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Maureen Leonard
文章数:2篇
慢性炎症
JP:菌群与疾病的研究应该转换到机制了!
有效干预慢性疾病的方法很少,肠道菌群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但也务必从现象的描述转化为机制性研究并进而指导临床实践。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认真读一读。
慢性炎症
IBD
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Ericka L Anderson
乳糜泻
乳糜泻:或许也可以靶向肠道菌群来防治?
①乳糜泻是唯一的触发物质已知(谷蛋白)的自身免疫病。 ②肠道粘膜在接触谷蛋白后失去对谷蛋白的耐受性并发展出自身免疫病的过程还不清楚。 ③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组的改变与免疫系统对谷蛋白从耐受性转变为免疫应答的过程相关。 ④数据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组的改变发生在乳糜泻发病之前。
乳糜泻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