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L-22
文章数:52篇
脯氨酸
钟超Nature子刊:脯氨酸激活一种免疫细胞,维持肠道稳态
代谢调节是先天淋巴细胞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近日,北京大学钟超及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发现通过饮食限制或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Ti,一类ILC3亚群)中脯氨酸转运蛋白Slc6a7的缺失,破坏外源性脯氨酸摄取,会损害LTi活化并加重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脯氨酸在促进LTi激活并最终促进肠道稳态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脯氨酸
肠道稳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转录组
IBD治疗药物
IL-22-Fc融合蛋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b期临床试验
在临床前结肠炎模型中,IL-22通过非免疫抑制的机制表现出了疗效。Efmarodocokin alfa是一种IL-22-Fc融合蛋白。Gut上发表的一项1b期临床试验结果,在32名健康志愿者(HV)及24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efmarodocokin alfa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能够激活结肠上皮的IL-22R通路,同时显示出了初步疗效。
IBD治疗药物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1期临床试验
IL-22
鸟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可影响肠道ILC3反应
ILC3的分化和功能受到代谢的显著影响,PNAS最近研究揭示,ILC3内在的多胺生物合成有助于对肠道病原体的有效防御,但加剧自身免疫性结肠炎,或可成为在肠道疾病中调节ILC3功能的一个有趣靶点。
鸟氨酸脱羧酶
ILC3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胺代谢
IBD治疗
Nature子刊:IL-22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招募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ustekinumab的耐药相关
IL-22在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存在争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IL-22介导的趋化因子表达对于中性粒细胞向结肠组织的招募十分重要,而IL-22调控的转录谱的富集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ustekinumab治疗的不应答相关。
IBD治疗
IL-22
研究论文
中性粒细胞
啮齿动物(小鼠)
肠道类器官
肠道类器官技术揭示,IL-22对于潘氏细胞形成是必需的
IL-22在肠道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尚存争议。Cell Stem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优化人小肠类器官的培养,发现IL-22-mTOR信号轴对于潘氏细胞的形成是必需的,且IL-22可诱导所有细胞类型的宿主防御基因表达。
肠道类器官
IL-22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类器官
呼吸道菌群
王璋+陈荣昌+周宏伟等Nature子刊:靶向呼吸道菌群,改善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病,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包括两种主要的炎症内型(嗜中性粒细胞炎症和嗜酸性细胞炎症)。呼吸道菌群与COPD的表型和内型存在关联,且菌群失调可促进呼吸道炎症的发生,然而呼吸道菌群在COPD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所知甚少。Nature Microbi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璋研究员、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研究者对我国广东省两个临床中心的COPD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了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宿主多组学分析,绘制了呼吸道“微生物-代谢-宿主”互作的全景图谱,并发现在嗜中性粒细胞炎症COPD内型中,呼吸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吲哚-3-乙酸,可能通过调控IL-22介导的巨噬-上皮细胞互作,来发挥对COPD的保护性作用,为靶向呼吸道微生物-宿主互作的COPD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呼吸道菌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菌群代谢产物
吲哚-3-乙酸
药物递送
口服递送IL-22 mRNA LNP可靶向受损的肠道黏膜,缓解小鼠结肠炎
Bio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开发了一种新型脂质纳米粒,装载IL-22 mRNA后经口服递送可靶向小鼠的结肠粘膜,增加局部的IL-22表达,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
药物递送
IL-22
mRNA
脂质纳米粒(LNP)
口服递送
天然淋巴细胞
钟超团队Nature子刊:PD-1信号调控肠道稳态的新机制
抗PD-1免疫治疗是备受瞩目的癌症疗法,然而阻断PD-1信号也可能引发结肠炎等不良治疗反应,其原因尚不明确。Nature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钟超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该研究表明,在结肠的淋巴组织诱导细胞(一类3型天然淋巴细胞)中,PD-1信号通过促进细胞代谢重编程、限制过度的脂肪酸氧化,来增加其细胞因子IL-22的生成,从而发挥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的作用。这些发现为抗PD-1免疫疗法如何引起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天然淋巴细胞
PD-1
细胞代谢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粘膜免疫
Cell子刊:两种免疫细胞有序分工,保护肠道抵御细菌感染
IL-22有助于屏障部位的宿主保护,可由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产生。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分泌IL-22的天然淋巴细胞(ILCs)和T细胞通过不同的肠上皮细胞激活模式,从而在早期和晚期保护肠粘膜:IL-22+ ILCs的作用仅限于表面的IEC,限制早期细菌定植,而招募到固有层的IL-22+ CD4 T细胞则靶向隐窝的肠上皮细胞,以抑制细菌向结肠隐窝的扩散。
粘膜免疫
IL-22
细菌感染
T细胞
天然淋巴细胞
真菌-免疫互作
Cell:黏膜真菌保护肠道屏障,并促进社交行为
肠道真菌失调可能促进局部及远端病理,但肠道真菌促进稳态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人及小鼠中均鉴定出了一群与肠腔真菌组成不同的黏膜相关真菌,可通过诱导CD4+ Th细胞产生IL-22,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可促进IL-17A的产生,IL-17A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上的IL-17R,促进小鼠的社交行为。
真菌-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基础研究
肠道真菌
肠道免疫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IL-22和IL-18如何增强肠道宿主防御
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徐志文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发现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感染可诱发干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早期响应,且依赖于IL-22-Stat3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发现IL-22-Stat3信号位于IL-18介导屏障抵抗功能的上游,两者作用于干细胞和潘氏细胞,增强宿主的肠道免疫。
肠道免疫
IL-22
IL-18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IL-22
IL-22可缓解小鼠的感染后IBS
胃肠道感染后的慢性腹痛及焦虑/抑郁症状可能持续至病原体被清除,导致感染后IBS。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鼠柠檬酸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可表现出感染后IBS症状,并伴随着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芳香烃受体活性降低等变化。利用乳酸乳球菌在小鼠结肠中表达IL-22,可缓解感染后IBS。
IL-22
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后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潘氏细胞
共生菌群与细胞因子调节Fut2+潘氏细胞,助建肠道防御
潘氏细胞作为宿主防御的一部分,通过分泌α-防御素等抗菌肽。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基于岩藻糖转移酶2(Fut2)的表达,可将潘氏细胞分为Fut2+及Fut2-两个亚群,Fut2+潘氏细胞具有更多的包含抗菌肽的颗粒。共生菌群、IL-22及IL-17a对于Fut2+潘氏细胞的发育及防御功能是必需的。
潘氏细胞
肠道免疫
FUT2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营养感应
Science:免疫细胞怎样控制肠道的营养吸收?
肠道是一个多功能的器官,不仅要吸收营养,还要时刻抵御微生物的入侵,因而肠道必须能应对营养和微生物等环境信号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改变。Science最新发表的研究,揭示了肠道中的一种免疫细胞——γδ T细胞在调控肠道对高碳水饮食适应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中的肠上皮-免疫互作机制。该研究不仅鉴定出γδ T细胞在免疫防御以外的新功能,将肠道的营养吸收与免疫因素联系起来,也为饮食相关代谢疾病中的免疫改变提供了新视角。
营养感应
肠道γδ T细胞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L-22
肠上皮
肠道免疫
Cell子刊:IL-22促进断奶期间的肠道屏障形成
肠道上皮细胞的顶端可形成一层刷状缘膜,其结构为微绒毛表面覆盖了致密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断奶期间,IL-22促进肠道上皮细胞表达MUC17,后者在肠道上皮细胞顶端形成多糖-蛋白质复合物,以防御外源性分子及细菌的入侵。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L-22
肠道屏障
白色念珠菌
王婷婷等:白色念球菌加重结肠癌进展
结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经明确一些肠道细菌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肠道菌群的构成不仅仅有细菌,还有真菌,病毒等,肠道真菌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并不明确。国内南京大学王婷婷团队在EMBO Journal近期发表的研究工作详细探索了肠道真菌与结肠癌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小鼠突变体,粪菌移植,真菌定植等方法发现,白色念珠菌可以显著促进结肠肿瘤的发生,其具体的机制是白色念珠菌会介导巨噬细胞糖酵解途径上调,从而上调IL7的表达和分泌。IL7通过AhR和STAT3 途径诱导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表达高水平的IL22,从而促进结肠癌进程。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真菌与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结肠癌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白色念珠菌
巨噬细胞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L-22
结肠癌
肠道免疫
对抗肠道致病菌感染,IL-36R信号很关键
在肠道致病菌感染期间,小鼠的先天性免疫细胞被激活,并产生IL-23及IL-22,以促进抗菌肽产生及细菌清除。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IL-36R在对抗肠道致病菌感染中发挥的关键作用:IL-36R信号通过整合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IL-23/IL-22/抗菌肽及IL-6/IL-22/抗菌肽所介导的对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抑制作用。
肠道免疫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BACTERIAL INFECTION
Interleukin
潘氏细胞
IL-22调控潘氏细胞介导的小肠免疫
肠道中吸收、分泌上皮细胞以及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都表达IL-22Ra1(IL-22的一种受体),很难确定哪些细胞类型对IL-22有特异性反应,介导肠粘膜宿主防御。Mucos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潘氏细胞固有的IL-22受体信号对其成熟和功能,以及微生物定植、Th17相关的免疫反应和抗沙门氏菌免疫都非常重要,揭示出IL-22在潘氏细胞介导的小肠宿主免疫的重要功能。
潘氏细胞
IL-22
潘氏细胞成熟
微生物定植
抗菌免疫
肠道病毒感染
Science子刊:IL-22与IL-18协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
细菌鞭毛蛋白可诱导TLR5及NLRC4分别产生IL-22及IL-18,后两者可抑制轮状病毒感染。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IL-22与IL-18分别单独作用,并协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的机制:IL-22可诱导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以促进轮状病毒感染的肠道上皮细胞挤出并进入肠腔;而IL-18可诱导感染了轮状病毒的肠道上皮细胞的死亡。
肠道病毒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
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短链脂肪酸促进IL-22产生以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天然淋巴细胞(ILC)与CD4+ T细胞产生的IL-22对于肠道免疫十分关键,但背后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调节IL-22产生以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机制: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盐)可通过激活GPR41,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从而促进CD4+ T细胞及ILC产生IL-22,以缓解小鼠结肠炎。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22
环境污染物
浙江工业大学:母鼠的抑霉唑暴露破坏后代小鼠的肠道屏障及胆汁酸代谢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靳远祥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母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抑霉唑暴露可导致F0、F1及F2代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并引起胆汁酸的代谢、转运、吸收及信号失调,同时显著增加肝脏及回肠中的炎症反应。
环境污染物
抑霉唑
母婴传播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STAT5信号促进ILC3产生IL-22以对抗致病菌感染
STAT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IBD患者通常表现出STAT信号失调,STAT3与STAT5的基因变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数柠檬酸感染介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发现IL-2与IL23可激活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中的STAT5信号,从而促进ILC3产生IL-22,以起到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及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作用。
肠道免疫
IL-23
IL-2
IL-22
ILC3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调控下的Th17细胞在炎症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综述)
宿主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的关联机制尚未完全清晰。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假设:Th17细胞是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之间的桥梁。该文章总结介绍了Th17细胞在菌群的调控下,在炎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及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中可能发挥的各类作用机制,并认为,可能存在相似的调控机制,促进了肠道Th17细胞的扩增及其向炎症或肿瘤部位的迁移,并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菌群-免疫互作
microbiota
Th17
IL-17
IL-22
菌群-免疫互作
Nature子刊:IL-22帮助肠道菌群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肠道菌群了介导对艰难梭菌的定殖抗性以抑制艰难梭菌感染,但宿主免疫在其中的影响尚未明确。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定殖可诱导IL-22的产生,IL-22可增强宿主黏液的糖基化修饰,从而促进考拉杆菌属的生长,而考拉杆菌属物种可与艰难梭菌争夺琥珀酸盐以抑制后者的定殖。
菌群-免疫互作
艰难梭菌感染
糖基化
IL-22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屏障
Nature:吸收营养or增强防御?肠屏障的神经免疫调节器
肠粘膜不仅参与摄取食物营养和菌群代谢物,同时还有重要的屏障功能,防止微生物入侵并抑制对肠腔内容物的炎症反应。Nature最新上线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调节肠屏障吸收营养和抗微生物防御作用的一个关键的神经免疫回路。该研究表明,进食可快速激活肠道中表达VIP的神经元,从而抑制免疫细胞ILC3产生IL-22,这会增强肠上皮细胞的脂质吸收功能,但同时减少了抗菌肽表达,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和菌群组成。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进食时间紊乱会削弱肠屏障、促进菌群失调、加剧代谢失衡,为减少脂质吸收和增强肠道屏障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肠道屏障
Innate Lymphoid Cells
neuroimmunology
神经免疫
3型天然淋巴细胞
吲哚-3-甲醇
吲哚-3-甲醇通过IL-22抑制结肠炎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可在结肠炎症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吲哚-3-甲醇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可预防结肠炎相关的菌群失调。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吲哚-3-甲醇可通过增加IL-22的水平,增加肠道中的丁酸盐产生菌,从而抑制小鼠的结肠炎。
吲哚-3-甲醇
IMMUNOLOGY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 cells
结肠炎
IL-10/IL-22轴的平衡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IL-10敲除小鼠常被作为肠道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IL-10敲除小鼠中,过量的IL-17A并不是诱发自发性结肠炎的充分条件,而是需要IL-22的参与,IL-22与IL-10之间的平衡维持了肠道抗菌免疫及稳态。
结肠炎
IL-22
结肠炎
IL-17A
IL-10
3型天然淋巴细胞
Cell子刊:ILC3驱动肠道组织修复的机制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LC3)维持肠道干细胞维持及组织修复,ILC3产生的IL-22在肠道干细胞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ILC3驱动肠道组织修复的机制,发现ILC3并不依赖于IL-22,而是通过激活肠道隐窝细胞中的Yap1信号通路,促进上皮细胞增殖与组织再生。
3型天然淋巴细胞
Innate Lymphoid Cells
epithelial stem cell
IL-22
YAP1
ILC3
Nature子刊:生物钟+进食共同调控肠道ILC3活性的机制
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介导产生的IL-22对于维持胃肠道免疫稳态至关重要。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C3产生的IL-22水平表达出昼夜节律,而该节律受到内源性生物钟及食物摄入的共同调控。机制上,食物摄入诱导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VIP通过激活肠道ILC3中的VIPR2,促进ILC3产生IL-22,以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ILC3
生物钟
ILC3
IL-22
肠道免疫
肠道罗斯拜瑞氏菌
Cell子刊:肠道罗斯拜瑞氏菌可改善小鼠酒精性脂肪肝
目前认为肠道菌与酒精肝的发生有关,但是,对究竟哪些细菌的变化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及这些细菌的功能是什么,相关的研究都还不够充分。Cell Host and Microbe最近发表的研究,招募了212名双胞胎,在考虑宿主基因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饮酒(酒精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酒精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罗斯拜瑞氏属丰度降低,肠杆菌科增多。用肠道罗斯拜瑞氏菌(R. intestinalis)干预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能改善小鼠酒精性脂肝,增强肠屏障。本研究结果或可用于开发治疗酒精性脂肝的微生物疗法。
肠道罗斯拜瑞氏菌
Roseburia intestinalis
酒精性脂肪肝
肠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