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LPS
文章数:32篇
荨麻疹
中南大学Nature子刊:肠菌紊乱会促进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团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水肿的斑块,病变区域通常呈现类似蕾丝的图案。近日,中南大学李捷、柏林自由大学Marcus Maurer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荨麻疹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并评估了功能相关性的差异。发现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且荨麻疹与短链脂肪酸生产者水平降低和肺炎克雷伯菌等条件病原体增加显著相关,体内IgE介导的皮肤肥大细胞驱动的炎症反应增加。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减少肺炎克雷伯菌加剧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的活化,值得关注。
荨麻疹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皮肤轴
1型糖尿病(T1D)
肠道菌群紊乱介导胰岛中的反应性T细胞浸润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胰岛反应性T细胞从胰腺淋巴结排出后,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募集回到胰岛,造成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紊乱,然而肠道菌群是否直接介导胰岛反应性T细胞浸润胰岛仍然未知。Journal of Autoimmunity最新文章表明肠道菌群紊乱通过上调趋化因子CXCL10,增加胰岛中反应性T细胞的招募与浸润,从而促进胰岛自身免疫。
1型糖尿病(T1D)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TLR4-Cxcl10轴
肠-乳腺轴
付云贺等Microbiome:“肠源性乳腺炎”的新机制
吉林大学张乃生教授和付云贺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乳腺炎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基于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2594566)(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39752837)(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2558703)(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8998250),推测乳腺炎的发生除了与传统认为的外界病原感染有关外,尚存在内源性致病途径,并提出“肠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概念。本研究通过奶牛乳腺炎病例,聚焦奶牛瘤胃微生物,发现瘤胃菌群紊乱可通过引起低度内毒素血症,损害机体抗炎酶活性,从而诱发系统性炎症和乳腺炎。本研究再次佐证课题组之前提出的“肠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假设,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是诱导乳腺炎发生关键因素,这为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以及靶向“肠-乳轴”防治乳腺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肠-乳腺轴
乳腺炎
瘤胃菌群
肠道菌群
低度内毒素血症
乳腺癌
脂多糖或能增强IAP拮抗剂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凋亡抑制蛋白(IAP)是一类E3泛素连接酶,具有支持癌症生存和生长的功能。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来自细菌的脂多糖(LPS)通过TLR4-和MyD88-介导的TNF产生,诱导癌细胞快速凋亡,从而增加三阴性和ER+乳腺癌对IAP拮抗剂治疗的敏感性。这也提示我们,抗生素(可降低细菌来源的LPS)不应与IAP拮抗剂一起用于癌症治疗。
乳腺癌
LPS
IAP抑制剂
肠-脑轴
尹恝+吴齐恒+何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中风后认知障碍
中风后认知障碍(PSCI)常发生于中风患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尹恝团队、吴齐恒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何彦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菌群与PSCI的因果关联。相比于非PSCI患者,PSCI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LPS及外周炎症标志物升高。将PSCI患者及非PSCI患者的粪菌移植给小鼠后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LPS增加及丁酸盐减少促进了肠道损伤,并通过肠-脑轴破坏血脑屏障,以诱导神经炎症,从而导致认知障碍,而补充丁酸盐可逆转PSCI小鼠的表型。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LPS
丁酸盐
肠上皮
国内团队:靶向SNX10或有助恢复肠上皮屏障功能
复旦大学的沈晓燕、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沈卫星和澳门科技大学的周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EMBO Journal发表文章,发现分选连接蛋白10(SNX10)通过PIKfyve-caspase-5-Lyn-Snail/Slug-E-cadherin信号轴,介导革兰氏阴性菌诱导的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SNX10的敲除或化学抑制可恢复肠上皮屏障功能。该研究提示,靶向SNX10可能是恢复肠上皮屏障功能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IBD治疗的策略。
肠上皮
SNX10
LPS
骨关节炎
肥胖相关骨关节炎的血清LPS水平升高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相关骨关节炎(OA)患者的粪便菌群多样性及组成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血浆骨调素及血清LPS水平显著升高。
骨关节炎
肥胖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LPS
三氯生
南开大学:抗菌剂三氯生通过肠-肝轴导致肝脏损伤
三氯生(TCS)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品中。TCS可通过干扰脂质代谢引起肝损害,并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然而,肠道菌群在TCS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来自南开大学的毛大庆、罗义与研究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TCS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衡在TCS导致的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理解TCS诱导的肝损伤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三氯生
肝脏损伤
菌群-肠-肝轴
LPS
TLR4
褪黑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褪黑素抑制大肠杆菌和LPS,改善脂代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超团队近期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主要探究褪黑素通过降低大肠杆菌来源的脂多糖改善小鼠脂质代谢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中LpxC的表达,降低LPS,从而改善小鼠脂质代谢。同时,本文初步揭示了口服褪黑素从肠道菌群到宿主远端组织的新型调节方式,表明菌群代谢物或是褪黑素改善昼夜节律障碍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可能疗法。
褪黑素
脂质代谢
LPS
肥胖
为何有的胖小鼠更易得糖尿病?与菌群及其代谢物等有关
ob/ob小鼠和db/db小鼠都是瘦素通路的缺陷型小鼠,尽管二者都会发展为严重肥胖,但db/db小鼠更容易发生糖尿病。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这两种小鼠模型进行比对分析,表明二者的代谢表型差异与特定的炎症调性、血清LPS浓度、胆汁酸代谢、短链脂肪酸谱和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肥胖
糖尿病
瘦素信号通路
肠道菌群
LPS
益生菌
翟齐啸团队:普通拟杆菌FTJS7K1或能保护肠道
益生菌在肠道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益生菌的开发任重而道远。很多肠道疾病都导致肠道菌群中拟杆菌丰度的降低,而且已有较多研究显示拟杆菌具有缓解肠道炎症,抑制肿瘤进展等作用,因此拟杆菌作为潜在益生菌株方面有着较好的前景。然而,拟杆菌菌株有很多,不同菌株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普通拟杆菌(B.vulgatus)是肠道菌群中的常见菌群,但是目前对于该菌是否为有益菌仍然存在争议。近期江南大学翟齐啸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研究论文,探究了4株普通拟杆菌对LPS诱导急性肠道炎症的影响,发现FTJS7K1菌株对LPS诱导的急性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基因组分析显示FTJS7K1可能通过调控防御和代谢相关的特定基因(如分泌SCFAs)发挥其保护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下一代拟杆菌属益生菌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益生菌
基因组分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浙大二院:肠道菌群与巨噬细胞互作,促进肠炎相关大肠癌发生
巨噬细胞是结肠肿瘤微环境中比例最高的细胞之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肠道菌群改变与肿瘤发展有关,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邱福铭、黄建与研究团队在Gut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以脂多糖(LPS)作为触发器,以趋化因子依赖的方式调节单核细胞样巨噬细胞的积累,并产生癌前炎症环境,促进肿瘤发生。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单核细胞样巨噬细胞
LPS
LPS
拟杆菌LPS的完整结构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ACS Central Science近期发表的文章,分离并鉴定出拟杆菌来源LPS的完整结构,并证明其具有刺激人体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激活MD2/TLR-4、TLR-2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免疫调节作用。
LPS
分子结构
免疫调节
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综述)
肠道菌群与包括心血管疾病(CVD)在内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与CVD之间的因果关联。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多种代谢产物,影响不同的CVD表型(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压、血脂、血糖和血管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或其代谢产物,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策略。
心血管疾病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Thrombosis
肠-皮肤轴
Omenn综合征中的肠-皮肤轴作用
Omenn综合征(OS)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缺陷疾病,通常由RAG基因的突变造成,其特征为严重的早发性红皮病、肠道炎症、活化T细胞的大量组织浸润。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OS小鼠模型的表皮屏障受损、皮肤菌群失调、活化T细胞的皮肤浸润增加,而诱导小鼠的肠道炎症可导致皮肤炎症的恶化,同时,在OS患者中,同样可观察到T细胞的皮肤归巢表型增强。
肠-皮肤轴
LPS
RAG
T cells
Chemokines
菌群-免疫互作
IgG抑制致病菌在胃肠道中的运动
先前的研究发现,在呼吸道及生殖道中,病毒特异性IgG在结合病毒后可与黏蛋白互作,从而抑制病毒运动,以促进病毒清除并抑制病毒散播。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细菌特异性IgG(抗LPS IgG)也可通过与黏蛋白的互作,在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后限制后者在胃肠道黏液中的运动及渗透通过。机制上,IgG Fc区域的糖基化修饰促进了其与黏蛋白的结合。
菌群-免疫互作
鼠伤寒沙门氏菌
IgG
LPS
菌群-免疫互作
血栓形成
肠菌脂多糖移位或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的动脉血栓形成
脂多糖(LPS)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可在血液中检测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内毒素血症),但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在患有心肌梗塞(MI)的患者中,冠状动脉血栓呈LPS和TLR4阳性,与低度内毒素血症、血小板活化和肠道通透性相关。向小鼠输注大肠杆菌LPS来模拟MI患者的低度内毒素血症,增强了小鼠的血栓形成,而这种作用可被TLR4抑制剂削弱。这些发现说明,MI患者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的现象,导致LPS移位进入血液循环,最终通过白细胞-血小板互作,增强了动脉病变部位的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LPS
Thrombo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Platelets
肠-肝轴
华南农大:真菌毒素诱导肝脏炎症,肠道菌群是帮凶
华南农业大学杨琳和任文凯团队。赭曲毒素A(OTA)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靶点是肝脏和肾脏,鸭子对其最敏感。本研究利用OTA诱导鸭子,并监测鸭子的肝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OTA诱导后,鸭子的肝脏中出现拟杆菌,且LPS含量升高。文章推测,OTA导致鸭子的肠道通透性改变,从而使菌群得以进入肝脏。随后,文章分别采用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的方法,炎症了肠道菌群在OTA诱导肝脏炎症中的作用。
肠-肝轴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LPS
liver inflammation
菌群-免疫互作
大麻素组合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小鼠EAE
δ-9-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的组合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肌痉挛。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中,δ-9-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可通过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降低炎症并缓解EAE症状。
菌群-免疫互作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CBD
EAE
gut microbiome
菌群-免疫互作
低激动活性的LPS促进肠道免疫稳态
LPS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通过激活宿主的MD-2/TLR4受体复合物活化NF-κB以促进炎症反应。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从普通拟杆菌mpk中鉴定出一种具有低激动活性的LPS,与具有高激动活性或拮抗活性的LPS不同,可通过特定机制促进肠道免疫稳态。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LPS
免疫耐受
普通拟杆菌
细菌-免疫互作
NIBS邵峰院士:对胞内LPS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综述)
NIBS邵峰院士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小鼠及人体内,胞内的LPS引起先天性免疫反应及细胞焦亡的过程及调控机制。
细菌-免疫互作
细菌-免疫互作
LPS
先天性免疫反应
细胞焦亡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疾病中的菌群失调(综述)
《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肠道菌群及皮肤菌群的组成变化,以及菌群变化与疾病的关联。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Dysbiosis
Gut microbiota
Immune dysregulation
LPS
LPS
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与宿主的互作(综述)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中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LPS的结构、功能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值得一读。
LPS
LPS
革兰氏阴性菌
TLR信号通路
Deborah L Gumucio
结肠炎
牛初乳提取物缓解小鼠结肠炎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含有高水平大肠杆菌LPS特异性IgG的牛初乳提取物可通过减少LPS 暴露,缓解小鼠结肠炎。
结肠炎
结肠炎
牛初乳
IgG
LPS
肠-肝轴
肠道菌群代谢物吲哚或能缓解肝脏炎症
FASEB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吲哚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缓解LPS引起的小鼠肝脏炎症,这种抑炎作用依赖于库普弗细胞。
肠-肝轴
吲哚
Kupffer cells
LPS
PCLS
III型分泌系统
mBio:志贺氏杆菌如何与CD4+ T细胞结合并互作
宿主细胞表面的糖基化修饰对细菌-细胞互作十分重要。发表在mBio[IF:6.956]的最新研究发现,志贺氏杆菌通过LPS与神经节苷脂的结合,而与CD4+ T细胞互作,这种互作在志贺氏杆菌引起的直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III型分泌系统
糖基化
志贺氏杆菌
CD4+ T细胞
神经节苷脂
脂多糖
Nutrients:高脂+蔗糖饮食最伤害大鼠的健康
一项设计得比较巧妙的营养学研究,推荐阅读。
脂多糖
果糖
炎症
肠道菌群
肥胖
Antimicrobial peptides
JMM:微生物组和慢性炎性肠道疾病(综述)
关于菌群和慢性IBD的综述,特别推荐。
Antimicrobial peptides
endotox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LPS
microbiota
鼠李糖乳杆菌GG
JCG:LGG培养上清如何保护平滑肌细胞?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上最近的一个专题,是关注益生元、益生菌的群友们的福音!系统性介绍了益生元、益生菌的历史、应用、转化等内容,很完整,非常值得一读。
LGG
鼠李糖乳杆菌GG
LPS
结肠平滑肌细胞
Inge Kepert
免疫原性
Cell:不得自身免疫病,靠儿时细菌的免疫训练?
最新Cell,再次证明肠道菌群在正常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LPS
免疫原性
自身免疫
Maartje van der Heijden
Louis Vermeu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