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中性粒细胞
文章数:47篇
中性粒细胞
Nature Reviews:IBD中的中性粒细胞(综述)
近期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IBD中可能发挥有害及保护的双重作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讨论了中性粒细胞在IBD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与肠道菌群的互作。
中性粒细胞
综述
菌群-免疫互作
IBD
新冠
Nature子刊:肠道白色念珠菌或导致重症新冠患者的持续性免疫激活
多种涉及全身免疫激活的疾病与胃肠道真菌生态失调有关。重症新冠肺炎(sCOVID-19)患者也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否持续性影响宿主免疫状况还不清楚。近日,Nature Immunology发表研究文章,发现sCOVID-19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b)抗体,而肠道C.ab通过升高血液和肺部中性粒细胞、持续改变粒细胞祖细胞转录特征而诱发持续的抗真菌免疫激活。作者还发现靶向IL-6受体的托珠单抗能够降低sCOVID19患者的C.ab 抗体,这种针对肠道真菌病原体的治疗策略或有助于控制sCOVID-19等炎症性疾病活跃期间的免疫过度激活。
新冠
研究论文
肠道真菌
白色念珠菌
中性粒细胞
断奶应激
印遇龙+尹杰+熊霞:断奶仔猪肠道真菌群有何特征?
在全球畜禽养殖业禁用促生长抗生素背景下,断奶仔猪腹泻问题愈加突出,腹泻防控成为断奶仔猪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仔猪腹泻的诱因复杂多样,其相关分子机制有待深入解析。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熊霞、湖南农业大学尹杰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断奶腹泻仔猪粪便中真菌Candida Tropicalis丰度显著降低,代谢物磷酸胆碱含量显著升高,断奶应激会导致形成的氧自由基通过激活dectin-1基因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生成,进而杀死Candida Tropicalis,值得关注。
断奶应激
真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热带念珠菌
艰难梭菌
瑞金医院:艰难梭菌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和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加剧结肠炎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结肠炎的进展有关。近日,瑞金医院彭奕冰和毛恩强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现肠道菌群和中性粒细胞聚集与艰难梭菌加剧的结肠炎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艰难梭菌
DSS诱导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GPR120
GPR120增强中性粒细胞控菌功能,抑制肠道炎症
作为ω-3 PUFA的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在脂肪细胞、肥胖和糖尿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探索,然而,GPR120在调节肠道菌群稳态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来自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GPR120敲除小鼠上使用啮齿柠檬酸杆菌或DSS诱导结肠炎模型,证明GPR120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控制肠道细菌功能来抑制肠道炎症和感染。
GPR120
中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肠炎
炎症性疾病
Science子刊:CD47或可阻止Ptpn6缺陷小鼠的致死性炎症疾病
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CD47或可改善Ptpn6spin小鼠的致死性炎症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炎症性疾病
CD47
中性粒细胞
人β-防御素-2
Science子刊:人β-防御素2或可缓解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人β-防御素2(hBD-2)是一种上皮细胞产生的内源性宿主防御肽,除了抗菌功能之外,还可在髓系细胞的CCR2及CCR6的介导下发挥免疫调节功能。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及aGVHD小鼠中,可观察到肠道β-防御素的表达分别低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结肠炎小鼠。在aGVHD小鼠中,hBD-2可缓解疾病严重程度,提高生存率,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减少回肠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通过抑制TCR信号以减少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及活化。
人β-防御素-2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中性粒细胞
TCR信号
研究论文
吗啡
吗啡导致肠组织损伤和菌群失调?中性粒细胞是关键!
肠道菌群生态系统与宿主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沟通,是决定粘膜免疫稳态或炎症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已被证实可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调,伴随着肠组织炎症增加。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首次提供直接证据证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吗啡诱导的肠道组织损伤和肠道微生物失调。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对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相关的胃肠功能障碍提供治疗益处。
吗啡
中性粒细胞
组织损伤
菌群失调
抗肿瘤免疫
Nature子刊:中性粒细胞与CD8+ T细胞的肿瘤内互作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CD8+ T细胞是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实体瘤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其与其它免疫细胞的互作如何影响临床结局尚未明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肿瘤浸润的CD15高表达中性粒细胞可与CD8+ 效应记忆T细胞互作,促进后者表达颗粒酶K(GZMK),从而降低肠道上皮的E-cadherin表达,最终促进肿瘤进展。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GZMK的CD8+ 效应记忆T细胞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抗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CD8+ 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Science子刊: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自身免疫病的新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的慢性炎症。皮肤表面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皮肤菌群的失调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也与SLE发生存在潜在关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文章,揭示了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IL-23/IL-17信号轴加剧小鼠SLE样自身免疫性炎症的新机制,加深了人们对皮肤菌群失调以及上皮-免疫串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关系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皮肤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腹主动脉瘤
张群业等Cell子刊:肠道菌群失调或与腹主动脉瘤的发展有关
腹主动脉瘤(AAA)主要由动脉壁退行性病变引起,属于动脉扩张性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非手术干预方法。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群业、张澄和山东省立医院王哲及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33例AAA患者和31名健康人,发现患者存在显著的肠道菌群失调,菌群代谢途径和代谢谱也发生显著变化,多种抗炎、抗氧化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LPS等途径富集。基于动物实验,发现肠罗斯氏菌及其代谢物丁酸盐显著抑制腹主动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显著改善AAA的多种病理改变,有效减缓了疾病的进展。总之,本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有效干预AAA提供了新靶点,值得关注。
腹主动脉瘤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及代谢物
IBD治疗
Nature子刊:IL-22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招募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ustekinumab的耐药相关
IL-22在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存在争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IL-22介导的趋化因子表达对于中性粒细胞向结肠组织的招募十分重要,而IL-22调控的转录谱的富集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ustekinumab治疗的不应答相关。
IBD治疗
IL-22
研究论文
中性粒细胞
啮齿动物(小鼠)
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如何调控结肠炎?
Card9作为IBD易感基因之一,已被证明对肠道炎症和真菌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细胞来源和机制尚不清楚。近期Gut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而非其他细胞中的CARD9通过控制线粒体代谢和细胞存活从而抑制结肠炎,该研究为探究CARD9在中性粒细胞线粒体中的作用及其在肠道炎症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结肠炎
CARD9基因
中性粒细胞
线粒体代谢
细胞存活
皮肤免疫
Cell子刊: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联动,维持皮肤的菌群和免疫稳态
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角质细胞来源的防御素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的受体Mrgpra2a/b,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IL-1β和CXCL2,保护皮肤菌群平衡,促进宿主的抗菌防御。
皮肤免疫
角质细胞
中性粒细胞
神经再生
Nature:间歇性禁食促神经再生,菌群代谢物立大功
哺乳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中,缓慢的轴突再生速度限制了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能力。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能促进模型小鼠的周围神经再生,这种作用是由肠道菌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色氨酸代谢物吲哚-3-丙酸(IPA)介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IPA通过免疫介导的机制,促进感觉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这些发现为利用肠道菌群产物治疗神经损伤、促进神经恢复,提供了新依据。
神经再生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肠道菌群
吲哚-3-丙酸
中性粒细胞
簇细胞
Science子刊:肝外胆管系统中簇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互作
簇细胞(tuft细胞)是一种少见的上皮细胞类型,虽然在胆囊和肝外胆管的黏膜普遍存在,但研究较少。Science Immunology最新发表的文章,揭示了胆汁酸循环中一种全新的簇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作机制。
簇细胞
中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肝转移
武汉协和医院:KIAA1199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
先前的研究发现,KIAA1199在结直肠癌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涛团队与任精华团队在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KIAA1199的高表达与肝转移相关。在结肠癌小鼠模型中,KIAA1199可通过TGFβ-CXCL3/1-CXCR2轴增加肝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遗传阻断或药物抑制KIAA1199,可恢复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抑制肿瘤进展,并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
结直肠癌肝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KIAA1199
肠道免疫
肠道IL-33可增强血小板活性,并促进急性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招募
外周的5-HT主要来自于胃肠道,但肠道局部免疫应答如何通过5-HT调控全身的生理功能尚未明确。来自Blood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中的IL-33可通过促进5-HT释放以激活血小板,并促进中性粒细胞向急性炎症部位的招募。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33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促进血栓形成,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直肠出血
在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的形成过程中,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促进染色质解凝。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粘膜溃疡处,纤维蛋白的形成与直肠出血呈负相关。在纤维蛋白层中,富集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NET。机制上,在结肠粘膜损伤后产生的初级血凝块中,中性粒细胞以PAD4依赖性方式形成NET,将血凝块重塑为免疫性血栓(immunothrombus),从而限制直肠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
IBD
Nature子刊:揭示部分IBD患者对治疗不应答的机制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部分IBD患者中,溃疡部位表现出中性粒细胞高度浸润、成纤维细胞活化及上皮细胞丢失等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以依赖于IL-1R信号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上述特征与患者对多种疗法(抗TNF、抗整合素、皮质类固醇等)的不应答相关。该研究结果或有助于IBD的精准医疗,并揭示了阻断IL-1信号以治疗IBD的生物学原理。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队列研究
成纤维细胞
丁酸
刘占举+李明松:丁酸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善肠炎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明松与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报道了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结肠炎模型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并揭示了相关生物学机制,为治疗IBD提供了新见解。
丁酸
中性粒细胞
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
IBD治疗靶点
Science子刊:治疗IBD的新靶点
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对抗TNF及α4β7单抗治疗不应答的IBD患者的炎症结肠部位,ChemR23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粘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相关。ChemR23激动性抗体可促进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并减少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缓解小鼠的急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及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IBD治疗靶点
中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如何塑造大肠癌治疗反应?
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PMN)是结直肠癌(CRC)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促进肿瘤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或加重CRC患者病情。在急性结肠损伤中,PMN可增加DNA双链断裂(DSB)负担,并通过micro-RNA依赖的同源重组(HR)修复的抑制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最新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发现,在急性结肠损伤中,中性粒细胞可塑造DSB修复反应,影响CRC进展并增加对DNA修复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中性粒细胞
Ku70
microRNA
菌群-免疫互作
中山三院:肠道菌群可参与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是老年人中的高发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陆正齐团队与项鹏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CSV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且菌群变化与神经影像学及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相关。在体外,aCSVD患者的菌群或细菌提取物可通过激活RORγt信号,增加中性粒细胞的IL-17A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菌群-肠-脑-免疫轴在aCSV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IL-17A
中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姜辣素
生姜中的姜辣素或可缓解自身免疫疾病
姜具有抗炎症及抗氧化效应。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姜辣素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缓解狼疮小鼠模型及抗磷脂综合征小鼠模型的疾病相关表型。
姜辣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狼疮
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皮肤菌群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以修复皮肤损伤
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皮肤共生菌群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皮肤菌群通过TLR2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CXCL10,以招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至损伤皮肤处;同时,CXCL10与皮肤细菌DNA形成复合物,激活pDC以产生I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可激活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以产生组织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对损伤皮肤的修复。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皮肤菌群
抗真菌免疫
Cell子刊:肺部的免疫细胞互作促进抗真菌防御
烟曲霉菌感染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侵袭性曲霉病(IA)的常见原因,宿主对于IA的防御依赖于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Mo-DC)。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肺部的Mo-DC及中性粒细胞在烟曲霉菌感染后,可通过分泌CXCL9及CXCL10,招募血液中的CXCR3+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进入肺部,而CXCR3+ pDC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抗真菌防御应答。
抗真菌免疫
Aspergillus fumigatus
CXCR3
CXCL9
CXCL10
结直肠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皮细胞如何促进炎症相关大肠癌发展?
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ATF样3(BATF3)蛋白通过调节常规1型树突状细胞(cDC1)的发育,在感染和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BATF3在结肠炎和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Mucosal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上皮来源的BATF3依赖于炎症刺激来促进CAC发展,而BATF3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结肠炎和CAC的诊断指标。
结直肠癌
炎症相关癌症
BATF3
CXCL5
中性粒细胞
绿脓杆菌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液菌群
中性粒细胞浸润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痰液中性粒细胞的弹性蛋白酶活性是支气管扩张的生物标志物。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观察性横断面研究,在185名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发现,痰液中性粒细胞的弹性蛋白酶活性升高与痰液菌群的多样性降低、丰富度降低及假单胞菌属(尤其是绿脓杆菌)的富集相关。
绿脓杆菌
弹性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
支气管扩张
横断面研究
饮食-免疫互作
Science子刊:高盐饮食抑制抗菌防御的机制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通过增加尿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水平,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抗菌功能,以恶化致病菌诱导的肾盂肾炎。相似地,在健康人体内,1周的高盐饮食干预也可导致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抗菌功能的受损。该研究结果提示,细菌感染期间应避免高盐饮食的摄入。
饮食-免疫互作
中性粒细胞
抗菌防御
高盐饮食
饮食-免疫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