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微生态
文章数:11篇
剖腹产
邱琇+何健荣:剖腹产影响学龄前儿童肠道微生态
迄今为止剖腹产对婴儿期以上儿童肠道微生态特征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不足以探索菌群功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队列研究室的邱琇、何健荣及团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最近研究成果,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检测剖腹产对学龄前儿童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同时对菌群代谢功能进行检测,数据表明剖腹产或可引起梭菌属的显著富集,同时影响维生素代谢途径。
剖腹产
学龄前儿童
其他
基础研究
肠道微生态
慢性肉芽肿病
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慢性肉芽肿病是由粒细胞内过氧化物杀菌力缺乏而造成的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白细胞功能缺陷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生全身各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多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白色念珠菌和放线菌等感染。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最新文章揭示慢性肉芽肿病患者与健康个体呈现出差异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并且提示是否患有炎症性肠病也显著影响着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
慢性肉芽肿病
肠道微生态
炎性肠疾病(IBD)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左涛等Cell子刊:药物使用后肠道菌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中的作用(评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后往往联用各种抗生素和非抗生素药物,以改善治疗并发症、对抗移植物抗宿主表现和继发性病原体感染等。然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时间使用药物可能会极大地重塑肠道微生物群,并导致各种临床反应。近期,中山大学左涛组受Cell Host & Microbe邀稿撰写述评,讨论肠道微生态在药物使用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结局的中间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使用
辅助疗法
肠道微生态
血液恶性肿瘤
可食用昆虫
Nature子刊:可食用昆虫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仍待研究(观点)
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对于营养代谢、病原体抑制和免疫调节至关重要,并且受饮食影响很大。可食用昆虫是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良好来源,但与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不同,它们还含有膳食纤维和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ω-3脂肪酸。Nature Food最新观点性综述总结了食用昆虫对微生物组的潜在影响,表明昆虫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以几丁质和几丁质衍生物形式存在的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组,但这些成分如何促进人类营养和肠道健康还需要更多研究。
可食用昆虫
肠道微生态
其他
基础研究
几丁质
生物活性肽
中南林科大:食源性活性肽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综述)
食源性活性肽(FDAPs)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善人类健康。然而,很少有综述总结和强调FDAPs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方面的作用机制。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梁盈等人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的一项综述总结和讨论了FDAPs的潜在食物来源、生理功能以及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全面研究FDAPs的消化、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FDAPs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生物活性肽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
大肠杆菌病
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肉鸡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是一种威胁公众健康、家禽生产和经济利益的疾病。目前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通过药物控制,但是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以及误用常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其肠道菌群的系统特性以及病原菌的生长方式尚不清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米双利和郭翀晔研究团队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病鸡和健康肉鸡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比较,发现来自非大肠杆菌菌株的协同耐药性可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抗生素胁迫下的存活,而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增强T4SS/T6SS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自身竞争和扩大生存空间,表明肠道微生态在禽类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病
肉鸡
肠道微生态
菌群失调
分泌系统
菌群
Nature Outlook:与致癌菌斗争到底
该篇Nature Outlook专题文章介绍了几种与癌症(主要是胃癌和肠癌)密切相关的细菌。作者指出,针对这些致癌菌,应开发出一些靶向的药物、疫苗或噬菌体来定向消灭这些致癌菌。同时作者也提到了比较火的粪菌移植疗法。去年,接受粪菌移植的病人出现了不良事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92595153),使大家对粪菌移植疗法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与直接移植捐赠者粪菌相比,移植经过精心设计的菌群或许安全性更高。微生物疗法也应针对特定肿瘤进行定制。
菌群
观点
肠道微生态
癌症
群落多样性
菌群多样性的驱动因素(观点)
如何得到一个有益的菌群?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至少在多样性指标上,并非越多越好。而我们现在甚至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多样性的驱动机制。mBio上的这篇观点论文对已有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试图解读菌群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群落多样性
肠道微生态
动物菌群
荟萃分析
A Sloan Devlin
肠道微生态
【营养前沿】肠道微生态研究,为抵抗致病菌感染找到营养解决方案
① 肠道菌群可以合成维生素等与机体健康有关的代谢产物;反之,这些物质又影响“人体-肠道菌群-病原菌”之间的关系。② 肠道分泌凝集素可以促进致病菌沙门氏菌在肠道的定植,降低拟杆菌属丰度,减少维生素B6的合成。③ 沙门氏菌感染时,补充拟杆菌属和维生素B6可以加速病原菌清除,减轻肠道炎症反应。④ 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发展,对“人体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病原菌”的关系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未来有望从这一角度找到对抗病原菌的新方法。
肠道微生态
免疫系统
病原菌
肠道菌群
salmonella
肠道微生态
郑钜圣:人类营养、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郑钜圣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复杂疾病的人群研究,以及营养在其中的干预作用。
肠道微生态
二型糖尿病
营养
肠道微生态
庞艳莉:肠道微生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研究员庞艳莉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相关的肠道免疫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肠道微生态
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