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炎
文章数:15篇
线粒体基因
李雪等:多组学探究IBD发病机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分子网络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IBD发展有关,但其遗传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雪、卡罗林斯卡学院Shuai Yuan、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hixian Hu及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和共定位分析,通过整合多组学来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与IBD之间的关系,鉴定出与IBD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值得关注。
线粒体基因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
大肠杆菌
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如何促结肠炎?
colibactin是一种由携带pks基因组岛的大肠杆菌菌株产生的细菌基因毒素,可诱导细胞病变效应。colibactin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结肠黏膜完整性,以及pks+大肠杆菌是否参与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柏林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pks+大肠杆菌是促进严重损伤的致病共生菌,在与结肠上皮接触时会启动促炎轨迹,引发组织完整性造成慢性损伤,值得关注。
大肠杆菌
黏膜屏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无菌小鼠
炎症性肠病(IBD)
朱书团队:IBD新型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制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局限性,存在药物应答率低及耐药性等问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哈佛医学院黄海亮、上海交通大学李华兵及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大样本分析、动物实验证明Carinh是IBD的新型易感基因,该基因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肠道免疫微环境,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其可作为靶向IL-18精准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敏感标志物,值得关注。
炎症性肠病(IBD)
易感基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非编码RNA
纳米纤维
华中科技大学:口服仿细菌鞭毛纳米纤维,或可助力IBD靶向诊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在临床上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即药物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罗亮、附属同济医院田德安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从细菌鞭毛中产生灵感,开发出一种共轭高分子纳米纤维PIDA,可以同时实现炎症性肠病的靶向CT成像、菌群调节和炎症治疗,还能很好地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值得关注。
纳米纤维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可溶性膳食纤维
聂少平+萧建波等:西芹的两种抗肠炎成分,一起用反而失效
多项研究发现增加蔬菜摄入具有降低结肠炎风险的作用,可能与蔬菜中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但少有研究报道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摄入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近日,南昌大学聂少平、萧建波及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饲料中添加蔬菜粉(西芹、羽衣甘蓝或红菊苣),其中西芹缓解结肠炎效果最差,进一步探究揭示西芹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和西芹黄酮类化合物(CF)均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但CSDF会削弱CF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总之,该研究为阐明不同膳食成分间的互作对肠道健康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和见解,值得关注。
可溶性膳食纤维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西芹
炎症性肠病(IBD)
Lancet子刊:一文读懂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如何管理(综述)
多项研究已经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与IBD的复合发病及老年人发病率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IBD负担正在上升,因此,制定合理策略降低老年人IBD患病率至关重要。近日,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综述系统的论述如何管理老年人IBD,作者从老年IBD患者的流行病学、自然史、病理生理学、医疗和手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研究空白和策略,值得相关人员精读。
炎症性肠病(IBD)
老年人
综述
基础研究
流行病学
营养素
国内团队:饮食中的多种营养素与炎症性肠病间有何关联?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个亚型,虽然目前IBD的具体病因仍然不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膳食来源的抗氧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王晓艳、浙江大学李雪及团队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0231名CD患者,15512名UC患者及1204367名健康对照,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发现几种抗氧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与CD或UC的风险相关。总之,该研究为未来IBD营养素预防研究与指南制定、更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参考,值得关注。
营养素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
纳米药剂
国内团队:合成木质素衍生的纳米颗粒或可缓解结肠炎
口服给药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常用途径之一,但存在通过消化道期间生物利用度低和全身副作用较大等问题。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郑州大学史进进等人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阿魏酸衍生木质素纳米颗粒(FALNP)的治疗性纳米试剂,具有耐胃酸、抗氧化和抗炎能力较强等优点,可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此外,FALNP也可作为生物活性载体发挥强大协同治疗效果。总之,该研究为未来干预IBD提供了新策略,值得关注。
纳米药剂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纳米颗粒
大连工业大学:具有ROS和pH双响应功能的虾青素纳米颗粒或可缓解结肠炎?
具有刺激响应能力的智能传递系统能够通过增加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溶解度、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来改善生物可及性。近日,大连工业大学谭明乾及团队在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以聚硫化丙烯共价改性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自组装策略,设计并构建了具有活性氧和pH双响应功能的虾青素纳米颗粒,该智能传递系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有效改善小鼠结肠炎。总之,该研究为构建ROS/pH双响应给药体系提供了新策略,也为提高疏水活性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实验基础。
纳米颗粒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自组装策略
后生元
孙志宏等:后生元或许更有助于调节小鼠结肠炎
2021年5月,ISAPP发布了后生元共识声明,促使后生元成为全球肠道微生态领域备受关注的品类,业界更是响起“后生元将会继益生菌之后成为撬动大健康产业的一根有力杠杆”的呼声。目前,很少有研究直接比较后生元和益生菌的治疗效果。近期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研究团队在npj Science of Food上发表了关于后生元的初探成果,他们发现,益生菌和后生元均可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然而后生元似乎比益生菌具有更强的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通路能力,未来还需要更详细的去探究其潜在机制。
后生元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土壤仿生材料
Nature子刊:土壤仿生材料或可调节菌群,改善结肠炎?
土壤是庞大微生物群落的栖息环境,土壤孔隙中的独特微环境孕育了非常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和良好的材料-生物界面。近日,芝加哥大学田博之、林艺良及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类似土壤的“化学系统”,由蒙脱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组成,该系统对机械力、激光和化学溶剂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通过该土壤仿生材料与微生物互作,不仅在体外可增强生物膜的生长、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产量,在小鼠体内还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之,该研究的土壤仿生材料未来或可作为胃肠道疾病疗法的干预手段之一,值得关注。
土壤仿生材料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化学
鸟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可影响肠道ILC3反应
ILC3的分化和功能受到代谢的显著影响,PNAS最近研究揭示,ILC3内在的多胺生物合成有助于对肠道病原体的有效防御,但加剧自身免疫性结肠炎,或可成为在肠道疾病中调节ILC3功能的一个有趣靶点。
鸟氨酸脱羧酶
ILC3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胺代谢
药物递送系统
中国农大:用新型肠道靶向性载体递送辣椒素,改善细菌性肠炎
辣椒素是源自辣椒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功效。然而,辣椒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不高,还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限制了其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李媛团队近期在Bio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构建了一种能装载辣椒素这类疏水的生物活性食品化合物的口服递送载体,可实现辣椒素的肠道靶向性递送,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发挥辣椒素康抗菌抗炎的作用,缓解沙门氏菌诱发的小鼠肠炎。
药物递送系统
辣椒素
口服递送
沙门氏菌感染
肠炎
益生菌
国内团队:副干酪乳杆菌Lp. R3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或可改善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通常是一种多基因疾病,由肠道微生物组、屏障功能缺陷和宿主对微生物刺激的反应失调造成。近日,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曾今诚团队联合广东省人体微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副干酪乳杆菌R3,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有效改善结肠炎,值得关注。
益生菌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炎症细胞
IBD
浙大医学院:TH9细胞促肠炎、抗肿瘤
Fas可诱导活化T细胞进入程序性凋亡,对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至关重要,但非程序性凋亡的Fas信号对T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王建莉与蔡志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结果揭示了Fas诱导的非细胞程序性凋亡信号在TH9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或可对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启示。
IBD
肠炎
Fas
TH9
NF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