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unny H Wong
文章数:13篇
结直肠癌
于君+黄曦等:肠罗斯氏菌或可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
肠罗斯氏菌是一种益生菌,可通过产生代谢物抑制肠道炎症,然而其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曦与团队在Gut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罗斯氏菌通过产生丁酸盐来预防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并通过诱导功能性CD8+ T细胞来提高抗PD-1的疗效。因此,肠罗斯氏菌可作为增强结直肠癌中抗PD-1功效的潜在佐剂。
结直肠癌
癌症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
肠罗斯氏菌
肥胖
黄曦+于君等:肥胖相关肠道菌群促进结直肠癌
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在介导肥胖促癌作用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黄曦、于君、Joseph J. Y. Sung与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文章,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该工作提示肥胖个体的菌群调节可能作为预防或治疗肥胖相关癌症(包括结直肠癌)的新方法。
肥胖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陈家亮、黄秀娟等:粪菌移植+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糖尿病患者效果如何?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粪菌移植和生活方式的单独干预或联合干预,发现重复粪菌移植可显著促进供体菌群的定殖,而粪菌移植+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并降低肝脏硬度。
粪菌移植
肥胖
2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结直肠癌
黄曦+于君:大肠锯齿状瘤变中的肠道菌群及分子通路(综述)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主要包括腺瘤和锯齿状息肉两大类,此前研究大多关注肠道腺瘤,但近年来对锯齿状病变的研究开始成为新热点。Gut Microbes近期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曦和于君与团队的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锯齿状瘤变的分子特征和通路,以及肠道微生物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推荐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锯齿状息肉
奇异变形杆菌
黄秀娟+于君:奇异变形杆菌或介导克罗恩病的炎症发展
变形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近期研究表明变形杆菌属物种与肠切除后的克罗恩病(CD)复发相关。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Siew C Ng)和于君与团队,近期与国外团队合作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变形杆菌属在CD患者的粪便及结肠活检样本中更常见且丰度更高,而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变形杆菌属均属于奇异变形杆菌。进一步研究发现,奇异变形杆菌在体内外均可诱导炎症应答,并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该研究提示,奇异变形杆菌可能在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奇异变形杆菌
P. mirabilis
Crohn’s disease
Inflammation
Pathogen
抗菌肽
港中大团队:抗菌肽Cathelicidin保护肠道屏障,减轻脓毒症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采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了内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对肠道屏障完整性的保护及相关机理:Cathelicidin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渗透,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活化和非活化型的维生素D3均能通过促进Cathelicidin表达来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但是只有活化型维生素D(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治疗作用。
抗菌肽
LL-37
SEPSI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
结直肠癌
于君+黄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一图读懂)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上皮细胞紧密互作,参与宿主细胞多种生理过程,如能量采集、代谢、免疫反应等。菌群研究揭示了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微生物组成及生态的变化,同时,动物模型中的功能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几种细菌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包括具核梭杆菌、部分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等。这些发现为我们利用肠道菌群的知识进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和黄曦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重磅综述,详细讨论了结直肠癌中的肠道微生态和相关临床转化研究进展,包括菌群相关的致癌机制、利用菌群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如何调节菌群进行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代谢
生物标志物
粪菌移植
香港中文大学:168项粪菌移植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Siew C Ng团队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对168项粪菌移植中的供体特征、筛选条件、管理执行、临床结果及不良事件进行了荟萃分析。
粪菌移植
粪菌移植
Nathan LaPierre
David Koslicki
Serghei Mangul
肠道真菌失调
港中大黄秀娟:肠道真菌可影响粪菌移植对CDI患者的疗效
Nature Communications刚刚上线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主导的重要研究,发现肠道中的真菌组成可影响粪菌移植(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效果,治疗后的复发情况与持续性真菌失调、供体真菌定殖不佳、患者和供体粪便中的白色念珠菌含量有关,并在小鼠模型中证实抗真菌治疗可改善白色念珠菌对FMT效果的不良影响。这些发现为筛选治疗CDI的FMT供体和提升疗效提供了新视角。
肠道真菌失调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念珠菌属
白色念珠菌
菌群-癌症关联性
于君+吴俊颖等:菌群研究助力癌症临床诊疗(综述)
微生物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肠道菌群与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癌症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了将菌群-癌症相关性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方法,对研究菌群-宿主互作、相关癌症的争端和治疗有参考价值,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菌群-癌症关联性
胃肠道癌症
肝癌
胰腺癌
Annabell Bachem
菌血症
港中大黄曦等:特定细菌的菌血症患者,要小心大肠癌!
结直肠癌(CRC)与肠道菌群中某些细菌的增加相关。Gastroenterology[IF:18.392]近期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曦和Joseph Sung合作主导的研究,通过分析1.3万多名菌血症患者,发现与CRC相关的细菌菌血症患者,之后更可能被查出CRC。该发现支持“特定肠道菌群成员促进CRC”的观点,这些CRC相关细菌可能由于肠道失调和屏障功能损伤而进入血液。因而,这些细菌的菌血症患者可能是CRC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筛查,这些CRC相关细菌或能成为大肠癌的血液标记物。
菌血症
结直肠癌
colon cancer
marker
Microbiome
噬菌体
Gut:噬菌体影响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效果
关于FMT中噬菌体作用的研究,很值得一读。
噬菌体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Gut:具核梭杆菌检测+FIT,或更好检出大肠癌
通过粪便免疫化学测试可以检测大肠癌,这个研究将粪便梭菌属检测与传统的免疫化学测试结合起来,可以改善测试,提高准确度,很值得一看。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大肠癌
粪便梭菌属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高危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