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Lactobacillus
文章数:44篇
肥胖
Cell子刊:生命早期菌群的一种代谢物,助力预防肥胖
生命早期菌群保护儿童免受肥胖环境因素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这篇文章,研究生命早期菌群失调如何促进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发现微生物代谢物苯乳酸(PLA)可激活小肠上皮中的保护途径,调节肠道脂质代谢并预防生命早期与抗生素相关的肥胖。
肥胖
brain fibroblasts
arachnoid barrier
leptomeninges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益生菌
倪学勤+曾东:或能治疗大熊猫肠炎的益生菌
肠道疾病是圈养大熊猫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人工喂养和抗生素滥用,使得圈养大熊猫很容易出现菌群失调。然而,治疗大熊猫肠炎和相关菌群失调的益生菌还非常缺乏。近期,四川农业大学的倪学勤和曾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研究,以移植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小鼠为模型,表明分离自大熊猫肠道菌群的潜在益生菌株植物乳杆菌G201683,在治疗大熊猫肠道炎症方面具有潜力。
益生菌
大熊猫
小鼠
肠道菌群
植物乳杆菌G201683
阴道菌群
围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与阴道菌群有关
围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指的是雌激素缺乏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包括阴道、阴唇、尿道和膀胱)的影响所引起的体征和症状,这是困扰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研究通过探索阴道菌群与其关联,旨在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提供新的思路。
阴道菌群
vaginal microbiome
vaginal atrophy
low libido
urinary incontinence
益生菌/益生元
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制剂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部分代谢指标
来自Diabetologia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38项研究的数据后发现,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制剂,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水平,并显著增加HDL胆固醇水平,但对糖化血红蛋白及LDL胆固醇无显著影响。
益生菌/益生元
blood glucose
cholesterol
Diabetes mellitus
HbA 1c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国内团队:揭示菌群失调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机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an Wang、Guanghe Fei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Daxiong Zeng合作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发表文章,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和病人中,出现菌群失调,miR-122和miR-30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菌群失调相关的miR-122和miR-30a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IL-17a的产生而导致COPD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
microbiota
MiRNA
IL17a
阴道菌群
阴道菌群与早产关联的研究潜力无限(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妊娠期孕妇的口腔、肠道和阴道菌群变化可能与早产风险的关联。其中,证据较为明确的是阴道菌群与早产的关联,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或许可以从改变阴道菌群结构入手,降低新生儿早产风险。
阴道菌群
早产
Lactobacillus
pregnancy
preterm birth
益生菌
食品和补充剂中的“益生菌”需满足4个条件(综述)
尽管益生菌有着明确的定义(一种活的微生物,当给予足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但在食品和补充剂中,益生菌一词常被误用和滥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益生菌定义,对益生菌所需满足的“资质”提出了4个原则,以期减少对“益生菌”一词的滥用。
益生菌
probiotic definition
criterion
live microbes
Lactobacillus
口服递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型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或能更好改善肠炎
益生菌能有效改善由肠道病原体引起的菌群失调和炎症。然而,口服递送过程中遇到的生物学挑战(稳定性、可控性、靶向性等)极大地限制了其潜在的健康益处。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段金友和耿会玲等人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一项研究中,利用硫代透明质酸的自交联特性成功制备了用于益生菌口服递送系统,该系统具备可控性好、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并在肠炎小鼠模型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将促进多功能益生菌输送系统在食品或药物领域的应用。
口服递送
Lactobacillus
gastrointestinal
hydrogel
Enteritis
宿主-微生物稳态
Cell子刊:人鼻腔中的潜在益生菌
科学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体中栖息着千亿个以上的微生物,种类多达400多种,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肤及阴道中。尽管在人类肠道、口腔、阴道和皮肤发现了包括益生菌在内的数量众多的细菌,但对于上呼吸道的有益细菌还知之甚少。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从健康人体鼻腔中分离到了若干乳杆菌菌株,包括干酪乳杆菌(L.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清酒乳杆菌(L. sakei)、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等。其中干酪乳杆菌AMBR2在鼻腔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表明该菌株具有作为上呼吸道益生菌的巨大潜力。
宿主-微生物稳态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niche-adaptation
Microbiome
probiotics
记忆
乳杆菌增强小鼠记忆
近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行为,《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中分析了宿主遗传、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记忆之间的关联,发现菌群中的乳杆菌属细菌可能通过增加乳酸等代谢产物,影响大脑海马区中的特定神经递质水平,起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记忆
肠-脑轴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model
Memory
Gut–Brain Axis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Cell子刊:IgA与有益菌的结合受到营养摄入的调控
IgA在肠道中调控宿主-菌群互作稳态,在营养不良儿童中,IgA对有益细菌的识别降低,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聚糖介导了IgA与菌群的结合互作,而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乳杆菌属等有益菌可能通过改变其表面的聚糖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与IgA结合的能力降低,并降低了这些菌在肠粘膜的定殖能力。
饮食-菌群-宿主互作
immunoglobulin A
IgA
microbiota
undernutrition
益生菌
庾庆华团队:罗伊氏乳杆菌维持肠道上皮再生,促进粘膜损伤修复
菌群对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及再生的调控研究较少。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庾庆华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罗伊氏乳杆菌可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以维持肠道干细胞的数量,并促进肠道上皮的增殖,从而促进肠道上皮损伤后的修复,并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感染。
益生菌
Lactobacillus
intestinal epithelia
intestinal stem cells
proliferation
益生菌
内蒙农大:植物乳杆菌P-8适应抗生素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文羿团队近期在mSystems发表研究,分析了植物乳杆菌P-8在对抗生素的适应中发生的变化,发现一些应激蛋白可能有助于细菌形成抗生素耐药表型,并表明相关基因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传播给其它细菌的风险比较低。该研究为具有高耐药性的新型益生菌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益生菌
抗生素耐药性
Lactobacillu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
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阴道菌群
新证据:阴道菌群如何影响早产?
本研究具有丰富的分析内容,完美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孕妇阴道菌群分型的不同,通过改变各种蛋白酶活性和含量,从而影响宫颈长度,而宫颈长度过短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认为,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中TIMP1和D-乳酸水平,或是一种预测早产风险的快速、无创的方法!
阴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Lactobacillus
TIMP-1
cervical length
中耳炎
中耳炎:从微生物组到益生菌(综述)
中耳炎是儿童抗生素处方的主要原因,但抗生素使用应限制得越少越好,研发中耳炎的抗生素替代药物具有重要意义。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近期发表的一篇重磅综述,详细介绍了中耳炎的致病菌和相关菌群研究进展,讨论了通过菌群研究寻找用于治疗中耳炎的益生菌策略,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中耳炎
Haemophilus influenzae
Lactobacillus
Moraxella Catarrhal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免疫-菌群互作调控进食和体重
饮食引起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有关,但免疫-菌群的互作在代谢平衡调控中的作用仍待深入研究。《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特定免疫细胞中营养传感通路的活化,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定关键菌株的定植,从而导致小鼠进食减少、体重减轻,说明宿主免疫-菌群互作参与调节宿主进食和体重。
菌群-免疫互作
免疫代谢
immunometabolism
innate immunity
energy balance
母乳
大连医科大学:母乳中的岩藻糖基或可增强婴儿免疫力
近期,大连医科大学李明团队在《mBio》杂志上发表关于母乳核心岩藻糖基化N-聚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综合了人源样本分析、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母乳中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蛋白N-聚糖可能通过改变婴儿的肠道菌群,提高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从而促进新生儿B细胞活化。该结果为婴儿个性化营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母乳
岩藻糖基化
B cells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菌群紊乱
福建医科大:肠道菌群结构或可诊断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福建医科大学团队近期在《Clinical Science》发表文章,发现睡眠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有别于正常人,菌群的改变与宿主体内特定炎症因子、代谢物质含量相关,肠道菌群结构有望用于诊断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菌群紊乱
Enterotypes
homocysteine
Lactobacillus
microbiota
益生菌
单独使用益生菌食品无法改善代谢综合征
《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发现摄入益生菌食品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多项指标无显著改善作用。
益生菌
Metabolic syndrome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菌群-药物关联性
张晨虹+袁慧娟等:限制饮食或可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与上海交大张晨虹团队近期在《mBio》发表研究,发现限制小鼠的热量摄入可以缓解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该过程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该研究为通过菌群调节改善癌症化疗预后提供了实验支持,值得参考。
菌群-药物关联性
cyclophosphamide
Lactobacillus
calorie-restricted
Gut microbiota
抑郁症
聂勇战团队:瘦鼠不易抑郁的“秘密”藏于肠道菌群
抑郁症和肥胖症的并发现象很普遍。第四军医大学聂勇战团队近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发现与肥胖相关的Fto基因在抑郁症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Fto基因缺陷小鼠抗压能力更强,这种行为学的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该研究从肠道菌群角度揭示了肥胖和抑郁之间的关联机制,对于研究、防治焦虑和抑郁症具有参考价值。
抑郁症
脑-肠-免疫轴
FTO
Obesity
depression
益生菌
台湾学者:特定乳杆菌或可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来自中国台湾多所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发表研究,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均发现,鼠李糖乳杆菌(GMNL-74)和嗜酸乳杆菌(GMNL-185)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性,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该结果有助于开发新的幽门楼杆菌治疗方法。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
Lactobacillus
Inflammation
过敏性疾病
儿童过敏、湿疹和哮喘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综述)
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组成对免疫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系统综述,总结了与儿童变应性致敏、湿疹和哮喘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过敏性疾病
早期肠道菌群
Bifidobacterium
Clostridium
Lactobacillus
感染
特定人群需警惕益生菌的安全性
我们在去年曾经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过益生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虽然益生菌的安全性似乎已被普遍认可,但实际上对不同个体和不同菌株的使用,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验证,尤其临床使用,不可丧失警惕性。
感染
Fungemia
infection
Lactobacillus
probiotics
系统性红斑狼疮
Cell子刊:抗性淀粉靶向共生乳杆菌,可改善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
罗伊氏乳杆菌通常被认为是有益菌,但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这种菌可在特定背景下,促进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补充膳食抗性淀粉可缓解小鼠的病症。这些发现再次说明,共生菌与宿主间的互作相当复杂,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有益或有害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通过饮食调节菌群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策略,可能对特定类型的患者有效。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actobacillus
Lactobacillus reuteri
Clostridiaceae
Clostridiales
益生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乳杆菌属益生菌或可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在近500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中,在使用三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的基础上,补充乳杆菌属的益生菌菌株,可显著增加根除率,并减少治疗相关腹泻的发生率。
益生菌
Children
H. pylori
Lactobacillus
META-ANALYSIS
益生菌
补充特定乳杆菌可改善学龄儿童哮喘
Nutrients近期发表一项纳入160名哮喘儿童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充3个月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发酵乳杆菌GM-090,以及二者的混合制剂,有助于患儿的临床改善。
益生菌
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Lactobacillus
Asthma
immunoglobulin E
旅行者腹泻
益生菌/元对预防旅行者腹泻效果有限
旅行者腹泻(TD)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2000万游客,通过抗生素预防并未有效降低TD的发病率。已有研究报道可通过益生菌来抑制TD,本文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种益生菌显示出预防TD的显著功效,但其他益生菌菌株和益生元是否也可以预防TD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
旅行者腹泻
E coli
Lactobacillus
Prebiotics
Saccharomyces
益生菌
益生菌可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中定植,或有助于减少葡萄球菌败血症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近期发表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KL53A和短双歧杆菌PB04可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中定植,且短双歧杆菌的定植于葡萄球菌败血症风险降低相关。
益生菌
Bifidobacterium
LBW neonates
Lactobacillus
Gut microbiota
肠道菌群建立
“独一无二”的肠道菌群,定植顺序很重要
肠道菌群的形成受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但即便是生活在相同家庭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也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肠道菌群,提示还有不少“未知”因素在菌群塑造中有重要作用。eLife近期发表研究,以无菌小鼠为模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幼年期细菌定植顺序对肠道菌群构建的长期影响。将生态学概念纳入菌群研究,对理解菌群构建的机制,以及开发相关疗法,都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建立
Lactobacillus
colonisation history
community ecology
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