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文章数:40篇
禁食
间歇性禁食和限时进食对NAFLD的治疗潜力(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与肝脏及心血管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巨大全球负担相关。长期以来,高总能量摄入加上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和饱和脂肪摄入被认为是导致NAFLD的主要饮食因素。近期发表于Gut的一篇综述总结了现有的观察和流行病学数据,描述了饮食模式和此代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随着该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协)会的共识声明可能承认改变能量摄入的时间作为预防和治疗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潜在策略的价值。
禁食
间歇性禁食
限时进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姜长涛等Nature:肠菌降解肠道尼古丁,或能缓解吸烟相关NASH
吸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晰。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姜长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复旦大学李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与团队的研究,首次发现吸烟期间尼古丁在肠道中积累,通过激活肠上皮AMPKα1-SMPD3-神经酰胺轴,经肠-肝轴促进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而一种人类肠道细菌——解木聚糖拟杆菌能通过尼古丁代谢酶NicX,有效降解肠道中的尼古丁,从而减轻吸烟诱导的NASH进展。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肠道尼古丁积累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人类肠道细菌对尼古丁的代谢作用,为改善吸烟加剧的NAFLD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肝轴
吸烟
尼古丁
解木聚糖拟杆菌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的预防策略(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对NAFLD相关性肝癌的预防策略进行了概述,考虑了生活方式因素如体重减轻、体育锻炼、吸烟、饮食模式和食物(包括咖啡和酒精)等对NAFLD及其相关性肝癌的影响,还总结了化学预防治疗的作用和影响。对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表型的进一步了解可能在未来为NAFLD相关性肝癌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疾病影响因素
化学预防
饮食和生活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ture Reviews: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存在因果关联?!(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协同共存,并互相促进其风险和临床副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比人们已知的更加复杂。综述提出,理想的治疗NAFLD的新药,应该同时减轻肝脏症状,并可防治T2DM 及其他心血管病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综述
益生元
赵立平团队:活跃期益生元改善小鼠脂肪肝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团队研究成果。研究利用益生元在活跃期或者全程干预高脂膳食小鼠。研究结果显示,益生元改善小鼠肠道菌群、改善其NAFLD症状,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结合鉴定出益生元促进的共丰度组(CAG),文章认为,活跃期的益生元干预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CFAs)改善高脂膳食小鼠肝脂肪变性。
益生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ell子刊:脂肪肝的菌群疗法——机遇和挑战 (综述)
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综述性文章。文章综述了现有关于肠肝轴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干预,以及可能基于肠道菌群治疗NAFLD的可能性靶点和措施。或许,肠道菌群也可以作为NAFLD的生物标志物,助力其无损检测。但是,目前现有的研究仍不充分,肠道菌群-NAFLD的相互作用机制、涉及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菌群marker等还未明确。膳食-肠道菌群互作杠杆、靶点菌群干预、前瞻性人群研究和临床前实验模型相结合等或可助力相关研究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菌群疗法
肠道菌群代谢
胆汁酸
果糖
Nature子刊:修复果糖诱导的肠屏障损伤,或能防治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炎症和应激的作用下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膳食果糖是NASH的风险因素。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果糖会导致肠道屏障损伤,引起的菌群内毒素移位,进而通过作用于肝巨噬细胞,诱导肝脏脂肪从头合成,从而引发脂肪肝和NASH等肝脏疾病。这些发现说明,修复或者防止由高果糖饮食导致的肠屏障损伤,可能是治疗和预防果糖引起的脂肪肝病的重要策略。
果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ell signalling
Metabolic syndrom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果糖代谢
清华大学:果糖促进脂肪肝还是导致不耐受?关键调控因子被锁定
果糖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也有很多人存在果糖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的症状。清华大学傅肃能团队近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研究,鉴定出了调控果糖脂肪合成潜力和饮食耐受性中的一个关键酶——丙糖激酶(TK),其活化或缺陷决定了果糖代谢是指向脂肪生成还是氧化途径,从而影响机体的脂肪肝和果糖不耐的发生。
果糖代谢
ALDH
NAFLD
TKFC
die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肠-肝轴
刘宏伟、刘双江等:肠道拟杆菌-叶酸-肝脏轴的活化可减轻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但目前缺少有效的药物疗法。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刘双江与团队此前合成了一种可有效改善小鼠代谢综合征的灵芝杂萜衍生物(GMD)(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7350568),在此基础上,他们在Cell 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中,以大鼠为模型探究了GMD治疗NAFLD的效果,并揭示了GMD通过富集解木聚糖拟杆菌等特定的肠道拟杆菌属细菌,激活拟杆菌-叶酸-肝脏轴途径,从而调节肝脏脂代谢减轻NAFLD的机制。这些发现为GMD和解木聚糖拟杆菌对NAFLD的潜在治疗作用提供了证据。
肠-肝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
a Ganoderma meroterpene derivative
a gut Bacteroides-folate-liver axis
肝细胞癌
于君团队:膳食胆固醇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驱动脂肪肝相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代谢疾病,可从脂肪肝进展至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胆固醇被认为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脂毒性分子。Gut杂志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研究,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了膳食胆固醇在NAFLD及其相关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表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物,驱动NAFLD-HCC的发生发展,降胆固醇药物和肠道菌群干预或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肝细胞癌
膳食胆固醇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病毒组与NAFLD严重程度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前研究主要聚焦于肠道细菌组成的改变,《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病毒组与NAFL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并结合病毒组和简单临床数据开发了预测模型,或可用于严重NAFLD患者的无创检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microbiota
biomarker
Prognostic Factor
progression
肝硬化
Cell子刊:肠道菌群特征可用于肝硬化的无创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慢性肝病患者中常见肠道菌群失调,这些菌群变化或能用于相关疾病的无创检测。《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分析了NAFLD肝硬化患者粪便样本中的菌群物种、基因通路和代谢物改变特征及其相互关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鉴定出适用于不同病因、种族和地区人群的通用肝硬化肠道微生物组特征,结合血液指标还能对肝硬化和早期肝纤维化进行区分。该研究说明,粪便微生物组特征可用于肝硬化的无创诊断,且特定的肠道细菌或许可作为防治肝硬化的新靶点。
肝硬化
Microbiome
NA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睡眠
Lancet子刊: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不要忽视睡眠的作用(综述)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新综述文章,介绍了生物钟和睡眠对于胃肠功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睡眠问题与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胃食道反流、IBD、IBS和NAFLD)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强调了改善睡眠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睡眠
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道反流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
饮酒
浙大一院:脂肪肝患者饮酒可增加糖尿病风险
有研究显示,少量或适量饮酒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种保护性作用是否也存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厉有名、虞朝辉和徐承富与团队,对我国一项为期9年的前瞻性队列数据进行了分析,首次表明,不同于非NAFLD人群,饮酒(哪怕是少量饮酒)可明显增加NAFLD患者的糖尿病风险。相关成果近期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值得关注。
饮酒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队列研究
肠道糖异生
肠道糖异生或有助于预防NAFLD
肥胖相关的肝脏脂肪变性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早期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此前研究显示,肠道糖异生(IGN)可调节葡萄糖代谢和维持能量稳态,通过启动肠-脑神经信号调节外周代谢,一定程度上介导胃旁路手术、高蛋白和高纤维饮食等营养干预对糖代谢稳态的改善作用。Gut近期发表了一项小鼠研究,发现IGN有预防肝脏脂肪变性和最终发展为NAFLD的作用,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外源性营养干预,为对抗肥胖引起的肝脏疾病和研究基于IGN的新型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肠道糖异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
糖尿病
肝脏代谢
益生菌
一种新益生菌,或能改善吃出来的脂肪肝和代谢疾病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一项关于益生菌的动物研究,该研究在雌性小鼠中证实,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可有效减少西式饮食(高脂高碳水)引起的体重增长、血液胆固醇、肝脏脂肪积累和炎症,以及糖耐受损等代谢紊乱表型,或许是防治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新方法。
益生菌
probiotics
NAFLD
Obesity
Sexual dimorphis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ture Reviews:NAFLD的肠道菌群标志物(综述)
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综述性文章。文章指出了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菌群标志物的意义,以及现有研究结果所呈现的共有结论(菌群和菌群代谢物),并指出了非一致结论产生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该将这些影响菌群的因素考虑在内,也要考虑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性。一些高新技术手段,比如深度学习和多组学技术,将助力菌群标志物的研究与发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标志物
microbiot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Zirun Jin
肽激素
中科院先进院:肽激素与受体GPRC6A结合,缓解NAFLD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培根和JianV.Zhang团队为主导的研究成果。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一种肽激素metabolitin(MTL),发现其能够与受体GPRC6A结合,改变小鼠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进而具有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潜力。
肽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hormone
Metabolism
NAFLD
糖异生
Nature:胰高血糖素刺激肝脏糖异生作用
耶鲁大学内分泌学家Gerald Shulman教授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基于二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分子机制上的相似性,研究从胰高血糖素入手,发现胰高血糖素除了引起肝糖异生,还有促进肝内脂肪分解的作用。并且,肝脏内脂质在线粒体的氧化代谢是由INSP3R1所介导。研究又通过基因敲除和慢性药物干预实验对该结果进行验证。INSP3R1介导的线粒体钙转运过程或是发挥该作用的关键靶点。该研究为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糖异生
Energy metabolism Fat metabolism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Metabolic syndrome Type 2 diabetes
胃肠激素
胰高血糖素
脂代谢
禁食
Nature子刊:禁食激活肝脏自噬和脂质降解,与表观遗传有什么关系?
禁食可以诱导肝脏自噬,促进脂质降解、维持能量平衡,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的表观遗传机制。该研究表明,禁食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信号,可活化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导致组蛋白去甲基化作用介导的自噬基因激活。这些发现或能为治疗脂肪肝提供新的靶点。
禁食
自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表观遗传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国内团队:神经保护剂P7C3‐A20缓解NAFLD的分子和菌群机制
研究来源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科大学王培和缪朝玉团队。高脂膳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小鼠每天口服20 mg/kgP7C3‐A20,两周后,小鼠的NAFLD相关症状明显缓解。其相关的机制为:P7C3‐A20通过肝脏激酶(LKB1)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FGF1,进而带来CREB调节转录辅激活子2(CRTC2)的核转位减少。同时,P7C3‐A20干预下,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增加,使其更趋向于健康状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MPK
CRTC2
FGF1
FGF21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专家共识:NAFLD改名M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渐上升,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深入,其命名与诊断标准却并无更新。旧的命名由于对疾病的驱动因素及其异质性定义并不准确,间接影响了精准诊疗和药物研发。近日,国际脂肪肝专家小组就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一事经投票达成共识并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这篇共识文章重点探讨了更名原因和依据,总结疾病特征并提出临床研究的创新策略,期待更名能为推动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策略产生正面影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AFLD
nomenclature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调节肠道菌群,能改善NAFLD吗?(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越来越普遍,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总结了目前对肠道菌群在NAFLD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调节菌群以改善NAFLD的潜在干预疗法,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NAFLD
microbiota
probiotic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赵立平团队等:过度生长的产内毒素肠菌,可诱导脂肪肝
肠道菌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存在关联,比如无菌小鼠不会患NAFLD等代谢综合征;然而,具体什么微生物会诱发NAFLD,以及致病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与宿主的分子互作机制仍不明晰。mBio最新发表的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团队参与主导的研究,从肥胖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中分离出了过度生长的内毒素产生菌,证实这些无毒性的致病共生菌可诱导小鼠的炎症和脂肪肝,并揭示出内毒素与宿主Toll样受体4的互作是其中的关键性分子事件。这些发现为NAFLD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启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肝轴
肠道菌群
产内毒素细菌
致病共生菌
肝癌
肠道微生物在肝癌中的作用(综述)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综述文章回顾了肠道微生物在HCC中的作用。讨论了肠-肝轴在小鼠模型和患者中促进HCC发展的机制,包括生态失调、肠道渗漏和细菌代谢物,并特别关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HCC发展最快的诱因。此外,还回顾了近年来利用肠道菌群作为肝癌患者潜在的诊断工具和新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免疫治疗方面。
肝癌
liver cancer
Dysbiosis
checkpoint inhibitor
antibiotics
合生制剂
合生制剂改变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但未缓解病症
人群干预研究。由果寡糖(4g*2次/天)+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1百亿)组成的合生制剂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约一年时间,结果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但是其肝脏脂肪含量并未降低,纤维化程度也并未缓解;而患者体重降低与肝脏脂肪化和纤维化改善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还观测到特定菌群的改变与炎症反应相关,因此文章建议合生制剂干预菌群可以用于NAFLD患者炎症和免疫相关参数的研究。
合生制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INSYTE study
Nutri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国内团队:菌群产物吲哚,帮助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
吲哚是肠道菌群的色氨酸代谢产物,研究表明这类菌群代谢物具有抗炎作用,但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尚不清楚。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团队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Chaodong Wu团队等共同合作的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分析以及小鼠和细胞实验表明,吲哚与NAFLD存在负相关性,补充吲哚能减轻小鼠饮食诱导的NAFLD,减少肝脏脂肪和炎症程度,这种保护性作用由骨髓细胞的糖酵解调控基因PFKFB3介导。因此,吲哚模拟物和/或在巨噬细胞中特异性活化PFKFB3表达,可能是防治NAFLD等炎症相关疾病的可行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吲哚
炎症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ture Reviews: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新发现(年度回顾)
文章回顾了2019年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三篇最新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一种新型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HCC的潜在治疗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
血小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袁静+刘翟+杨瑞馥:高产酒精的肠道菌可引起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比较多样化,近年研究表明这种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密切关联。首都儿科研究所袁静、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与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有相当比例的脂肪肝患者肠道中存在能产生大量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这些细菌产生的内源性酒精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些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NAFLD与酒精性脂肪肝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病理特征,还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由这类细菌引起的脂肪肝提供了可行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high-fat diet
mice model
metagenomics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脂肪肝
据统计约24%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回顾了用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锻炼)改善NAFLD的研究证据。
生活方式干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Lifestyle modification
Nutr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