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血栓形成
文章数:11篇
甜味剂
Nature子刊:代糖赤藓糖醇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可作为代糖的糖醇类甜味剂,但其对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的长期影响目前人们所知甚少。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来自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tanley Hazen团队的研究,结合队列研究、体外和动物实验表明,赤藓糖醇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或能促进血栓形成。这些发现警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赤藓糖醇的长期安全性。
甜味剂
代糖
赤藓糖醇
心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PATRisk:孕妇血栓发生风险评估工具
由于缺乏随机试验,低分子肝素在怀孕期间被广泛用于各种适应症,尤其是预防血栓的发生。但目前并没有证明表明这样的使用是科学的。本研究借助于创建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PATRisks(www.PATrisks.com),重新评估那些预防性血栓预防干预的孕妇,发现相当大比例的女性处在血栓发生风险中。因此作者认为,目前的低分子肝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孕妇获益了。
血栓形成
研究论文
血栓风险
妊娠期并发症
心血管
Nature Reviews:肠源性低度内毒素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综述)
脂多糖(LPS)是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肠屏障功能受损时可以转移到血液中,引起无明显症状的低度内毒素血症。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最新发表的这篇综述,阐述了菌群失调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相关的LPS移位及其促进低度内毒素血症的机制,讨论了低度内毒素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推动作用,并总结了改善肠道通透性和消除低度内毒素血症的潜在治疗策略。文章干货不少,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心血管
脂多糖
肠道菌群
肠屏障
肠道通透性
运动训练
运动可降低NASH患者的血栓风险
来自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28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进行20周的干预,发现相比于标准临床护理,运动训练可显著降低血栓风险,并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及心肺适能。
运动训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肝脏脂肪变性
心血管
哪些饮食营养成分可能有助于抗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综述)
《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多种可能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成分,并归纳了相关的人群、动物模型、体外和临床研究证据,值得参考。
心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血栓形成
饮食
心血管
Cell:Hazen团队再发现促心血管疾病的肠道菌群代谢物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Stanley Hazen团队又发Cell了。这项新研究通过人体代谢组分析以及小鼠和体外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衍生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并揭示了该物质的菌群和宿主代谢途径,以及促进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
心血管
gut microbe
metabolomic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PCR
血栓形成
肠菌脂多糖移位或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的动脉血栓形成
脂多糖(LPS)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可在血液中检测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内毒素血症),但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在患有心肌梗塞(MI)的患者中,冠状动脉血栓呈LPS和TLR4阳性,与低度内毒素血症、血小板活化和肠道通透性相关。向小鼠输注大肠杆菌LPS来模拟MI患者的低度内毒素血症,增强了小鼠的血栓形成,而这种作用可被TLR4抑制剂削弱。这些发现说明,MI患者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的现象,导致LPS移位进入血液循环,最终通过白细胞-血小板互作,增强了动脉病变部位的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
LPS
Thrombo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Platelets
心血管疾病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菌群分子靶点
人体肠道菌可通过胆碱三甲胺(TMA)裂解酶途径,将饮食中的胆碱代谢为TMA,在肝脏进一步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菌群移植实验证实,菌群的胆碱TMA裂解酶途径中的CutC基因的存在和表达,足以增强宿主的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力,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点。事实上,此前不久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临床前药物研发(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70811500),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两篇文章对照阅读。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humans
Metabolism
药物研发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靶向药,有望防治心血管疾病
氧化三甲胺(TMAO)是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Nature Medicine刚刚上线的一项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以菌群产生TMA的能力为靶,开发了一类新型药物,能在小鼠中显著降低TMA和TMAO水平、减少血栓形成。这些发现有望造福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群体,该研究还是以菌群特定功能为靶的药物研究的一个范例,其研发思路也可用于其它菌群相关疾病。
药物研发
心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肠道菌群
三甲胺
NEJM:一图读懂肠道菌群如何促进血栓生成
今天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文章,介绍肠道菌群代谢胆碱生成三甲胺,随后生成氧化三甲胺并如何促进血小板高活性,促进血栓形成和后续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王则能、祝未非两位来自中国的研究者的工作被大量提及,并用一张一目了然的图做了阐释。 图真的很直观,肠sir还翻译成了中文,推荐大家看一看。
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
黄素单氧化酶
血栓形成
心血管疾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与血小板CD36的相互作用诱导小鼠血栓形成
① 体外实验和小鼠体内实验显示,B型清道夫受体CD36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具有直接和特异性的相互作用;② AGEs与CD36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依赖剂量性,并被CD36的高亲和配体NO2LDL所抑制,CD36缺乏的血小板不能结合AGEs;③ 糖尿病小鼠在颈动脉受伤时,CD36敲除小鼠形成闭塞性血栓的时间比野生型更长;④ 野生型和CD36敲除小鼠的血糖与血浆中AGEs水平相似,但野生型小鼠中有更多的AGEs参与血栓形成,且通过CD36依赖的JNK2活化途径实现。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B型清道夫受体
CD36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