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寄生虫感染
文章数:27篇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对马来西亚土著居民肠菌的影响高度依赖于环境?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工业化社会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较典型的特征,但传统生活方式下的土著居民的微生物群落更类似于古人菌群。然而,目前关于这些人群肠道样本的宏基因组数据仍然缺乏,且与土壤传播的蠕虫感染间的关联尚不清楚。近日,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56名来自吉隆坡的城市居民和351名来自5个村庄的土著居民,发现寄生虫对马来西亚土著居民肠道菌群的影响高度依赖于环境,阿苯达唑对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解释驱虫研究的混淆因素。此外,土著居民的肠道菌群仍存在大量的未注释序列,未来可进一步开发探索。
寄生虫感染
土著居民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寄生虫感染
Science子刊:肠系膜脂肪组织影响肠道寄生虫感染
脂肪组织与宿主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有关,但它如何影响寄生虫感染仍不清楚。近日,发表在Science Immunollgy上的文章,利用RNA-seq、代谢组学、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研究感染肠道多形螺旋线虫的小鼠脂肪组织,发现TH2和基质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相互作用,协调脂肪组织重塑并有助于肠道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寄生虫感染
肠系膜脂肪组织
肠道寄生虫
Nature子刊:鞭虫幼虫如何在肠道定植?
人类寄生虫鞭虫定植于宿主盲肠并致病,其幼虫侵入宿主上皮细胞并建立感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这项研究,通过鞭虫感染小鼠(体内)和小鼠盲肠类器官(体外)模型以及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鞭虫幼虫在感染早期侵入和定植肠上皮形成合胞隧道的过程,揭示了鞭虫与宿主肠上皮细胞的互作。
肠道寄生虫
宿主-寄生虫互作
寄生虫感染
肠-皮肤轴
肠道寄生虫感染影响皮肤免疫应答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小鼠后,可促进CD4+ T细胞从肠道向皮肤的迁移,从而改变皮肤CD4+ T细胞的组成,表现为寄生虫特异性Th2细胞的比例上调,并抑制皮肤对其它抗原的记忆性免疫应答。
肠-皮肤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
利用肠道类器官模型研究寄生虫感染的致病机制
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基于人十二指肠活检样本来源的三维类器官,构建了二维肠道上皮模型,发现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可调控肠道上皮的转录应答,并通过激活cAMP-PKA通路及调节紧密连接结构,从而诱导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寄生虫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类器官
十二指肠贾第虫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抑制肠上皮tuft细胞的扩增
寄生虫可通过多种策略逃避宿主的2型免疫应答。肠道上皮的tuft细胞可起始肠道中的2型免疫应答,在IL-4及IL-13的作用下可与杯状细胞共同快速扩增。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肠道类器官中及小鼠体内,寄生虫感染可抑制tuft细胞的扩增。
寄生虫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tuft细胞
肠神经胶质细胞
Nature:肠神经胶质细胞在肠道免疫和组织修复中有关键作用
肠道的组织稳态维护和损伤修复需要多种细胞类型的综合作用,包括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其中,肠神经胶质细胞(EGC)的相关作用仍待深入揭示。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以肠道感染多形螺旋线虫的小鼠为模型,表明EGC中的IFNγ信号是维护肠道稳态的一个核心,并揭示了IFNγ-EGC-CXCL10轴在肠道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中的关键作用。
肠神经胶质细胞
寄生虫感染
肠道免疫
组织修复
肠道免疫
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IL-27促进肠道抗寄生虫免疫应答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IL-27通过诱导CD8αα+ CD4+ 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化,以提供针对寄生虫感染的肠道免疫防御。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上皮细胞
寄生虫感染
弓形虫慢性感染或增加结肠炎风险
很多宠物爱好者可能对弓形虫并不陌生。此前研究表明,刚地弓形虫感染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肠炎,在慢性感染期间可恢复,但对粘膜应答的长期影响尚未明确。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刚地弓形虫的慢性感染可增加小鼠的结肠炎易感性,并揭示了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寄生虫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肠炎
p53
Nature子刊:p53可增强针对寄生虫的肠道2型免疫应答
p53在肿瘤抑制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揭示,但其在寄生虫感染及肠道2型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未明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p53可通过上调靶基因Lrmp的表达,以促进簇状细胞(tuft cell)的IL-25产生,从而增强小鼠针对寄生虫感染的肠道2型免疫应答。
p53
2型免疫应答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免疫
长链非编码RNA调节肠上皮的抗寄生虫能力
肠道上皮细胞对于病原体的天然免疫依赖I型干扰素免疫通路。PLoS Pathogen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隐孢子虫感染的肠上皮细胞后,I型干扰素可以上调长链非编码RNA NR_033736的表达,进而增强上皮细胞对隐孢子虫的防御作用;NR_033736参与了对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节。该结果对于阐释长链非编码RNA在肠上皮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肠道免疫
长链非编码RNA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
抗寄生虫免疫
IL-33介导的抗寄生虫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通过组织产生的警报素感知寄生虫感染,并启动2型免疫应答。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寄生虫感染小鼠模型中,寄生虫感染驱动释放的IL-33作为警报素,可介导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的扩增及IL-9的产生,从而快速激活肥大细胞,以促进寄生虫的肠道排出。
抗寄生虫免疫
IL-33
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
IL-9
肥大细胞
菌群-宿主共进化
金头鲷的肠道菌群结构和抗寄生虫能力与生长相关遗传表型有关
宿主的基因型不仅直接影响自身表型,也可能影响共生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Microbiome近期发表一项针对金头鲷的研究,发现拥有快速生长特性的金头鲷,其肠道菌群结构与其他类型存在差异,在饮食干预情况下结构更稳定、代谢变化更多样,而且对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抵抗能力更强。该结果对于研究共生菌群-宿主共进化以及共生菌群适应性具有参考价值。
菌群-宿主共进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金头鲷
动物
寄生虫感染
Cell子刊:IL-33促进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维持肠内稳态
胃肠道由于环境刺激,它会遇到并整合各种免疫刺激和神经元反应,被认为是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肠嗜铬细胞(EC)作为肠上皮上的化学传感器,被认为能将环境信号转化为5-羟色胺(5-HT)的产生,从而促进肠道生理学。Immunity近期发表美国NIH国家癌症研究院的吴船团队的文章,发现EC依赖于ST2(IL-33受体)感知IL-33,激活PLC-γ1,引发钙内流,产生大量的5-HT,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寄生虫的清除。
寄生虫感染
IL-33
5-羟色胺
肠嗜铬细胞
肠道免疫
分析寄生虫感染后的肠道免疫应答的新方法
来自eLif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标准化流程进行优化,开发了一种从寄生虫感染后的小鼠肠道中分离单细胞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从感染后的十二指肠中分离出的数百万个免疫细胞可较精确地反映寄生虫感染后的肠道免疫应答。
肠道免疫
H. polygyrus
cell isolation
helminth infection
IMMUNOLOGY
共生生物
Science子刊:鱼类免疫球蛋白如何维持黏膜共生微生物稳态
黏膜组织作为脊椎动物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能够参与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在正常情况下,宿主的免疫系统与黏膜表面共生微生物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哺乳动物分泌型IgA能够维持黏膜组织处微生物稳态、促进微生物定植以及抵御病原菌的入侵。然而,这些功能在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是否具有一定保守性、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功能还不清晰。《Science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IgT通过维持共生微生物的平衡在鱼类黏膜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鱼类是进化史上最早有完整免疫系统的动物,对黏膜免疫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我们不断完善鱼类免疫学及对免疫系统的认知。
共生生物
黏膜免疫
虹鳟鱼
菌群-宿主共进化
IgT
性别差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宿主性别及基因型可影响肠道菌群对寄生虫感染的应答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高学团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ISME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感染寄生虫后三刺鱼的肠道菌群变化,发现感染状态、宿主性别及宿主基因型影响了肠道菌群在寄生虫感染后所发生的变化。
性别差异
动物实验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菌群互作
Runze Ouyang
寄生虫-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或可用于诊断斑马鱼的寄生虫感染
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斑马鱼在感染寄生虫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且特定肠道分类群的变化与寄生虫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或可利用肠道菌群的变化预测斑马鱼的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菌群互作
Intestine
Microbiome
Nematode
Parasitism
寄生虫
Cell子刊:寄生虫如何调节宿主免疫(综述)
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重要综述,详细介绍了寄生虫如何通过释放各类免疫调节分子,在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起到调节作用,值得一读。
寄生虫
寄生虫-免疫互作
寄生虫疗法
综述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
结肠菌群与Muc2黏蛋白协同防御阿米巴原虫
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肠菌群与Muc2黏蛋白协同作用,共同防御结肠中的阿米巴原虫。
寄生虫感染
黏蛋白
阿米巴虫
动物实验
小鼠
NLRP3炎症小体
Cell子刊:NLRP3炎症小体抑制抗寄生虫免疫
炎症小体可保护机体对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然而Cell Reports[IF:8.282]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可抑制免疫系统对胃肠寄生虫感染的抵抗作用,以其为靶点或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潜在方法。
NLRP3炎症小体
寄生虫感染
IL-18
NLRP3
exosomes
寄生虫感染
环境因素影响小鼠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易感性
PLoS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宿主肠道的寄生虫易感性。
寄生虫感染
环境因素
寄生虫感染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综述)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阐述了肠道寄生虫感染后,免疫系统是如何感知、应答、清除寄生虫的,值得仔细读读。
寄生虫感染
2型免疫反应
寄生虫感染
PLoS One:寄生虫感染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
寄生虫是肠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在发展中的斯里兰卡研究携带寄生虫的人群,并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一定程度明确了寄生虫对菌群结构的影响。很值得关注,特别推荐。
寄生虫感染
Joseph J Y Sung
Sunny H Wong
Xiansong Wang
Thomas N Y Kwong
寄生虫感染
PLoS One:寄生虫和营养限制如何影响小肠菌群?
① 寄生虫感染与营养物质可分别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相对丰度,但两者的组合效应尚未被研究;② 寄生虫感染减少了十二指肠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③ 寄生虫感染与营养限制的组合相比于单独的寄生虫感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增加,但感染程度未受影响;④ 营养限制后的动物十二指肠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最高;⑤ 在寄生虫感染的动物中,相比于营养限制后的动物,菌群的改变与免疫反应的改变更加相关。
寄生虫感染
营养限制
小肠菌群
Gagandeep Kaur
Gagandeep Kaur
旅行腹泻
JAMA:关于迁延性腹泻的必读综述
什么是迁延性腹泻?得病后怎么办?有什么办法来检测寄生虫或者致病菌?请看本文。
旅行腹泻
寄生虫感染
细菌感染
迁延性腹泻
Erica L Buonomo
克罗恩病
Science:寄生虫感染,抗炎症?
① 发达国家中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加与环境改变有关,如寄生虫感染减少、肠道菌群改变等;② 寄生虫感染能够逆转Nod2基因缺失导致的小鼠肠道异常;③ 寄生虫感染可诱发2型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性拟杆菌属的定植,同时富集有保护作用的梭菌目细菌;④ 寄生虫病高发地区,人肠道中拟杆菌目丰度降低,梭菌目增加,而除虫治疗导致梭菌目降低而拟杆菌目增加;⑤ 该结果支持卫生学假说:某些个体在基因层面上对肠道微环境的改变相对比较敏感。
克罗恩病
卫生假说
寄生虫感染
拟杆菌
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