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细菌培养法
文章数:3篇
胎盘菌群
多方法验证胎盘中不存在菌群
近期有研究提出胎盘中可能存在共生菌群。《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微生物培养、定量PCR、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证明胎盘组织中不存在常驻菌群,检测到的菌株或DNA序列更可能来自污染和测序背景噪音。
胎盘菌群
bacteria
bacterial culture
Contamination
low microbial biomass sample
胎盘微生物
宫内是否无菌?再起疑云
以往学者们认为女性子宫内是无菌环境,一旦有细菌感染,则会引起不良妊娠结局。但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宫内并不是完全无菌的,而是存在独特的菌群结构。这个观点被从事女性微生物组研究的学者广泛引用,并依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研究宫内菌群。但本研究通过培养法、PCR、16S测序、宏基因组测序4种不同的方法对胎盘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提示宫内检测到的菌群不能排除是基底样本的污染导致的,比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或者环境污染。该问题也将持续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值得关注。
胎盘微生物
微生物组学
细菌培养法
荧光定量PCR
16S r RNA gene sequencing
宏基因组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宏基因组测序用于临床检测时的性能分析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团队将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临床病原检测上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提示,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总体上显著优于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是未来有望取代后者的传染病检测新技术。
宏基因组
病原检测
宏基因组测序
细菌培养法
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