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脓毒症
文章数:24篇
白色念珠菌
陈鹏+陈烨+龚伟等:共生白色念珠菌的代谢物或可预防败血症?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脓毒症发展的关键调节剂。然而,肠道菌群对败血症发展的贡献仍未完全了解。近日,南方医科大学陈鹏、陈烨、龚伟及团队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试验和动物模型,证明白色念珠菌水平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显著降低,白色念珠菌培养的上清显著降低了盲肠结扎和穿刺攻击小鼠和大肠杆菌攻击猪的细菌负荷并改善了脓毒症症状,值得关注。
白色念珠菌
败血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基因工程
生命早期
Nature子刊:如何解决新生儿过度抗生素治疗的难题?(观点)
临床上,由于担心错过新生儿败血症,医生会在没有培养证明的脓毒症诊断的情况下,给新生儿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这篇观点文章中,作者讨论了这种生命早期的抗生素过度治疗的潜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在量化治疗负担与疾病负担的关系中采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新生儿抗生素治疗。
生命早期
早期抗生素暴露
脓毒症
脓毒症
瑞金医院:肠道菌群和代谢特征的改变与脓毒症进展相关?
肠道微生物组在败血症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脓毒症过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这限制了其转化应用。近日,瑞金医院毛恩强、彭奕冰、赵冰及团队在Critical Ca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群对照试验和动物模型验证,发现肠道菌群和代谢特征的改变与脓毒症进展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脓毒症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特征
米那普仑
刘克玄等Cell子刊:肠菌来源的米那普仑或可增强对肠I/R损伤的耐受性?
不同人群对肠道缺血/再灌注(I/R)的易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建立肠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小鼠模型和人群队列,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的易感性,肠道菌群来源的米那普仑在AHR/ILC3/IL-22信号依赖的肠I/R耐受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是防治肠I/R损伤及肠源性脓毒症的潜在药物,值得关注。
米那普仑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代谢产物
妊娠期脓毒症
龚神海等Cell子刊:妊娠期脓毒症——肠道菌群如何推波助澜?
在妊娠期女性中,脓毒症是患者入院产科ICU的主要病因,常常导致新生儿发育畸形、早产、以及流产等严重后果。南方医科大学龚神海、姜勇、肖炜与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妊娠可诱导小鼠及女性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粪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的丰度降低,及其代谢产物刺芒柄花素的减少,并促进巨噬细胞焦亡,从而恶化脓毒症结局。机制上,刺芒柄花素可通过与异质核糖核蛋白UL2互作,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焦亡。该研究揭示了孕产妇体内的菌群-免疫互作在脓毒症期间的重要生物学意义,为开发妊娠期脓毒症所致的免疫紊乱的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策略。
妊娠期脓毒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脓毒症
猪去氧胆酸
陈鹏+贾伟等:菌群代谢物猪去氧胆酸或可预防脓毒症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宿主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过去几年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脓毒症中的关键作用逐渐被揭示。南方医科大学陈鹏教授、陈仲清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贾伟教授及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合作发表一项研究性文章,系统地明确了猪去氧胆酸的抗炎活性及其在恢复与脓毒症相关的受损免疫稳态中的机制作用。
猪去氧胆酸
脓毒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脓毒症
国内团队:一文读懂肠-肝轴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综述)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因素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建成、袁世荧与团队在Critical Care发表最新综述,详细地论述了肠肝轴在脓毒症发病期间的互作机制,并提出未来通过靶向调控肠屏障、肠道菌群、清除肠源性毒素等手段,可有效干预和缓解脓毒症引起的相关损伤,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脓毒症
肠肝轴
综述
医学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
国内团队:吲哚-3-丙酸可治疗脓毒症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在脓毒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针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有效和安全的疗法很重要。通过补充菌群代谢物可规避对重症患者直接补充益生菌或粪菌移植的安全性问题和可操作性问题。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纯波、邓医宇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对小鼠盲肠穿刺构建脓毒症模型,发现吲哚-3-丙酸(IPA)处理可调节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组成,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小鼠存活率。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的干预脓毒症提供了新思路。
脓毒症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免疫营养
补充膳食瓜氨酸或可缓解脓毒症诱导的免疫抑制
严重脓毒症可诱导持续的免疫功能障碍,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循环调节性T细胞(Treg)增加及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增加,从而导致继发感染及死亡,背后的机制可能与精氨酸缺乏相关。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发现,补充瓜氨酸可恢复血浆精氨酸水平,增强T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及增殖,从而缓解急性肺损伤及继发感染。
免疫营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瓜氨酸
宿主-菌群互作
糖基转移酶缺陷塑造肠道菌群,或为灵长类提供进化优势
编码某些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可能处于较高的选择压力之下,这可能是由于宿主-微生物互作中合成的聚糖的参与。eLif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缺失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重塑,且降低了肠道细菌诱发的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提示灵长动物进化过程中,Ggta1基因功能的缺失可能通过塑造肠道菌群为机体提供了生存优势。
宿主-菌群互作
进化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
脓毒症
研究论文
ICU病人
宁康、童贻刚等:ICU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临床结局相关
ICU患者的肠道菌群表现出极端失调,并与器官衰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易感性增加相关。北京协和医院的隆云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的宁康团队及北京化工大学的童贻刚团队在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对64名ICU患者在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发展期间的肠道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后发现,ICU患者主要表现出2种菌群失调的模式(ICU肠型),且ICU肠型与患者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ICU病人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脓毒症
脓毒症中的肠道菌群(综述)
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之间存在关联。Critical Car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调在脓毒症的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益生菌、合生制剂、粪菌移植等靶向菌群的疗法以治疗脓毒症的可能。
脓毒症
SEPSIS
gut microbiome
Review
probiotics
抗菌肽
港中大团队:抗菌肽Cathelicidin保护肠道屏障,减轻脓毒症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采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了内源性抗菌肽Cathelicidin对肠道屏障完整性的保护及相关机理:Cathelicidin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渗透,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活化和非活化型的维生素D3均能通过促进Cathelicidin表达来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但是只有活化型维生素D(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治疗作用。
抗菌肽
LL-37
SEPSI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timicrobial peptide
脓毒症
Nature子刊:肠道通透性增加恶化脓毒症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在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的小鼠中,肠道菌群的易位通过影响膜流动性以降低红细胞的寿命,且诱发的炎症抑制了巨噬细胞的嗜红细胞效率以增加循环中的铁负荷,以促进易位细菌的生长及存活,从而增加小鼠的脓毒症易感性。
脓毒症
脓毒症
肠道通透性
肠道屏障功能
脓毒症
重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或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ICU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后发现,脓毒症与菌群组成密切相关,提示肠道菌群特征或可作为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tibiotics
critically ill patient
Intensive care unit
脓毒症
肠道菌群影响脓毒症小鼠的免疫表型及存活
FASEB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遗传背景相同但肠道菌群不同的小鼠,表现出不同的免疫表型,并在诱发脓毒症后表现出不同的存活率。同窝饲养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或可作为脓毒症的潜在防治靶点。
脓毒症
CD4 T cells
T lymphocyte
cohousing
Intestine
粪菌移植
曹清: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曹清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儿童脓毒症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粪菌移植
脓毒症
Michael P Krahn
Simona Mareike Lüttgenau
宏基因组
基于cfDNA宏基因组测序实现灵敏、全面的病原检测
传统病原菌检测方法有周期长、覆盖面窄的明显弊病,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则可以做到非侵入性、快速和零死角覆盖。本文是对之前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49500643)的一篇评论。不仅阐述了cfDNA宏基因组检测的特点和优势,还指出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包括特异性较差可能产生较多假阳性,周转时间(53小时)仍然太长、成本较高,难以检测抗原决定簇,难以检测RNA病毒感染等。
宏基因组
疾病检测
脓毒症
系统性细菌感染
Min Wang
西式饮食
西式饮食可恶化LPS引起的小鼠脓毒症,且不依赖于菌群
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西式饮食喂养可通过影响小鼠的先天性免疫系统,而恶化LPS诱导的脓毒症,这一现象与菌群无关。
西式饮食
西式饮食
脓毒症
动物实验
Zengliang Jiang
益生菌
益生菌有望缓解败血症
肠道菌群与败血症密切相关。《Beneficial Microbe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轻度败血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通过益生菌干预,有望缓解与脓毒症相关的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该结果对缓解脓毒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益生菌
脓毒症
diversity
Gut barrier
Inflammation
宏基因组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宏基因组测序用于临床检测时的性能分析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团队将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临床病原检测上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提示,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总体上显著优于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是未来有望取代后者的传染病检测新技术。
宏基因组
病原检测
宏基因组测序
细菌培养法
呼吸道感染
脓毒症
Cell子刊:特定共生菌群诱导IgA帮小鼠抵抗败血症
免疫球蛋白A(IgA)分为分泌型和血清型,许多研究表明前者在黏膜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而对血清型IgA的了解则相对缺乏。上周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上线了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证实在小鼠肠道中定殖特定种类的细菌后,可大量诱导分泌IgA的骨髓浆细胞,使血清IgA水平明显提高,帮助小鼠抵御感染引发的败血症。这是肠道菌群参与抗系统性感染的一个例证,值得关注。
脓毒症
免疫球蛋白A(IgA)
变形菌门
脓毒症
EBM:肠道免疫、菌群和脓毒症(综述)
一篇介绍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互作、共生细菌如何维持肠道生态平衡以及脓毒症引起了肠道菌群的失衡从而影响肠道上皮完整性的综述,值得看一看。
脓毒症
T细胞
细胞凋亡
肠道菌群
免疫抑制
炎症
CTI:肠道菌群及炎症的相互作用(综述)
① 肠道菌群组成失调与其造成的粘膜免疫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 另外,位于肠道之外的菌群中的细菌是腹膜炎症、腹腔脓毒症及全身性脓毒症的病原体;③ 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及急性或长期预后不良;④ 本综述讨论了细菌分子及产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并特别关注了脆弱拟杆菌的作用。
炎症
腹膜炎
脓毒症
抗生素
Erika Isola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