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文章数:114篇
免疫耐受
西湖大学Nature子刊:菌群辅助的铁摄取促进肠道免疫耐受
缺铁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最常见的非肠道综合征,但其对肠道免疫耐受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西湖大学常兴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揭示菌群辅助的铁摄取促进肠道免疫耐受新机制,突出肠道营养摄取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关联。
免疫耐受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ron
Mucosal immunology
regulatory T cells
热休克蛋白
扬大蔡德敏团队:热休克蛋白介导的益生菌护肠作用
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机体遭受应激时会发挥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蔡德敏为通讯作者,刘好雨、顾芳和朱崔鹏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文章,通过口服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强化HSPs表达,有效减轻DSS对肠道屏障的损害程度,为通过饮食干预,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热休克蛋白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
barrier function
Gut microbiota
heat shock proteins
益生菌涂层
刘尽尧团队:益生菌+聚多巴胺纳米涂层,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
对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是关键,但现有的免疫抑制剂存在局限性,包括抑制效率低和有潜在的脱靶毒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尽尧团队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合成了一种聚多巴胺纳米免疫抑制剂,并将其作为益生菌涂层,通过抑制局部组织的过度免疫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有效改善了小鼠结肠炎,具有转化应用前景。
益生菌涂层
肠道菌群
多巴胺能
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
IBD
Nature子刊:揭示部分IBD患者对治疗不应答的机制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部分IBD患者中,溃疡部位表现出中性粒细胞高度浸润、成纤维细胞活化及上皮细胞丢失等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以依赖于IL-1R信号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上述特征与患者对多种疗法(抗TNF、抗整合素、皮质类固醇等)的不应答相关。该研究结果或有助于IBD的精准医疗,并揭示了阻断IL-1信号以治疗IBD的生物学原理。
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队列研究
成纤维细胞
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IBD转录组和宏转录组meta分析平台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近期发表文章,介绍了一个用于炎症性肠病(IBD)转录组和宏转录组荟萃分析的平台,可用于相关研究的数据挖掘。
炎症性肠病
数据库
Computational platforms and environment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NA sequencing
质子泵抑制剂
袁金秋+孟文勃+张常华:65万人数据揭示,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增加IBD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袁金秋团队、张常华团队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孟文勃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结果,对3个队列(共包含近65万人)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相比于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使用H2受体拮抗剂,定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IBD风险增加相关。
质子泵抑制剂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IBD
proton pump inhibitor
炎症性肠病(IBD)
谈高+智发朝:TNFα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脱落依赖于IRF1
肠上皮细胞(IECs)的脱落是屏障丧失的重要原因,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可诱导IEC脱落,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谈高、智发朝与团队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文章,发现IRF1缺陷可通过限制TNFα诱导的IEC脱落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IRF1控制细胞脱落的过程依赖于Caspase-3,同时IEC脱落过程依赖于GSDME相关的细胞焦亡途径。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上皮细胞脱落
TNFα
IRF1
细胞焦亡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和肠道菌群失调
XIAP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免疫错误,常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有关。XIAP缺陷的自然病程通常与预后不良有关,目前造血细胞移植(HCT)是唯一的治疗方法。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HCT治疗XIAP缺陷症具有较好的预后,而且HCT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失调
Dysbio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遗传-菌群互作
Nature子刊:近9000人的微生物组GWAS,发现血型影响肠菌
Nature Genetics最新发表的另一项微生物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纳入了德国近9000人数据,鉴定出38个遗传-肠菌关联,包括ABO血型对特定肠道细菌的影响,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挖掘了潜在的肠道菌群与疾病间的因果效应。
遗传-菌群互作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Genetic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南京大学:IBD患者的口腔菌群失调
南京大学医学院汪芳裕团队在Genomics上发表文章,发现唾液菌群失调参与了IBD的发生,口腔菌群或可为IBD的无创性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IBD
16S rRNA sequencing
Oral microbiota
Dysbios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恢复力
增强抗压能力或是改善IBS的新策略
恢复力(resilience)是积极适应应激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恢复力比健康对照明显减少,并且与更严重的症状和较差的生活质量相关。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显示低恢复力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较差的心理健康有关,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目标。
恢复力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silienc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eliac disease
肠道菌群失调
傅静远团队:IBD和肥胖特异的菌群内部互作变化,以及关键菌种和功能途径
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人们主要通过分析微生物丰度的改变来理解肠道微生物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而对于疾病中的微生物间互作以及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人们仍所知有限。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团队的研究,对荷兰4个队列的宏基因组数据进行了菌种共丰度和功能途径共丰度的分析,鉴定出3454个菌种共丰度关系和43355个途径共丰度关系,揭示了IBD特异和肥胖特异的共丰度网络特征,以及在相关菌群生态失调中有潜在重要作用的关键菌种和功能途径。这些发现加深了人们对疾病相关菌群失调的认知,提示菌群失调不仅体现在菌群成员的丰度变化层面上,还反映在菌群内微生物间互作关系的改变上。
肠道菌群失调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tabolic disorders
共丰度网络
炎症性肠病
Cell:慢性炎症改变了结肠细胞的演化
慢性炎症中存在反复发生的组织损伤和修复,这可能增加细胞基因突变,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体细胞突变促进癌症发展,但在癌症以外的疾病中,体细胞突变的模式、负担和功能后果尚未得到广泛研究。Cell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对比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隐窝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揭示了受慢性炎症所累的结肠细胞的基因突变负担和特征,以及相关的克隆结构异常,表明结肠粘膜的体细胞演化可能引发、维持或延续IBD。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对IBD等炎症性疾病的理解,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启示。
炎症性肠病
体细胞演化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omatic mutations
mutation rate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IBD治疗药物的代谢(综述)
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共列入了89篇文献,以总结肠道菌群在IBD治疗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强调了肠道菌群可能对IBD治疗药物的疗效产生的潜在影响。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rug metabolism
microbiota
菌群-药物互作
IBD
中山大学:菌群在IBD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因果关联尚未被完全证实,但许多研究发现,至少部分菌群变化是IBD的起因或在IBD中起保护性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牟相宇、兰平与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IBD中起到潜在保护性作用的细菌物种、细菌产物及相关通路,以及可能促进IBD发生发展的细菌物种、细菌产物及相关通路,同时总结了IBD相关的肠道真菌及病毒变化,最后讨论了通过调控菌群治疗IBD的潜在可能。
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hogenesis
Etiology
Microbiome
炎症性肠病
Cell:牙周炎“坏细菌”加剧肠道炎症的双重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口腔中的致病共生菌可能是一些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帮凶。《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牙周炎导致的口腔致病共生菌增多,能加剧结肠炎。一方面,这些“坏细菌”在口腔炎症时大量积累,可移位到发炎的肠道中定植下来,直接增加肠道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牙周炎发生时,这些菌还能通过诱导能迁移至肠道的致病性Th17细胞,来间接加剧肠道炎症。这些发现说明,口腔和肠道在菌群和免疫两个层面上都是紧密相连的,保护肠道健康一定不能忽视口腔健康。
炎症性肠病
口腔菌群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eriodontitis
microbiota
菌群-免疫互作
多形拟杆菌的外膜囊泡通过调节树突细胞应答起到免疫调控作用
多形拟杆菌是肠道菌群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分泌的外膜囊泡(OMV)可跨越肠道上皮屏障以介导宿主-菌群互作,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作用。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多形拟杆菌产生的OMV(Bt OMV)可诱导健康人结肠及血液中分离的树突细胞的调节性表型(例如IL-10的表达),但其诱导IBD患者的树突细胞的调节性表型的能力显著降低。该研究提示,在IBD患者中,共生菌群-免疫系统互作介导的稳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菌群-免疫互作
Dendritic cells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interleukin-10
IBD
迷迭香酸纳米颗粒治疗IBD
迷迭香酸因具有抗炎、抗癌及抗菌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较低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限制了迷迭香酸的临床应用。ACS Nan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合成了一种可搭载药物的含有PEG修饰的迷迭香酸的纳米颗粒——RANP。相比于RA,静脉注射的RANP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更优,并可更好地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搭载了地塞米松的RANP则具有更好的疗效。
IBD
anti-inflammation therapy
antioxidant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EGylated rosmarinic acid
IBD
促炎症饮食或增加克罗恩病风险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超过20万名受试者进行多年的随访,发现促炎症饮食(与较高的卡路里及红肉摄入及较低的膳食纤维摄入相关)与克罗恩病(而非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增加相关。
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ood
Nutrition
lifestyle factor
ω-6多不饱和脂肪酸
Nature子刊:特定ω-6脂肪酸或是易感者的肠炎导火索
西式饮食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花生四烯酸(AA),可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但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食中的PUFA(尤其是AA)可以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缺陷型小鼠中,引发类似克罗恩病的肠炎症状。研究者认为,GPX4可能通过抑制PUFA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来限制肠上皮释放细胞因子和肠道炎症。这些发现说明,西式饮食中富含的ω-6 PUFA或是GPX4缺陷个体发生肠道炎症的诱因。
ω-6多不饱和脂肪酸
IMMUNOLOG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花生四烯酸
西式饮食
肠道干细胞
中山大学:过氧化物酶体介导肠道修复的机制
上皮修复依赖性粘膜愈合与IBD患者较好的预后相关。来自中山大学的陈海洋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IBD患者的受损隐窝中,过氧化物酶体(PE)的表达升高。机制上,PE可通过促进肠道干细胞及祖细胞向肠上皮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肠道修复。该研究提示,促进肠道上皮修复及粘膜愈合可能是IBD治疗的潜在策略。
肠道干细胞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pithelial repair
peroxisome
intestinal stem cells
肠道巨噬细胞
Cell子刊:巨噬细胞中的Dectin-1促进肠道炎症的机制
结肠巨噬细胞被认为是IBD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表达的2种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1及甘露糖受体在肠道炎症中发挥了相反的调节功能,甘露糖受体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而Dectin-1通过促进炎症性单核细胞的血液富集及结肠招募,并增加炎性小体介导的IL-1β分泌,以恶化结肠炎症。
肠道巨噬细胞
Colit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mucosal immmunity
免疫应答
Cell子刊:个体免疫应答中,环境和遗传因素各有什么影响?
免疫反应在不同个体间可以存在很大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将携带炎症性肠病(IBD)易感基因的实验小鼠放到室外围栏,分析野生化后小鼠免疫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多组学的机器学习建模,鉴定出环境特异性和遗传特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发现,暴露于环境微生物能促进小鼠免疫细胞群的个体差异,而由微生物刺激引起的细胞因子应答,则在更大程度上受到遗传易感性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免疫的个体差异,很有参考价值。
免疫应答
rewilded mice
machine learning model
multi-omic data integration
immune variation
Treg
Nature子刊:病毒感染引发的iTreg扩增抑制结肠炎发生
Foxp3+ Treg对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抑制自身免疫是必需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感染后的小鼠中发现,病毒感染可显著减少1型干扰素依赖性Treg,并导致Vβ5+ T细胞快速转换为iTreg并扩增以补充Treg的损失。Vβ5+ iTreg抑制了菌群依赖性CD8+ T细胞的活化,缺失Vβ5+ iTreg可能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肠炎。另外,在IBD患者中,临床症状的恢复与Vβ2+ Treg的增加相关。这一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iTreg的扩增在因Treg减少而引发的结肠炎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Tre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ucosal immunology
regulatory T cells
viral infection
IBD治疗
Nature Reviews: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IBD(综述)
细胞因子在肠道稳态及IBD等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可通过细胞因子受体介导激活JAK激酶及STAT转录因子家族,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细胞因子所激活的不同类型的JAK-STAT信号通路,及各类JAK-STAT信号通路在肠道稳态及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通过小分子JAK抑制剂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以治疗IBD的现状、挑战及未来。
IBD治疗
Drug Therap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治疗
IBD
肠道炎症
Nature子刊:c-FLIP调控NKp46+ ILC发育,抑制肠道炎症
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证明,抗凋亡分子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FLIP对NKp46+ cNK/ILC1、ILC3的发育和随后cNK对肠道炎症的保护都至关重要,而且c-FLIP的作用不能被其他途径所补偿,是非冗余的。
肠道炎症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terleukins
Mucosal immunology
溃疡性结肠炎
乌帕替尼可有效缓解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JAK1抑制剂,目前在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疗效。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250名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观察到,相比于安慰剂,8周的乌帕替尼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及内镜下缓解率,并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
溃疡性结肠炎
U-ACHIEV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treatment
selective JAK1 inhibitor
炎症性肠病(IBD)
Nature子刊:体细胞嵌合体和常见遗传变异增加极早发性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文章,通过对145名极早发性炎症性肠病(VEO-IBD)患者和4436名对照进行外显子和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VEO-IBD发病风险相关的遗传因素,包括体细胞嵌合体、常见的IBD多基因遗传变异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等。
炎症性肠病(IBD)
Immunogenetics
Immunological deficiency syndrom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dical genetics
IBD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IBD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菌群-宿主互作中起到关键作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的肠道代谢组变化,重点描述了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及色氨酸代谢的失调及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菌群代谢组在未来的IBD诊断及小分子药物筛选中的潜在作用,以及通过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方式调控菌群代谢组以治疗IBD的可能。
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icrobiota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IBD治疗
Nature Reviews:抗抑郁药治疗IBD的前景(观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脑轴在慢性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同时对胃肠道症状有改善作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总结了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列举了可能用于IBD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并展望了未来抗抑郁药物在治疗IBD中的潜在应用。
IBD治疗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