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默识+王军:预防性补充婴儿双歧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肌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国科学院宋默识和王军团队发表研究,发现婴儿双歧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肌苷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抑制心脏炎症和减少细胞死亡的双重保护作用,为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2024-07-13
宋默识+王军: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代谢物GABA可缓解急性缺血性心脏损伤
中科院宋默识、王军与团队发表研究,揭示了预防性口服罗伊氏乳杆菌或其代谢产物γ-氨基丁酸(GABA)对急性缺血性心脏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为心脏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2024-03-20
王军+崔玉涛等:疫情对婴儿和儿童肠道菌群有何影响?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北京崔玉涛诊所崔玉涛与热心肠研究院及团队,对比分析了新冠疫情前后1126名未感染的婴儿和儿童的肠道菌群,表明疫情相关举措可能导致生命早期肠道菌群载量下降,影响菌群结构和发育。
2024-02-06
王军团队iMeta:分析宏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新利器——MetaSVs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建立了一个整合了Nanopore长reads和Illumina短reads的MetaSVs流程来分析微生物基因组中的SVs,并进一步确定可以反映代谢差异的差异SVs。
2023-11-25
王军+宋默识:从肠道宏基因组中高效挖掘抗癌肽
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宿主健康和疾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个巨大的功能分子库,它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是寻找抗癌肽(ACPs)作为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对实验方法的严重依赖,ACPs的发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限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王军团队与动物研究所的宋默识团队联合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ACPs和抗菌肽(AMPs)之间的重叠,通过将成熟的AMP预测方法与宏基因组的挖掘技术相结合,共确定了40种潜在的ACPs,其中两种ACP显示出独特的特征和显著的抗癌活性,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这一发现突出了多中心挖掘方法的功效,有效地从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了新的ACPs。这种方法不仅对扩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有帮助,而且对其他类型的癌症也具有重大意义。
2023-07-03
施一+王军+王奇慧:膳食补充SCFA或可缓解阿尔兹海默症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健康负担。细菌发酵产生的SCFA 是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 AD、亨廷顿氏病和帕金森氏病 (PD))的关键分子,然而目前关于SCFA在衰老过程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代谢相互作用知之甚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团队联合王军、王奇慧团队在Redox Biology上发表文章,发现SCFA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谷氨酸-谷氨酰胺穿梭,有助于缓解AD,本研究对开发新型AD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23-04-16
张烜+王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肠道病毒组紊乱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肠道病毒组仍不清楚。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张烜、微生物所王军及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最新研究,发现SLE患者肠道病毒多样性和分类显著改变,SLE中受到干扰的肠道病毒组可以驱动IFN-I反应,从而为SLE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值得关注。
2023-01-31
中科院王军/陈义华团队研究入选《卫报》2022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入选研究: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挖掘人肠道菌群中的抗菌肽
2022-12-26
张烜+王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菌群特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烜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来自78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7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并与来自49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了比较。揭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具有临床重要性的菌群特征和途径,有助于阐明肠道菌群紊乱在该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机制研究提供方向。
2022-12-10
何菁+王军+栗占国等:扁桃体菌群如何维持免疫平衡?
近日,北大人民医院何菁、栗占国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扁桃体抗菌肽salivaricin合成明显减少,会进一步引起Tfh异常分化和IL-21过度表达,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的诱因之一。通过关节炎小鼠模型发现,证实salivaricin具有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总之,该研究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及理论依据。
2022-09-06
王军+宋默识+张发明:菌群代谢物甲硫氨酸影响宿主生物钟基因表达和活性氧水平
Protein & Cell近期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中科院动物所宋默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与团队的研究,分析了小鼠和人体肠道菌群中共同存在的节律性代谢特征,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代谢物——甲硫氨酸对宿主和菌群的影响,包括对生物钟基因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氧的中和作用等,并在小鼠中证实补充膳食甲硫氨酸能改善睡眠不足对身体带来的多种负面影响。
2022-07-21
王军团队:肠道菌群-宿主互作中的代谢物
EBioMedicine近期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的综述,总结了复杂疾病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探讨了其中的相关性、因果性和机制,阐述了肠道菌群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并讨论了从菌群代谢物中开发药物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2022-06-09
王军+蔡磊+陈亮:全长rRNA操纵子纳米孔测序,赋能真菌组研究
Molecular Ecology近期发表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蔡磊、陈亮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真菌全长rRNA操纵子纳米孔测序的真菌组研究方法,揭示了以前的方法可能低估的真菌组物种多样性。
2022-06-09
王军+宋默识Nature子刊:二代+三代测序,深挖人类肠道菌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和中科院动物所宋默识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新方法,结合短读长的二代测序(Illumina)和长读长的三代测序(纳米孔)数据进行宏基因组分析,深入挖掘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结构变异、原噬菌体和CRISPR间隔元件,在菌株水平上揭示了肠菌功能差异以及与宿主代谢组和表型的关系。
2022-06-09
王军+宋默识:肠系膜淋巴系统或是肠-肝轴的第二通路
门静脉连接肠道与肝脏,将肠道吸收的代谢物运送到肝脏中。肠-肝轴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代谢物运输途径,尚不清楚。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中科院动物所宋默识与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发表研究,发现肠系膜淋巴系统可能是肠-肝轴中从肠道向肝脏运输代谢物的第二通路,在代谢调节方面发挥作用。
2022-06-09
傅静远等Nature: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暴露组与遗传力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荷兰8000余人的大型队列进行详尽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了暴露组和遗传力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和对菌群的影响。我们特别附上对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傅静远教授的专访,以飨读者。
2022-04-14
王军+陈义华NBT突破: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挖掘人肠道菌群中的抗菌肽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团队与陈义华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建立了能从人肠道微生物组中大规模挖掘新型抗微生物肽的人工智能方法。我们特别附上对通讯作者王军教授的专访,以飨读者。
2022-03-04
仝小林+李敏+王军:葛根芩连汤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大鼠糖尿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李敏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发表研究,揭示了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的肠道菌群、肠屏障功能和炎症的影响,表明葛根芩连汤的降糖机制可能是由其对肠道菌群的调控所介导的。
2021-10-22
王军:24分钟详解“微生物组数据挖掘”最前沿热点
数据驱动的微生物组研究高速发展,目前有哪5大洼地?未来有哪5大方向?
2021-09-16
王军团队:天然淋巴细胞在胃肠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团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发表综述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总结了天然淋巴细胞与多种胃肠道疾病间的关联,并展望了其在免疫治疗方面可能的应用前景。
2021-08-30
热门分类