是体内消除氧化应激的主要还原分子,但是由于肠道对于谷胱甘肽的吸收能力非常弱,因此无法通过直接口服谷胱甘肽进行治疗。齿双歧杆菌是一种肠道益生菌,可以分泌合成谷胱甘肽的中间底物γ-谷氨酰半胱氨酸。是否可以通过齿双歧杆菌可以用于肠道屏障的治疗以及其机制并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的工作齿双歧杆菌可以分泌谷胱甘肽合成的中间产物γ-谷氨酰半胱氨酸,可以被杯状细胞摄取,从而降低ROS,抑制NF-kB通路激活,缓解炎症导致的ER应激,对肠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该研究为临床IBD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齿双歧杆菌
杯状细胞
IBD
肠道屏障
谷胱甘肽
炎症性肠病(IBD)
Nature子刊:Wnt-β-catenin如何调控IBD中的Treg细胞?
结直肠癌患者中出现RORγt+ Treg亚群,高表达β-catenin和促炎细胞因子。Natur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TCF-1/Foxp3共同限制Treg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而激活的Wnt -β-catenin信号通过干扰TCF-1/Foxp3功能,增加促炎基因的染色质开放性,促进疾病相关RORγt+ Treg表型的形成。
炎症性肠病(IBD)
Treg
Wnt/β-连环素
表观遗传调控
天然淀粉
国内团队:天然淀粉或可缓解小鼠结肠炎症
近期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发表了来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刘丽娜和刘玮副研究员团队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评价了食用5种不同的天然马铃薯淀粉(PS)、豌豆淀粉(PEAS)、玉米淀粉(CS)、山药淀粉(CYS)、红高粱淀粉(RSS)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肠炎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豌豆和山药淀粉对小鼠模型结肠炎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益生元特征。这些发现或为IB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经济的饮食策略。
天然淀粉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
益生元
小鼠结肠炎模型
炎症性肠病(IBD)
Nature子刊:宿主遗传变异对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受炎症状态调控
超过240个基因风险位点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但对它们如何在肠道组织中促进疾病发展人们所知甚少。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鉴定出炎症依赖性的肠道顺式表达数量性状位点(cis-eQTLs),揭示出炎症状态调控宿主遗传变异对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或有助于确定参与炎症的细胞类型和通路以及指导未来的药物开发,为IBD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
宿主遗传变异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USP16调控IKKβ底物特异性识别,促进IBD
经典的NF-κB通路在各种免疫反应和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关键激酶IKKβ通过选择性识别下游底物p105、p65和IκBα等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浙江大学的靳津和东南大学的Yi-yuan Li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发现USP16作为去泛素化酶调控IKKβ,直接影响IKKβ对p105的磷酸化,调控IKKβ对下游底物的选择性。同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肠巨噬细胞中高表达USP16,髓系细胞特异性敲除可显著降低IBD的发生。
炎症性肠病(IBD)
IKKβ
USP16
去泛素化酶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LSECtin-mTOR互作介导巨噬细胞促进肠道修复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唐丽和复旦大学的贺福初与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发表文章,发现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增强LSECtin与mTOR互作,促进mTOR激活,诱导产生抗炎/组织生长因子,指导DSS诱导结肠炎的肠道修复。揭示出吞噬凋亡细胞诱发巨噬细胞促修复表型的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修复
巨噬细胞
凋亡细胞
炎症性肠病(IBD)
IL-1和IL-10调节单核细胞产生IL-23以参与IBD调控
小鼠和人类的研究表明,产生IL-23的单核吞噬细胞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Gut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IL-10和IL-1是单核细胞IL-23产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并在严重溃疡性活动性克罗恩病和抗TNF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中区分了体内稳态条件下IL-23的产生和炎症相关的IL-23生成,可用于鉴别可能受益于IL-23p19和/或IL-1α/IL-1β靶向治疗的IBD患者亚组。
炎症性肠病(IBD)
抗炎因子IL-10
IL-1
IL-23
单核细胞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经常报告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对IBD缓解期患者的IBS类型症状的患病率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IBS的患病率因病情缓解的定义不同而不同,但仍普遍存在于IBD患者。
炎症性肠病(IBD)
肠易激综合征
荟萃分析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或与COVID-19发病机制重叠
新冠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粪便中高水平的病毒RNA都提示SARS-CoV-2或能够在肠细胞中复制,或与肠道炎症互作。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ACE2在小肠肠上皮细胞显著表达,且COVID-19调控的基因分子特征在炎症性肠病中富集,提示两者之间的发病的分子网络或存在重叠。
炎症性肠病(IBD)
COVID-19
GI tract
network analyses
IBD medications
炎症性肠病(IBD)
上海药物所:靶向结肠巨噬细胞的乳铁蛋白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陈东英、Bing Wang和黄永焯合作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发表文章,利用乳铁蛋白对脂质体进行修饰(LF-lipo),通过乳铁蛋白与结肠巨噬细胞LRP-1的互作实现靶向细胞的药物递送。利用LF-lipo搭载广藿香醇治疗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LF-lipo或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巨噬细胞靶向药物递送的系统,可用于IBD的治疗。
炎症性肠病(IBD)
巨噬细胞靶向给药
乳铁蛋白
广藿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