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ntestinal Microbiota
文章数:56篇
马铃薯3型抗性淀粉
戴小枫团队:马铃薯抗性淀粉或能调节菌群抗肥胖
中国农业科学院戴小枫团队最新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上的文章,揭示马铃薯3型抗性淀粉通过改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特别是促进肠道生产以丙酸和乙酸为主的短链脂肪酸,从而减轻高脂饮食引发的代谢综合征。
马铃薯3型抗性淀粉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饮食性肥胖
DIET-INDUCED OBESITY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相关菌群受到饮食模式影响
CORDIOPREV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不同饮食(低脂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CORDIOPREV研究中的462名非2型糖尿病(T2D)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鉴定出了与T2D风险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并发现T2D相关的菌群变化受到饮食模式的影响。
2型糖尿病
CORDIOPREV
Diet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edictive model
海参
中科院海洋所:海参的肠道再生速率与肠道菌群有何关系?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丽娜团队近期Genomics发表研究,揭示了与海参肠道再生相关的肠道菌群因素。
海参
肠道再生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testine regener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皂苷
南京中医药大学:皂苷干预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有关 (综述)
南京中医药大学单进军团队研究结果。皂苷可以到达肠道,被肠道菌群代谢生成糖苷和苷元,进一步被人体吸收或干预机体代谢。肠道是皂苷及代谢物的主要靶点,而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物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因此,文章认为,皂苷对于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与肠道菌群有关,利用皂苷干预代谢综合征需要对肠道菌群进一步研究。
皂苷
代谢综合征
Saponin
Metabolic syndrome
Intestinal Microbiota
低渗胁迫
中山大学:低渗改变黄鳍鲷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
鱼肠是一个重要的渗透调节器官,通过改变内部微生物群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来应对渗透压力。中山大学卢建国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文章,探索急性暴露于微咸水、低盐水和淡水环境后,低渗胁迫对黄鳍鲷肠道的影响。发现低渗胁迫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抑制钠钾ATP酶活性等生理参数。
低渗胁迫
Hypoosmotic stress
Osmoregulation
immune responses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VID-19
浙江大学李兰娟团队:绘制COVID-19和H1N1流感病毒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图谱
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团队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文章,在中国人群中鉴定出COVID-19、H1N1流感病毒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特异性粪便菌群特征,为肠道菌群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COVID-19
H1N1
COVID-19
H1N1
Intestinal Microbiota
菌群-免疫互作
国内团队:菌群诱导IL-17的产生以抑制念珠菌感染
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免疫应答以影响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曹炬团队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徐邦牢团队在《Critical Ca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中发现,抗生素处理可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抑制宿主对真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降低IL-17A、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增强炎症应答,从而降低小鼠的生存率。进一步研究发现,IL-17A处理或粪菌移植可在念珠菌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Host immunity
IL-17A
Intestinal Microbiot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短期过量进食对肥胖者的菌群及肝脏脂肪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相关。《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对38名超重/肥胖成年人(其中包括12名NAFLD患者)进行了3周的饮食干预,受试者在干预期间过量进食,通过3种不同干预方式每日摄入额外的1000卡热量。结果发现,短期的过量进食并未在群落水平改变肠道菌群,但不同干预方式对特定分类群有特异性影响。同时,并未鉴定出与脂肪肝相关的菌群特征,但发现干预前的嗜胆菌属丰度与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增加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verfeeding
saturated fat
unsaturated fat
虾
中山大学团队: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虾白便综合征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黄志坚与何建国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主要探究了肠道菌群与虾白粪综合征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带来虾体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改变,进而导致虾的白粪症状。粪菌移植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菌群对于该症状的贡献。
虾
Pacific white shrimp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hite feces syndrome
昼夜节律
宁波大学团队:茶多酚与菌群互作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综述)
宁波大学张鑫团队等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的综述性文章。文章详细论述了菌群与人体昼夜节律的关系,并且探究了茶多酚在此过程中潜在的调节作用。研究建议1)茶多酚是直接还是通过介导肠道菌群干预昼夜节律需要明确;2)茶多酚的菌群发酵代谢物需要鉴定;3)茶多酚的具体种类以及剂量需要考虑。
昼夜节律
茶多酚
肠道菌群
Tea polyphenols
circadian rhythms
血流感染
肠道菌群影响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风险
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是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的患者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700多名接受了allo-HCT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埃希氏菌属等5个菌属与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而瘤胃球菌科和拟杆菌科的定殖则在其中起保护作用。另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可能降低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风险,但可能增加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
血流感染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testinal Microbiota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海拔
高海拔环境限制影响强棱蜥肠道微生物组
Microbiome最新发表的文章,研究了高海拔地区环境因素包括饮食条件的限制、气温变化等因素对强棱蜥属(Wiegmann, 1828)粪样原生生物群、细菌群以及真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影响。
海拔
强棱蜥菌群
Altitudinal gradient
Ectothermic vertebrate
fecal microbiota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Q180或可调节餐后脂质水平
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在70名健康成年人中发现,每日补充植物乳杆菌Q180,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著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
益生菌
postprandial lipids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tes
Correlation
短链脂肪酸
樊赛军+崔明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戊酸防止小鼠的辐射损伤
意外辐射或医疗辐射可能在患者的造血系统及肠道中引起副作用。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樊赛军和崔明与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戊酸,可改善肠道菌群及屏障功能,在辐射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缓解辐射引起的小鼠放射性肠炎。
短链脂肪酸
KRT1
Valeric acid
Intestinal Microbiota
radiation injury
脓毒症
重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或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ICU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后发现,脓毒症与菌群组成密切相关,提示肠道菌群特征或可作为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tibiotics
critically ill patient
Intensive care unit
肠-肝轴
华南农大:真菌毒素诱导肝脏炎症,肠道菌群是帮凶
华南农业大学杨琳和任文凯团队。赭曲毒素A(OTA)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靶点是肝脏和肾脏,鸭子对其最敏感。本研究利用OTA诱导鸭子,并监测鸭子的肝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OTA诱导后,鸭子的肝脏中出现拟杆菌,且LPS含量升高。文章推测,OTA导致鸭子的肠道通透性改变,从而使菌群得以进入肝脏。随后,文章分别采用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的方法,炎症了肠道菌群在OTA诱导肝脏炎症中的作用。
肠-肝轴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LPS
liver inflammation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与肠内分泌细胞的互作调控肠道稳态(综述)
肠道上皮中少量存在的肠内分泌细胞可对共生菌群进行感知及应答。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内分泌细胞通过其表达的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应答菌群信号的机制,并讨论了靶向肠内分泌细胞的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治疗代谢疾病的可能。
菌群-免疫互作
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sm
innate immunity
enteroendocrine cell
慢性肾病
南方医科大学陈烨团队:丁酸盐或可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陈烨团队在Clinical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慢性肾病患者的粪便及血清中的丁酸盐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且5期患者的丁酸盐水平最低,丁酸盐水平与肾功能呈负相关。在慢性肾病大鼠模型中,补充丁酸盐可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慢性肾病
Butyrat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testinal Microbiota
short-chain fatty acids
益生菌
转基因干酪乳杆菌在预防小鼠沙门氏菌感染中效果更佳
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mcra)编码一个亚油酸代谢基因,同时也是一个抗原,与一些细菌致病性有关。在干酪乳杆菌中表达该基因之后,该菌在预防沙门氏菌引起的小鼠死亡和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效果更佳。
益生菌
Probiotic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enteric bacterial pathogen
salmonellosi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儿的肠道菌群特征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肠道菌群特征,表明菌群中编码炎性细菌产物的基因丰度与NAFLD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促进NALFD的疾病进展,而菌群的某些特征指标或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志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flagell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lipopolysaccharide
pediatric
婴儿菌群
孕妇分娩期使用特定抗生素可能影响婴儿肠道菌群成熟
孕妇在分娩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会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BJOG》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孕妇分娩期使用抗生素,影响婴儿在出生后6周以及1年后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发育情况。该结果对于研究孕妇分娩期抗生素暴露史对后代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婴儿菌群
孕期抗生素暴露
Intrapartum antibiotics
Gut
Infant
益生菌
张和平团队:益生菌的作用与摄入者的年龄有关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利用复合益生菌改善犬类的摄食、体重、免疫和菌群结构,而且发现犬类对益生菌的响应与年龄有关。由于犬类肠道菌群结构与人相似,该研究结果对开发益生菌促健康手段具有借鉴意义。
益生菌
probiotics
Intestinal Microbiota
Immunity
Canine
绿茶多酚
赵立平团队:绿茶多酚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
赵立平团队近期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绿茶多酚(而非茶黄素)可调节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并抑制β细胞损伤,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绿茶多酚
db/db mice
Diabetes
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sm
膳食多酚
芒果没食子单宁的促健康效应受BMI影响
包括没食子单宁在内的多酚类物质,其促健康效应受复杂的个体差异影响。本研究发现,长时间食用富含没食子单宁的芒果,没食子单宁的生物利用率在非肥胖健康人群中更高,促肠道健康作用更显著,而对肥胖人群效果有限。该结果指出了潜在促健康物质的作用可能受BMI影响。
膳食多酚
Bioavailability
Gallotannins
Human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乳腺炎
张和平+魏泓+徐健:肠道菌群可能引发乳腺炎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华中农业大学魏泓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徐健等合作主导的研究,近期在Microbiome发表。该研究通过奶牛到小鼠的跨物种粪菌移植,证实失调的肠道菌群可能是引发乳腺炎的原因之一,恢复肠道菌群功能的益生菌(如本研究中使用的干酪乳杆菌Zhang)是潜在的治疗策略。
乳腺炎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Germ-free mice
Intestinal Microbiota
Mastitis
益生元
江南大学陈卫等:低聚果糖如何影响小鼠肠道菌群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卫团队的一项研究近期在Nutrients发表,揭示了益生元低聚果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尤其是其中的双歧杆菌)的影响。
益生元
16S rDNA metagenomic sequencing
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
Fructooligosaccharides
Intestinal Microbiota
黑果枸杞
南农+枸杞研究中心:黑果枸杞花青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体外研究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曾晓雄团队与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曹有龙团队合作主导的研究,用体外模拟方法,分析了黑果枸杞花青素的消化和与肠道菌群互作的情况,揭示其潜在的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值得关注。
Lycium ruthenicum Murray
anthocyanins
Digestion
Ferme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猪饲料
中国农大等:适度限制饲料蛋白质,可促进猪的肠道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马曦团队主导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对生长猪的回肠和结肠菌群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表明适度限制蛋白质可促进猪的肠道健康。
猪饲料
膳食蛋白质限制
生长猪
肠道菌群
粘膜屏障
中药
JAM:饲料中添加中药可显著改善银鲫的肠道菌群
这是中科院水生所及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IF:2.099]发表的将中药添加到饲料对异育银鲫(中国常见的养殖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值得关注。
中药
异育银鲫
Gibel carp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菌群-免疫系统互作
肠道菌群变化导致肝脏病变
MDR2基因编码胆管壁转运蛋白,MDR2基因的变化与胆汁淤积性肝病有关。本研究通过MDR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肝脏中加氏乳杆菌会影响肝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表达,与胆汁淤积性肝病有关。该研究对研究肝脏菌群、共生菌-免疫系统互作等都有参考价值。
菌群-免疫系统互作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PSC
Immune response
Intestinal Microb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