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h17A信号通路
文章数:1篇
微塑料污染
南昌大学:微塑料通过肠道菌群导致男性不育
微塑料(MPs)是指尺寸小于5mm的熟料颗粒,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质已经广泛存在于地球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各类水体系统中。初步估计,人类每年通过饮水和食用海鲜产品造成大量的MP暴露,更为精确的数字是平均每人每周会吃掉5克的塑料,相当于一周吃掉一张信用卡。MP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有研究证实MPs会导致哺乳动物的睾丸疾病,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南昌大学许恒毅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工作,通过建立MPs处理小鼠模型,发现MPs暴露导致小鼠出现明显的组织损伤、生精障碍和激素合成抑制。粪菌移植实验证明MPs毒性与肠道菌群异常相关,MPs导致促炎菌增加和Th17易位,导致过度炎症。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在MPs诱导的生殖毒性中的关键作用和潜在机制,为肠道微生物靶向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了研究基础。
微塑料污染
肠道菌群紊乱
拟杆菌门
粪菌移植
Th17A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