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菌群失调
文章数:46篇
肾结石
多部位微生物群改变是肾结石形成的标志?
对肾结石病 (KSD) 中微生物群参与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肠道细菌潜在的草酸盐处理能力以及与抗生素暴露的相关性增强。近日,西安大略大学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较83名结石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口腔、尿液和粪便微生物群,发现患者存在多部位微生物群失调现象,其变化可能由有害环境因素导致,值得关注。
肾结石
菌群失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
结肠手术
饮食引起的肠菌变化会影响小鼠术后吻合口愈合?
宿主饮食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AL)。近日,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结肠吻合术小鼠手术模型,系统评估了饮食和FMT对肠菌及吻合口愈合影响。结果发现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会影响小鼠结肠手术模型的吻合口愈合,值得关注。
结肠手术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模式
生信工具
Taxa4Meta可识别临床菌群失调特征
靶向宏基因组测序用于调查疾病特异性微生物标志物,是临床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方法,但分析结果准确性受序列偏倚等因素影响。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最新研究,设计并验证了Taxa4Meta系统,用于对不同测序策略获得的16S扩增子数据进行准确分类分析,发现Taxa4Meta可识别临床菌群失调特征并对腹泻进行分类,准确度较好,值得关注。
生信工具
菌群失调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稳态
国内团队iMeta:褪黑素如何改善创伤性结肠损伤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卫勃团队在iMeta发表研究,基于创伤性结肠损伤(Traumatic colon injury, TCI)疾病小鼠实验模型,联合微生物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探讨了TCI介导伤员快速死亡的微观机制。随后借助一系列体内外实验,明确了肠上皮SERPINA3N蛋白在TCI快速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为推动该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作者测试了褪黑素(MLT)作为SERPINA3N蛋白表达抑制剂在延长TCI创伤后生存时间中的有效性。这种预防性干预方案可为灾害救援和军事行动中TCI伤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新选择。
肠道稳态
褪黑激素
菌群失调
创伤后生存时间
SERPINA3N
粪菌移植(FMT)
粪菌移植在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方面潜力如何?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于移植后异体供者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经受者发动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风暴刺激,增强了其对受者抗原的免疫反应,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其中皮肤、肝及肠道是主要的靶目标。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评估了粪菌移植在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方面的潜力,发现粪菌移植可能对aGVHD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在微生物群被破坏更严重的患者中,值得关注。
粪菌移植(FMT)
移植物抗宿主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造血干细胞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肠道菌群紊乱或与细菌多样性减少有关(荟萃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又称Stein-Leventhal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PCOS的病因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依赖于经验性而非病因特异性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改变以及细菌相关的胆汁酸和免疫变化可能是PCOS的新疗法,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紊乱与PCOS相关性的人体观察研究结果一直存在矛盾。近期BMC Medicine上国内外团队联合发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首次评估了PCOS患者相比健康女性肠道菌群的特异性。与健康对照相比,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均匀性和系统发育丰度降低,而多样性指数总体上保持不变。特定细菌和细菌簇的改变表明肠道、激素和免疫之间存在联系。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
荟萃分析
医学研究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或与帕金森病肠菌和代谢物失调有关?
散发性帕金森病 (PD) 遵循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病理进展,并且可通过检测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积累来监测这种进展。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PD进展有关,但目前对微生物组如何调节α-Syn积累尚不清楚。近日,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人类SNCA基因的转基因(TG)大鼠模型,发现与衰老同步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代谢物发生特定改变,但可以通过抗生素干预操纵肠道菌群,从而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1型糖尿病(T1D)
1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粘液层发生改变
1型糖尿病(T1D)的临床前模型中,肠道屏障(GB)的完整性有助于避免共生菌群和免疫细胞之间互作失调,并防止自身免疫。GB由肠上皮屏障(IEB)、含有粘蛋白和抗微生物肽(AMP)的粘液层组成,这些粘蛋白和抗菌肽对维持免疫耐受至关重要。在T1D的临床前模型中,GB的变化主要影响粘液层。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人类T1D中,不仅肠道通透性增加和IEB损伤,而且粘液层发生改变,同时菌群和免疫功能失调。
1型糖尿病(T1D)
粘液层
菌群失调
免疫失调
炎症性肠病(IBD)
MMTV病毒与小鼠结肠炎的疾病程度和菌群失调相关
SvEv背景的小鼠敲除IL-10可作为自发性结肠炎模型,有证据表明IL-10缺失的SvEv小鼠体内乳腺肿瘤病毒(MMTV)的病毒RNA表达增加。MMTV作为一种内源性编码的Betaretrovirus在几种小鼠菌株中流行,该病毒在母乳中作为外源性病原体传播。MMTV在发生全身感染之前,需要一种病毒超抗原在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复制,那么MMTV是否会在IL-10−/−模型中导致结肠炎的发生?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IL-10敲除的SvEv背景小鼠抑制MMTV感染的能力降低,且伴随着结肠炎和菌群失调,而抗病毒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复杂性。
炎症性肠病(IBD)
MMTV
菌群失调
新冠
新冠重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肠菌变化与死亡率的关系
多项研究发现COVID-19住院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与呼吸衰竭相关的α多样性降低和菌群组成改变。然而,关于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数据很少。挪威奥斯陆大学国家医院研究人员在Critical Car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挪威新冠队列通过肛拭子采集了入院48小时内(n=123)和入院3个月(n=50)的新冠患者样本并测序,发现住院期间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和重症新冠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新冠
死亡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调节
开发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策略(综述)
肠道菌群在健康和疾病调节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证明和认可。肠道菌群在调节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不同菌间的互作关系进行疾病的治疗是潜在治疗方法发展的焦点之一。除了多微生物相互作用外,肠道生态系统宿主和菌群间也有这复杂的、双向相互作用。近期一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微生物组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以克罗恩病为例,讨论了通过利用微生物组数据开发益生菌来调节微生物组的策略。
肠道菌群调节
肠道疾病治疗
菌群失调
益生菌/元
菌群调节策略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靶向肠道菌群,或可改善肌肉营养不良症
目前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群在骨骼肌疾病中的潜在影响。近期发表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发现在DMD(杜氏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中粪便微生物群组成以及SCFA相关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通过补充SCFA可以恢复模型小鼠的肌肉力量、自噬功能和防止与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相关的过度炎症产生,其疗效与DMD的标准缓和治疗药物相当。该发现可能提出了一种新的DMD疾病治疗策略,并可能适用于其他肌肉营养不良症。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炎症
自噬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如何促进大肠杆菌生长?
肠道炎症会破坏菌群的组成,导致肠杆菌科家族成员的扩增,同时肠道代谢图谱发生变化。代谢的变化如何影响菌群和宿主需要进一步研究。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肠道炎症期间,肠道上皮细胞释放乳酸,肠杆菌科成员——E coli和沙门氏菌可利用乳酸增加其适应性。即在肠道炎症和生物失调期间,代谢产物可用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结肠炎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成紊乱。
肠道炎症
菌群失调
乳酸
肠上皮细胞
吗啡
吗啡导致肠组织损伤和菌群失调?中性粒细胞是关键!
肠道菌群生态系统与宿主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沟通,是决定粘膜免疫稳态或炎症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已被证实可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调,伴随着肠组织炎症增加。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首次提供直接证据证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吗啡诱导的肠道组织损伤和肠道微生物失调。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对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相关的胃肠功能障碍提供治疗益处。
吗啡
中性粒细胞
组织损伤
菌群失调
前列腺癌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失调可促进前列腺癌
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尤其是人类恶性肿瘤的病展以及耐药性)有关,但肠道菌群是如何影响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未知。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毛向明、卢建明以及广州医科大学Lv Daojun合作在Microbiome发表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暴露导致小鼠肠道中变形菌门富集、肠道通透性以及瘤内 LPS 升高,并通过 NF-κB-IL6-STAT3 轴促进小鼠前列腺癌的进展。因此,变形菌门可作为进行性前列腺癌的肠道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癌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恢复力
短期抗生素治疗后,菌群的损失和恢复情况
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但菌群的损失和恢复规律尚不清晰。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的这项研究,以移植了人类肠道菌群的小鼠为模型,发现短期抗生素治疗后,菌群整体的机构和功能可快速恢复,但有约1/3的菌群物种无法恢复,受影响的基本是低丰度菌。
肠道菌群恢复力
基础研究
抗生素
菌群失调
恶性肿瘤
癌症诱发回肠病和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和肠外恶性肿瘤有关,但癌变是否以及如何促使菌群组成的转变,从而使其自身受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50%的移植性肠外恶性肿瘤都引发了β-肾上腺素能受体依赖性回肠粘膜萎缩,这与肠道通透性增加、梭菌为主的持续性菌群失调和癌症生长有关。提示我们,应激性回肠病是肠外恶性肿瘤的必然结果,需要进行治疗。
恶性肿瘤
回肠病
菌群失调
腹泻
肠道相关的cGMP或介导结肠炎和菌群失调
胃肠肽激素鸟苷酸和尿鸟苷酸的靶标受体鸟苷酸环化酶C(GC-C)的激活型突变和细菌热稳定性肠毒素都可导致早发性腹泻和慢性炎症性肠病(IBD)。GC-C通过产生cGMP和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II调节肠道离子和液体分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构建鸟苷酰环化酶C(Gucy2c)基因的激活型突变小鼠,发现突变小鼠的肠道cGMP增加,导致整体内环境平衡丧失、液体离子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结肠炎易感性。此外,该突变小鼠可作为IBD相关的GUCY2C介导的分泌性腹泻,以及GC-C激活引起的更普遍的感染性腹泻疾病相关的临床前模型。
腹泻
模型小鼠
结肠炎
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
生境过滤:宿主如何掌控菌群滋养性免疫?(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上发表的最新综述,讨论菌群滋养性免疫的宿主生境过滤如何调控菌群的数量、组成和空间分布,以及在对菌群失调再平衡中的作用机理。
菌群失调
免疫代谢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失调的菌群、衰老的免疫与狼疮的病发(综述)
老年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存在重叠的临床症状,包括感染、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这可能是两种人群中相似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造成的结果。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和老年人群中存在导致炎症和衰老的多种形式的免疫失调,菌群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渐渐被揭示。近期发表于Autoimmunity Reviews的一篇综述介绍了衰老和狼疮患者类似的菌群失调的变化,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在这两组人群中所见的显著的重叠的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免疫衰老
菌群失调
综述
大肠杆菌病
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肉鸡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是一种威胁公众健康、家禽生产和经济利益的疾病。目前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通过药物控制,但是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以及误用常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其肠道菌群的系统特性以及病原菌的生长方式尚不清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米双利和郭翀晔研究团队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病鸡和健康肉鸡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比较,发现来自非大肠杆菌菌株的协同耐药性可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抗生素胁迫下的存活,而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增强T4SS/T6SS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自身竞争和扩大生存空间,表明肠道微生态在禽类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病
肉鸡
肠道微生态
菌群失调
分泌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国内团队:揭示菌群失调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机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an Wang、Guanghe Fei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Daxiong Zeng合作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发表文章,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和病人中,出现菌群失调,miR-122和miR-30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菌群失调相关的miR-122和miR-30a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IL-17a的产生而导致COPD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
microbiota
MiRNA
IL17a
环境健康
上海海洋大学:塑料微粒影响鱼类肠道功能
塑料微粒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易被水生动物如浮游生物、贝类和鱼类摄入并在体内聚集,不仅严重影响鱼类健康和生存,还会对深海的生态系统和吃鱼的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上海海洋大学的温彬和陈再忠团队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篇文章,以孔雀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聚苯乙烯塑料微粒对鱼肠道功能和菌群组成的影响,表明长时间的塑料微粒暴露可降低鱼类的消化性能、诱导肠道免疫反应并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加深了对塑料微粒毒性机理的理解。
环境健康
Microplastic
microbiota dysbiosis
Digestion
Immunity
艰难梭菌感染
Cell子刊:临床药物Ebselen或可用于治疗CDI
艰难梭菌感染(CDI)已成为医院和社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使用抗生素万古霉素、甲硝唑、非达霉素等治疗CDI面临着治愈率低和易复发等问题,亟需发掘用于治疗CDI的新型药物分子。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安全性高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ebselen在仓鼠和小鼠CDI模型中表现出色,或可用于人体治疗。
艰难梭菌感染
ebselen
ebselen
microbiome diversity
antibitoic treatment
微生物互作
Nature子刊:密歇根克雷伯菌或可抑制大肠杆菌定植
肠道菌群中含有有益的微生物,可以防止病原体的定植。抗生素治疗会破坏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对病原菌的抵抗。Nature Microbiology最近发表的文章,研究了小鼠同笼饲养对密歇根克雷伯菌抑制大肠杆菌定植的影响。结果显示,密歇根克雷伯菌可能通过营养竞争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的定植。同时,研究还表明,密歇根克雷伯菌延缓了病原体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延长了小鼠存活时间。本研究提示,宿主间传播/共享的微生物或可抑制病原菌的定植,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互作
抗生素处理
菌群失调
大肠杆菌
密歇根克雷伯菌
非传染性疾病
Science:菌群或是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传染性成分(观点)
过去一个世纪中,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不少非传染性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提出,正如致病微生物可在个体之间传播,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在个体间传播,从而可能使得非传染性疾病也具有“传染性”。这一观点为传统的非传染性疾病概念添加了新的元素,或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启示。
非传染性疾病
菌群失调
科赫法则
Dilay Cansever
Ekaterina Petrova
癌症
Nature Reviews:膳食模式与患癌风险(综述)
多个系统研究和荟萃分析报告了特定癌种与饮食模式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发表在Nature Reviews Cancer的重磅综述,总结了该领域的现状,分析不同饮食模式与患癌风险之间的联系,饮食模式涉及西式饮食、健康饮食、高肉类饮食、地中海饮食等。不同饮食模式与患癌风险相关联的潜在机制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表观遗传、免疫功能、代谢、激素紊乱及氧化应激等。
癌症
饮食模式
菌群失调
表观遗传
炎症与免疫
宿主-菌群互作
从进化的视角看营养过剩与炎症性疾病(观点)
炎症性疾病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病快速增加,《mBio》近期发表的观点性文章,从进化的角度提出假说,特别强调了肠粘膜菌群的作用,以及禁食等对菌群的“重置”作用在健康中的意义,对于理解现代化、菌群失调与炎症性疾病的关联,有一定参考意义。
宿主-菌群互作
Dysbiosis
fasting
holobiont
host-microbe homeostasis
功能性胃肠疾病
Nature子刊: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
小肠细菌过生长与功能性胃肠病有关。《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小肠菌群发生了改变,且低纤维、高糖饮食可能有助于病症恶化。该结果对于开发针对性菌群干预、饮食干预手段具有参考价值。
功能性胃肠疾病
小肠菌群
菌群失调
Jia Sun
Li‐Long Pan
口腔菌群
化疗诱导的口腔粘膜炎与口腔菌群失调
口腔粘膜炎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化疗诱导的口腔粘膜炎与口腔细菌群的失调相关,且这种失调可加剧药物诱导的上皮损伤,改善口腔细菌失调或是缓解口腔粘膜炎的新思路。
口腔菌群
Cancer
Chemotherapy
Microbiome
Mucosal-microbial cross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