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L-17
文章数:34篇
肠道免疫
Cell子刊:肠道微生物群如何调控γδ17细胞?
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微生物群指示γδ17细胞表达PD-1和IL-17,建立了前者抑制后者的二元模块。该模块和γδ17细胞的脂质摄取增加,可支持γδ17对组织炎症的原位反应。
肠道免疫
γδ17 T细胞
PD-1
IL-17
饮食-免疫互作
Cell子刊:膳食胆固醇如何影响皮肤γδ T细胞的炎症应答
高脂饮食可恶化组织炎症(如银屑病),但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皮肤中产生IL-17的γδ T细胞需要通过GPR183感知胆固醇代谢产物(羟固醇),以维持其胸腺发育及皮肤稳态,而饮食中的胆固醇可促进这些细胞的活化,并恶化小鼠的皮肤炎症。
饮食-免疫互作
皮肤免疫
γδ T细胞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皮肤菌群
Cell:皮肤菌通过诱导宿主免疫,促进感觉神经元再生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皮肤共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组织驻留T细胞,可通过IL-17A/IL-17RA轴,加速受伤后的外周感觉神经元再生。这些发现首次表明,对共生菌群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可直接促进感觉神经元的损伤修复,且IL-17A在其中发挥关键的机制性作用。
皮肤菌群
神经再生
菌群-免疫互作
Th17
IL-17
自身免疫性疾病
Science子刊: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自身免疫病的新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的慢性炎症。皮肤表面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皮肤菌群的失调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也与SLE发生存在潜在关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文章,揭示了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IL-23/IL-17信号轴加剧小鼠SLE样自身免疫性炎症的新机制,加深了人们对皮肤菌群失调以及上皮-免疫串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关系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皮肤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Pak2
Cell子刊:Pak2介导的磷酸化促进RORγt泛素化并抑制结肠炎症
IL-17分泌及其下游信号传导与IBD密切相关。然而,调节IL-17的转录因子RORγt的分子机制仍然难以捉摸。Cell Reports最新研究表明,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2可调控RORγt,揭示出一种调节RORγt活性的新机制,为IBD防治提供新思路。
Pak2
ROR-γt
基础研究
IL-17
结肠炎
真菌-免疫互作
Cell:黏膜真菌保护肠道屏障,并促进社交行为
肠道真菌失调可能促进局部及远端病理,但肠道真菌促进稳态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人及小鼠中均鉴定出了一群与肠腔真菌组成不同的黏膜相关真菌,可通过诱导CD4+ Th细胞产生IL-22,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可促进IL-17A的产生,IL-17A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上的IL-17R,促进小鼠的社交行为。
真菌-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啮齿动物(小鼠)
基础研究
肠道真菌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免疫训练增强保护性肠道免疫的新机制
病原体相关刺激物的暴露经历可通过对先天性免疫的训练,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成纤维网状细胞(FRC)是淋巴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可支持淋巴细胞的定位及生存,并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IL-17信号对于炎症期间的FRC代谢及增殖至关重要。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免疫训练可激活FRC,从而以IL-17信号依赖性方式增强针对致病菌的抗体应答,并促进活化B细胞产生IL-10以降低组织炎症。
肠道免疫
IL-10
调节性B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调节Th17反应,驱动促炎肠道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相关的微生物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创造一个致瘤的肠道环境并调控免疫反应。然而,口腔中发现的且与CRC组织相关的肿瘤微生物——如具核梭杆菌——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尚不清楚。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的定植通过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来调节Th17反应,从而影响肠道免疫。并且另一种肿瘤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也具有增加肠道Th17反应的潜力,这说明肿瘤菌通过影响Th17反应来调节肠道免疫是一种保守的途径,或可成为肿瘤菌介导CRC的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Microbiome
Th17 cells
altered Schaedler’s flora
草甘膦
国内团队:草甘膦或通过肠道菌群影响雄性生殖健康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类除草剂,使用较为广泛。有研究发现其暴露可能导致生殖毒性,但是其中的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草甘膦或许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增加IL-17a,从而导致睾丸的氧化损伤,造成生殖毒性。该通路有望成为揭开草甘膦毒性的关键因子。
草甘膦
研究论文
大鼠
肠道菌群
雄性生殖毒性
干扰素信号
tonic干扰素信号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维持免疫稳态
经典干扰素信号通过STAT1调控对感染的应答。来自eLif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tonic干扰素信号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维持免疫稳态的机制。
干扰素信号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IL-17
肠道免疫
颗粒酶B如何调控肠道免疫稳态?
颗粒酶B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与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相关。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失颗粒酶B的活化CD4+ T细胞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在体外及体内均可产生更多的IL-17,从而恶化小鼠的结肠炎及致病菌感染后的症状。该研究结果提示,颗粒酶B在介导细胞毒性之外,可能还有调控CD4+ T细胞分化的作用。
肠道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颗粒酶B
菌群-免疫互作
SLE相关肠道菌群促进主动脉的Th17细胞浸润,以诱导高血压发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发生高血压。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SLE小鼠模型中发现,SLE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拟杆菌属富集)虽然无法诱导自身免疫、肾脏炎症及内毒素炎症等表型,但能够通过增加主动脉的Th17细胞浸润,从而诱导高血压的发生。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高血压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miR-146a限制大肠癌的致瘤性炎症
慢性炎症能够驱动肿瘤的发展。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miR-146a通过调节IL-17反应,是结肠炎症和结直肠癌发生的负向调节因子。miR-146a的过表达或对miR-146a靶标的抑制都代表一种新的治疗思路,通过抑制致瘤性IL-17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
结直肠癌
miR-146
IL-17
菌群-免疫-脑轴
Science子刊:IL-17通过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产生IL-17A及IL-17F的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L-17缺失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易感性降低,这一表型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相关,而恢复菌群可恢复其对EAE的易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失IL-17的Th细胞并未失去致病性,而在肠道上皮中恢复IL-17A的表达即可恢复IL-17缺失小鼠对EAE的易感性。该研究结果提示,IL-17并非直接介导了EAE,而是通过影响肠道稳态而间接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菌群-免疫-脑轴
菌群-免疫互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丁酸盐通过诱导Treg以缓解小鼠银屑病
共生菌群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以调控宿主免疫系统。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银屑病小鼠模型中,丁酸钠处理可缓解皮肤炎症,降低IL-17的表达,并增加IL-10及Foxp3的表达。在银屑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Treg中,丁酸钠可恢复其抑制活性剂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而在银屑病患者的病变皮肤中,丁酸钠可恢复Treg数量,并恢复IL-17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调。
短链脂肪酸
Treg
银屑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国内团队:菌群诱导IL-17的产生以抑制念珠菌感染
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免疫应答以影响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曹炬团队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徐邦牢团队在《Critical Ca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中发现,抗生素处理可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抑制宿主对真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降低IL-17A、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增强炎症应答,从而降低小鼠的生存率。进一步研究发现,IL-17A处理或粪菌移植可在念珠菌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Host immunity
IL-17A
Intestinal Microbiota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调控下的Th17细胞在炎症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综述)
宿主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的关联机制尚未完全清晰。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假设:Th17细胞是菌群与癌症及炎症疾病之间的桥梁。该文章总结介绍了Th17细胞在菌群的调控下,在炎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及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中可能发挥的各类作用机制,并认为,可能存在相似的调控机制,促进了肠道Th17细胞的扩增及其向炎症或肿瘤部位的迁移,并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菌群-免疫互作
microbiota
Th17
IL-17
IL-22
结肠癌
炎症反应动员铜代谢促进大肠癌发生
在发炎和恶性组织中,铜的含量会升高。但是,这种选择性富集的机制尚不明确。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Xiaoxia Li团队最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17通过诱导金属还原酶STEAP4促进细胞对铜的吸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机制上,IL-17诱导的胞内铜水平增加导致E3-连接酶XIAP的活化,从而增强IL-17诱导的NF-κB活化,并抑制半胱天冬酶3活性,进而抑制细胞凋亡。该研究揭示了炎症反应通过IL-17-STEAP4-XIAP轴诱导细胞对铜的吸收,从而促进结肠癌发生。
结肠癌
chronic inflammation
colorectal cancer
IL-17
STEAP4
脊柱关节炎
IL-17单抗治疗可促进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炎症
先前的研究表明,IL-17A单抗治疗与克罗恩病的恶化相关。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接受TNF抑制剂及IL-17A单抗治疗的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IL-17A治疗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增加及肠道炎症相关。
脊柱关节炎
Candida
IL-17 inhibitor
Microbiome
Psoriatic arthritis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CD109抑制皮肤菌群介导的γδ T细胞活化
可产生IL-17的γδ T(γδ17)细胞在保护性及致病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皮肤角质细胞中表达的CD109可通过增强皮肤屏障完整性,抑制共生菌群诱导的皮肤γδ17细胞活化,以维持皮肤免疫稳态。
菌群-免疫互作
CD109
IL-17
barrier tissue
gamma delta T cells
自身免疫
Cell子刊:管住嘴!吃糖太多可能促进自身免疫疾病
近年不少研究表明糖摄入过多,可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风险。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高葡萄糖摄入可通过诱导Th17细胞分化,加剧小鼠自身免疫疾病,为临床上防治相关疾病带来启示。
自身免疫
T helper-17 cells
Th17
high glucos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菌群-免疫互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肠道菌群对先天性免疫应答的调控(综述)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德坤及马文涛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如何调控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菌群-免疫互作
IL-10
IL-17
IL-22
Antimicrobial peptides
β2-整合素
Cell子刊:β2-整合素诱导ILC3产生IL-22,在感染诱导的结肠炎中起保护作用
β2-整合素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向感染组织处的招募,对于宿主防御十分重要。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缺失β2-整合素后,鼠柠檬酸杆菌诱导的结肠炎恶化并可致死。但这一表型并非由于缺失β2-整合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招募缺陷而引起,而是通过抑制ILC3产生IL-22导致的。
β2-整合素
Citrobacter rodentium
IL-22
Colitis
infection
菌群-免疫互作
Immunity:树突状细胞感应菌群并促进肠道屏障完整性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树突细胞可通过Mincle-Syk轴感知共生菌群,从而促进肠道中Th17细胞及ILC产生IL-17及IL-22,以调节肠道屏障功能。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免疫
肠道屏障
派尔集合淋巴结
树突细胞
肺癌
Cell:共生菌群通过γδ T细胞促进肺癌发展
肺癌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肺部菌群在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无菌小鼠的肺癌进展受到抑制,而肺部共生菌群通过激活肺部的γδ T细胞,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肺癌
γδ T细胞
肺癌
肺腺癌
菌群-免疫互作
多发性骨髓瘤
Nature子刊:肠道共生菌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模型中阐释了特定肠道共生菌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该机制中,肠道菌群驱动Th17分化扩增,后者在骨髓中积累,提高了IL-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形成正反馈,加速疾病进展,用抗体阻断IL-17-嗜酸性粒细胞轴,延缓了模型小鼠的疾病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
肠道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IL-17
Th17细胞
炎症性肠病
Nature Reviews:IBD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机制与治疗靶点(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详细讨论了炎症性肠病(IBD)中IL-12和IL-23及其下游的IL-17、TNF和IFNγ等关键细胞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机制,并总结了目前针对这些细胞因子开发的IBD药物的研究进展,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细胞因子
IL-12
IL-23
IL-17
免疫耐受
诱导肠系膜淋巴结免疫耐受的重要时间点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存在昼夜节律差异,某些特定时间点是诱导肠系膜淋巴结产生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
免疫耐受
昼夜节律
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
肠系膜淋巴结
肠道免疫
Nature子刊:NIK信号轴在肠道免疫及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Nature Immunology上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非经典NF-κB诱导激酶(NIK)在粘膜树突细胞的功能中其重要调控作用,树突细胞中NIK促进肠道内IL-17和IL-23的产生。树突细胞特异性缺失NIK可抑制小鼠肠道中的IgA分泌,损害对肠道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缺失NIK又可缓解小鼠的结肠炎。结果提示了NIK信号通路在维持肠道免疫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肠道免疫
肠道免疫
树突细胞
非经典NF-κB诱导激酶(NIK)
IL-23
ETEC
印遇龙等:产肠道毒素大肠杆菌如何促进感染和菌群失衡?
关于产肠道毒素的大肠杆菌(ETEC)感染诱导肠道IL-17的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失调的研究,推荐阅读。
ETEC
GABA
IL-17
Lactococcus lactis
Intestinal Microb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