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克罗恩病(CD)
文章数:42篇
克罗恩病(CD)
肠道菌群与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异质性关联
克罗恩病(CD)与特定的细菌有关联,但研究中报告的关联差异很大。这种不一致性可能是由于个体患者之间的异质性关联,导致与细菌丰度的平均值没有明显或只有微弱的关系。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特定细菌家族与CD和恶化有关,但由于病程、用药史、肠道菌群组成等异质性,患者间相关性不同。
克罗恩病(CD)
肠道菌群
异质性
克罗恩病(CD)
国内团队:乌司奴vs维得利珠,对克罗恩病的疗效谁更好?
乌司奴单抗(UST)和维得利珠单抗(VDZ)都对治疗克罗恩病(CD)有效。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头对头的试验来比较两者的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高翔、晁康和Jian Tang与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发表文章,通过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与VDZ相比,UST显示出更好的临床和客观结果,两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结果。
克罗恩病(CD)
乌司替尼
维得利珠单抗
克罗恩病(CD)
AGA临床指南:生物标志物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作用
生物标志物经常用于克罗恩病(CD)患者的评估和监测。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的临床指南,分析了如何使用生物标志物和内镜检查来管理CD。
克罗恩病(CD)
生物标志物
内镜
粪钙卫蛋白
C-反应蛋白(CRP)
成纤维细胞
单细胞测序探究克罗恩病肠道狭窄的发病机制
成纤维细胞在克罗恩病(CD)狭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要了解其发病机制,需要进行系统研究,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研究通过生成首个肠道狭窄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图谱来描述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并提示CDH11 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或为更好地了解 CD狭窄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成纤维细胞
克罗恩病(CD)
肠道狭窄
单细胞测序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较高的膳食纤维摄入与炎症性肠病风险降低相关
中南大学的王晓艳和浙江大学的陈杰合作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文章,发现较高的膳食纤维消耗量与较低的IBD和CD风险相关,但与UC无关。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关于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建议。
炎症性肠病(IBD)
溃疡性结肠炎(UC)
克罗恩病(CD)
膳食纤维
苯乙酰谷氨酰胺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加剧小鼠结肠炎
饮食和肠道菌群在克罗恩病(C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蛋白摄入与CD风险增加呈正相关,且CD与血小板异常有关。然而,血小板功能障碍与C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尚不清楚,血小板在CD患者中被激活的潜在机制也未知。近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旻湖和朱亦君与团队在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膳食蛋白中携带ppdc的变形菌门产生的苯乙酰谷氨酰胺(PAGln)与CD有关,并可能通过血小板诱导的凝血和炎症加剧结肠炎,表明PAGln是一种潜在的CD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苯乙酰谷氨酰胺
菌群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克罗恩病(CD)
疑似克罗恩病的检查中,电动螺旋肠镜与单球囊肠镜的技术性能和诊断率的比较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单气囊肠镜(SBE)相比,电动螺旋肠镜(MSE)能够对疑似克罗恩病(CD)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小肠评估。然而,没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疑似CD患者的双向MSE和双向SBE进行比较。Gut近期发表的文章,发表了一项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MSE和SBE对疑似CD的小肠评估中具有相当的技术成功率和诊断率。而在较深的小肠评估方面,MSE得分高于SBE,小肠覆盖率完全,且在较短时间内插入深度更深。
克罗恩病(CD)
电动螺旋肠镜
单球囊肠镜
膳食蛋白质
少肉多奶或能预防炎症性肠病(荟萃分析)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复发性炎症疾病,需要终生监测。先前关于动物蛋白和动物来源蛋白(鸡蛋、乳制品等)与CD和UC关系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大多研究集中在病例对照且缺少剂量-反应荟萃分析。近日发表于Advances in Nutrition的荟萃分析,首次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以评估成人饮食中总蛋白、动物蛋白和动物来源蛋白的摄入量与患IBD风险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多数膳食蛋白质来源的摄入与IBD发病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膳食蛋白质
炎性肠疾病(IBD)
荟萃分析
医学研究
克罗恩病(CD)
克罗恩病(CD)
中山大学:氧化应激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诱发克罗恩病
氧化应激(OS)是克罗恩病(CD)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机制。OS相关基因可能受到环境因素、肠道炎症、肠道微生物群和表观遗传变化的影响。中山大学的冯瑞、陈旻湖和Hu Shixian合作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使用一种基于多组学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MR)方法来确定CD中OS基因的假定因果效应和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导致CD的OS基因受DNA甲基化和宿主-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调节。这为开发合适的治疗干预措施和疾病预防的靶向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克罗恩病(CD)
氧化应激基因
DNA甲基化
肠道菌群
克罗恩病(CD)
马延磊团队: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
复旦大学的马延磊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文章,对比分析了克罗恩病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的肠道病毒组特征,为研究肠道病毒在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精准诊断以及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克罗恩病(CD)
肠道病毒组
克罗恩病(CD)
Cell子刊:克罗恩病患者的牙周病与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肠道定植增加有关
口腔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在肠道的定植与克罗恩病(CD)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有关。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克罗恩病人中,牙周病与口腔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在肠道的定植增加有关,且副流感嗜血杆菌科诱发菌株依赖性肠炎。
克罗恩病(CD)
牙周病
副流感嗜血杆菌
克罗恩病(CD)
Cell子刊:单细胞转录组详解克罗恩病的免疫失调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CD的病理机制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了解其病因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Immunit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CD病人的回肠和结肠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定义了CD的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特性,并揭示出疾病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中胶原生成的新的调节因子。
克罗恩病(CD)
单细胞转录组
结肠
回肠
克罗恩病(CD)
瑞莎珠单抗可安全有效缓解克罗恩病
部分克罗恩病(CD)患者对抗TNF药物、维多珠单抗、乌司奴单抗等生物疗法没有反应。瑞莎珠单抗(risankizumab)是一种新型的IL-23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斑块性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目前的III期试验已证明瑞莎珠单抗诱导治疗中重度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还缺少真实世界的研究。法国亚眠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治疗失败的CD患者中,瑞莎珠单抗能够安全有效地诱导症状的临床缓解。
克罗恩病(CD)
研究论文
多中心队列研究
瑞莎珠单抗
炎症性肠病(IBD)
超20万人数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炎症性肠病风险
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率日渐增加,但目前还没有预防IBD的有效手段。吸烟、红肉等生活方式因素与IBD发生有关,但改变这些生活方式是否可预防IBD尚未可知。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研究文章,在美国和欧洲的6个大型前瞻性队列中发现,改变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IBD的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人群队列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
风险评分
克罗恩病(CD)
生物疗法治疗克罗恩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常用于治疗克罗恩病(CD),但约30-40%的患者对其反应不佳。近年来,维多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也被用于CD治疗,但目前尚缺乏可靠的不同药物在C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直接比较。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iddharth Singh团队近日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在大型、多中心、基于电子健康记录的CD患者队列中,比较了TNF-α拮抗剂、维多珠单抗、乌司奴单抗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明三者疗效相似,但乌司奴单抗可能比TNF-α拮抗剂、维多珠单抗更安全。
克罗恩病(CD)
炎症性肠病(IBD)
生物治疗
TNF拮抗剂
维多珠单抗
炎症性肠病(IBD)
近30年随访数据,IB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的风险更高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近日发表了挪威东南部炎症性肠病队列(IBSEN)近30年的随访结果,确诊30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健康对照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死于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炎症性肠病(IBD)
死亡率
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
研究论文
克罗恩病(CD)
国内团队:肠罗斯氏菌抑制结肠炎的机制
肠道共生菌对于控制克罗恩病(CD)的促炎反应至关重要。先前研究表明,未治疗的CD患者的肠罗斯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丰度显著降低,且肠罗斯氏菌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在抑制结肠炎症中发挥作用。然而,肠罗斯氏菌如何调节CD中肠道免疫反应尚未明确。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的王晓艳教授团队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一项发现,肠罗斯氏菌通过促进肠道组织TLR5表达和后续树突状细胞IL-10和TGFβ的分泌来促进Treg分化,进而来抑制肠道结肠炎的发展,揭示了肠罗斯氏菌诱导的TLR5依赖性肠道免疫反应的抑炎机制,表明肠罗斯氏菌是一种潜在的对CD具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
克罗恩病(CD)
Roseburia intestinalis
TLR-5
Treg
克罗恩病(CD)
克罗恩病中的T细胞如何导致肠纤维化?
肠纤维化是CD(克罗恩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而Th17细胞在C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Th17细胞如何诱导肠道纤维化尚不完全清楚。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Th17细胞通过产生Areg促进了肠道纤维化的发展,其中IL-6/IL-21-Stat3-Areg-mTOR/MEK轴在肠纤维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Areg可成为CD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为治疗CD相关的肠纤维化提供了新途径。
克罗恩病(CD)
肠纤维化
Th17细胞
Areg
克罗恩病(CD)
Nature子刊:大规模测序发现新的克罗恩病关联基因和突变
克罗恩病(C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病于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由环境、免疫和细菌等因素在遗传易感个体上的组合所引起。目前,该病确切的免疫问题尚不明确。近日,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发表最新研究,分析了来自3万多名克罗恩病(CD)患者和8万名对照人群序列数据,以期完善先前的GWASs研究结果,并更好地定义CD的生物靶点,发现10个与普通型CD发病相关的基因,还发现多个新CD基因在不同信号通路(自噬,炎症反应功能等)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出CD和间充质细胞间的关联,为新药研发以及CD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值得关注。
克罗恩病(CD)
GWA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靶点
抗生素
孕期抗生素暴露,对后代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期抗生素暴露可能通过破坏后代婴儿的肠道菌群而增加炎症性肠炎的风险。然而,本研究通过真实世界证据的分析发现,1~2个疗程的抗生素暴露并不会导致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在内的疾病风险增加。仅≥3个疗程抗生素暴露者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有微弱的增加。
抗生素
研究论文
儿童炎症性肠炎
克罗恩病(CD)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CD)
地中海饮食改变肠道菌群,降低肠道炎症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文章,通过对克罗恩病患者一级亲属的饮食模式和菌群进行分析,发现地中海饮食模式与微生物群、较低的肠道炎症有关。研究结果或将有助于开发通过影响微生物组成和宿主肠道炎症的饮食策略,以预防疾病。
克罗恩病(CD)
地中海饮食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
克罗恩病(CD)
Gut: MLCK1-FKBP8结合或是克罗恩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可影响消化道任何部位及肠外器官的慢性、持续性、炎性疾病。肠屏障丧失是CD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1 (MLCK1;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的MLCK 剪接变体) 的表达增加和酶促激活有关。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左莉联合国外团队在Gut上发表最新研究,发现MLCK1可以和他克莫司结合的FKBP8 PPI结构域发生互作,这些相互作用对于 MLCK1 募集、MLC 磷酸化和 TNF 诱导的屏障丧失至关重要。阻断MLCK1-FKBP8结合,在体外和体内可逆转MLCK1-FKBP8互作、MLCK1 募集和屏障丧失。总之,该研究为有效治疗克罗恩病提供了靶点。
克罗恩病(CD)
肠屏障丧失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儿童炎症性肠炎
儿童肥胖或不影响儿童炎症性肠炎症状
由于儿童肥胖可能与机体慢性炎症有关,因此有很多学者怀疑儿童炎症性肠炎与肥胖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本研究通过队列数据,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肥胖儿童在诊断炎症性肠炎以后的症状有何不同。
儿童炎症性肠炎
研究论文
儿童
克罗恩病(CD)
溃疡型结肠炎
儿童炎症性肠炎
多珠单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
在本临床试验中发现,维多珠单抗血清暴露以近似剂量比例的方式增加。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儿童维多珠单抗暴露、临床反应和安全性被认为与成人患者相似。本研究发现为儿科炎症性肠炎患者确定理想的给药方案提供了思路。
儿童炎症性肠炎
医学研究
研究论文
儿童
维多珠单抗
炎症性肠炎
炎症性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队列研究来探索
关于产前和围产期因素在炎症性肠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许多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迫切需要使用客观的工具来测量暴露因素。本研究借助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及超长的随访周期(50年)的数据,探索了一系列可能与炎症性肠炎有关的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IBD的风险预测工具提供了科学数据。
炎症性肠炎
研究论文
围产期因素
克罗恩病(CD)
溃疡型结肠炎
针灸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可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症状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传统药物和生物制剂仅对一小部分CD患者有效。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刺和灸法双重效益,但尚未研究针灸对无反应、不耐受或依赖这些药物的CD患者的疗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吴焕淦和刘慧荣等人发表在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针灸治疗药物反应差的轻度和中度活动期C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表明针灸可作为长期维持病情缓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
克罗恩病(CD)
疾病防治
克罗恩病(CD)
港中大: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在中国香港克罗恩病人中普遍存在
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在香港的克罗恩病(CD)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与CD的严重黏膜菌群失调有关。而且,AIEC的存在阻碍了粪菌移植(FMT)对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的恢复,削弱了FMT的治疗效果。
克罗恩病(CD)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粪菌移植
克罗恩病(CD)
Nature子刊:sIgA可调控肠道真菌的共生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通过塑造驻留微生物群落、限制细菌病原体的生长、通过免疫排斥增强宿主保护性免疫,在肠道屏障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白色念珠菌诱导肠道产生的抗真菌sIgA,sIgA通过包裹与毒力相关的真菌菌丝形态,调节肠道真菌的共生,并观察到这种保护机制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失调的现象。
克罗恩病(CD)
肠道真菌
sIgA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儿童未来静脉血栓风险增高
本研究通过对IBD儿童的随访数据进行匹配非IBD儿童进行分析,发现IBD儿童未来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增高非常显著,这其中主要是溃疡型肠炎的儿童。本研究提示,针对这部分儿童,应该关注其未来发生血栓的风险,做好健康管理。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儿童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克罗恩病(CD)
Cell子刊:智发朝团队发现细胞焦亡促进克罗恩病的病理发生
克罗恩病(CD)是一种难治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而细胞焦亡是一种gasdermin介导的炎症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是否参与CD的病理发生,目前尚不清楚。来自南方医院智发朝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利用GSDME缺陷小鼠模型,证明GSDME介导肠道上皮细胞焦亡,通过释放促炎性分子和招募免疫细胞从而促进黏膜炎症,参与克罗恩病的病理发生。
克罗恩病(CD)
细胞焦亡
促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