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L-33
文章数:13篇
肝再生
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肠-肝轴机制
肝再生不足会导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和小肝综合征。确定新的治疗靶点以增强肝脏再生能力仍然是当务之急。发表在Hepat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白介素-33(IL-33)在部分肝切除术的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阐明了其潜在的机制,表明靶向IL-33/ST2/5-羟色胺通路有可能降低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和小肝综合征的风险。
肝再生
肠-肝轴
IL-33
p70S6K
5-羟色胺
IL-33
PNAS:白介素33或是妊娠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
本研究通过系列的细胞/动物实验,证明IL-33在妊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现IL-33缺陷母鼠的早期妊娠损伤与子宫淋巴细胞的2型细胞因子反应受损,以及子宫微环境中精氨酸酶-1+巨噬细胞的减少均有关。产生IL-33的非免疫细胞和ST2+免疫细胞之间的串扰,可能是影响小鼠妊娠进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IL-33
研究论文
小鼠
母胎界面
妊娠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嗜酸性粒细胞如何维持肠道稳态
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感知肠道菌群定殖后诱导肠道上皮细胞释放的IL-33,从而维持肠道绒毛完整性、肠道上皮细胞更新、肠道屏障功能及成熟巨噬细胞的招募,从而维持肠道稳态
菌群-免疫互作
嗜酸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抗寄生虫免疫
中外合作Cell子刊:肠道如何抗击寄生虫?新机制揭晓
上皮是粘膜屏障和宿主免疫的组成部分。蠕虫感染后,肠上皮细胞分泌“警报素”细胞因子,如IL-25和IL-33,以启动2型免疫反应,从而排出蠕虫并耐受。然而,对于蠕虫感染和由此产生的细胞因子环境如何驱动上皮重塑和协调分泌,目前尚不清楚。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阮海斌团队与南京大学的林兆宇和团队合作在Immunity发表文章,发现蠕虫感染导致上皮细胞中STAT6的O-GlcNAc修饰增加,进而驱动产IL-25的簇细胞分化,并通过促进GSDMC裂解孔形成,帮助IL-33的非常规分泌,促进2型免疫反应。
抗寄生虫免疫
上皮细胞
簇状细胞
IL-33
IL-25
肿瘤微生物组
Cell子刊:肿瘤真菌促进IL-33分泌和2型免疫反应,驱动胰腺癌进展
TH2细胞和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可通过分泌促肿瘤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3)来刺激肿瘤生长。这些2型免疫细胞如何迁移到肿瘤微环境中,其机制尚不清楚。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表明,胰腺癌中,致癌突变KrasG12D可增加癌细胞分泌IL-33,且该过程依赖于肿瘤中的真菌(可能移位自肠道)。这些由癌细胞分泌的IL-33可促进肿瘤中的2型免疫反应,从而加速癌症进展。这些发现揭示了驱动胰腺癌进展的新机制,表明由肿瘤内真菌组驱动的IL-33分泌通路,或能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
肿瘤微生物组
真菌组
胰腺癌
2型免疫反应
基础研究
肠道免疫
肠道IL-33可增强血小板活性,并促进急性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招募
外周的5-HT主要来自于胃肠道,但肠道局部免疫应答如何通过5-HT调控全身的生理功能尚未明确。来自Blood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中的IL-33可通过促进5-HT释放以激活血小板,并促进中性粒细胞向急性炎症部位的招募。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33
菌群-免疫互作
南方医院:可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菌代谢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的刘克玄、刘卫锋与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普伐他汀可通过激活IL-33/ST2信号通路,促进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释放IL13,从而抑制小鼠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另外,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中,可观察到术前的粪便普伐他汀水平与术后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呈负相关。
菌群-免疫互作
缺血/再灌注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食物过敏
江南大学孙嘉:GPR109A在食物过敏中的保护性作用
既往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109A(GPR109A)在肠上皮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表达,近期江南大学的孙嘉团队在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口服卵清蛋白(OVA)致敏诱导的小鼠食物过敏模型中,GPR109A缺乏会导致肠道屏障损害,并促进IL-33的产生和增强2型免疫反应,从而恶化食物过敏的症状。
食物过敏
Gpr109a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细胞分化
Nature子刊:Sprouty2限制肠道簇状和杯状细胞的数量
肠道细胞分化的动态调节对于体内平衡和对损伤或炎症的反应至关重要。Sprouty2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调节因子,它控制包括PI3K和MAPK在内的与分化有关的通路,并在炎症性肠病中失调。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结肠上皮的Sprouty2通过GSK3β介导的上皮IL-33的分泌抑制从而调控小肠簇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分化。
肠细胞分化
Sprouty2
GSK3β
IL-33
肠道上皮细胞
抗寄生虫免疫
IL-33介导的抗寄生虫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通过组织产生的警报素感知寄生虫感染,并启动2型免疫应答。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寄生虫感染小鼠模型中,寄生虫感染驱动释放的IL-33作为警报素,可介导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的扩增及IL-9的产生,从而快速激活肥大细胞,以促进寄生虫的肠道排出。
抗寄生虫免疫
IL-33
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
IL-9
肥大细胞
寄生虫感染
Cell子刊:IL-33促进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维持肠内稳态
胃肠道由于环境刺激,它会遇到并整合各种免疫刺激和神经元反应,被认为是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肠嗜铬细胞(EC)作为肠上皮上的化学传感器,被认为能将环境信号转化为5-羟色胺(5-HT)的产生,从而促进肠道生理学。Immunity近期发表美国NIH国家癌症研究院的吴船团队的文章,发现EC依赖于ST2(IL-33受体)感知IL-33,激活PLC-γ1,引发钙内流,产生大量的5-HT,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寄生虫的清除。
寄生虫感染
IL-33
5-羟色胺
肠嗜铬细胞
胃癌
Nature子刊:肥大细胞动员巨噬细胞促进胃癌发展
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发展,造血来源的肥大细胞是长寿型分泌细胞,通过对环境改变做出应答从而发挥哨兵的功能,但肥大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有争论。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提出在胃癌中,肥大细胞被肿瘤上皮细胞分泌的IL-33活化后可分泌巨噬细胞趋化因子,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积累,促进肿瘤发展。
胃癌
肥大细胞
IL-33
巨噬细胞
IL-11
肠道免疫
Nature子刊:受肠道菌群调控的IL-33激活ILC2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艰难梭菌感染小鼠后,IL-33表达上调并激活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从而抑制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上皮损伤及死亡。在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中,IL-33信号通路也影响了患者的死亡率。另外,IL-33的表达受到肠道菌群的调控。
肠道免疫
艰难梭菌感染
肠道免疫
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
I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