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代谢性疾病
文章数:39篇
代谢性疾病
球囊+十二指肠支架,有望逆转肥胖和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代谢出现问题产生的疾病,可以是代谢障碍也可以是代谢增强,主要是指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近日,意大利研究人员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动物实验,使用球囊联合十二指肠支架,可能比胃旁路手术更有效实现逆转糖尿病以及减少患者体重,而且它无需外科手术,也无需对内脏器官进行任何切割即可实现这一目标,值得关注。
代谢性疾病
医疗器械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糖尿病
工程菌
国内团队:用于口服递送治疗的工程菌(综述)
使用细菌及其生物成分作为治疗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相比注射细菌,口服细菌可提高患者依从性。然而,由于胃肠道内的不利环境,口服给药细菌在体内存活率和疗效明显降低。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李鑫及团队在Small发表最新综述,首先概述了用于口服给药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生物成分。然后系统总结了这些细菌和生物成分的工程化策略及其对疾病的治疗。最后,分析了这些细菌疗法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将有助于开发下一代口服给药细菌疗法,值得关注。
工程菌
生物成分
综述
基础研究
材料改造
益生菌
孙志宏等:一文读懂益生菌如何通过肠菌及其代谢物发挥健康功效(综述)
肠道生态平衡的紊乱可能会导致多种代谢、神经、肠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促进肿瘤的发展。益生菌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辅助治疗手段,已被证明在预防、缓解甚至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发挥有益和/或症状缓解作用的潜在机理仍缺乏系统的梳理。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最新综述,基于益生菌对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干预研究,系统总结了大量最新科学证据。阐述了益生菌通过增强肠道稳态、肠道屏障功能、宿主免疫力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发挥健康功效的潜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在益生菌临床研究中数据分析和比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益生菌应用的未来前景。总之,该综述对于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非常有价值,值得仔细阅读和关注。
益生菌
健康功效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肥胖
肥胖与19种胃肠道疾病风险有何因果关系?
虽然肥胖和胃肠道疾病间的联系已经被探索,但肥胖对胃肠道疾病的因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人员在Obesit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在19种胃肠道疾病中,肥胖对一半以上的风险产生了提示性的因果影响,对近四分之一的胃肠道疾病产生了强有力的因果影响,尤其是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肝脏、胆道和胆囊,值得关注。
肥胖
胃肠道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BMI
铁稳态
谢黎炜+印遇龙+万丹等:肠道菌群是铁稳态和宿主健康的桥梁(综述)
铁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而且广泛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所有具有功能的细胞均含铁。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万丹、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及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最新综述,系统的阐述了宿主铁代谢与肠道菌群间的紧密关联和互作情况,梳理了肠道菌群、铁平衡在预防和治疗多种代谢性及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值得关注。
铁稳态
肠道菌群
综述
基础研究
肠-X轴
禁食
四川大学:一文读懂禁食策略对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综述)
禁食是指一段时间内不吃或少吃,通常而言,距上一次进食过去8到12小时,即可认为进入禁食状态。“禁食疗法”于18世纪出现在欧洲,我国《黄帝内经》中也有对食忌疗法、饥饿疗法的记载。以禁食为代表的限制型饮食策略也能够阻碍营养过剩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有效防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延缓机体衰老,延长寿命。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傅湘辉、Yan Tian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综述,全面论述了三种重要禁食策略即限时饮食、间歇性禁食和模拟禁食饮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它们对生理效应和疾病进程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并系统总结了相关临床试验及其疾病防治效果。此外,还展望了该领域的当前困境、未来挑战和发展前景,值得精读。
禁食
机体健康
综述
基础研究
食欲调节
饮食因素
糖尿病患者如何吃出健康?(荟萃分析)
2型糖尿病(T2D)是一个与死亡率相关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发现饮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进展,然而,仍缺乏系统的评价。近日,德国糖尿病中心研究人员在Diabetes Care发表最新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在T2D患者中,鱼、全谷物、纤维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其他饮食因素的证据有限。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饮食因素
2型糖尿病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全因死亡率
肠膜明串珠菌
肠膜明串珠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或对宿主代谢有益?
发酵食品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如乳酸菌)参与进而形成一些特异性风味物质和营养因子,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但这些食物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肠膜明串珠菌能在蔗糖存在时产生胞外多糖(LmEPS;一种益生元),补充LmEPS可促进产短链脂肪酸菌丰度增加,有效改善小鼠能量稳态。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细菌胞外多糖有效预防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策略,值得关注。
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元
进食时间
早点吃饭利于减肥(荟萃分析)
在白天早些时候而不是晚上消耗更大比例的总能量摄入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影响,这可能与人体昼夜节律更同步有关。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Obesity Reviews上发表最新荟萃分析,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含早间和晚间能量摄入志愿者,评估一天中能量摄入时间分段对减肥的影响,发现较早摄入能量可能有利于减肥,并且还能与其他减肥策略(例如能量限制)结合使用以增强体重减轻效果。未来,需要对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均匀的能量分布做进一步探究,以阐明更早分布的总能量摄入对体重和代谢健康产生的额外积极影响。
进食时间
肥胖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能量摄入
咖啡酰奎宁酸
上海药物研究所:罗伊氏乳杆菌和咖啡酰奎宁酸协同作用,或可改善肥胖
先前研究报道,大量摄入富含咖啡酰奎宁酸(CQA)的膳食补充剂(如绿咖啡豆提取物),可有效维持机体代谢稳态。肠道是CQA暴露的第一个部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CQA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效果中所起的作用仍未被充分探究。近日,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补充CQA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丙酸可逆转HFD诱导的肥胖。此外,罗伊氏乳杆菌联合低剂量CQA对肥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有助于降低CQA的剂量和频率。总之,该研究证实了罗伊氏乳杆菌、丙酸盐和褐色脂肪组织间的功能轴在CQA通过生热调节抗肥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提高生物利用度较差的草药成分改善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见解。
咖啡酰奎宁酸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鼠李糖
同济大学:鼠李糖或可通过刺激脂肪多巴胺受体和产热作用抵抗肥胖?
能量摄入和消耗间的不平衡导致了肥胖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如今限制能量摄入和促进能量消耗的策略已成为肥胖治疗新的有力手段。近日,同济大学栾冰及团队在Diabet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等手段,发现13种非营养性甜味剂处理棕色脂肪细胞后,鼠李糖对UCP1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探究揭示鼠李糖刺激脂肪多巴胺受体和产热作用抵抗肥胖。总之,该研究表明鼠李糖可作为一种新的饮食分子来对抗肥胖,值得关注。
鼠李糖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甜味剂
能量平衡
Nature子刊:机体的能量平衡与肠道可塑性和代谢如何相互调控?(综述)
肠道尺寸的改变是由微生物群组成变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的激活等过程所调控,这些代谢控制着肠干细胞的增殖、肠细胞的命运以及分化上皮细胞的生存。近期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综述详细阐述了饮食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何导致肠道大小的变化,肠道在肠切除和胃旁路手术后如何适应内部状态的变化。该综述强调了以上的肠道重塑过程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和保护其他器官代谢方面的重要性,并表明利用这种肠道可逆和可塑的潜力,可以为开发针对治疗代谢性和炎症性疾病带来巨大的希望。
能量平衡
代谢
可塑性
肠道尺寸改变
代谢性疾病
膳食氨基酸
Nature子刊:人类饮食中氨基酸的动态变化、均衡及最优化
先前大量研究表明,膳食氨基酸的摄入通过调节代谢对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些影响是如何在人类食物消费和饮食模式中表现出来尚不清楚。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涵盖2千多种食物、10饮食模式、3万多种饮食概况和18种食物氨基酸含量数据库,用于解决营养科学中缺乏系统的营养信息收集及计算工具来探索食物、饮食模式和健康状况间的联系等限制,还发现膳食氨基酸摄入量和年龄关联性较大。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设计个性化饮食,基于氨基酸摄入量实现促进健康目的。总之,该研究可能有助于为设计基于定量框架的人类蛋白质质量摄入指南提供新参考。
膳食氨基酸
综合数据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信息学
全氟辛烷磺酸
苏州大学:多组学揭示可溶性纤维可缓解全氟辛烷磺酸诱导的不良代谢反应
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PFO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在水体、沉积物及生物体内可检测到PFOS污染物踪迹,接触PFOS可能会改变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和肝脏代谢稳态,从而增加心脏代谢疾病的风险。先前研究发现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可改善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近日,苏州大学邓泮、美国肯塔基大学Bernhard Hennig及团队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富含可溶性纤维(菊粉或果胶)的饮食可改善PFOS诱导的肝脏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机体脂质积累。总之,该研究促进了对环境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影响下微生物与宿主互作的认识,也为靶向干预缓解环境污染物诱导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见解
全氟辛烷磺酸
可溶性膳食纤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环境污染物
昼夜节律紊乱
昼夜节律紊乱会改变肠菌及其产物,诱导代谢异常?
机体内部和外部时间不匹配(如轮班工作),会破坏昼夜节律系统,促进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体重大幅度变化也会引起菌群紊乱。目前,代谢性疾病中昼夜节律紊乱和菌群失调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较遗传和环境诱导的两种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发现胃肠道时钟水平上出现共同紊乱,确定了与宿主代谢异常有关的微生物类群及其功能。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表明微生物菌群节律性与外周生物钟调节间存在双向关系。总之,该研究表明细菌类群及其产物节律性丧失,可能源于肠道时钟的不同步,促进了轮班工作中的代谢异常。
昼夜节律紊乱
肠道时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
氟化物
国内团队:暴露于氟化物或可引起小鼠肥胖,潜在机制是何?
适当剂量的氟可以预防龋齿并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然而,过量摄入氟化物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等疾病。多项研究报道氟诱导会引起肥胖,但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曾晓雄、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及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高浓度氟暴露会显著加剧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肥胖,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和肠道屏障受损以及病原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增殖有关,而通过茯砖茶多糖靶向肠道菌群或可预防氟诱导引起的肥胖。总之,该研究为防控氟摄入诱导的肥胖提供了新见解,值得关注。
氟化物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脂饮食
肥胖
国内团队:两性肥胖青少年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物有何特征?
目前,围绕青少年饮食摄入、肠道菌群、肠道代谢物和血液代谢物间互作的研究较少,其中识别这些特征在两性间差异的研究更十分有限。近日,中国医科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闻德亮、刘慧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欣捷及团队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较各32例的体重正常和肥胖青少年(男:女=1:1)在临床指标、饮食摄入量、肠道菌群、粪便和血浆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差异,发现这些特征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利用识别的差异菌属、代谢物联合构建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青少年的肥胖。总之,该研究为肥胖男/女孩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也为未来有效预防青少年肥胖提供了新见解。
肥胖
饮食-肠菌-宿主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
Aldometanib(辟谷精)
林圣彩+邓贤明等Nature子刊:降糖又延寿,“辟谷精”是怎么做到的?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代谢稳态的关键调控者,在营养和能量短缺时会被激活,通过抑制能量消耗、提高葡萄糖和脂质代谢来恢复能量平衡。先前,普遍认为AMPK激活依赖于细胞内AMP浓度变化。2019年,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等团队发现一种独立于经典AMP途径的糖酵解通路醛缩酶的非催化功能的AMPK激活机制(俗称“林通路”)。近日,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邓贤明及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新型AMPK激活剂—Aldometanib(意译“辟谷精”),通过阻断醛缩酶与果糖-1,6-二磷酸的结合,模拟饥饿和热量限制效果,可特异性激活溶酶体AMPK。利用动物实验,发现“辟谷精”不仅能够促进代谢健康、减轻肥胖和脂肪肝、还能延长寿命、延缓衰老。总之,“辟谷精”通过靶向“林通路”中葡萄糖感受器醛缩酶,避免了经典途径激活AMPK带来的副作用,从而维持生物体的健康长寿,值得关注。
Aldometanib(辟谷精)
衰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降糖作用
菌群衰老
何彦团队:肠道菌群的衰老轨迹与代谢疾病和年龄相关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肠道菌群也会伴随年龄增长出现衰老。然而,人类肠道菌群的衰老速度可能不同,出现加速或延迟现象。菌群的衰老轨迹是否可以用作成人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呢?针对这一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彦教授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肠道菌群的衰老轨迹可能成为儿童和成人慢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应考虑年龄和代谢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菌群衰老
代谢性疾病
Letter
基础研究
人类菌群
瓜尔胶
聂少平+牟海津等:水解瓜尔胶或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水解瓜尔胶作为一种抗肥胖剂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在改善肝脏相关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近日,南昌大学聂少平、中国海洋大学牟海津及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低分子量的水解瓜尔胶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增加胆碱、泛酸等代谢物水平,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肪积累和损伤,为未来进一步开发利用瓜尔胶提供了新支撑。
瓜尔胶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
植物性饮食
国内团队:植物膳食缓解中国人的肥胖和代谢紊乱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徐少勇团队研究成果。植物性膳食对身体有各种益处,但是其与中国成年人肥胖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性证据不足。本文对一万多名中国成年人进行10余年的随访发现,植物性膳食与肥胖、高血压、T2D有显著负相关,尤其在小于55岁人群亚组中更明显。
植物性饮食
肥胖
代谢性疾病
胆汁酸
Nature子刊:一文读懂胆汁酸研究进展(综述)
胆汁酸(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它是两亲性类固醇分子,能够到达宿主多个器官进而调控代谢功能。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综述,详细的论述了BAs通过激活BA受体FXR和TGR5,调节机体的生理代谢反应的研究进展。此外,BA含量或者相关信号通路改变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文中还指出可通过饮食、运动、益生菌或粪便移植等策略调控肠道菌群,影响外周BA池的大小和组成,进而有效调节能量稳态,值得相关人员精读。
胆汁酸
能量稳态
综述
基础研究
代谢性疾病
菌群干预
国内团队:代谢疾病的菌群疗法如何迈向临床转化?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近期发表了东南大学张学丽、中国药科大学郑啸与团队的观点文章,重点探讨了菌群相关的代谢疾病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菌群干预
代谢性疾病
粪菌移植
Cell子刊:粪菌移植的现在与未来(综述)
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总结了粪菌移植(FMT)目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重点关注了代谢性疾病(1型、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病),讨论了其主要原理和存在的“陷阱”,提出了对于其研究设计和流程的优化建议,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粪菌移植
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姜长涛团队: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代谢疾病治疗的新趋势(综述)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PCOS,NAFLD,高血糖症)和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宿主的基因、饮食、免疫时时刻刻塑造着菌群,菌群也通过其代谢产物与宿主进行互作,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北京大学的姜长涛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综述,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代谢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菌群代谢产物,为未来靶向菌群及代谢产物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
综述
基础研究
肥胖
肠道菌群稳定性
Gut:肠道菌群的长期不稳定性与代谢疾病关系密切
疾病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的降低,但影响菌群长期稳定性的因素仍不清楚。Gut近期发表的一项德国队列研究,追踪分析了1282名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和5年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揭示了与菌群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有关的多种因素和特征。该研究表明,脂肪肝病、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相关表型与菌群变得不稳定密切相关,提示这些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易罹患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恢复菌群稳定性是否有助于改善这些代谢疾病,有待进一步研究检验。
肠道菌群稳定性
代谢性疾病
脂肪肝疾病
糖尿病
机会致病菌
生活方式
Nature子刊: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巨变,对肠道菌群有何影响
现代生活方式增加了患慢性疾病的风险,部分原因是由于改变了微生物群,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改变对其健康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爱尔兰旅行者是一个不同于欧洲其他游牧民族的亚群体,但在基因上与非游牧定居的爱尔兰人非常相似。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2002年的立法而改变,随着游牧生活的结束,其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调查了爱尔兰旅行者最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与微生物群的差异和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关,参与研究的87%爱尔兰旅行者童年时是游牧民族。该研究发现,当少数民族被迫转变生活方式时,其微生物组也会改变,其变化主要与非饮食相关生活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
爱尔兰旅行者
饮食因素
代谢性疾病
公共卫生
胃肠激素
Nature子刊:肠道激素FGF15/19如何调控系统代谢(小综述)
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5及其人同源物FGF19,是在进食向禁食过度期间,控制胆汁酸和糖稳态的胃肠激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FGF15/19不仅是肠肝轴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还作用于大脑和脂肪组织,在系统代谢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基于FGF19的疗法,或可治疗相关代谢疾病。《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一篇最新文章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胃肠激素
FGF15/19
代谢
代谢性疾病
治疗靶点
炎性衰老
Nature Reviews:炎性衰老在衰老、心血管疾病和衰弱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近期发表综述,全面介绍了炎性衰老的概念、风险因素和可能促进的疾病,着重介绍了其与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关联,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性衰老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Shuli Deng
Nan Qin
神经酰胺
Cell子刊:神经酰胺或是心血管事件的新生物标志物
神经酰胺作为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近期Cell Metabolism[IF:18.164]发表的短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推荐参考。
神经酰胺
心血管事件
代谢性疾病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