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口服递送
文章数:15篇
工程菌
王汉杰+刘培源等:在肠道中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的口服工程菌
目前,由于胃肠道转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酶和胃酸刺激,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培源及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口服工程菌水凝胶,用于肠道原位生产和释放肿瘤纳米疫苗,性能较好。总之,该研究为口服蛋白疫苗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工程菌
纳米疫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材料
细菌涂层
刘尽尧等Science子刊:用矿化涂层“武装”益生菌,改善结肠炎
口腔微生物制剂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组,但它们在从制造到达肠道的过程中总是遭受多重损伤。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刘尽尧、曹浈萍、吴冯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细胞相容性的生物界面矿化方法,可在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表面产生超抗性和可拆卸涂层,性能优良,能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总之,该生物界面矿化方法为开发下一代活体口服生物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值得关注。
细菌涂层
口服递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双重分解反应
药物递送
口服递送IL-22 mRNA LNP可靶向受损的肠道黏膜,缓解小鼠结肠炎
Bio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开发了一种新型脂质纳米粒,装载IL-22 mRNA后经口服递送可靶向小鼠的结肠粘膜,增加局部的IL-22表达,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
药物递送
IL-22
mRNA
脂质纳米粒(LNP)
口服递送
药物递送系统
朱书+王育才Nature子刊:新型口服递送载体,防止抗生素“误伤”肠道菌群
抗生素是人们应对细菌感染的有效武器,然而,频繁使用口服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多样性丧失,从而增加多种疾病风险以及耐药细菌的出现。如何能够避免抗生素对正常肠道菌群的“误伤”,是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最新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朱书教授与王育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口服递送载体,并在小鼠中证实这种载体能促进抗生素在小肠中高效吸收,增强药物疗效,有效防止抗生素进入大肠,大大降低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疾病风险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积累。该成果具有很强的转化前景,期待早日实现临床应用。
药物递送系统
antibiotics
Dysbiosis
Nanoparticles
抗生素
药物递送系统
郑州大学Science子刊:精准靶向大肠癌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结肠直肠癌(CRC)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然而,如何精准、高效地将药物递送到CRC肿瘤细胞中,目前仍面临很大困难。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了来自郑州大学史进进、刘军杰和张振中与团队的研究,构建了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能精准定位于CRC部位,并有效穿透肠道黏液层和上皮屏障,实现药物在肿瘤中的高效释放。
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递送
纳米医学
结直肠癌
药物递送系统
中国农大:用新型肠道靶向性载体递送辣椒素,改善细菌性肠炎
辣椒素是源自辣椒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功效。然而,辣椒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不高,还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限制了其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李媛团队近期在Bio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构建了一种能装载辣椒素这类疏水的生物活性食品化合物的口服递送载体,可实现辣椒素的肠道靶向性递送,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发挥辣椒素康抗菌抗炎的作用,缓解沙门氏菌诱发的小鼠肠炎。
药物递送系统
辣椒素
口服递送
沙门氏菌感染
肠炎
药物递送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微藻类口服载体可用于癌症放疗,保护肠道和菌群
在腹腔或盆腔实体瘤放疗过程中,如何保护整个小肠免受辐射引起的肠道损伤,仍是临床尚未满足的需求。氨磷汀(AMF)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正常组织选择性放射保护剂,然而,它在肠道放射防护中的口服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来自浙江大学周民+哈佛大学Wei Tao+麻省理工Xingcai Zhang团队的文章,利用可食用微生物——钝顶螺旋藻(SP),成功构建了一种天然微载体口服给药系统SP@AMF,该系统能有效地防止放射线治疗中健康肠道的损伤,并显著提高AMF对整个肠道的辐射防护能力。SP@AMF具有商业胶囊的显著优势,对菌群平衡的好处,以及长期使用的高安全性,在腹部/盆腔肿瘤的临床放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药物递送
放疗
肠道损伤
肠道菌群平衡
螺旋藻
益生菌涂层
郑州大学:巧妙改造益生菌,促进肠道定植,增强生物治疗
口服益生菌会受胃肠道环境影响,限制其在肠道中的生存和定植,特别是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微环境,如活性氧(ROS)和耗尽的黏液层中。ACS Nano发表的来自郑州大学史进进、张振中、刘军杰与团队的文章,通过对EcN进行单宁酸(TA)和粘液蛋白的逐层包覆,构建了EcN@TA-Ca2+@Mucin工程菌。该菌株具有以下优势: (1)保护益生菌在整个口服期间不受胃肠道恶劣条件的影响;(2)通过清除ROS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3)恢复受损的粘膜层,减少细菌转移的严重副作用;(4)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研究发现EcN@TA-Ca2+@Mucin在预防和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方面显示出更高的疗效。本研究或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口服益生菌进入肠道的策略,并显示了益生菌应用和肠道治疗的巨大潜力。
益生菌涂层
肠道黏附
病理微环境
口服递送
纳米颗粒
国内团队:靶向结肠肿瘤的新型纳米颗粒
结肠癌正在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口服结肠给药系统因其优越的性能在原位结肠癌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胃肠道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阻碍了药物安全到达结肠肿瘤靶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金明姬和高钟镐等人在Biomaterials上发表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有效将紫杉醇靶向结肠肿瘤的纳米颗粒,其作为原位结肠癌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很大的前景。
纳米颗粒
口服递送
原位结直肠癌
新冠肺炎
细菌递送的口服mRNA疫苗,帮助仓鼠抗新冠
Molecular Therapy近期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以细菌作为载体的口服mRNA疫苗,并在小鼠和仓鼠中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引发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delta)的中和抗体,并抵抗新冠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肺炎。
新冠肺炎
口服递送
新冠疫苗
微生态制剂
刘尽尧+庞燕:用治疗性纳米涂层修饰益生菌,增强微生态制剂疗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刘尽尧、庞燕与研究团队,近期在Small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丝心蛋白的益生菌涂层技术,充分发挥了丝心蛋白的抗炎治疗作用以及自组装涂层保护作用,不仅能为益生菌在肠内定植“保驾护航”,还能协同增强对肠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在研发和改善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
表面涂层
益生菌
纳米涂层
丝心蛋白
噬菌体
Nature 子刊: 如何靶向改变肠道菌功能?口服递送噬菌体来帮忙
调节肠道细菌功能可能是促进肠道健康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肠道的不可侵入性以及肠道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联系,很难在不破坏微生物群和/或宿主生理的情况下精确定位细菌的功能。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报道了一种通过口服递送特殊材料包装的噬菌体影响肠道细菌基因表达的非侵入性策略。研究者首先确定了一种利用表达核酸酶失活的Cas9工程噬菌体对细菌的原位修饰方法。并且,为了提高噬菌体对胃酸和蛋白酶的耐受,帮助噬菌体顺利到达细菌丰度最高的大肠,并最低限度的降低对宿主生理和肠道菌群的干扰,研究者进一步开发一种微生物可降解包封材料。研究表明,通过特殊材料包装后口服递送工程噬菌体,可以实现小鼠肠道中细菌基因表达的精确修饰。本研究或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靶向改变肠道细菌功能的方法。推荐阅读!
噬菌体
口服递送
基因递送
原位修饰
肠道菌功能
口服递送
细菌口服递送的基本原理与生物医学应用(综述)
作为递送和生产治疗药物的智能平台,细菌疗法为一系列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合成生物学技术与细菌的结合使它们的特性如趋化性和生物分子的分泌等优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其在一系列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注射给药相比,细菌口服递送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避免全身感染的风险。然而,胃中的高酸性环境和肠道中的胆盐导致口服微生物的生存能力严重丧失。因此,使用合适的生物材料将这些细菌制成微囊是减少胃肠道内细菌死亡和控制这些细菌在肠道内释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发表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的一篇综述,详述了细菌口服递送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方法、体外封装和修饰,总结了最新的生物医学应用,并讨论了细菌口服治疗的未来趋势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挑战,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口服递送
Oral bacterial delivery
Biomaterial
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Genetic engineering
口服递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型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或能更好改善肠炎
益生菌能有效改善由肠道病原体引起的菌群失调和炎症。然而,口服递送过程中遇到的生物学挑战(稳定性、可控性、靶向性等)极大地限制了其潜在的健康益处。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段金友和耿会玲等人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一项研究中,利用硫代透明质酸的自交联特性成功制备了用于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该系统具备可控性好、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并在肠炎小鼠模型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将促进多功能益生菌输送系统在食品或药物领域的应用。
口服递送
Lactobacillus
gastrointestinal
hydrogel
Enteritis
生物材料
Science子刊:微量营养素封装新策略可缓解微量营养素缺乏
微量营养素缺乏(micronutrient deficiency)影响多达20亿人,是发展中国家出现认知疾病和身体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公众健康关注的主要问题。尽管食物营养强化(food fortification)可以有效地治疗微量营养素缺乏,但在储存和烹饪过程中的热量会降解微量营养素,从而导致人体无法充分吸收。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poly(butylmethacrylate-co-(2-dim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co-methylmethacrylate) (1:2:1)(简称BMC)作为一种安全、稳定且可在胃酸中快速溶解的材料,能够对11种微量营养素进行单独封装和同时封装其中的4种。其封装的维生素A在小鼠体内显示出较好的生物利用度,且对铁离子的封装进行优化后,人肠道模型对铁离子的生物利用度可增加至游离铁的生物利用度水平。该递送平台可以帮助改善微量营养素的口服递送,在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中具有巨大潜力。
生物材料
口服递送
微量营养素缺乏
体外肠道模型
小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