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线粒体损伤
文章数:3篇
自闭症谱系障碍
王娟+康禹:新方法揭示自闭症肠道菌群的“新”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并不清楚。由于肠道菌群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对比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分析方法有时难以排除干扰去找到真正与疾病相关的菌群特征。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王娟、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与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类配对”(quasi-paired)队列研究策略,能将原本的队列转化为配对队列,不仅控制了个体多样性,而且增加了统计功效。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挖掘出与ASD高度相关的菌群代谢功能特征,表明ASD患儿存在菌群解毒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造成了内/外源性毒素在体内的积累,从而导致发生ASD的一个主要病理变化——线粒体功能紊乱。此外,基于ASD相关微生物解毒酶的诊断模型可以较好的分辨出ASD患儿,并与ASD临床评分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阐释了肠道菌群在ASD发病机制中的一种新作用,提示旨在恢复菌群解毒功能的干预方法或能用于治疗ASD,该研究提出的类配对队列策略,对于进行疾病相关菌群研究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自闭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菌群代谢功能
解毒作用
队列研究
克罗恩病
肠道干细胞及潘氏细胞的异常可预测克罗恩病的复发
IBD患者中可观察到潘氏细胞的减少,且潘氏细胞的功能损伤可能导致克罗恩病(CD)中的回肠病变。潘氏细胞存在于Lgr5+肠道干细胞附近,线粒体对于肠道干细胞的更新及分化十分重要。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CD患者及CD小鼠模型中均可观察到潘氏细胞的功能失调及肠道干细胞的干性降低,上述变化在CD患者的非炎症组织中也存在,且与疾病复发相关。机制上,线粒体呼吸功能异常导致肠道干细胞中Lgr5表达降低,并促进其分化为功能异常的潘氏细胞,而抑制糖酵解以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可恢复肠道干细胞的干性,提示靶向糖酵解或可改善潘氏细胞的功能障碍以治疗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潘氏细胞
肠道干细胞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损伤
Nature: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何会产生可怕的毒副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在少部分使用者中造成副作用,包括韧带断裂和不可逆神经损伤等,但具体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机制,包括药物对线粒体的损伤,及药物造成的表观遗传学变化等。
线粒体损伤
副反应
韧带断裂
表观遗传
氟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